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電影《在乎你》劇照
民國時代,有一位和張愛玲齊名的女作家蘇青,寫了一本自傳體小說《結婚十年》,講述自己從和愛人兩情相悅到嫁為名門少奶奶,再到離婚追求事業的故事。
我一直對這部小說耿耿於懷,因為它太殘忍了。那個時代的女性想要追求夢想,只能以放棄家庭為代價——名門家族容不下一個想要寫作的少奶奶,一個功成名就的女作家背後,是身不由已的割捨,破碎,與難以縫合的傷痛。
看俞飛鴻的新電影《在乎你》時,我想起這個遙遠的故事,在漆黑的電影院裡偷偷灑了一把熱淚。
日本的北海道,和民國時代的上海,隔著茫茫時空距離,它們讓我有種遙相呼應的奇異共情,因為,女性在家庭和職場之間的困境是相似的。選擇就意味著捨棄,所以無論怎麼選都是痛的,都會有遺憾。
但是這個春天的夜晚,我在電影院哭過一場之後,感覺到被安撫了。
這部電影有著相似情節,但它的動人之處,不在於對這種兩難之境的抒情渲染,而是自我和解與救贖的過程。它讓我感覺到被理解,然後有一種深深的釋然:選擇你最在乎的,然後淋漓盡致享受自己的人生。
這是電影展現的精神內核,它有著開闊的人生觀。整部片子的調子也是我喜歡的文藝風,唯美,沉靜,餘韻悠長,像一首散文詩。
看完電影,我走在三環路的蒙蒙夜色裡,耳邊迴蕩著「任時光匆匆流去,我只在乎你」的旋律,心情暢快地想要踮起腳尖轉圈圈。
(以下可能有部分劇透,我儘量控制在安全範圍)
俞飛鴻飾演的設計師袁元,是一位時尚優雅,事業有成的精英女性。她有著獨立強大的氣場,和不露聲色的克制,眼神清澈堅定,那種掌控感讓人覺得心安,仿佛沒有什麼事情是她搞不定的。直到事業瓶頸的來臨。
那些焦灼和深深的無力感,以及被燒成窟窿的設計圖稿,睡夢中反覆出現的夢話,都提醒著你,女主角強大堅硬的外殼背面,仿佛有著隱秘心事。
一個日本女孩的出現,讓袁元的隱秘往事慢慢浮出水面——
十幾年前,在日本讀大學的袁元,愛上了一位日本男生,兩個人畢業後回到男生的家鄉北海道,順利地結了婚。
那是一段浪漫簡單的日子,北海道的漫天雪地裡,兩個年輕人盡情地笑著,愛著,天空那麼晴朗明媚,仿佛永遠沒有哀愁。
可是,生活的考驗才剛剛開始。
婚後的丈夫,變成了一個典型的日本男人,他的生活被工作填滿;袁元則被要求做一個合格的日本媳婦,每天跪著擦地板,把家裡打掃得纖塵不染,做好每一餐飯送到婆婆房間,卻還是遭遇冷眼和責難。
最難過的部分還不是如此。當袁元看到國內的朋友,已經成為有影響力的設計師,她感覺到了孤獨和迷失,這是一種徹骨的孤獨感。於是,她偷偷把家裡的一間儲藏室改成工作室,小心翼翼地做著設計師的夢,卻面臨著來自家庭的重重阻撓。
終於,不堪重負的袁元做了一個艱難的決定,獨自離開那個冰冷的異國小鎮,回到北京開創自己的事業。只是,一個重大的秘密,藏在她的心裡,伴隨了她很多很多年,成為她的心魔。
這個秘密,就是孩子。
我不能再劇透了。
電影的結構設計很精妙,孩子尋找媽媽和媽媽尋找孩子,構成這部電影的主要內容,但是隨著懸疑被一點點揭示,你會恍然大悟:原來並非如此!
然後,當你看完電影,再細細回味的時候,會莞爾一笑,佩服導演的高明。
電影裡有幾處畫面令我印象深刻。
一處是袁元和日本女孩坐在小酒館裡,聽著馬吟吟在臺上唱《我只在乎你》,兩個人沒有什麼對白,但是那種母女之間天然的親密和連結感,以及對往事遺憾的補償意味,都在俞飛鴻的眼睛裡了。
她始終是沉靜的,克制的,沒有情緒的大起大落,沒有歇斯底裡的瘋狂。但是你能感受到她難以言說的痛,和慢慢舒展的眉頭,你釋懷著她的釋懷。這是一種高級的表演。
另一處,多年後的袁元回到北海道。她混在一群遊客裡面,參觀前夫的釀酒作坊,聽他介紹釀酒工藝,日本前夫在人群中一眼認出了她。
那種傷感,恍惚和縹緲感,以及深愛過的默契,都雜糅在兩個人的眼神交流裡。
她品嘗著他為她釀的酒,眼睛裡沒有怨懟,都是理解。
還有一處,是日本婆婆和袁元的對手戲。
婆婆為她隱瞞了多年前的那個秘密,對她說,我不是有意傷害你,我也是被那麼教育過來的。袁元說,我知道你是個好人。
這場戲讓我看到整部電影的格局。站在更高的維度,去理解時代和環境的局限,你心裡便不會有怨恨,你會更加開闊與釋然。
我看的是首映禮,那天電影結束之後,還有主創的訪談部分。當俞飛鴻被問到,「你覺得女性在家庭和夢想之間,能不能兩全」的時候,她堅定地說,我認為可以 。如果處理得好,兩者還可以相互促進。
聽到這個回答,我忽然明白為什麼,俞飛鴻可以把這個角色演繹得渾然天成。這其中當然有表演技術的精湛,還有一點很重要,我在俞飛鴻身上強烈地感受到:她很享受她的人生。
所以她的眼神那麼清澈和堅定,那一份悠遊和天真,讓她整個人散發著鑽石般的光芒。
Enjoy yourself,這是一種真正的智慧和勇敢。
時代走到今天,其實女性的處境越來越好,價值觀也越來越豐富多元了。
願我們都有勇氣,選擇自己真正想要經歷的,自己認為最值得的;也有智慧,去穿越那些傷痛與遺憾,不再自我消耗,盡情享受生命的華彩。
這才是真正的女性力量。
文/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