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丨馬路青年(ID:maluqingnian)
小時候,為了不讓家長發現自己看小說,總喜歡反鎖臥室的門。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橋梯。
家長只要把臥室的牆換成玻璃的,或者乾脆把門鎖給卸了,你會總感覺有雙眼睛透過那個孔盯著你。
如今,科技時代,也不用這麼麻煩了。
00後,終於變成被監控的一代,生活在「電子監獄」裡。
01
昨天,在豆瓣上看到一個帖子。
分享的是大V@Tiger公子的一篇博文,標題取名:令人窒息。
有個孩子將父母給自己房間裡裝的監控攝像頭拍照,發在了抖音上,據說是為了監督他。
圖片來源:豆瓣
隨著科技發展,幾百元錢就能買個家用攝像頭,可以360°旋轉錄音錄像,全天候無死角盯著你,讓你的小動作無處遁形;還能雙向通話。
有著類似經歷的人很多。
一言一行都在父母的眼睛裡,看電視時姿勢不對,從攝像頭裡傳出的聲音能讓你嚇個半死。
透過攝像頭監督孩子寫作業,只要稍有分神就會被抓包,一頓訓斥。
家,就像個監獄。除了廁所,每一處都安了監控,沒有一點私人空間。
監控孩子甚至成為某些家長在朋友圈裡炫耀的資本,「看,我的孩子學習認真著呢!」
對於家長來說,這種事再正常不過,孩子是她生的、他養的,自然有這樣的權力。
但侵犯的不僅只是孩子的隱私,他們更有可能正在被別人偷窺。
家用攝像頭很容易被「黑」。
黑客只要破解監控器本身存在的漏洞,或者通過網際網路攻擊,就能黑掉你家的攝像頭。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家住重慶的黃女士,連接家用攝像頭的電腦被人植入病毒,只要黑客願意,可以任意切換黃女士家裡的監控畫面,並進行錄像。
然而在中國,全天候監控孩子已經成了家長的日常。
家長不用通過老師才能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狀況,無處不在的攝像頭成為他們的好幫手。
2017年,在某直播App的「教育」分類裡,出現了全國各地不同學校教室內的直播畫面,上至高中,下到小學,甚至是幼兒園,都在監控範圍之內,有些為了方便檢索,特意註明了具體的學校班級。
圖片來源:重案組七號
直播間的聊天室,就是家長和學校老師對學生表現的在線考察區。
更可怕的是,觀看直播不需要經過任何的考核或申請,即使是跟學生沒有絲毫關係的網友也能看。
圖片來源:重案組七號
不論你在幹什麼,總有無數雙眼睛盯著你。
面對尚未成年的孩子,大概家長和學校都覺得他們不需要人權。
02
隨著AI技術的蓬勃發展,學校與家長建立了密切的合作,中國家長監控孩子的手段也越來越科技化。
人臉識別系統被中國學校搬到了課堂上,用以訓練出紀律森明、守規矩的學生。
9月初,一張兩名女生在教室裡的監控圖像在社交網絡上瘋傳。
圖片來源:量子位
從圖片上看,依靠人臉識別技術,每位學生的臉都會出現一個對應的方框。上課時舉手回答了多少個問題、玩了多少次手機,甚至高興、困惑、厭惡的表情都會被攝像頭掃描記錄,然後發送給家長。
也就是說,不管你在幹什麼,趴桌子、玩手機、看小說、開小差,都逃不過監控。
點擊播放 GIF 3.3M
圖片來源:秒拍
家長甚至不滿足於觀察孩子的外在,他們還要解剖孩子的大腦、控制他們的意念。
今年10月,一種名叫賦思的腦機接口頭環出現在課堂上。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學生戴上這種頭環後,傳感器就會通過三個電極檢測佩戴者的腦電波,判斷他們是否在認真上課。
點擊播放 GIF 2.5M
圖片來源:華爾街日報
上課專注亮紅燈,上課走神亮藍燈,接觸不良就亮白燈。
每隔10分鐘,「注意力分數」就會自動生成一份數據報告,發送到家長微信群裡,好讓他們看看自家熊孩子有沒有摸魚。
這種智能頭環在購物平臺上受到家長們的一致好評:成績提高了、上課不走神了。
這樣的科技卻讓人不寒而慄。只要是個正常人,自然會有喜怒哀樂、興奮懈怠的情緒。以這種方式壓榨孩子的情感,提高的不是專注率,而是世界的機器率。
圖片來源: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為了孩子好,只要是幫孩子學習的都支持,以愛之名是他們替自己辯解的最佳理由。
孩子們不想被監控。他們只會覺得自己像個玩具、機器一樣被束縛和操縱。
03
在這場家庭監控遊戲中,父母們沒有想過,孩子失去的不僅是隱私,與他們之間的信任和親情甚至會因此而崩裂。
不只是00後,80後、90後同樣是被監控的一代。
之前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問題:「父母對你傷害最大的一件事是什麼?」
其中有一個高贊回答,為了孩子,她媽大概去接受了專業的間諜訓練。
答主她媽將小豬存錢罐的黑色眼珠摳了下來,換上攝像頭,就為了看孩子晚上有沒有看網絡小說、是不是在早戀。
圖片來源:知乎用戶
控制欲強的中國父母與面對高考獨木橋的孩子們之間的矛盾,是道難解的題。他們在教育中不會溝通,或者是不在意需不需要溝通,只會讓孩子聽安排。
用攝像頭監控孩子只是控制欲父母的其中一種表現。
孩子是自己生下來的附屬品。
打著愛的幌子,把孩子的人生當做自己生命的延續,把自己的人生與孩子的命運捆綁在一起,將培養孩子成才當做自己的人生追求。
圖片來源:東邪西媚
要是孩子出現「問題」,就應該想辦法、借外力去「拯救」他。
在成都,有一家與豫章書院類似的封閉式特訓學校,叫成都嘉年華。
他們打著矯正不良少年的旗號實施暴力虐待。
極晝工作室的文章《成都「嘉年華」舉報者母子》中有一對母子:「問題少年」宋雨哲(化名)與其母親鄭蘭(化名)。
鄭蘭一邊對孩子監管嚴苛,為他制定嚴格的學習時間表,回家的時間精確到秒,稍晚一點就會引來無休止的盤問;另一邊,又過度溺愛孩子,14歲的宋雨哲不會繫鞋帶,還要母親往他嘴裡餵飯。
後果可以預見,宋雨哲越來越叛逆。無奈之下,鄭蘭將其兩次送進成都嘉年華管教。
圖片來源:南風窗
在那裡,宋雨哲被關進小黑屋、不允許吃飯睡覺、不時會遭到學校管理人員和老生的暴力毆打。
從成都嘉年華出來後,宋雨哲患上了雙相情感障礙,每天睡不醒,無法集中精神。
母親為了彌補孩子遭受的痛苦,向成都掃黑辦報案。
不過,在宋雨哲看來,母親真正的錯在於為了滿足自我,過分地控制他。現在是為她犯的錯贖罪。
有人離開嘉年華後多次自殺 圖片來源:南風窗
控制欲強的父母有多可怕?
在孩子成年之後依然要介入他的生活。因為,這已經變成了一種習慣。
用手機定位在外地的孩子,每天什麼時候起床、什麼時間到家都在他們的掌握之中。
通過微信步數判斷你有沒有出門,了解你的行蹤。
還記得北大留美高材生王猛,12年不回家,拉黑父母6年,曾經發萬字長文控訴父母的肆意操控和傷害。
從小到大只能遵從父母的意願,原以為考上北大就能逃離父母的控制,但依舊沒有,父母讓同在北京的大姨「照顧」他,偷偷聯繫他的同學了解近況。
圖片來源:知未星球
為了孩子,控制欲父母能捨得一身剮,自然也要求更高的掌控權。
你生活中的一切,都必須在他們的允諾之下。
身為家庭的弱者,孩子,總是沒有選擇。
讓你哭就得哭,讓你害怕就得害怕,滿足的是父母心底操縱孩子情緒時的快感和尊嚴感。
控制欲父母對每個孩子來說,都是場悲劇。
父母的控制行為對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心理健康會產生不可磨滅的影響。
未來某一天,被壓迫的孩子也可能反過來變成壓迫者。
本文參考資料:
[1] 極晝工作室.(2019).《漫長博弈|成都「嘉年華」舉報者母子》
[2] 央視新聞.(2014).《家庭監控器被「黑」,受害人講述恐怖經歷》
[3] 量子位.(2019).《人在做,AI在看》
[4] 南風窗.(2019).《以拯救的名義,她們把孩子送進地獄》
[5] 重案組七號.(2019).《學校教室監控畫面被直播,誰來保護孩子們的隱私?》
[6] 華爾街日報.(2019).《AI監控走進中國小學課堂,頭戴腦波儀能提高孩子成績?》
[7] 人物.(2019).《監控大腦》
- End -
本文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 馬路青年(ID:maluqingnian)。馬路,中年少女的楷模,比男人更講道理。社會學愛好者,熱衷一切新鮮有趣的事物。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裸泳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