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豐富孩子們的課餘生活,許多幼兒園除了會舉辦中國傳統節日的慶典之外,還會舉辦萬聖節、感恩節等西方節日的相關活動。舉辦活動在一方面起到了活躍教學氛圍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拓寬孩子們的知識面。
但是活動的弊端帶來的卻是孩子背後的攀比心理。小澤的幼兒園最近舉辦了聖誕節活動,老師們要求各位孩子回家都準備一份小禮物,等到平安夜的時候帶來幼兒園,匿名互換禮物。聽到可以交換禮物,各位孩子自然是欣喜不已,一回家就興高採烈地告訴自己的父母。
小澤的媽媽一聽到這個活動沒有絲毫的猶豫,就帶小澤到商場買了上千元的玩具,等到了平安夜當天小澤也很期待自己收到的禮物。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平安夜這天小澤卻帶回了一個不值錢的紙人,小澤媽媽氣不打一處來,直接到家長群裡大罵。
小澤媽媽覺得這是對孩子學校活動極其不負責的行為,根本就沒有用心準備禮物,並且認為自己用千元的玩具換取了一個不值錢的紙人特別不值得。但是沒想到卻引起了家長群裡的一番激烈討論,另一部分家長認為這只是個小活動,目的是促進孩子們的友誼感情發展和支持學校活動,心意到了就行。
幼兒園的老師看到這一幕的發生也頗為無奈,原本只是為了豐富孩子們的課餘生活舉辦的小活動,卻沒想到鬧了這一出。
對於該事件的兩方支持者,其實都有道理。小澤媽媽自認為家庭條件支持的情況下儘可能地給孩子提供了最好的,只是沒有考慮到其他家庭的條件能不能承擔起與之相匹配的禮物。因此,小澤媽媽會覺得不公平,而其他家長會認為她小題大做、炫富。
而從這件事中,各位家長和教師需要學會的道理則是:互換禮物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在收到別人的心意時,自己也需要付出同等的心意,以及在付出的時候考慮好自己的禮物對於別人來說負擔會不會太大。當產生差距的時候,就會有攀比和自卑的心理出現,無論是對孩子還是家長來說無疑都是不小的打擊。
因此,只有真正明白了這項活動存在的意義,才能讓禮物交換正確展現它應該帶來的作用。
禮物交換的作用是什麼?
1、 促進孩子的友誼發展
禮物交換這種一對一的模式可以促進孩子友誼的發展,特別是交換禮物的兩個孩子會覺得對方在自己的心中更特殊了,即使之後兩人的學習活動依舊沒有什麼交集,也會更加的關注以前從沒有注意過的人。
2、 讓孩子學會感恩
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在收取禮物時一定是開心的。但同時家長和老師應該趁此機會教會各位孩子:禮物的準備傾注了對方的心意和時間,不僅要感謝送自己禮物的同學,也要感謝替他們準備禮物的父母,以及替自己準備禮物的爸爸媽媽,還有舉辦活動的老師們。沒有大家的努力,就沒有收穫的禮物。
3、 讓孩子學會付出
這一個交換過程代表了自己也需要準備禮物,否則就收不到別人的禮物。這就可以教會孩子們,無論是在與朋友的相處還是和父母的相處中,雙向付出才能維持感情的穩定,不能一味地索取對方的付出,而自己坐享其成。否則只會失去自己珍惜的朋友和親人。
同時,各位父母還需要了解禮物交換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及時規避才能引導孩子往好的方面發展。
避免禮物交換帶來的負作用
1、 攀比心理和自卑心理
許多父母會認為自己的家庭條件能支持孩子買更好的禮物就買,但是卻忘了考慮到不是所有的家庭都能支持孩子買貴重的禮物。因此自己的禮物更"便宜"的孩子會覺得拿不出手,產生自卑的心理,而有些孩子則會攀比、嫉妒,導致很多不良情緒以及帶來不好的氛圍。
2、 坐享其成的心理
也有不少家長會認為這只是一個無關緊要的小活動,沒有必要為此付出太多的精力和金錢。這就容易導致自己的孩子也會有這種坐享其成的心理,並且沒有集體參與感。這種心理也不利於孩子的人際交往以及日常相處,對孩子的心理發展不利。
總而言之,禮物的準備基礎是量力而行,不要打腫臉充胖子,也不能過於敷衍。禮物的交換並不總是等價的,也要引導孩子調整好心態,讓他們明白對方也是付出了心意的,是金錢無法衡量的,因此要學會感恩。禮物背後包含的心意既是對方所想傳達的,也是這個活動所帶來的意義,不要因為過度在意禮物本身的價值而讓孩子忽略了情誼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