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律的數量
杜審言傳詩共65首,五律共二十八首,約佔總數的百分之六十五,可見五律是在他詩集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二、五律的分類
按照詹鍈先生給《李白全集》分類的標準,筆者試給杜審言的五律分類,
1應制詩,共10首。
《蓬萊三殿侍宴奉敕詠終南山應制》、 《望春亭侍遊應詔》、《宿羽亭侍宴應制》、《歲夜安樂公主滿月侍宴應制五》、《奉和七夕侍宴兩儀殿應制》、《和韋承慶過義陽公主山池五首》、《守歲侍宴應制》。
2樂府詩,2首。
《賦得妾薄命》、《大酺》。
3送別詩,2首。
《送高郎中北使》、《送崔融》。
4酬答詩,3首。
《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和康五庭芝望月有懷》
5遊宴詩,3首。
《秋夜宴臨津鄭明府宅》、《重九日宴江陰》、《除夜有懷》、《晦日宴遊》。
6行役詩,5首。
《登襄陽城》、《旅寓安南》、《都尉山亭》、《夏日過鄭七山齋》、《經行嵐州》。
7閨情詩,2首。
《代張侍御傷美人》、《七夕》。
三、五律的特點
(一)從形式上看,對仗工整。
除一首是拗體外,其餘27首,格律嚴整。一般五律首聯不要求對仗,而五律27首中有21首的首聯對仗,可見五律十分講究對仗,技巧相當純熟。
(二)從內容上看,景物描寫細緻入微,帶有很強的身世之感。
1.對南方景物的描寫,筆調清新,帶著很強的貶謫之悲。
杜審言高宗時在江陰等地任職,中宗、武則天時期因張易之兄弟而受牽連,被告流放南方的峰州。一路上,杜審言寫下了不少反映當地獨特風物的行旅詩。如江陰任職時的酬和之作《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獨有宦遊人,偏驚物侯新。」作為一個在外地做官的人,一「新」字,寫出了他對南方景物的敏銳感受。頷聯「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一「渡」字,極富想像力,好像梅柳從江北渡到了江南,寫出了江南春早,梅柳枝頭已透露出春光。頸聯「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萍。」一「催」字,從聽覺寫黃鳥的鳴叫,一「轉」字,從視覺寫水草的顏色變化,兩句都寫出了江南氣溫回升之快。尾聯「忽聞歌古調,歸思欲沾巾。」「古調」點出陸丞的詩,「歸思」抒發了濃鬱的思鄉之情。中間兩聯寫景,為結尾的抒情作了很好的鋪墊。
2.對北方景物的描寫,蕭瑟,蒼涼,表現了一種艱苦卓絕的邊塞軍旅生活。
這種景物描寫主要集中在他的送別詩中。如《送崔融》。「君王行出將,書記遠從徵。」首聯點明題意,作者696年在洛陽送友人崔融隨武三思東徵契丹。「祖帳連河闕,軍麾動洛城。」頷聯即寫送行的酒宴的盛大場面,又寫出了將軍的士氣之盛。「旌旃朝朔氣,笳吹夜邊聲」,「朔氣」,從觸覺寫邊地的寒冷,「笳吹」從聽覺寫將士的悲涼心境,兩句寫出了邊塞生活的艱苦,歌頌了將士們的為國犧牲的精神。「坐覺風塵掃,秋風掃北平。」尾聯點明送別之意,祝頌旗開得勝,掃蕩邊塵。慷慨激昂,鼓舞志氣,振奮軍心。這首送別詩既表達了對友人的關切,又表達了對將士的體恤,對勝利的渴望。
(三)從風格上看,多種多樣,剛柔相濟。
1雄奇壯闊。如上面所說的送別詩,主要表現為這種風格。如另一首《送高郎中北使》,「馬銜邊地雪,衣染異方塵。」兩句,也是寫邊塞生活的苦辛。還有一首《登襄陽城》,也是氣勢不凡,「楚山橫地出,漢水接天回」,閎逸渾雄,似乎可以看到杜甫的「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的磅礴氣勢。
2 清麗秀美。這主要表現在寫南方山水風物的行旅詩中。如《春日懷歸》中的「花雜芳園鳥,風和綠野煙」,《經行嵐州》的「水作琴中聽,山疑畫裡看」「下釣看魚躍,探巢果新肥。葉疏荷已晚,枝亞果新肥」,「薜蘿山逕入,荷芰水亭開。日氣含殘雨,雲陰送晚雷」,已開王維、孟浩然、儲光羲山水田園詩派之先。
3綺靡豔麗。這主要表現在描寫宮廷生活的應制詩中,尤其是《和韋承慶過義陽公主山池五首》,最為明顯。「海燕巢書閣,山雞舞畫」的香豔,「綰霧青絲弱,牽風紫蔓長」的柔媚,「攜琴繞碧沙,搖筆弄青霞」的優雅,「鹿麛衝妓席,鶴子曳童衣」的奢靡,「地偏魚偏逸,人閒鳥欲欺」的閒逸,緣情而綺靡。
4細膩婉轉。這主要表現在寫女性生活的樂府詩中。如樂府古題《賦得妾薄命》中的「啼鳥驚殘夢,飛花攪獨愁」,描繪美人幽居空室的悽涼心境,透出對失寵女子的不幸遭遇的同情、憐憫之情。中國古典詩歌強調比興寄託,這首樂府詩表面上寫美人失寵之悲愁,實際上也含蓄地表達了自己貶謫外地、官場失意的抑鬱之情。
而另一首《代張侍御傷美人》,為某官員代言的閨情詩,傳情達意,曲折婉轉。「二八泉扉掩,帷屏寵愛空」,美人英年早逝,讓人扼腕嘆息,「淚痕消夜燭,愁緒亂春風」,寫現在的離恨之淚,「巧笑人疑在,新妝曲未終」,穿越時空,藝術地再現往日美人的嬌美面容,歌舞伴隨的夫妻生活以及現在斯人已去,物是人非的寂寞失落。「應憐脂粉氣,猶著舞衣中」,只有留戀那尚未散盡香氣的舞衣,表達了對早亡美人的深深悼亡、懷念之情。雖為代言體,卻能設身處地,猜度張侍御的痛失美人的心境,非一般人所能及。
(四)從手法上看,用典恰當,比喻貼切,傳情要眇。
我們可以從兩首七夕題材的五律來參看。閨情詩《七夕》,首聯從景物寫起,「白露」、「明月」、「青霞」、「絳河」,直接描寫夜空的景物。頷聯用典,「七襄」用《詩·小雅·大東》典:「跂彼織女,終日七襄」,「二神」用 《淮南子》典:「有二神混生,經天營地」,寫天上星辰「天街」「閣道」的移動,實寫時間的推移,相會苦短。頸聯寫織女的形象,「袨服」「環珮」「綺羅」寫服飾,從側面寫織女的美麗動人,「鏘」從聽覺寫步伐輕盈,給人留下想像的空間,「香筵」從嗅覺寫鋪在地上的席,「拂」寫風吹裙擺,娉娉嫋嫋。這使我們想起了漢樂府《陌上桑》通過寫羅敷的服飾美,從側面來表現羅敷的美麗形象的巧妙手法。尾聯寫「今夜」過後,又要等一年才能與牛郎相見,自然是「別情多」,這一情感又是通過織布於「機杼」來表現出來的。仿佛織女織的不是布,而是離別之情,化無形之情為有形之物,很形象,很傳神。
另一首應制詩《奉和七夕侍宴兩儀殿應制》也是七夕題材,但寫法卻與上首不同。首聯從「別怨」寫起,而不是從景物寫起,一年的苦苦等待才等到了這一天,頷聯「斂淚開星靨,微步動雲衣」,以星辰之美喻織女之面頰,以夜雲喻織女之衣裙,比喻形象,想像奇特,既寫了夜空的景物「星辰」「夜雲」,又寫織女的外貌和動作。「斂」寫織女忍住離別之淚的滑落,「微」寫織女的步伐輕盈。從「斂」到「開」,寫表情的變化,折射了心情由悲到喜的過程,從「微」到「動」,寫動作從慢到快,心情由等待的悲苦到相會的歡愉。頸聯寫時間的推移,「兔欲落」寫月亮的漸漸下沉,「鵲停飛」牛郎織女各自歸去,「天迥」「河曠」寫空間的闊大,銀河的寬廣兩人的距離無限拉遠,倍增思念之情。尾聯照應開頭寫「別怨」,「哪堪」,不堪,「此夜」最難過,人物由離別——相會——離別,情感由悲——喜——悲,一天之內,情感劇烈變化。七夕過後,織女又會回家織布,「殘機」一詞,化用南朝樂府民歌「理絲入殘機,何悟不成匹」,含蓄地傳達一種刻骨的離情別恨。
四、杜審言五律的影響
從歷代唐詩選本對杜審言五律的收錄情況,我們可以看出歷代詩家、評論家對杜審言五律的重視,窺見其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其具體論述,本文不作贅述,僅列表於此,供參看。
歷代唐詩選本對杜審言五律的收錄情況
唐詩選本
五律數量(首)
《全唐詩》
27
《國秀集》
4
《唐詩紀事》
6
《唐詩別裁集》
7
《唐詩三百首》
1
《千家詩》
2
《唐詩選》
3
參考文獻
《唐詩通論》,劉開揚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杜審言詩注》,徐定祥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全唐詩》,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唐人選唐詩》(十種),(唐)元結,殷璠等選,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唐詩紀事校箋》,(宋)計有功撰,王仲鏞校點,中華書局,2007年版。
《唐詩別裁集》,(清)沈德潛選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唐詩三百首》,中華書局,1981年版。
《千家詩》,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唐詩選》,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編,人民文學出版社197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