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愛情中的「沉沒成本」:別把時間浪費在過去的感情上

2020-12-09 大夢愛說

文/大夢

圖片來源於網絡

前言

沉沒成本:是一個經濟學概念,指的是我們為某件事情投入的、已經不可收回的支出,比如:時間、金錢、精力等。

通常,我們沒有辦法放棄「沉沒成本」,有的時候,明明知道理性上會吃虧,儘管如此,依然心甘情願的繼續加大投入,以至於損失得越來越多。

比如:之前和老公去三亞旅遊,坐遊輪浮潛,原本想的是只要能夠參加浮潛就可以了,買的二層遊輪的票能滿足需求,卻又想到,從內地到海南花了這麼長的時間,或許就是人生唯一一次,就加點錢去最頂層的豪華包間吧。直到最後才發現,雖然收費的時候分著層次,在管理上,無論你出的多少錢,都可以在整條船上隨便上下。

圖片來源於網絡

愛情中的同樣如此。

喜歡一個人,會心甘情願為對方付出,後來分手了,儘管知道不是所有的感情都會有機會走到最後,但是就是沒有辦法從失戀中走出來,等到終於下定決心開始新生活的時候,卻發現,已經又在註定失去的那個人身上投入了不少不必要的精力、時間、金錢的支出。

在愛情中,我們會不自覺成為一個傻子,愛上一個人,忘了愛自己,以至於原本是一段美好的愛情,卻弄得自己不快樂,千萬不要這樣,聰明的女人,都懂得放棄愛情中的「沉沒成本」,不把時間花費在過去的感情上。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不留戀不屬於自己的人

電視劇《知否》中,雖然明蘭和顧廷燁是官配,但是在明蘭情竇初開的時候,心裡接納的第一個人卻是小公爺。

原以為郎才女貌的兩個人會有愛情的火花,能夠成為一段佳話,看了劇才知道,明蘭在小公爺的圍追堵截下動了心,卻又因為小公爺的優柔寡斷,為了母親放棄和自己的姻緣徹底死心。

明蘭一直是個提得起放得下的人,儘管心裡難受,但她深深明白一個道理:不要為了不屬於自己的人投入過多的精力,因為「不值得」。

小公爺對自己的不夠堅定不值得信任,也不值得喜歡。既然如此,那就只好放棄了。在愛情中,只有放棄錯的,才能把時間騰出來給了對的人。

放棄愛情中的「沉沒成本」,不介意花費了時間和精力在一個人身上,轉身一心專注於自身學習,明蘭的聰明伶俐勁兒得到了顧廷燁的垂青,在顧廷燁的努力周轉下,二人終成佳話,明蘭也擁有了全心全意疼愛自己的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不留戀對自己不真心的人

王漫妮是電視劇《三十而已》中的一個美女主角,常年和奢侈品打交道、見多了上流社會人士的她把另一半的標準設定得很高,一般男人入不了她的眼,更走不進她的心。

一直到「海王」梁正賢出現,才被對方的見識、外貌、財力打動,得知對方是不婚族,有些驚訝,卻努力地說服自己,喜歡一個人,就要努力在一起,享受當下的快樂就好,沒有必要非領結婚證。

對愛情的所有遷就和信心,都會在了梁正賢另一個「女人」手裡,親眼跑去香港見識了梁正賢和另一個女人的親密, 王漫妮徹底死心,在餐廳當眾脫下對方送自己所有的衣服,不顧挽留,憤然離去,從此不再聯繫。

雖然後來也花了好久時間療傷,才讓自己重新站起來,但經過一番戀情的打擊,讓她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自己,獲得了重生。後來再次相逢,一笑而過。

放棄對自己不真心的人,因為得不到真心,即便是擁有著,失去也是註定的事情,倒不如瀟灑的放棄,讓自己解脫,反而可以把時間用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不留戀不適合自己的人

和適合自己的人在一起戀愛奔赴結婚是幸福,反之,就算剛相處時好感倍增,時間久了也會感覺厭煩。

《三十而已》中的鐘曉芹,由於受不了老公在婚姻中的情感懈怠,忍無可忍,大吵一架後離婚。身邊比他小好幾歲的男孩鍾曉陽,頻繁地獻殷勤,博好感,每次恰當好處的關心讓鍾曉芹品嘗到了戀愛的美好,便開啟了「姐弟戀」。

相處久了才發現,自己喜歡安靜,喜歡看書追劇,對方卻喜歡刺激,精力旺盛到招架不了;自己喜歡穩定,對方卻喜歡冒險;自己喜歡靠譜上進的男人,對方卻停留在喜歡吃喝玩樂、大肆張揚的年齡段。

當初在一起的動心已經演變成了各種不合適,思慮再三後,鍾曉芹選擇了分手。

圖片來源於網絡

和不適合的人在一起,受折磨的不是自己,而是彼此雙方,如果不能夠及時止損,那麼充滿浪漫的一場情感奔赴就會演變成一個笑話。放棄投入過的時間,別去回憶捨不得丟失的美好,不合適的人,勇敢的再見,才是對雙方都好。

期待愛情、渴望愛情,唯獨不能泛濫愛情。

從前無論怎樣花心思的愛過一個人,不屬於自己就不要強求,不真心被愛就不要回頭,不適合自己就不要強留。

經營任何一段感情都需要成本投入,但是能夠擁有美好愛情的人,都敢於大膽的放棄曾經擁有。

希望,渴望愛情的你也能夠足夠勇敢,足夠瀟灑。

相關焦點

  • 幸福愛情系列:看清愛情中的沉沒成本
    這種現象,不光在感情中會發生,在人們做任何決策時都可能存在。人在決定是否繼續一件事情的時候,不僅考慮這件事的利弊,還會考慮他在這件事上已經投入了多少。在行為決策理論中,就叫沉沒成本謬誤。那麼,什麼叫沉沒成本呢?
  • 《隱秘的角落》張東升:在感情中投入的沉沒成本越多,就越難放下
    沉沒成本是經濟學術語,指以往發生的與當前決策無關的費用,簡單的說就是已經付出而不可收回的成本。今天我們就從沉沒成本的角度,去分析張東升的墮落之路。為了徐靜,張東升放棄了自己的大好前程,這便是張東升最大的沉沒成本。其次,從徐靜以及徐靜家人對張東升的態度上看,張東升的家庭地位並不高,並且經常受到親戚的奚落。張東升前期性格比較軟弱,甚至有些逆來順受,這便是張東升付出的第二個沉沒成本——男人的尊嚴。
  • 真正拖垮你的,是沉沒成本—你還會錯過真正的成本
    經濟學裡有個概念,叫做「沉沒成本」。沉沒成本指的是過去已經發生了、無法收回的支出,比如我們付出的時間、精力和金錢。沉沒成本最大的經濟學含義,是一旦你確定它沉沒了,那麼它就不能作為你決策的參考。因為它是沉沒成本,無論你是否離開電影院,這個錢你都無法收回。但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總是念念不忘已經付出了的、不可收回的東西,總會不知不覺陷入沉沒成本的陷阱。
  • 沉沒成本,正在拖垮你的人生
    很可能會逼著自己繼續吃,因為已經投入188元進去了,雖然繼續吃,身體難受,但不吃心裡更難受,太浪費了。這裡面其實就涉及到一個叫「沉沒成本」的概念。所謂沉沒成本,就是指已經投入但不可能再拿回來的支出,比如時間、金錢、情感、精力等等。
  • 感情中的沉沒成本就是我們捨不得放手的根本原因
    最近一直在看「35歲前要活學活用的經濟學通識」,因為一直是用零散的時間看得,所以大多看過後就沒有多大印象了。唯有看到「沉沒成本——追悔只是錯上加錯」這一章的時候讓我印象深刻、感觸頗深。簡單來說沉沒成本就是已經付出且不可收回的付款、投資等等。
  • 沉沒成本才是感情最大的牽制
    沉沒成本不僅僅是在經濟學中出現,更多的也是在社會交往,人和人之間的博弈中微妙地平衡著。付出沉沒成本大的一方,越是難以割捨,即使煩躁也會堅持。像不像很多婚姻生活中的怨婦?等新的一天重新開始,又習慣性的投入到日常又瑣碎的生活中日復一日的煎熬著、並且安慰自己熬吧,大多數人可不就是這樣過來的嗎?畢竟比起來婚姻是愛情的墳墓這個學說,他們更加擔心所謂的曝屍荒野。畢竟即使是遇人不淑,女性往往在家庭中付出的沉沒成本遠遠高於男性。
  • 真正拖垮你的,是沉沒成本
    我們可以用一個經濟學詞彙來解釋——沉沒成本。沉沒成本,指的是那些發生在過去,我們無法去收回或改變的付出。這些付出,包括且不限於金錢、時間、精力、感情等等。聽起來好像沒感覺?生活中,因為「損失厭惡」,為了彌補過去的錯誤,我們會傾向於繼續加碼,把更多時間,耗在希望不大的事情上。
  • 我們生活中的沉沒成本
    首先舉一個例子,一個員工遲到, 因為今天等地鐵比平時多花了40分鐘, 為什麼今天會多花了40分鐘呢,因為今天下雪,乘坐地鐵的人比平時多的多,以前最多等3趟就能上地鐵了,今天他等了4趟都沒能上去,這時候他就在糾結我要不要往回坐幾站然後再倒回來呢,此時在他心裏面就有兩個小人在打架了,一個說我都等了
  • 學會放棄,不因沉沒成本一錯再錯
    文/Fullness——至每一個通往夢想道路上的職場人!學會放棄,不因沉沒成本一錯再錯20幾歲的你,身在職場,總是要面臨很多選擇。而無論是怎樣的選擇,都是需要成本的。有一得必有一失,所謂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 從放棄中認識成本本質
    成本是放棄了的最大代價(Cost is the best opportunity foregone)當你晚上本來準備賺取一點點加班費,但是你的朋友要帶你去看電影,那麼看電影的成本僅僅是票價麼?思考一下是否還應該加上所放棄的加班費?
  • 不懂及時止損,拖垮你的往往是「沉沒成本」
    這種現象叫做「沉沒成本」,指那些已經付出不可收回的成本,比如金錢,時間,精力,感情等等。這就是不願意浪費已經花出去50元的沉默成本,如果你要起身走了,50元的沉沒成本依然浪費了。何為沉默成本,網絡上的解釋為:指已經發生的,而不能由現在或者將來的任何決策改變的成本。
  • 在生活中,沉沒成本如何影響你的選擇?
    什麼是沉沒成本「沉沒成本」原本是個會計學上的術語,是指由已經發生的,而不能由現在或將來的任何決策改變的成本。通俗點來講,即人們在決定是否去做一件事的時候,往往不僅是看這件事對自己有沒有好處,還要看過去是不是在這件事情上有過投入。
  • 沉沒成本與及時止損
    沉沒成本與及時止損原創 張玉鵬 律師, 7月15日(兩個概念有聯繫,都會影響正確決策)不要被沉沒成本影響決策沉沒成本心理學(注意,不是經濟學,)上有個名詞叫:沉沒成本。簡單的說,沉沒成本就是那些已經發生且無法收回的支出,如已經付出的金錢、時間、精力等都屬於沉沒成本。
  • 墨菲定律——沉沒成本、馬太效應
    沉沒成本難以割捨已經失去的,只會失去更多,別在「失去」上徘徊,我們應該忘記沉沒成本,向前看。最常見的故事就是「你曾給一個乞丐零錢,而後有人告訴你那是假的乞丐」「婚姻、愛情一方總是因為曾經的付出而捨不得離開現在讓自己不開心的另一半」「賭博已經輸了很多,還想再贏回來,不然太虧了」「買來的蘋果一段時間沒吃完爛了又捨不得丟掉」……其實以上都是沉沒成本的表現,對於我們來說給乞丐的零錢就是沉沒成本
  • 放下:砍掉沉沒成本,及時止損
    人們在決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時,不僅是看這件事對自己有沒有好處,也會看過去是不是已經在這件事情上有過投入。我們把這些已經發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時間、金錢、精力等稱為「沉沒成本」。「沉沒成本」是已發生,無法回收的成本支出,它是一種歷史成本,對現有決策而言毫無價值,不會影響當前的行為或未來的決策。
  • 別因錯過太陽而流淚——淺談「沉沒成本效應」
    既然「沉沒成本」是不可收回的,那麼那麼從經濟學角度出發,當我們做選擇決策的時候,它就不應成為我們的參考依據,這才是理性的。然而,理性人總是少數的,大部分人在做決策時往往會受到先前投入時間、金錢或精力的影響,出現強烈的繼續投入的傾向,這就是「沉沒成本效應」。
  • 「沉沒成本」幫你快速挽回
    簡單來說,就是指那些已經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時間、金錢、精力等等。經濟學常識告訴我們,既然「沉沒成本」是已經發生且不可收回的成本,那麼,在做決策時是不應該考慮沉沒成本的。在你確定了一個損失之後,它就會在你的頭腦中縈繞不去;在你再次想到它的時候,你會發現它比之前更加沉重。然而在決定未來時抱住過去不放,你必將面臨沉沒成本謬誤危險。簡單來說,就是:曾經付出的,但不能影響接下來判斷的任何形式的成本,就是使你不肯放手的沉沒成本。
  • 感情中的沉默成本,該不該捨棄?
    小碗想不通,當初在學校,男友的各方面,小碗都很欣賞,兩人感情那麼好,走過幾年的青春,為什麼一畢業感情就不值價了?學生時的戀愛,是非物質性的感情的選擇,他們選擇對象,更傾向於對方在興趣愛好、言談舉止、娛樂生活等方面是否跟自己有更多的交叉與吻合。如果很多方面相似,兩人就能夠進入甜蜜的愛情中。
  • 「沉沒成本」是怎樣一點一點拖垮你的?
    生活中,我們大多數人都會有這樣的經歷,這種現象就是「沉沒成本」。人們在決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不僅是看這件事對自己有沒有好處,而且也看過去是不是已經在這件事情上有過投入。我們把這些已經發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時間、金錢、精力等稱為「沉沒成本」。
  • 我已經投入了好多精力,所以我想應該……忽略沉沒成本,放棄它
    一般來說,選擇恐懼症主要是由兩個因素引起的,一個是沉沒成本,一個是機會成本。今天,我們就來談談沉沒成本。沉沒成本是經濟學上的一個專業術語,是指以往發生的與當前決策無關的費用。通俗來說,人們在決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不僅是看這件事對自己有沒有好處,而且也看過去是不是已經在這件事情上有過投入。我們把這些已經發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時間、金錢、精力等稱為「沉沒成本」(Sunk Cost)。在經濟學和商業決策制定過程中會用到「沉沒成本」的概念,代指已經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