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班出身」看似專業且身份高,但事實上在現實中卻並未受到看重。據紅廚網記者了解,在後廚裡,因此而遭遇冷落與嘲笑的例子也並不少。
時任廣州皇冠假日酒店行政總廚的莫代泉師傅就曾告訴記者:「因為科班出身的廚師比較少見,在後廚裡,如果你是科班出身,意味著你的烹飪理論以及烹飪知識是比較強的,那麼比起其他人,你的競爭力顯然強得多,所以受到來自同事的阻力也就強得多。那時候,我基本沒有機會上灶。」
那為什麼很多烹飪專業畢業的人,出來工作後工資都很低?
已從業9年的中餐廚師小忠告訴記者:「因為你在學校可以慢慢學和理解,但卻沒有實操經驗,這對以盈利為主的餐飲業是沒辦法接受的,它不可能給你時間去慢慢研究,做好一道菜的。」小忠說,在後廚裡,他也見過很多剛從學校出來的新人,空有理論而缺乏能力,「連最簡單的紅燒肉他們都做不了。」
原來,科班生往往理論知識豐富,但實踐經驗不足,而且因為眼界只局限於學校裡,所以往往不如在社會中摸爬歷練過的廚師們。
如此看來,「科班出身」反倒是沒有優勢?
「本人在東方美食學院畢業,感覺在廚師行業裡的任何一個崗位上手都很快。」擅長無國界料理的Frank則告訴記者:「去學校學習理論知識還是很重要的,但是這些知識,至少得等你出來工作十年後才能發揮作用。在他看來,理論知識是一個廚師的基本功,是熟練的廚藝無法替代的。
但科班生的毛病在於,「廚師這個職業在中國屬於低文化層次的工作,前期不需要那麼多理論知識,多了反而不利於你的晉升,因為你會容易因此感到心高氣傲,覺得自己什麼都懂,反而覺得很多老師傅做廚的方式是錯誤的。這不利於自己的學習與成長。」
而科班出身的莫代泉師傅雖因專業出身而受到過冷落,但他也提醒,這依舊是一種無法替代的優勢,尤其放在現在,「不同於過去,一個真正的廚師,技藝和學識應該俱存。」只要潛心努力,發展的機會往往比別人更多。
▲廣州皇冠假日酒店行政總廚莫代泉
因此,莫代泉作為廣東名廚,還建立了勞模創新工作室,與學校合作,培養優秀廚師人才。他始終認為,一名好的廚師,擁有紮實的理論基礎和文化素養很重要。
但是這種學識的積累,往往在新人時期難以顯現出優勢,反而更多的是廚師們為了長遠發展而自備的一種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