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百分之百尊重孩子的父母,可能嗎?

2020-11-04 C媽生活志

第142篇 原創推送


尊重孩子這件事情,可大可小,大到人生方向,小到吃飯睡覺,不知道是不是我們這代人,當父母后爆發了強烈的長期被壓抑的自我意識,加上育兒理念的更新換代,於是,尊重孩子成了很多標榜是否科學育兒的依據。


一直以來,C媽自認為是一個比較民主,且尊重孩子的媽媽,但隨著cici越來越強的自我意思萌發之後,我已經成為她心裡那個又愛又恨的人了,這種情愫有點複雜,她似乎有點不太能夠理解,「為什麼媽媽愛我卻還逼我做些我不想做的事呢?」


每個人的成長路上,總少不了自以為「為了你好」的父母,但實際上,當自己成為父母之後才知道要壓抑住這種「為了你好」的本能有多難。


無可厚非,誰都想成為孩子那個亦師亦友的父母,百分之百完全尊重孩子,支持她的想法,只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議,不左右她的決定……做到這些難不難?難!可不可能?也許真的不一定……



01


說一個讓我觸動很大的故事:


上周,我牙疼,不舒服了兩三天後才下決定去解決下,因為之前去的牙科關門了,心急之下就換了一家,可令我始料未及的是,三十好幾的我,去牙科的經驗也算豐富,可新環境、新醫生、新儀器,竟然害怕起來,全程醫生都在叫我放鬆不要緊張不會疼,那時的我內心像極了曾經在牙科鬧情緒的cici,只不過成年人把恐懼壓抑在心裡,而孩子就那麼真實的拼命哭鬧反抗。


關注C媽久的寶媽,應該都還記得我曾經寫過一篇關於口呼吸的文章,不記得可以戳這裡回憶《父母必看:為什麼孩子越大越醜,還總張著嘴?可能隱藏這些疾病!》。


當時的我其實已經因為牙齒的問題想帶cici去做MRC幹預了,但因為我的「民主」,和她的拒絕,這件事情僵持了非常久,年前的時候在我諮詢了幾個醫生之後焦慮達到頂峰,畢竟醫生說我的畸形牙可能是會遺傳給孩子的,這樣的雙重打擊,讓我不得不「強制執行」。


就這樣,我不顧她的個人意願,帶她去看牙了,過程可以用哭到掀翻屋頂的形容吧,換了兩撥護士折騰,最後還是以一直哭鬧無法取模,醫生勸我們暫時放棄結束。



02


cici從小就是個高度敏感兒,對這些有侵入性的醫療行為更是每個毛孔都在抗拒,每次塗氟都是一次噩夢般的經歷,哪怕是在幼兒園晨檢用棉棒壓舌這件事情都是拒絕的,回頭想想讓這樣的她強行去拍牙片、取模,那真的是不可能的。


就拿我自己這次的親身經歷來說吧,拍片機器的嗡嗡聲讓我緊張不已,看不見醫生拿了什麼放我嘴巴裡也讓我內心不安,一個中年人怕成這樣,可我就在不久前還要求4歲的孩子必須完成這些看起來就很可怕的事情。


晚上回家我和cici道歉了,也和她分享了我自己看牙害怕的事情,神奇的是,我的理解和示弱,竟然讓她說出想要再去做牙的決心。



03


我所理解的對孩子的尊重,分兩部分,一部分是理解,一部分是支持。


理解的前提少不了感同身受,否則你說的話只不過就是哄孩子的謊話,沒有卵用不說,還會有反作用。


至於支持,在父母眼裡可能會夾雜著更多的方向性和目的性,當違背自己想法的時候,則會找一個順理成章的理由反對,比如一個可預見性的壞結果——不好好讀書以後一事無成、不報興趣班以後沒有一技之長……


孩子能否承受且不論,也許父母應該才是那個最無法接受結果的人,所以你很難給予孩子所有想法的支持,同理,想要讓一張白紙的孩子去理解父母的行為確實也有點強人所難。


在你無法循循善誘說服孩子之前,總有些不得不做迫在眉睫的事,對吧?


所以,我想說的是,沒有人可以成為百分之百事事都尊重孩子選擇的父母,但是,當孩子和父母的意見發生衝突的時候,我們更需要去了解的是牴觸情緒背後的原因,那才是走進孩子內心的橋梁,溝通解決矛盾的根本。



後記


我真的沒想到,自己的一次看牙經歷會成為cici想要去克服內心恐懼的動力,這段時間我們三次從牙科醫院邊路過,每次我都問她準備好沒,我們可以先試試去塗氟,直到第三次她說好像準備好了,於是我就說你先陪我看牙吧。


就這樣,她第一次主動跟我去牙科,並且觀摩了我補牙的全過程,順理成章輪到她的時候,竟然也就配合著把塗氟給完成了,實屬意外的收穫吧。


原來,當我完全感同身受她的恐懼,自己也去克服,這樣一個榜樣的作用,真是大過於所有蒼白無力的言語說服。


——————

END

C媽,能理性寫乾貨,也能走心寫雞湯,帶你走出育兒誤區,遠離焦慮!

C媽生活志,分享有料的育兒乾貨,有趣的親子漫畫,歡迎來撩。

相關焦點

  • 為啥父母要尊重孩子?被父母尊重的孩子往往更優秀,建議父母看看
    說明並不是代表一般意義上的自由,記得宋丹丹發過一條動態說她對孩子的愛,她說:"我是愛你的,而你是自由的",她尊重孩子做出的選擇,只要是不犯罪的東西,只要是不觸及底線的東西,她都支持孩子去做,這才是真正的尊重。
  • 被父母尊重的孩子,未來到底有多少種可能?
    「尊重」孩子,在父母眼中是「孩子需要什麼尊重」。2被父母尊重的孩子有多開掛剛開始做直播的時候,一沒有人看,二要面對外面的謠言,更難抵擋的是親戚朋友的勸說,每天塗口紅男不男女不女的,不務正業。換做一般的父母,為了面子早就把孩子拖回家了,李佳琦的媽媽選擇支持他的夢想。直接回覆說,他一沒偷二沒搶,他憑自己的專業掙錢,有什麼不好?
  • 都說青春期孩子不懂得尊重父母 原因可能出在父母身上
    同理,孩子不知道尊重父母,父母在難過的同時,也可以思考回憶一下,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有沒有不尊重孩子的行為或言語。最近,媽媽向我吐槽自家孩子:昨天,我在廚房忙著準備晚上的飯菜,正好我手機響了抽不開身去拿,就讓孩子幫我去取,叫了好幾遍就愣是沒聽見我走到他房間,看到在玩手機,我很生氣的過去打了他一巴掌,質問他怎麼回事。
  • 懂得尊重孩子,才是高情商的父母
    孩子和你對著幹,對你大喊大叫,完全不尊重你的感受,有些父母育兒越來越感到心力交瘁。這往往是父母在於孩子 的交往中,不懂得尊重孩子造成的。一、不尊重後果 很多父母愛孩子,總是「愛你不商量」,將自己的意願,想法強加給孩子,忽視了孩子成長中必有的權利。
  • 和孩子做朋友卻讓他丟失了尊重,這樣的錯誤方法你可能還在做
    是你刪掉了孩子字典裡「尊重」這個條目嗎?我們可能很自然地會去指責媒體,因為影視劇裡常常會看到各種俏皮話、拿成人開涮的小孩子。但是,應該說,父母應該對孩子不懂得尊重的行為,負有決定性的責任。我們中的不少人對我們自己所遵從的權威的態度就是模稜兩可的,而且我們又急切地要把孩子培養成獨立的,要自己思考問題而不遵從別人指令的現代兒童。於是,我們在向孩子灌輸遵規守矩時做得過分謹慎了,孩子的詞典裡幾乎沒有「尊重」這個條目。
  • 父母尊重孩子的感受,就是在培養「高情商」的孩子
    但是不一樣的是,前者有考慮孩子的感受和情緒,後者沒有。那有人會說,到底要怎麼考慮孩子的感受?後面這種情況,如果都按照孩子的想法來,那孩子肯定希望一直跟爸爸玩下去,那爸爸的工作不用做了?不是的,這個案例裡,缺失的只是對孩子情感的回應。
  • 被父母尊重的孩子,才是幸福的
    青少年教育專家孫雲曉說:「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 父母要如何尊重孩子呢?1.尊重孩子的選擇比如齊明月在挑選白色或黑色的衣服,是因為自己喜歡。即使家長意見不一致,比如覺得白色容易髒、黑色顯老等,可以讓孩子有了更多生活經驗後形成自己的判斷,而不是否定孩子、幫孩子做決定。
  • 從心理上尊重孩子就可以了嗎?錯,尊重孩子遠不止是一份情感
    導讀:從心理上尊重孩子就可以了嗎?錯,尊重孩子遠不止是一份情感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從心理上尊重孩子就可以了嗎?錯,尊重孩子遠不止是一份情感!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教育孩子的首要前提是「尊重」,父母一定要謹記,尊重孩子很重要
    ,做一個聽話的玩偶。否則,不被父母尊重的孩子只會關上自己的心門,不願再與父母溝通。,愛孩子,就要尊重孩子,尊重他們的意願和感受,尊重他們有做決定的權利。」,孩子是他們自己,尊重孩子,才是父母最溫暖的的養育。」
  • 父母做了什麼可以收到孩子愛與尊重的回饋
    大約一個小時後,我接到了兒子同學的媽媽來電,她說:「你家孩子回來了嗎?真是急死我了,我家那個臭孩子到現在都沒回來,也沒有電話和微信,我打過去不接,也不回復,急死人了……」,很明顯,媽媽已經很擔心孩子了!媽媽繼續抱怨說:「這什麼孩子,真想踹他兩腳,一點都不考慮別人,太自私了,一會兒他要是回電話,我一定要好好說說他……」。
  • 父母最失敗的教育,莫過於得不到孩子的尊重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如果出現不尊重父母的行為時,就要考慮自己的教育方式是不是出了問題。3、不尊重父母的孩子也不會尊重他人美國著名牧師孩子還小時,沒有學會如何待人接物,如果不加以管教,剛開始是言語怒罵,以後就有可能上升為動手打人,用暴力解決問題,甚至對孩子的人生造成更大的危害。4、你尊重你的孩子嗎?
  • 男孩被母親打耳光後跳樓:愛並尊重孩子是父母一生要做的功課
    ——愛孩子,是我們做父母的本能。 蘇霍姆林斯基說: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地保護孩子幼小的心靈,晶瑩透亮的露珠是美麗可愛的,但卻十分脆弱,一不小心,就會滾落破碎,不復存在。——尊重孩子,是我們父母一生都要做的功課。 愛孩子,更要尊重孩子。
  • 暴力教育孩子的父母,只配收穫一個不尊重父母的孩子
    在孩子進入青春期後,隨著獨立意識的覺醒,在許多事情上與父母的意見會發生衝突,所以經常會出現父母希望孩子往東,孩子偏要往西的現象。而青春叛逆期對每一個孩子的影響都非常大,父母的教育方式在這個階段顯得尤其重要。 有的父母則會說:「孩子之所以叛逆,就是因為不怕大人,都是被父母從小慣的,打一頓拿出威風孩子就乖了。」
  • 世界在懲罰不尊重孩子的父母!這7個表現,是你對孩子最好的尊重
    所以他完全體會不到被尊重的感覺。但媽媽卻根本感覺不到自己的控制欲,她認為自己總在圍著孩子轉,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愛孩子,在為孩子好。比如,從小她就對兒子照顧得無微不至,什麼都為兒子做得好好的。一直到現在,兒子的東西都是媽媽在收拾,房間也是媽媽整理,找不到東西都是喊媽媽。
  • 父母:你到底聽不聽話!贏了孩子還是贏得孩子,尊重很重要
    你看這就是一個相互傷害的過程,孩子和家長的體驗都不好,長期以往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感情會越來越淡薄,同時孩子心裡會有很強的負罪心理。我們要做的是贏得孩子,而不是贏了孩子。一字之差背後的意義有天壤之別。通常我們做父母的慣用的策略是懲罰和獎勵,我們得捕捉孩子的好行為,通過獎勵來強化,同時我們還要捕捉孩子的壞行為,通過懲罰來杜絕。長此以往,父母永遠不能放下監督的任務,而當我們不在孩子身邊時會發生什麼呢?孩子還會遵守這些規則嗎?長期被父母控制的孩子能夠學到什麼?他們能學會自律,尊重自己,尊重他人,責任感有解決問題的技能和合作的技能嗎?似乎很難。
  • 教育最大的失敗,是孩子越來越不尊重父母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1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
  • 什麼樣的父母,會讓孩子越來越不尊重呢?
    其實,問題不在孩子身上,恰恰出在父母身上。每個孩子一生下來,都是深愛著父母,尊重、信任著父母的。之所以會變得不尊重父母,是父母錯誤的養育方式和不被孩子認可的一言一行導致的結果,某種程度上反映出教育的失敗。什麼樣的父母,會讓孩子越來越不尊重呢?
  • 父母放慢腳步,尊重孩子的磨蹭
    其實孩子完全可以慢慢的用自己的方法去撈魚,但是媽媽就想著要控制孩子,覺得孩子什麼事情都做不好。可能在朋友的眼裡,撈魚就是要使勁撈,一網撈上來幾條才行,在他眼裡撈不上來就是笨。很多媽媽應該都是這樣,怪孩子動手能力太弱,那你有沒有想過是父母不放手造成的呢?
  • 「輝聊家風家教」作為父母你尊重你的孩子嗎?
    父母教育平等與尊重原則是教育孩子最根本的一個原則。上周我們班上有個同學獲得了全省數學比賽二等獎,我爸知道以後和我說:「你不是也覺得你數學成績可以嗎,你怎麼就得不了獎?」我當時心裡就想說:「你在廠裡工作,你怎麼就沒能當上總經理呢?我真的很想說出口,但是沒有說出來。」另外一個小女生說:「我媽和你爸一樣,每天都拿我和她同事的孩子比,你怎麼又沒有自己收拾好書包,你看看王阿姨的孩子,什麼事情都是自己做,多勤快,哪像你,這點小事兒都做不好」。
  • 尊重孩子的選擇.是父母的成長
    還是孩子留在身邊好,到時老到動彈不了,兒子在身邊也有個照應。讀出去了的,想讓他們多生個孫子也不會同意,要那麼多錢有什麼用,誰會問你家裡多少資金,只會問你家裡幾口人。可我們幾個當媽媽的卻覺得,孩子就應該認真學習,日後就有機會走出去。看看世界上不同的風土人情,也不白來世上走一遭。不管是兒子還是女兒都希望他們展翅高飛,做個有理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