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紅網第六屆全國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賽參賽作品
一群身高只超過了雕像底座一頭,背著黑色大書包的小學生們在校內一尊碩大的孔子像前鞠躬參拜,更有男生一記滑跪滑出近兩米遠。在陝西榆林高新第一小學,即將面臨期中考試的學生們自發在孔子像前進行參拜,希望能考個好成績。
對此,部分網友的評論很簡單——「封建迷信要不得」。但將其行為簡單定義成糟粕從而進行打壓未免有些上綱上線,思考孩子們為何集體陷入「無意識迷信」才更關鍵。
「無意識迷信」是指認為自己並不迷信,卻實際上做出了迷信的行為,或是即使明知道自己的行為是荒謬的、違背常理的卻仍然堅持這種行為。考試成績的高低和拜不拜孔子沒有直接的聯繫,給「拜孔子」和「好成績」這兩件事情強加因果就成了迷信。但若你要問那些參拜的小學生是否認為自己是個迷信的人,我想大都不會承認。
其實你我都是「無意識迷信」群體中的一員。「超越護體,考試必過」「轉發這個彩虹,一周內好運連連」……這些毫不陌生的話語展現的是毫無顧忌的「無意識迷信」,小學生跪拜孔子像與這些其實並無本質上的區別,只不過一個動動手指,另一個做出了「大行動」罷了。
舊時的迷信歸因於「無知」,而如今的迷信應當誰來買單?2020年的一個出圈熱詞「內卷」把住了時代的命脈。在你追我趕的白熱化競賽中,當自己的努力已經接近個人極限的時候,尋求對事物的外在掌控成為我們透氣的窗口——轉發錦鯉的朋友圈常常會在大型考試前一夜開始刷屏,「並非不夠努力,只是不夠幸運」的理由不知在多少無聲的深夜慰藉了一個個失意的靈魂。
「無意識迷信」的市場,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大。以「最靈驗」為名的日本淺草寺御守已成為日本代購的熱門商品之一,原理是代購幫客戶去淺草寺求各類御守。抓住了消費者「試一試」的心理,讓一枚小小的御守得以「漂洋過海來看你」。在「內卷」無處不在的今天,人們能夠把握的事情越來越少,而通過購物產生的控制權極大的舒緩了人們的焦慮。
商家當然不會放過這樣的好機會。晨光文具推出的「孔廟祈福」系列考試筆,瞄準了「無意識迷信」的大市場。買一隻筆,得一份福氣,人們迷信的成本低了,商家賺取的利潤大了。當商業的「魔抓」伸入了「無意識迷信」的領域之時,「迷信」就在我們身邊。
榮格曾提出過一個「集體無意識」概念。舉個例子,當你看見帶有數字「4」的樓層和車牌,要比帶有其他數字的同類產品價格更低、更不受歡迎時,「集體無意識」的強大力量便由此展現。這種「集體無意識」根深蒂固,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對迷信思想發展帶來的影響,也可見一斑了。
「無意識迷信」所帶來的社會影響是巨大的,如果說封建迷信是社會發展的毒瘤,那「無意識迷信」是否就是社會的「病態」?我認為不然。
心理學中的「控制點」概念可以較好地解釋這一點。基於每個人對自己生活中發生的事情及其結果的控制源,將人劃分為內控型和外控型。而越是外控型的人,越不能容忍不確定性,因此他們更容易焦慮,「孔廟祈福」等行為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他們對未來的不確定感與恐懼,從而更好地面對現實。
儘管這樣的「無意識迷信」實際上並不會對事情的結果造成直接影響,但它仍有積極的作用。考前參拜孔子,在一定程度上就能夠緩解考試的緊張與焦慮,順便還表達了一下後輩對孔子聖人的敬仰。但話說回來,對事物產生不確定性的根源還是對自我能力沒有百分百的自信,我們從不提倡迷信,而是鼓勵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獲得應有的一切。「無意識迷信」帶來的只是心理上的安慰,有「硬貨」才能在社會中立足。
魯豫曾說:「命運負責命運該負責的,我負責我該努力的。」值此一句,與君共勉。
文/彭憶清(長安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