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明白了鑽石比玻璃球更值錢時,他就已經悲哀地長大了。
自從孩子進入了幼兒園,各種作業和各類活動就層出不窮,不少寶媽都和我有著一樣的抱怨:送娃去上學不是為了更輕鬆嗎?結果怎麼更難了呢?
這不,剛剛過去的聖誕節,又讓不少幼兒園火了一把。不少打著和國際接軌的幼兒園,自然不能錯過這樣一次過洋節的機會,招呼著家長和小朋友們來了一次親子會。
親子會的內容可謂十分豐富,然而過程也著實有些曲折離奇,有人歡喜有人憂。
有這樣一家幼兒園,在聖誕節推出了小朋友「互換禮物」的活動,萌娃們相互交換聖誕禮物,既能加深彼此的感情,又能更多了解國外的文化。
應該說出發點是好的,卻鬧出了一樁「尷尬事」。原來,有一位家長給自家孩子準備了價值上千元的文具作為「交換禮物」,結果孩子竟然換回來了一個手工製作的紙人。
這讓買高價文具的家長感到非常憤怒,難以接受,隨後便在群裡出言不遜,「家長對孩子的節日這麼不上心嗎?」
為了「表明身價」,這位家長還在群裡怒曬自己購買文具的憑證,更是稱呼孩子換回來的禮物為「3元的破紙人」。
這個舉動在網上引來了很大的爭議,大家議論紛紛,主要有三派觀點。
一是認為幼兒園的組織有漏洞,對於活動細則沒有做出具體規定,導致家長出現「不同價」的交換,也為接下來的爭端埋下了隱患。
寶媽艾艾以自身經歷分享說,她家孩子所在的幼兒園也搞過類似活動,但是規定了要在20元以下,如果孩子忘記帶禮物了,可以不換。
第二種觀點,認為這位高價購買文具的家長就是在炫富,「捨得買還捨不得送啊?那你為什麼要買這麼貴的呢?」
這位媽媽事先並沒有詢問其他家長和老師,出手如此闊綽,卻沒有得到對等的待遇,心裡自然是憋悶的。可事後的處理方式實在有些不妥,可以通過老師來斡旋,而不是在群裡破口大罵。
最後絕大多數的人都覺得,其實這位家長大可不必「汙名化」禮物和孩子之間的友誼。這個紙人一看就是精心製作的,純手工製品,更有誠意,而且做工精良。
能看得出來,做這份手工的家長也是很用心的,想給孩子們帶來更好的互換體驗,結果卻因為價值不對等被罵,也著實傷了人家的心,又不是比拼誰有錢。
對於低齡兒童來說,還沒有建立起對金錢清晰的認識,在他們眼中,一套價值上千元的文具,和一個手工製作的小紙人是「等價」的,它所帶給孩子的快樂也是等價的,所以他們才願意去交換和分享。
有網友就一針見血地指出,「你瞧不上的東西,興許是全班小朋友的最愛呢!家長憤怒得毫無道理!」
就像傅首爾在《奇葩說》裡講的那樣,她花2000元給孩子買鞋卻遭到兒子嫌棄,為什麼鞋上沒有鎧甲勇士呢?
小孩子的內心是最為純淨的,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也毫不掩飾,不必用世俗的眼光去約束他們。等到他們需要懂得價值的時候,才是真的長大了。
你對於這件事怎麼看?是誰的錯?
當然,為了避免這種尷尬的出現,父母對於孩子財商的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這本《小狗錢錢》家長可以買來看看,講的是小女孩吉婭帶回家一隻受傷的拉布拉多獵犬,沒想到小狗竟然是一個理財高手。
以故事的形式,給孩子講解金錢的秘密和真相,還有投資、理財的辦法。該書在德、法、英、日、韓等國名列暢銷書排行榜榜首。
兩本書不到70元,卻能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點擊連結購買吧。
我是糖果媽媽,一個學習成長型的寶媽,專注孕產和育兒,想要輕鬆養娃別忘了關注,糖果媽媽團隊將為您的育兒之路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