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艾媽育兒日記(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戀物其實很多人都存在,只不過所依戀的物品不同,程度輕重不同,這其實是一種心理上的依賴。
很多孩子都有戀物的習慣,一般他(她)們比較喜歡洋娃娃、被子之類的東西,每天入睡都要抱著,好像少了它自己就無法安心入睡,心理就會感到莫名的恐慌。
案例:
至於戀物究竟能在人身上存在多長時間,就不得而知了,有些可能是短暫的,不過有些卻可以長時間延續。
有一個女孩卻對被子有長達24年的依戀,她就是歐陽妮妮,女明星歐陽娜娜的姐姐,姐妹一共三人,都是演員不過名氣想比起歐陽娜娜要小一些。
前幾天姐妹三人一起拍攝一段視頻,其中有一個問題引發大家熱議,就是姐姐歐陽妮妮的一個特殊癖好。
歐陽妮妮的戀物情結,她對一條被子有著深深的依戀,從小抱到大,沒有它自己全身不自在,吃不好也睡不好。
而媽媽表示,這條被子從出生就一直陪著歐陽妮妮,算起來被子的「年齡」應該比歐陽妮妮還要大呢!
24年過去了,當年厚厚的棉被已經變成薄薄的一層,不能禦寒保暖了,可是妮妮拿到手後還是抱著它不停地聞。
就是這樣一條被子還是被她「盤」著,每天都要聞著入睡,哪怕是破了髒了也不嫌棄,一樣把它當作寶貝看待。
分析:
為什麼孩子會出現戀物情結?
原因1:缺乏安全感
其實人的內心都是缺乏安全感,而小孩子更是如此,有時候自己的心事無處訴說或者說了大人也沒有理會,她們就會就會變得惶恐不安,想要尋找安慰。
一般孩子都會選擇自己習慣的東西,抱著它從這個物品身上獲取安全感,甚至還會將自己的心事向它傾訴,時間長了就會產生很深的依賴感。
原因2:特殊時期的依戀
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會和家長分房睡,而分房睡對於孩子是一個重要的時刻。
因為她(他)們從出生就一直和父母在一起,突然分開孩子一時間不好適應,可是畢竟是大孩子了,有了自尊心不想讓家長看到自己的尷尬。
所以很多孩子晚上入睡時都會抱著自己喜歡的東西,比如:洋娃娃。
原因3:長期處於壓抑的環境
很多家庭破碎的孩子,心裡多少都有點偏激,她(他)們往往會被父母的情緒所影響,如果家庭的氣氛總是特別壓抑。
孩子心裡就會特別不安,想要找到使自己心神安寧的方式,而這個東西可能是父(母)贈予的,有著某種特殊的情懷。
孩子戀物家長該怎麼辦
(1)找準原因,合理引導
雖說戀物的表現方式基本相似,不過每個孩子戀物的原因並不同,有些孩子可能就是單純喜歡,有些孩子卻是嚴重的依賴,而想要妥善處理孩子戀物的行為。
就要有針對性,找準原因加以引導,否則不恰當的方式可能會引起孩子強烈的逆反心理。
(2)多擁抱、陪伴孩子
孩子心理沒有安全感,才會將自己的感情轉嫁與物體上,所以父母平時最好可以陪孩子,不論多忙都要抽出時間來和孩子聊天、玩耍,給予孩子擁抱和鼓勵。
讓他(她)們的心理得到安慰,感情有依靠的歸宿,這樣孩子就不會感到寂寞、孤獨,對冰冷的物體就沒有那麼多的依賴感。
(3)營造好的睡眠環境
一般戀物行為都出現在晚上入睡時,因為白天孩子有自己的事情做,注意力被更加有意思的事吸引了,到了晚上孩子身邊沒人陪伴才會對物品感興趣。
如果孩子有戀物的傾向,家長就要注意了,儘量可以抽出時間陪伴孩子入睡。
如果大一點的孩子不喜歡陪伴,可以幫助她(他)們養成好的睡眠習慣,比如:聽輕音樂入睡、看書入睡,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育兒難題找艾媽育兒日記,家庭教育從小做起,孩子健康身體棒,我是@艾媽育兒日記,幫你解決育兒大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