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評論員馬純瀟
前幾天,網上爆出「母親通過攝像頭監視女兒是否按時看書」的新聞,引發網友熱議。8月30日江蘇一家電視臺爆出的「兒子報警稱被父親用攝像頭監控」的新聞更是衝上了熱搜。
在這則報導中,14歲的兒子稱父親安裝攝像頭侵犯了他的隱私;父親則稱安裝攝像頭是為了督促兒子學習,並有些惱怒地問兒子「你有多少隱私?」
這位父親的「惱怒之問」無意間暴露了他腦海當中深層次卻又是根深蒂固的一些觀念:怎麼,你這小屁孩還有隱私?我是你爹,難道還不能管你了?
不只是這位父親,恐怕很多父母都是如此,他們在一定程度上把孩子當成了自己的附屬品,而沒有把孩子看成有著獨立人格和權利意識的個體。
為人父母者當初都曾為人子女,很多人小時候都有過被父母「無視」或者「粗暴對待」的經歷。我有位朋友已經年近四十,每每談起小時候日記被父母偷看的事情還是充滿的委屈和憤懣。可是,當人們完成由子女到父母的角色轉換時,卻並不一定能拋棄自己父母當初並不太適宜的做法,有時反而會變本加厲地施加到自己子女身上。由偷看孩子日記發展到安裝攝像頭監督孩子,科技發展確實帶來了手段的進步,可是我們的觀念進步了嗎?
安裝攝像頭監管孩子,往小處說有欠妥當,往大處說就是涉嫌違法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明確規定要「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根據未成年人的年齡和智力發展狀況,在作出與未成年人權益有關的決定時告知其本人,並聽取他們的意見。」
這麼一說,恐怕有很多當父母的不樂意了。他們會問,我們還要不要教育孩子了?教育孩子當然需要,但是要用合法且適當的方法。
父母之所以安裝攝像頭監督孩子,是希望孩子在監督之下有所畏懼,把時間用在學習上,從而提高學習成績。但是,與學習成績相比,孩子的獨立人格和權利意識更為重要。在攝像頭的「威逼」之下,孩子「順從」之後也許能提高學習成績,但長此以往他們便會習慣於服從,如何能成為一名能夠獨立思考的公民?
我們不能僅僅把家長安裝攝像頭監管孩子當成一件小小的家務事來說,這其實包含著代際矛盾、教育觀念衝突以及公民培養等諸多大話題。希望我們所有人能夠共同成長,更希望孩子不要成為在家長的攝像頭監督下成長的一代。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