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以來,全球進入「智能時代」,隨著人工智慧、5G通信等智能化技術日趨成熟,圍繞人們的生活場景的智能化硬體正逐步解放人的雙手甚至大腦。「智能時代」致力於構建一個物物相連的網際網路世界,智能硬體是指具備信息採集、處理和連接能力的新興網際網路終端產品,是「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的重要載體。
其中,智能家居是智能硬體的一個重要分支,也是用戶依賴度最高的產品類別,而網民最期待的智能家居品類中,有高達68.3%的網民表示智能安防類產品是購買首選。
而安防類產品中,大家最熟悉的莫過於監控攝像頭了。目前,除了現代化智慧城市建設需要所鋪設的監控探頭,家用監控攝像頭也可以說已經「步入尋常百姓家」。家用監控攝像頭是高度場景化的智能產物,具體的場景可分為看店、看家,家用又分為室內和室外。
一、家用攝像頭接受度日益提高
隨著智能家居的普及,在家裡安裝攝像頭似乎成了一種潮流。越來越多的人用它來了解呆在家中的老人、嬰兒、寵物的情況。
據全拓數據統計,中國智能家居市場的規模近年來保持高速增長,其中,智能家用安防市場佔比雖然不高,卻是大多數第一次購買智能家居類產品的首選,是高度場景化的產物。
而在全球範圍內,包括可視門鈴在內,2019年全球智能家居攝像頭總銷量突破5600萬臺,支出近80億美元。預測到2023年,全球消費級攝像頭銷量將激增至超過1.11億臺,複合年增長率為19.8%,是2019年總量的近3倍。
這一快速增長,其實是攝像頭生產廠家有意尋找轉型的結果。監控攝像頭誕生之初,是被用於公共安全和工業安防領域,隨著這一領域的逐漸飽和,廠商們的目光才瞄準了潛力巨大的家用監控領域。不過目前,公共領域仍然是監控攝像頭的最主要買家。
攝像頭為維護公共治安發揮了巨大作用。據全拓數據統計,在我國,2019年視頻監控最主要的應用領域,就是「平安城市」這個特大型的公共管理體系,類似的公共建設項目還有「天網工程「、」雪亮工程「等等,佔比達到30%,其次是金融和交通這兩個對監控需求龐大的行業,各佔18%和20%。
當今人們購買家用監控攝像頭的主要原因為家中有老人或孩子、家中有寵物、家中有保姆。從用戶畫像可分析,年齡分布在20-29歲的年輕購買攝像頭的意願最強,其次為30-39歲的用戶,符合購買家用攝像頭的群體特徵,家有寵物或小孩/老人。
且這個年齡段的人,幾乎都是在網際網路環境下成長的一代,他們對智能化產品的熟悉度接受度較高,此外,男性群體購買智能家居攝像頭的意願比女性群體高。
二、家用攝像頭的安全隱患
近年來,隨著智能家居概念的持續火爆以及各參與企業不餘遺力的布局,智能鎖、智能音箱、家用攝像頭等智能家居設備逐漸下沉到普通家庭中,給人們的生活提供各種便利,但是關乎安全和隱私問題也不斷被提出來。
最近,兩個家庭的家長用攝像頭監控子女的新聞引發了熱議。一個是母親通過手機連接的監控系統,不僅隨時監視自己一年級的女兒是否認真寫作業,還冷不丁通過攝像頭的對講功能提醒女兒。
另一個是江蘇14歲男孩向警方報警,稱自己的父親在房間安裝攝像頭,監視自己,侵犯自己的隱私權。其父親卻氣憤的說:「你有多少隱私?我是你什麼人,不可以監視你?」
此外,家用攝像頭必須和網絡連接,才能實現遠程操控和自動更新等功能。正常情況下,攝像頭的管理都處於內部網絡中,外部無法訪問,但是當攝像頭遭黑客攻擊,破解後對外部開放並暴露在網際網路中,攝像頭就有可能會洩露隱私。
有關專家表示,目前市場上大部分企業推出的智能家居設備,都在設計上存在安全漏洞。作為智能家居設備提供商,必須在產品的理念和設計上不斷精進。一方面抵禦安全威脅和隱私風險,另一方面也需構建用戶信心、增加可審計及可自證的隱私保護設計。另外,消費者也要培養安全意識,通過人為措施,避免風險洩露行為,畢竟安全始於意識到它的重要性。
全拓數據認為,智能硬體行業充滿勃勃生機,各個品牌相互逐鹿,終將使智能硬體生態化,而依託大數據、5G商用、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智能家居定將成為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但是,當前智能家居產品安全問題仍然不容忽視,廠商和消費者都應該加以重視,這對於雙方來說,都是必要的、雙贏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