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心晴空間,與你一起走進心理百態!
古時候有個富豪,他有三個兒子。在三個兒子即將成年時,他給了三個兒子每人一錠價值相等的金子,讓他們到外面去做生意。一年以後,三個兒子回了家。大兒子的掙到錢是原先金子的十倍,於是富豪十分開心,獎勵他價值這錠金子十倍的財富;二兒子的掙到錢是原先金子的五倍,富豪也比較滿意,獎勵給他價值金子五倍的財富;小兒子沒有掙到錢,還把金子花光了,於是富豪十分生氣,並罰了他與金子價值相等的生活費用,並把這些也獎給了大兒子。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當你擁有足夠的資源時,你才能有「資格」獲得更多的資源;當你身無分文時,你將更是一無所用,甚至受到更多的盤剝與奪取。也就是「強者愈強,弱者愈弱」,這就是心理學上著名的「馬太效應」。馬太效應來源於《新約.馬太福音》:凡是有的,還有多給他讓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這也很好的解釋了為什麼「人們總是願意錦上添花,而不樂意雪中送炭」這一現象。
雖然我們很多人更覺得「劫富濟貧」是促使社會公平更有效的手段,但現實中更多上演的是「殺貧濟富」的事情。如投資者們更願意把資金投入到成熟的,利潤較高,更具有市場價值的企業,以幫助其打倒和吞併眾多經營不善的小企業。
但是,現實中,我們身邊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有錢的人向別人借錢,總是比較容易,而窮人借錢,卻往往很困難。典型的例子,莫過於銀行放貸這一領域了,不管是哪家銀行,放貸前總是要考慮你的工作,你的收入,查你的銀行流水等等。當銀行發現你是有錢人時,總是更樂意放款給你,而當發現你是窮人時,往往很難給你放款。同樣地,生活中,我們會發現,越是有地位有身份的人,他們所到之處,別人越是願意給其「面子」,並因為這種「面子」可以獲得更多的資源與支持,而越是沒有身份與地位的人,他的「面子」就越不值錢,越是沒有人願意理會,從而想要獲得外界支持和翻身就會更困難。
馬太效應告訴一個人要成功,最大的敵人還是自己,不要怪別人嫌貧愛富,努力提升自己才正道。若你成功了,什麼好事都會落到你的頭,否則就只能一直衰敗下去。
這裡是心晴空間,關注我,每天學點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