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父母拳腳相向,還說不可能尊重他們。為你好,傷了多少孩子的心

2020-08-28 養娃的語文老師

「這件事有那麼嚴重嗎?我小時候你奶奶追著我滿村子打,村裡的人都能看到,我也沒覺得怎麼樣,也沒像你這樣」

「您媽媽什麼時候打的你。」

「三十多年前了。」

「您為什麼能記得這件事?這就是傷害,您對孩子做的這件事,他也會記上三十年。」

以上是被打的父親和主持人的對話,其中所說的「這件事」是孩子結交了一些母親不喜歡的朋友。怕他學壞,母親在學校門口大聲訓斥了兒子身邊的朋友,全校同學都看見了。這讓孩子覺得很受傷害,沒被尊重,而父母不覺得有什麼大不了,是兒子反應太過激,這麼做還不是為他好。

節目裡我聽到孩子說了這麼一句話:「我說你們這麼對我,那你讓我怎麼對你們,他們說隨便。那就隨便唄。」

家庭生活帶給孩子痛苦,孩子就會去報復父母

「所以你就去打他們?」主持人問。「對,那時候我也挺混蛋的確實。」

採訪中,我看得出來孩子對自己打父母這件事並不認可,而且他在內心十分關心自己的父母。在父親心臟手術的時候,孩子經常茶飯不思。只是當孩子詢問母親爸爸病情的時候,母親卻總是告訴他沒什麼事。用孩子的話說,他的母親很虛偽。

父母並不知道孩子很擔心父親,父親的病情他們對孩子隻字不提,反過來還要認為孩子根本不關心父親。孩子不僅沒有得到父母的尊重,還受了委屈,回到家意味著進入了一個壓抑的空間,儘是痛苦。

這不禁使我想起很多年前的一部電影:《黑天鵝》。女主角為了完成媽媽的夢想,生活中只有舞蹈,最後導致了精神分裂。表面上她是一個單純的「白天鵝」,可那隻邪惡的「黑天鵝」也是自己。

事件裡的孩子沒有精神分裂症,他與黑天鵝中的女主正好相反。看似邪惡的「黑天鵝」的外表下住的其實是一隻淡出善良的「白天鵝」。可他們的命運是一樣的,父母把他們認為正確的強加於孩子,並且永遠覺得自己是對的,是為了孩子好。他們都是痛苦的,一個去傷害自己,一個去傷害父母,目的都是為了「報復」。

「我還不是為你好?」似乎錯的從來不是父母。

媽媽在校門口訓斥朋友的事情發生之後,孩子並沒有對父母動手。對父母動手是在父母送他去了「青春期逆反學校」之後,他是為了「報復」,更是發洩。

那件事之後,父母感到孩子就像變了一個人。不和他們溝通,對他們很冷漠,沒有任何敬畏之心。於是將他送入了「青春期逆反學校」,據孩子說那裡的生活非打即罵。好像是犯了法的罪犯,孩子在「監獄」裡度過了整個暑假。所以他爆發了。

我在某心理論壇上看到過這樣一段話:

越是感受不到父母的愛的子女,越會在情感上與父母糾纏不清。他們怨父母沒有看到他們自身的價值,他們恨父母剝奪了他們主導自己人生的權利,他們需要父母給予自己價值的認可,他們需要得到父母真誠的讚美和關愛。為了這個願望,他們會無休止地和父母發生衝突。

這又讓我想起了前段時間親手勒死自己母親的高中女孩,我們先不說她勒死母親的做法如何有悖人倫道德。孩子能夠狠心去殺死母親,起碼她沒有感受到母親對她的愛,也沒有那麼愛母親。那母親愛不愛她呢?我想是的,單親媽媽獨自撫養女兒,還考入重點高中,學習不錯。母親付出的一定不少,但是孩子感受不到。和這事件中的男孩子一樣,她也沒能得到母親的尊重和理解。只有她自以為是的好,和嚴厲的要求。

父親說:「我要是知道那裡面是那樣的,我怎麼都不會讓你去。」其實他說錯了,因為他根本就不該去到外面尋求幫助。他一直強調外因,孩子叛逆了,我要想辦法,誰來幫幫我,怎麼教育他,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他好……他試著去改變孩子,試著找其他方式去改變孩子,可其實錯的根本不是孩子,而是他們自己。

他從來不覺得在校門口大罵孩子的朋友有什麼了不得,從來沒覺得孩子的面子有多嚴重,從來沒想過自己根本不應該送孩子去什麼「青春期逆反學校」,而不是說那個學校到底是什麼樣。孩子的問題歸根結底是家長的問題,把他送出去,問題就永遠不會解決。

把孩子的年齡加上20歲

再從頭看事件中這對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一些主要矛盾。母親去罵走孩子的朋友,父親有病不讓孩子知道實情,孩子用暴力的方式去發洩對父母的不滿,可謂「父不父,子不子」。

母親罵走孩子的朋友,不相信他對交友有自己的判斷,不告知父親生病的實情,不相信孩子有能力去分擔父母的辛苦和調整生活和學習的能力。孩子去打父母,是不相信他們愛自己。

如果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我們不妨在孩子的年齡上再加20歲,當他是一個成年人。對一個二三十歲的人,我們一定不會去幹涉他交朋友,最多說一句:「你那個朋友人不怎麼樣,我不太喜歡。」我們也一定不會隨便的幫他做決定,剝奪他關心父母的權利。

把自己的喜好當成權利去左右孩子的生活,本身就是錯的。照顧孩子是義務,但不是權利。

愛孩子應該多去理解和傾聽孩子的想法,信任他,別真的當他是個孩子。

相關焦點

  • 都說青春期孩子不懂得尊重父母 原因可能出在父母身上
    你可以用行動去發洩你的情緒,可孩子的情緒去哪裡發洩?他的內心比你痛苦。在孩子的眼裡,你對他什麼態度,他也會在日後還你什麼態度。以尊重才能換尊重,以理解才能換理解。每個孩子在最開始時,都只是一顆小種子。可植物要開花結果,首先需要的是適合自己的土壤。所有的成長都需要依靠父母給他澆水、施肥,幫他鋤草、修剪。
  • 「為你好」三個字毀了多少孩子?
    小明想要去學滑板,媽媽說不行那很危險,一不小心就會摔斷腿,我是為你好;小莉的媽媽要送她去私立學校上學,小莉不願意離開熟悉的朋友,媽媽卻說聽我的沒錯的,媽媽也是為你好;……這種不容商量不接受反駁過度自信的氣勢,卻因此對很多孩子造成了不可逆的傷害。
  • 「都是為你好」傷害了多少孩子的心!父母的情感綁架毀了孩子未來
    都是為你好還是都是為自己高興,不知道有多少娃娃受這句話束縛,父母用這句話輕輕鬆鬆遏制了娃的行為。只要娃反駁就是不孝,就是辜負父母,就是自私等一系列不好的「大帽子」扣下來,壓的娃娃不得不從。家長用這句話很容易就從情感上綁架了娃,娃日子過得好了是他們的功勞,認為自己指揮得當,娃過得不好了就說娃不聽話,自己沒本事。 一句為你好差點要了喬英子的命。
  • 兩男子識破「鴻門宴」,對朋友拳腳相向
    兩男子識破「鴻門宴」,對朋友拳腳相向時隔許多的朋友聚在一起吃飯,而吃完飯後,大部分的人都會搶著買單,就是為了展現自己的交情還是很深厚的,而大多數人的對話就是「誰都別和我搶,這次得換我來買單了「,「哎呀,我來吧我來吧」,「沒事,讓我來請客,你們坐下」而我來我來的最後,就連服務員都看不下去了,但是有的時候朋友聚在一起吃飯,到最後也是有不安套路出牌的,那就是「我請客
  • 父母說「為你好」,是道德綁架還是真的為你好?
    微博上這個話題「父母說為你好是道德綁架嗎」很熱,引來網友熱議。其實這種現象在生活中並不少,很多父母打著為你好的旗幟,替你做決定,從小到大活成了父母想要的樣子,卻不是自己想要的。有個網友,就是因為父母總是以「為你好」的想法,給自己安排,從小到大都是如此,因為自己拒絕了父母這樣的安排,便遭到了全家人的橫眉冷眼,讓他非常壓抑又苦惱。
  • 三種父母,會把孩子養成「仇人」,很多人身在其中卻不自知
    有的父母和孩子之間也會有仇恨,他們甚至會互相謾罵毆打,這到底是為什麼?把孩子養成了「仇人」,是種可悲,然而很多人身在其中卻不自知。吳綺莉不可能不愛女兒,甚至可以說愛女兒愛到瘋魔,吳卓林9歲前,她上廁所都要抱著,但她也自稱是個「瘋媽媽」,孩子必須教,還必須害怕自己。
  • 家長打著所謂「為你好」的旗號,卻沒想到傷孩子最深
    前半句可能是不想孩子的成績被其他同學影響,後半句卻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直接把孩子當成獲取利益的工具。孩子在學校階段本就是接受教育和交友的時候,能成為朋友必然是有共同的興趣愛好,聊得來或在一起相處開心,本該真心換真心,但家長卻讓他們學著以利益為目的去接觸,人際交往變成了利益交換。
  • 為了成績對孩子大吼大叫,甚至拳腳相向?別再說你是為了孩子好了
    說起來,這位家長還算好的,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見到更多的,是家長因為孩子成績差,或者做作業動作慢、不認真,就對孩子大吼大叫,甚至拳腳相向。有網友表示,自己小時候,做作業的速度稍微慢一點,媽媽就拿筆尖扎她,自己如果哭了的話,媽媽反而會罵得更加兇。
  • 好父母的修煉準則:從不說「我都是為你好」,愛孩子從「懂」開始
    」,毀了多少孩子「我都是為了你好」,這句話想必大家都聽過,也許你的父母曾經對你說過這句話,也許身為父母的你對孩子說過。當我們自以為是的去「替代」孩子做出選擇時,可能就是錯誤的開始。做家長的「為你好」,實則是一種自私。
  • 一老師罵學生「不要臉的東西」,惡語相向傷了多少人的心?
    當一個小學老師因為「無恥的事」責罵學生時,有多少人的心受到了傷害?所謂「老鼠屎,一鍋粥」,教師本應是一個受人尊敬、受人尊敬的群體,但由於少數教師缺乏道德操守,卻常常受到教師群體的質疑。不是我不想擔心,而是怕我有什麼不妥的話會被父母舉報。教師自然會與學生妥協,與家長妥協,開始做一個「文雅的教師」。對孩子們嚴格要求老師真的很好。對於孩子們來說,當他們犯錯誤並且懶惰一段時間時,他們通常願意接受教師教育。這其實是一種信任。作為老師,我們應該珍惜孩子們對自己的感情。老師的惡意言語,不管是有意的還是無意的,都是相反的,很可能傷害孩子的自尊和動力。
  • 什麼樣的父母會把孩子養成「仇人」?你是否需要反思?
    有的父母和孩子之間也會有仇恨,他們甚至會互相謾罵毆打,這到底是為什麼?把孩子養成了「仇人」,是種可悲,然而很多人身在其中卻不自知。吳綺莉不可能不愛女兒,甚至可以說愛女兒愛到瘋魔,吳卓林9歲前,她上廁所都要抱著,但她也自稱是個「瘋媽媽」,孩子必須教,還必須害怕自己。
  • 「我是為你好!」父母快說爛的這句話,為什麼孩子不相信?
    文|福林媽咪「我是為你好!」這句話父母常常掛在嘴邊,卻被孩子們吐槽:這是世界上最自私的話,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當父母說「我是為你好」的時候,確實是從經驗出發、從內心深處認為「我是在為孩子好,可孩子為什麼不領情」。
  • 做百分之百尊重孩子的父母,可能嗎?
    ,可大可小,大到人生方向,小到吃飯睡覺,不知道是不是我們這代人,當父母后爆發了強烈的長期被壓抑的自我意識,加上育兒理念的更新換代,於是,尊重孩子成了很多標榜是否科學育兒的依據。每個人的成長路上,總少不了自以為「為了你好」的父母,但實際上,當自己成為父母之後才知道要壓抑住這種「為了你好」的本能有多難。
  • 被父母尊重的孩子,未來到底有多少種可能?
    「尊重」孩子,在父母眼中是「孩子需要什麼尊重」。當孩子的想法與夢想與父母的想法發生偏差的時候,總是會聽到「不可以」「不好」「你要聽我的」。我有一個同事,從小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個畫家,但父母不允許,說畫畫沒有出息,養不活自己。甚至看到同事畫畫的時候都會撕掉,叫他去學習,說他沒有出息。
  • 不尊重孩子、再好的教育也沒用
    語言上的不尊重  你真笨,笨死你了,這麼簡單的題目都不會,你幹什麼吃的;考這麼點分,還有臉回來,死了算了;你就不會和人家某某比一比啊,你看看人家多懂事,你再看看你那熊樣;少廢話,快點給我寫作業,要不然,看我怎麼收拾你;作業寫不完,你就別想吃飯,別想睡覺;還想出去玩,做夢吧,背不下來英語單詞,你就死了這條心吧,等等。
  • 教育最大的失敗,是孩子越來越不尊重父母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1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
  • 別讓「為你好」成束縛孩子的枷鎖,親子關係中,尊重和溝通很重要
    文丨辣媽育熊娃(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似乎做父母的都逃不掉一個魔咒,就是習慣性的對自己的孩子說這樣的一句話:「為你好」。孩子晚上想要早點睡覺,父母不讓睡,說要繼續學習,孩子不願意,父母就說這都是為你好,孩子不想學這個技能,父母逼著孩子學,說這都是為你好。
  • 有一種失敗的教育,是孩子越來越不尊重父母
    回復【早安】送你一張專屬祝福卡片文 | 錢志亮 · 主播 | 應猶
  • 最傷孩子的4句話,句句都特別傷孩子的心,多數父母卻天天掛嘴上
    導讀:最傷孩子的4句話,句句都特別傷孩子的心,多數父母卻天天掛嘴上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最傷孩子的4句話,句句都特別傷孩子的心,多數父母卻天天掛嘴上!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父母最傷孩子的幾句話,你也可能說過,別不當回事?
    事實上,我們作為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幸福成長,但也有些話對孩子講能夠傷到孩子的自尊心,對孩子是很不公平的,其實,家長的初衷是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惡意傷人六月寒,語言帶給人的感受很多時候比身體上的感知更加深刻,特別是對於那些處於叛逆期的孩子,你無心說的一句話,很可能就會產生影響他一整天,一禮拜,甚至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