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四號:人類第一顆軟著陸月球背面的探測器

2020-12-20 天文在線

嫦娥四號是中國探月工程的第二階段的太空飛行器任務,它於2019年1月3日實現了月球遠端的第一次軟著陸。

通信中繼衛星鵲橋於2018年5月21日發射,6月14日至地月拉格朗日L2點軌道。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於2018年12月8日發射升空,並於2018年12月12日進入月球軌道,然後降落在月球的遠端。嫦娥四號是中國首次登陸月球的嫦娥三號的後續任務。

該太空飛行器最初是嫦娥三號的後備,在2013年嫦娥三號成功著陸後,它便一直處於空閒狀態。嫦娥四號的配置重新進行了調整,以滿足新的科學和性能目標。和前序任務一樣,該任務以中國月亮女神嫦娥的名字命名。

嫦娥四號發射

總覽

中國探月工程劃分為技術要求逐層遞增的四個階段:第一階段只要求到達月球軌道,嫦娥一號於2007年,嫦娥二號於2010年分別完成了此項任務。第二階段包括在月球上降落和漫遊,由嫦娥三號於2013年,嫦娥四號於2019年分別完成。第三階段是從月球近端收集樣本並將其發送回地球,這是未來嫦娥五號和六號的任務。第四階段包括在月球南極附近開發科研站。探月工程旨在為2030年的載人登月減輕困難,也為在南極附近建立前哨基地打下基礎。為了加快航空航天創新,降低生產成本並增進軍民關係,中國探月工程已經開始首次吸收個人和企業的私人投資。

作為探月計劃第二階段的一部分,嫦娥四號任務最初定於2015年發射。但是調整目標和任務設計拖延了這一計劃,最終它於2018年12月8日2時23分發射升空,於2018年12月12日8時45分進入月球軌道。軌道周線於2018年12月30日0時55分降至15公裡(9.3英裡)。在南極艾特肯盆地的馮·卡門撞擊坑日出後不久,它於2019年1月3日2時26分登陸月球。

該任務將試圖確定月球未探索區域的年齡和組成,並開發該工程後期所需的技術。

艾特肯盆地是古代月球上的一次碰撞時間留下的隕石坑,它現在約13公裡(8.1英裡)深,人們認為月球的深部地殼甚至地幔物質很可能已經暴露。如果嫦娥四號能夠找到並研究其中的某些物質,它將對月球的內部結構和起源取得前所未有的認識。具體的研究目標是:

測量月球巖石和土壤的化學成分

在任務期間測量月球表面溫度

用射電望遠鏡進行低頻射電天文觀測和研究

宇宙射線研究

觀察日冕,調查其輻射特性和機制,並探索日冕物質拋射(CME)在太陽與地球之間的演化和傳輸

組成成分

通信中繼衛星鵲橋

與月球遠端的嫦娥四號通信

地月拉格朗日點:位於月球背後L2軌道上的衛星可以同時擁有地球和月球遠端的視野

月球遠端不能直接與地球通信,因為傳輸信號會被月球阻擋。通信必須通過擁有著陸點和地球清晰視野的通信中繼衛星進行。作為探月工程的一部分,中國國家航天局(CNSA)於2018年5月20日發射鵲橋中繼衛星至地月L2點軌道。中繼衛星是基於嫦娥二號設計的,質量為425千克(937磅),並使用4.2米(14英尺)長的天線接收來自著陸器和月球車的X波段信號,並且將它們傳遞到S波段的地面站。

鵲橋使用借力式飛行路線以節省燃料,並用24天到達L2軌道。2018年6月14日,鵲橋完成了最後的燃燒調整,並進入了距月球約65,000公裡(40,000英裡)的L2任務軌道。這是該位置的第一顆月球中繼衛星。

鵲橋名字的靈感來源於中國神話故事《牛郎織女》。

龍江號微衛星

作為嫦娥四號任務的一部分,兩個微衛星(每個45千克/99磅)分別命名為龍江一號和龍江二號(DSLWP)於2018年5月同鵲橋一起發射升空。龍江一號未能進入月球軌道,但龍江二號成功進入並在月球軌道上運行至2019年7月31日。龍江二號的墜毀地點位於範根特火山口內北緯16.6956°,東經159.5170°,並形成了一個4 x 5米的撞擊坑。這些微衛星的任務目標是研究天體的高能現象,它們以非常低的頻率(1至30兆赫)觀察天空,這對應著300至10米(984至33 英尺)的波長。由於地球電離層的影響,在地球軌道上沒有進行過該頻率範圍的觀測,所以這一研究也為科學提供了潛在突破。

嫦娥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

與中國許多航天任務一樣,太空飛行器和任務的細節被限制公布。所知的是嫦娥四號著陸器和月球車大多是仿照嫦娥三號及其玉兔月球車設計的。實際上,嫦娥四號是嫦娥三號的後備,根據嫦娥三號的經驗和結果,嫦娥四號為適應新任務做出了調整。鵲橋中繼衛星發射六個月後,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於2018年12月7日協調世界時18時23分發射了著陸器和月球車。

總著陸質量為1,200千克(2,600磅)。固定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都裝備有放射性同位素加熱器單元(RHU),通過太陽能電池板則產生電能,以在漫長的月夜加熱子系統。

著陸後,著陸器延長坡道以將玉兔二號部署至月球表面。月球車的尺寸為1.5×1.0×1.0米(4.9×3.3×3.3英尺),質量為140公斤(310 磅)。玉兔二號在廣東省東莞市製造;它由太陽能供電,RHU加熱,並由六個車輪推動。月球車名義上可以運行三個月,但根據2013年玉兔號的經驗,月球車的設計得到了改進,中國工程師希望它能夠運行「數年」。2019年12月,玉兔二號打破了蘇聯月球車1號的壽命記錄。

科學有效載荷

兩個小箭頭標記的著陸點視圖,月球勘測軌道器於2019年1月30日拍攝。

通信中繼衛星,軌道微衛星,著陸器和月球車均載有科學有效載荷。中繼衛星進行射電天文學的研究,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進行著陸區月球物理學的研究。科學有效載荷部分由瑞典、德國、荷蘭和沙烏地阿拉伯的國際合作夥伴提供。

相關焦點

  • 嫦娥四號創造歷史 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嫦娥四號探測器系統副總設計師賈陽說:「這是人類智慧的一次優美揮灑。」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2013年,嫦娥三號實現首次月球軟著陸後,中國國家航天局認為作為備份的嫦娥四號應開展更有挑戰的任務。  「去月球背面比去正面風險增大了很多,崎嶇的地形給我們帶來必須面對的問題,但在月面更高精度的著陸是未來所需要的。解決這次任務面臨的挑戰,可為後續的深空探測和小行星探測打下基礎。
  • 月球背面存在外星人?中國嫦娥四號月球背面軟著陸,揭開謎底!
    2018年12月8日2點23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改二型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嫦娥四號探測器,隨後它在近地點約200公裡、遠地點約42萬公裡的地月轉移軌道上,為人類開啟了首次「月背之旅」,此次發射任務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294次發射,次年,1月3日上午,北京時間10點26
  • 這才是月球背面真實的樣子!中國嫦娥四號拍攝的月球背面照片
    阿波羅登月工程從50年代到21世紀前10年,人類向月球發射數以百計的探測器,但是這些探測器幾乎都是在月球正面探測或者在月球正面登陸,就連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阿波羅工程登陸的地點依然是月球正面,而關於月球背面的探測少之又少,在幾十年的月球探測中,唯一的收穫是1959年前蘇聯發射的月球3號探測器拍攝的一張月球背面照片,除此之前人類關於月球背面的信息知之甚少
  • 月球背面真有外星人嗎,嫦娥四號拍攝月球背面照片,給出靠譜答案
    科學研究發現,月球的直徑只有地球的四分之一,重量上是地球的八十分之一,因此月球受到地球強引力的作用,導致其自轉和公轉周期一樣,即潮汐鎖定。如此一來,也就帶來一個問題,即人類在地球上始終只能看到月球的正面,而月球的背面則是看不到,所以越是看不到,也就越激發了人類探索月球的欲望,想知道月球的背面究竟有什麼東西。
  • 嫦娥四號實現人類探測器月背軟著陸 首張!近距離拍攝了月背...
    1月3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嫦娥四號探測器降落過程(示意圖)。(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本報北京1月3日電  (記者馮華、劉詩瑤)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月3日10時26分, 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東經177.6度、南緯45.5 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並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揭開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紗。
  • 嫦娥四號在月球背面有重大發現!外媒這樣評價……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李春來研究員領導的團隊利用玉兔二號攜帶的可見光和近紅外光譜儀的探測數據,證明了嫦娥四號落區月壤中存在以橄欖石和低鈣輝石為主的月球深部物質。Via CNN; 中國的航天任務揭示了月球背面的秘密Via 國家航天局; 玉兔二號在月球背面留下的「足跡」BBC稱,中國的航天探測器「 確認「了月球上形成坑的理論。
  • NASA在月球背面拍到嫦娥四號:只有兩個像素那麼大
    據Space.com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於1月30日用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LRO)拍攝了中國嫦娥四號探測器的著陸點。
  • 「嫦娥之父」歐陽自遠:為何嫦娥四號要去月球背面?那裡有沒有外星人?
    歐陽院士做主題演講演講中,歐陽自遠細緻、通俗地講解了中國探月工程,說了未來的火星探索,以及我們為什麼要探索月球背面,月球背面的神秘傳說,到底有沒有外星人等問題。嫦娥四號登月後將幹啥?接收宇宙起源信號去月球背面,接收來自宇宙各個時期的信號嫦娥四號原本是嫦娥三號的備份,由於嫦娥三號圓滿完成預定任務,於是,科研人員對嫦娥四號進行了精心的設計與改造,使其「備份變首飛」,成為與嫦娥三號截然不同的探測器。
  • 嫦娥四號首次測量月球表面輻射:嫦娥探月升級史
    嫦娥四號探測器作為我國「探月工程」的最新一代成果,也是人類首次在月球背面著陸和實地探測,實現了人類探索月球的新突破。回首整個探月工程,我們看到中國航天人不懈的努力和堅持,也見證了祖國綜合實力的不斷提升。
  • 嫦娥四號為何要去月球背面?那裡有沒外星人?答案都在這了
    去月球背面,接收來自宇宙各個時期的信號  嫦娥四號原本是嫦娥三號的備份,由於嫦娥三號圓滿完成預定任務,於是,科研人員對嫦娥四號進行了精心的設計與改造,使其「備份變首飛」,成為與嫦娥三號截然不同的探測器。
  • 嫦娥五號「挖土」的同時,嫦娥四號和玉兔二號在幹嘛呢?
    就在嫦娥五號到月球挖土,成為了一個熱點話題之一,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在月球上,我們還有一個探測器,大概因為著陸的時間比較長,可能關注的人比較少了吧!那就是於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成功,降落於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內的馮·卡門撞擊坑內。
  • 聚焦嫦娥四號研發團隊:在中國航天史寫下「人類首次」
    但從嫦娥四號起,中國航天的歷史才開始不斷出現『人類首次』字樣。」嫦娥四號探測器副總設計師賈陽說。嫦娥四號任務圓滿成功,標誌著中國科學家真正開始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貢獻更多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2013年,嫦娥三號實現首次月球軟著陸後,中國國家航天局認為作為備份星的嫦娥四號應承擔更具挑戰的任務。」嫦娥四號「鵲橋」中繼星總設計師張立華介紹,「去月球背面比去正面風險增大了很多,不僅要解決中繼通信的難題,還要面對起伏多變的崎嶇地形。」由於月球的自轉周期和公轉周期相同。
  • 雙語:中國發射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中繼衛星
    周一,中國成功地發射了嫦娥四號月球任務的中繼衛星,該衛星定於今年晚些時候發射。   這也是世界上第一顆預計將在地球-月球拉格朗日點L2軌道上運行的通信衛星。它將能夠同時觀察地球和月球的遠端。   When the night falls, the Moon rises.
  • 嫦娥四號帶種子到月球背面,棉花種子的發芽,引發科學界熱議
    月球則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而月球的自傳與公轉的周期相等,所以人類抬頭賞月,不管何時,所看到的都是月球的正面,月球背面則是永遠背對著地球,而人類第一次看到月球的背面是由前蘇聯的月球3號太空船在1959年所拍攝到的影像。月球背面顯然受到過撞擊,分布有密集的隕石坑。
  • 嫦娥四號成功落月:每個環節都體現出科技實力和創新底氣
    1月3日上午,嫦娥四號探測器翩然落月,首次實現人類飛行器在月球背面的軟著陸。這是嫦娥四號落月任務具有決定性的一步,為著陸器和月球車對月面的巡視勘察開了一個好頭。接下來的考驗,仍然會像月球上晝夜幾百攝氏度溫差和漫長的月夜那樣嚴酷,但穩穩地站到了月球古老的撞擊坑中,已給了地球上為嫦娥四號保駕護航的人們足夠的信心。
  • 震撼 | 你從沒看過的月球背面來啦!高清三連拍!
    與六年前那次牽動億萬人神經的「嫦娥三號」月球正面軟著陸任務相比,今天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的「嫦娥四號」既「默默無聞」,同時也要「孤勇」許多。六年前的「嫦娥三號」探測器是在先前「嫦娥二號」探月衛星所獲取的超高解析度圖像的引導下邁出了中國人在月球上的第一步,而今日的「嫦娥四號」則是在沒有精確地形成像做參考的情況下踏出了全人類的在月球背面的第一步。
  • 月球背面什麼樣?是一張"麻子臉" 有大量隕石坑
    由於月球自轉周期和公轉周期相等,加上被地球潮汐鎖定,地球強大的引力讓月球總是一面朝向地球,所以我們在地球上只能看見月球的正面,而背面永遠也看不見。可以說,月球背面對於人類來說,是「秘境中的秘境」。隨著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製的嫦娥四號從西昌出發,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巡視探測的大幕正式拉開。
  • 嫦娥四號所處的區域,發現重力異常現象,月球上還有什麼秘密?
    嫦娥四號所處的區域,發現重力異常現象,月球上還有什麼秘密?人類總是對未知充滿了恐懼,因為對於未知的事物我們並不了解,我們也不知道它們會給我們帶來哪些影響。現在航天領域發展的過程當中,我們就是在不斷的恐懼探索當中不斷前進的。
  • 嫦娥四號在月球背面為什麼會有清晰的影子?難道有太陽光的照射?
    今天小編要帶大家了解的是:嫦娥四號在月球背面為什麼會有清晰的影子?難道有太陽光的照射?月球是我們地球的唯一一個天然衛星,從古至今對月球都是有一個非常好的嚮往的,古代有很多的是喜歡對著月亮作詩,很多的詩文都流傳至今。
  • 嫦娥四號和「玉兔二號」結束休眠,嫦娥四號如何探索月球背面?
    國家航天局消息,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分別在5月17日3時25分和16日11時53分,結束了月夜休眠,受光照自主喚醒,進入第18月晝工作期。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傳回首張月球背面清晰影像。嫦娥四號如何揭開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