唐代詩人上千,此二人詩歌獨樹一幟,其詩讓李白扔筆跪拜!

2020-12-19 文眼看世界

一、王建

王建(768年—835年),字仲初,潁川(今河南許昌)人,唐朝詩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從軍,約46歲始入仕,曾任昭應縣丞、太常寺丞等職。後出為陝州司馬,世稱王司馬。與張籍友善,樂府與張齊名,世稱張王樂府。

其詩題材廣泛,同情百姓疾苦,生活氣息濃厚,思想深刻。善於選擇有典型意義的人、事和環境加以藝術概括,集中而形象地反映現實,揭露矛盾。多用比興、白描、對比等手法,常在結尾以重筆突出主題。體裁多為七言歌行,篇幅短小。語言通俗凝練,富有民歌謠諺色彩。

王建是大曆進士。門第衰微,早歲即離家寓居魏州鄉間。20歲左右,與張籍相識,一道從師求學,並開始寫樂府詩。貞元十三年(797年),辭家從戎,曾北至幽州、南至荊州等地,寫了一些以邊塞戰爭和軍旅生活為題材的詩篇。在「從軍走馬十三年」(《別楊校書》)後,離開軍隊,寓居鹹陽鄉間,過著「終日憂衣食」(《原上新居十三首》)的生活。元和八年(813)前後,「白髮初為吏」,任昭應縣丞。長慶元年(821年),遷太府寺丞,轉秘書郎。在長安時,與張籍、韓愈、白居易、劉禹錫、楊巨源等均有往來。大和初,再遷太常寺丞。約在大和三年(829年),出為陝州司馬。世稱王司馬。大和五年,為光州(州治今改名潢川)刺史,賈島曾往見贈詩。此後行跡不詳。

名篇有《田家行》《水夫謠》《羽林行》《射虎行》《古從軍》、《渡遼水》《田家留客》《望夫石》等。他又以「宮詞」知名。他的「宮詞」百首,突破前人抒寫宮怨的窠臼,在傳統的宮怨之外,還廣泛描寫唐代宮中風物和宮廷生活,是研究唐代宮廷的重要材料。

王建詩詞作品

1.《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2.《雨過山村》

雨裡雞鳴一兩家,竹溪村路板橋斜。

婦姑相喚浴蠶去,閒看中庭梔子花。

3.《田家行》

男聲欣欣女顏悅,人家不怨言語別。五月雖熱麥風清,簷頭索索繰車鳴。

野蠶作繭人不取,葉間撲撲秋蛾生。麥收上場絹在軸,的知輸得官家足。

不望入口復上身,且免向城賣黃犢。回家衣食無厚薄,不見縣門身即樂。

譯文:鄉間農家歡欣鼓舞,喜樂自得,平日的愁怨一洗而空,連話語的音調也與平常不同。炎炎夏日,麥浪滾滾,夏糧豐收了。夏繭也豐收了,簷頭繰車索索作響,野蠶作繭無人收取,只得自生自滅。一派豐收之景,但麥打成糧,蠶繭織成絹絲,鄉民卻無法自己享受這些勞動成果,而不得不把糧、絹的大部分送給官家繳納賦稅。在這豐收的年景裡,他們並不指望打下的糧食自己吃,織好的絹自己穿,只指望能免除到城裡賣黃犢,以繳納官府的橫斂就行了。鄉民們說自家並不計較是否吃得好穿得好,認為只要不進縣衙門吃官司那就是最大的幸福了。

4.《唐昌觀玉蕊花》

一樹籠蔥玉刻成,飄廊點地色輕輕。

女冠夜覓香來處,唯見階前碎月明。

5.《新嫁娘》

三日入廚下,洗手做羹湯。

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

6.《水夫謠》

苦哉生長當驛邊,官家使我牽驛船。辛苦日多樂日少,水宿沙行如海鳥。

逆風上水萬斛重,前驛迢迢後淼淼。半夜緣堤雪和雨,受他驅遣還復去。

夜寒衣溼披短蓑,肌穿足裂忍痛何。到明辛苦無處說,齊聲騰踏牽船歌。

一間茅屋何所值,父母之鄉去不得。我願此水作平田,長使水夫不怨天。

二、崔顥

放眼崔顥黯淡的一生,唯有《黃鶴樓》一首詩成了他引人注目的高光。也就是這一抹輝煌的高光,消解了他那所謂「有文無形,嗜賭好色」的陰影。

一千多年前的盛唐天寶年間,正在全國漫遊的大唐第一詩人李白,遭遇了詩人生涯從未有過的挫敗感——登上了神往已久的黃鶴樓,卻不能像在其他名勝古蹟前那樣題詩留念。

是黃鶴樓未能引發詩人的詩興?恰恰相反。那天,李白專門選擇了日暮時分便以遠望的好時機,登上早已入夢的黃鶴樓。當他放眼蒼茫的楚天,面對著大江落日的美景,早已詩興大發。就在他從侍從的手中接過飽蘸濃墨的如椽巨筆欲往牆上揮灑詩句時,只見自己詩友崔顥的一首七絕已在落日晚霞中大放異彩。

《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看完崔顥的這首詩,李白握筆的手一下僵住了,繼而死了般垂落了下來,整個人都不好了。這個牛、狂、一天到晚耍大牌、兩眼向上、鼻孔朝天、皇上召見都不鳥、一進皇宮就要大宦官捧臭鞋、連喝酒都只要月亮中的嫦娥作陪的大詩人,只能跪拜一番後悶悶不樂地走下樓梯,神情沮喪地連連搖頭,悲傷逆流成河地喃喃自語:「有崔顥的詩在上頭,我李白這次真的是自愧不如呀!」

最終,這個最喜歡在祖國山河上題詩留念的大狂人,平生第一次,沒能讓黃鶴樓沒有成為自己的主場。

崔顥是誰?

崔顥(hào)(704—754),汴州(今河南開封市)人,唐代詩人。唐玄宗開元十一年(公元723年)進士,官至太僕寺丞,天寶中為司勳員外郎。最為人稱道的是他那首《黃鶴樓》,據說李白為之擱筆,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讚嘆。《全唐詩》收錄詩四十二首。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氣勢宏偉,著有《崔顥集》。

名揚天下,僅靠一首詩。崔顥的這首《黃鶴樓》自然不必多講,因為咱們上學時的課本裡,早已被誦讀得熟記於心。一起看看崔顥的其他詩。

1.《長幹行·君家何處住》

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

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

2.《長幹行·家臨九江水》

家臨九江水,來去九江側。

同是長幹人,生小不相識。

3.《古遊俠呈軍中諸將·遊俠篇》

少年負膽氣,好勇復知機。

仗劍出門去,孤城逢合圍。

殺人遼水上,走馬漁陽歸。

錯落金鎖甲,蒙茸貂鼠衣。

還家行且獵,弓矢速如飛。

地迥鷹犬疾,草深狐兔肥。

腰間懸兩綬,轉眄生光輝。

顧謂今日戰,何如隨建威。

由於官場失意,深受打擊的崔顥乾脆一不做二不休,把想像中的詩境化作現實中的行動:嗜酒賭博,追逐美色。後來一氣之下,他就破罐子破摔,離開首都長安,棄官漫遊,足跡遍及大江南北。那首著名的《黃鶴樓》就是他在漫遊時創作的。二十多年的山河漫遊,特別東北邊塞之行,已經把那個沉溺酒色的文弱書生錘鍊成了風骨凜然的偉岸男人,也把他的詩風從柔弱浮豔改造成雄渾奔放。

公元574年,崔顥死於從長安返回故鄉開封的途中。

4.《遼西作》

燕郊芳歲晚,殘雪凍邊城。

四月青草合,遼陽春水生。

胡人正牧馬,漢將日徵兵。

露重寶刀溼,沙虛金鼓鳴。

寒衣著已盡,春服與誰成。

寄語洛陽使,為傳邊塞情。

譯文:燕郊大地,芳草鮮美的季節快要過去;邊城之中,仍然殘存著點點積雪。陽春四月,青青的野草遍布四野;遼水的北岸,積雪融化,漲起了春汛。關外胡人正在放養戰馬,關內漢家將日日徵兵。露水凝重,把將士的寶刀打溼了;沙土松虛,軍隊的金鼓嗚嗚作鳴。戍卒們冬天的寒衣已經穿爛,可是這時春天的服裝還沒有誰給他們做成。轉告前往洛陽的使者,請你傳達一下這邊塞的艱苦情況。

這首反映邊塞生活的詩作,語言平實,層次清晰,格調剛健,境界沉雄,飽含深情,意在言外,可謂「風骨凜然,一窺塞垣,說盡戎旅」。此詩的雄渾悲壯,氣象之開合,完全不輸於高適、岑參等邊塞詩歌大家。

結語:

在暗礁與光輝中掙扎前行的人生。

前半生,崔顥一直未能夠在時代中間找到自己的位置,考中進士,朝廷卻分配給他一個微不足道的工作,想要展開人生前途,卻得不到一個權威人士的舉薦(這種古代的科舉制度和舉薦制度不知道讓多少文人墨客走上了同一條道路,最終導致了不知多少類似的失意人生,唐代幾乎一半的詩人都有類似經歷,也是這就是當時知識分子所必須要面對和承受的時代命運)。在那一個個前途無望的人生暗夜裡,為了平息焦灼與迷惘,他把賭場與青樓當作避難所,應是他躲入另一個時空尋求精神慰藉的非常舉動,而未必是他的愛好與品行真有多麼不堪。

崔顥的人生一直在人性的暗礁與光輝中掙扎,一直在善與惡的角力中煎熬,作為一個苦命人、失敗者,他直到下半生,才幡然醒悟,憤而衝出牢籠——勇敢地棄官漫遊,重新開始生命的徵程,重新書寫自己的命運。

正是在那些徒步千山,跨越萬水的慢慢長途中,他的視野開闊了,他心靈的鐐銬瓦解了,看清了人生的目標與方向,開始用身體擁抱大地山河,用筆抒發心中的塊壘,迎來人生之詩的華彩篇章。

當他漫遊的雙腳登上武昌黃鶴樓時,詩人生命中涅槃的時刻到來了。此刻,在命運中重生的他有如神助,一首輝煌的詩篇《黃鶴樓》噴薄而出,一舉終止了他在世人眼中的惡劣形象,也一舉重鑄了他的人生,完成了他的自我救贖。

相關焦點

  • 唐代友情詩,那一獨特的詩人感情!
    唐代友情詩,那一獨特的詩人感情!中國古代詩歌中,特別是唐代詩歌中,友情詩佔有相當大的比例。日本漢學家吉川幸次郎先生甚至認為友情詩是「中國詩歌最為重要的主題」。今天,小編將向大家介紹幾篇唐代友情詩。《送友人》一首情意深長的送別詩《送友人》是唐代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充滿詩情畫意的送別詩,為李白名篇之一,全詩八句四十字,表達了作者送別友人時的依依不捨之情與離情別緒之意。此詩寫得情深意切,境界開朗,對仗工整,自然流暢。
  • 唐代十大詩人都有誰?
    唐代,作為中國古代詩歌文化的最高峰,共湧現出有名有姓詩人2536名,那麼,在燦若星河的唐代詩人中,前十名都有誰呢?註:本文評價標準為詩人一生詩歌數量及質量,例如:張繼《楓橋夜泊》質量極高,但作品較少,王之渙《涼州詞》、《登鸛雀樓》同樣,李商隱詩歌用典頗多,作品類型單一,未能入選,諸如此類詩人,遺憾落選!
  • 唐代著名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竟然都與滑縣有著不解之緣!
    唐代三個大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在滑州這片沃土上都留下了各自的「足跡」。他們或駐足古蹟以攬勝,或追述先祖以懷遠,或暢遊滑州以會友。(圖片來源:網絡)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繼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
  • 唐代詩人:你看我把生活過成了詩,可我不過是在應酬
    不過,雖說是《全唐詩》,但由於年代久遠,再加上有的詩歌在唐代就已經流失,或者未能廣泛流傳,《全唐詩》也未必稱得上「全」。據說,李白的詩歌有一半都早已流失了,不得不說十分可惜!我們從小到大,都學過不少的唐詩,可以發現詩歌是融合在唐代詩人的生活中的,可以說他們把生活過成了詩。但有人研究發現,《全唐詩》中的詩歌,百分之七十都是應酬之作,也就是送別詩和懷念詩。詩歌也有圈
  • 李白詠月詩行書四幅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有「詩仙」 , 「詩俠」之稱。李白作詩千首,有《李太白集》傳世。他的一生 ,絕大部分卻在漫遊中度過 ,遊歷遍跡大半個中國 。
  • 李白最狂的一首詩,將「李白」二字寫入詩中,世人至今都無法超越
    唐詩 眾所周知,詩歌並不是在唐代才出現的。只是在唐朝的時候,有一批詩人發憤圖強,將這種文學形式寫火了。這批詩人中有初唐四傑,也有盛唐的李白、白居易,還有中唐的杜甫,以及晚唐的李商隱、杜牧等等。而其中我們最熟悉的,想必就是大名鼎鼎的詩仙李白了。
  • 唐代三大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為什麼都不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文化雜感文|褚延鋒李白、杜甫、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三大詩人,他們取得的詩歌成就是我國古代不可逾越的高峰。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被後人譽為「詩仙」,是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代表作《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膾炙人口,廣為傳頌,他的詩充分表現了其非凡的抱負,奔放的激情,豪俠的氣概,也集中代表了盛唐詩歌昂揚奮發的精神。
  • 跨越時空的相遇:李白詩歌在德國的傳播
    在其旨在勾勒中國詩歌概貌的導言性說明中,就包含有對李白的簡要介紹,「近體詩時期最重要的詩人是杜甫和李太白」「李太白沉溺於飲酒;其貪杯導致了他被逐出皇宮;甚至亦死於醉酒」。顯然,「酒仙」詩人的形象已躍然紙上。如果說庫爾茨是德國首位介紹李白的人,那麼肖特則當屬李白詩歌德譯嘗試的第一人。1857年6月18日,時任普魯士皇家科學院院士和柏林大學教授的他在皇家科學院宣讀了《論中國的詩歌藝術》一文。
  • 唐代山水田園詩第一人,「興象」詩歌創作先行者孟浩然
    唐代山水田園詩第一人,「興象」詩歌創作先行者孟浩然談起「山水田園詩」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這種寄情於山水的詩歌描寫方法,是由東晉時期的「隱士」陶淵明首創。經過不斷發展逐漸形成了山水田園詩派,這個詩歌派別中除了陶淵明之外,還有被譽為「二謝」的謝靈運和謝朓。
  • 盤點大唐詩人用詩歌鐫刻的山水
    盤點大唐詩人用詩歌鐫刻的山水唐詩是中華民族最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明珠。在這些詩中有很多吟詠山水的詩歌,讓我們看看都有哪些吧。《江雪》千古絕唱,雪景在目《江雪》是唐代詩人柳宗元的一首山水詩,描述了一幅江鄉雪景圖。
  • 孟浩然的詩歌為何不如李白杜甫?
    輪到孟浩然,「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兩句一出,舉座嗟其清絕,誰都不敢再往下接。丞相張九齡以下(有王維、裴[月出]、盧僎、裴揔、鄭倩之、獨孤冊等),紛紛與布衣之身的孟浩然結為「忘形之交」。孟浩然的人品和詩歌才華,更是贏得了同時代年歲比他小的李白、杜甫等人的景仰和推崇——中國文學史上兩位最偉大的詩人都是他的崇拜者,古今中外可有第二人?
  • 唐代詩歌體現了哪些精神?
    有朋友提問:唐代詩歌體現了哪些精神? 這個問題看起來很正常,但是仔細思索如何回答的時候,居然發現毫無道理。 即使我們不單挑出李白、杜甫、王維等著名詩人的作品來考察詩風異同,大唐還有無數的著名、非著名詩人在為自己寫詩,也為時代高歌。而整個唐朝,在時代意象的崛起、盛放、衰落的過程中,每一個詩人既有自己獨立的風格,同樣也被命運所裹挾,反映出同時期的詩歌面貌。 是詩人們組成了詩歌的形象,是詩人們塑造了大唐的盛世飛歌。
  • 崔顥、王之渙和李白:不朽的詩人
    詩人從樓的命名由來著想,借傳說落筆而生發開去,寫出了當時登黃鶴樓者常有的世事茫茫的懷古感慨,用的是散調變格。後半首整傷歸正,實寫樓中所見所感,以截然異趣的意境,在對比中供染出思鄉的愁緒,文勢起伏有波瀾,末尾不僅暗示了眺望之久,也概活了懷古與思鄉兩方面均愁,用筆出神入化,為全詩作好結,又回應了開頭那種渺茫不可見的境界,極合律詩法度。全詩景色明麗,境界開闊,情凋高昂,氣象雄渾,也見出盛唐之音的印記。
  • 唐代十大詩人:誰的人生最浪,誰的淚點最低?
    不過在學者葉嘉瑩看來,孟浩然早年的隱逸並非故作姿態,從李白的一首詩中,也能看出孟浩然本就有風流浪漫、任性適意的一面。李白詩中寫:「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也許是害怕生命的落空,孟浩然中年走上了求仕之路。
  • 李清照的詞等於李白的詩?清代詩人:沒錯!這是什麼梗?
    在開始我們今天的話題之前,我們先聊一聊唐代大詩人李白。在戰國末期的屈原開創了浪漫主義詩歌后,經過了1000年的漫長等待。時間來到了唐朝武則天執政的末期,有一個被世人稱為「詩仙」的神奇男人誕生,這個文武雙全的男人有一個很普通的名字——李白。
  • 誰是唐代最狂詩人?不是「詩狂」賀知章,也不是李白,猜到算我輸
    唐朝是一個歷史上極其知名的朝代,在那個時代,唐朝的國力達到了世界上的鼎盛,同時詩詞藝術百花齊放,誕生了一大批有名的詩人,這些人不僅為唐朝的國力點綴上了最為濃墨重彩的一筆,還給後人留下了數不盡的名篇佳作,令人回味無窮。而說起唐朝的詩人,那些風流才子沒有三天三夜難以說盡,但是人們總會想到一些特殊的標籤,「狂」就是其中的一個。
  • 他是李白最崇敬的詩人,卻因一首詩觸犯龍顏,斷送了前程
    李白應是是唐朝最狂的詩人了,「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但就是這麼狂放的詩人,卻對一人推崇備至,他便是唐朝山水田園派掌門人孟浩然。 孟浩然是盛唐詩人,因其祖籍為襄陽,故世人又稱其為「孟襄陽」。
  • 李白的偶像寫了一首小詩,雖僅20字,驚豔了世人千年
    謝脁,一個讓「詩仙」李白頂禮膜拜的詩人。事實上,謝脁活著的時候,就已被譽為當世最出色的詩人,沈約說:「二百年來無此詩」。除了李白,還有李商隱、劉長卿、王維、杜甫等大詩人都對謝脁充滿了崇拜之情且都受到他的影響。可以說謝脁的詩歌對唐代律詩和絕句的形成有很重大的影響,在中國詩歌發展進程中有著突出的貢獻。 一般來說,謝脁詩歌以山水詩見長,但他的山水詩多有模仿謝靈運的痕跡,如《遊山》、《遊敬亭山》等。
  • 唐代著名詩人杜甫生平簡介!
    杜甫是唐代傑出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並稱「李杜」,也常被稱為老杜。
  • 周日午後赴橘洲講壇之約 與彭玉平教授一起走進唐代詩人的朋友圈
    「唐代是我國古典詩歌發展的全盛時期;故人多指舊友、老朋友。」談及此次話題的背景,彭玉平教授表示,在唐詩中,故人是一個重要的書寫對象,也是一個重要的主題。(講壇上半場,彭玉平教授主要介紹了在盛唐時期被李白、杜甫、王維等共同崇拜的詩人孟浩然,並重點分析了其作品《望洞庭湖贈張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