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老師:為人處世千萬記住,聰明精明不可外露!

2020-12-22 傳承網

為人處世千萬記住,聰明精明不可外露!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分,和其光,同其塵,是謂元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老子這人很有意思!自己一部五千言的巨著,經常把要緊的話先漏了一些,就如武俠小說一樣,露一手,點到為止,又趕快收回去了。五十五章正講到要緊的地方,他話鋒一轉,在這章裡自己又批評起自己來了。他說「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最高明的人,真正有智慧的人,是不說話的。本來不說而又說的人,才是笨蛋,他自己罵了自己。唐代的詩人白居易,作過一首詩:

言者不如智者默

此語我聞於老君

若道老君是智者

如何自著五千文

「言者不如智者默」,愛說話的人,宣揚文化,講經說道,都是笨蛋,同我們一樣。言者已經是沒有真智慧,真的智者,則緘默不言。「此語我聞於老君」,這話是老子自己講的嘛!我也是那麼聽來的。「若道老君是智者」,如果說老子本身真有智慧,「如何自著五千文」,他為什麼又寫了這本五千字的書呢?他到底是智人還是笨人?這是白居易對他的幽默表達。

現在也不管老子是智或笨,他仁慈地告訴我們修養的方法,「塞其兌」,「兌」是卦名,兌卦代表了嘴巴,上面有缺口的。老子說修道的人第一要不多說話,要含默不言。關於說話的道理,根據歷史的記載,很多成功的人物,多為「沉默寡言」型。但是沉默寡言的人,不是完全不說話,而是少話;一說話就是中心點,很扼要又中肯,這是成功人物的一個特點。至於修道的人,多半完全不說話;所以老子告訴我們修養的方法,要「塞其兌」,就是不說話。

「閉其門」,把眼睛、耳朵,凡是張開的都收攏起來。「挫其銳,解其分」,有些版本中的這個「分」字,寫成為紛擾的「紛」。

「挫其銳」,真正的修道,要把思想最尖銳的地方磨鍊成平和。比如有些青年人到長者那裡談道,既然是為道而往,應該說是未曾聞道,而他表示自己對於佛道已經有領悟了。他固然也非常聰明,可是他就犯了一個大忌,就是太尖銳了,聰明也是假聰明!一個真正有修養的人,就是達到「挫其銳」的程度,把尖銳的聰明稜角都磨下去了。「解其分」,這是指心裡的妄念,要把分別妄想除掉。

「和其光」,把自己外露的光明收起來;「同其塵」,處世之道,不要顯露特別之處,和平常人一樣,很平凡,「是謂元同」,這才是修道人的榜樣。「元」就是「玄」字,修道人必須要和光同塵。這一節和第五十五章都解釋了第二十六章「雖有榮觀,燕處超然」的道理。這一章主要的說明,不只是修道的經驗,也是做人處世的道理。

我們中國文化有個好處,也有個壞處,好處是幾千年來,教導後代的,都是叫我們少說話。「禍從口出,病從口入」,這是中國的古訓名言。尤其夏天亂吃東西,都是從嘴巴吃進來的,這是「病從口入」。至於「禍從口出」,就是由講話產生的麻煩。這個道理,看起來是要培養最高尚的修養;但是在另一方面看,也養成了一個不關心別人的民族性,不管人家的閒事,不大肯幫忙別人。儘管講仁義之道,在「禍從口出」、「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教訓下,卻缺乏慈悲心、同情心。

我們的民族同其他民族相比,我們的民族雖然沒有講個人自由,可是那種自私的心態,比別的民族的個人主義還更厲害。這也就是這個教育修養所產生的流弊。老子在這一節裡,告訴我們處世的道理,就是向這個路上走,儘量地不說話,為人處世,要把自己的聰明磨掉。尤其是青年人,聰明不要外露,再把思想上的紛雜去掉,最後和光同塵。

那麼什麼是做人最高的藝術呢?就是不高也不低,不好也不壞,非常平淡,「和其光,同其塵」,平安地過一生,最為幸福。他說這就叫「元同」。「元同」的道理,用一句簡單的話來說明,就是「最平凡」。做人要想做到最平凡,也是不容易的,誰都不容易做到。假使一個人真做到了平凡,就是真正的成功,也是最高明的。

「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做到了最平凡處,有這樣修養的人,想要特別親近他,做不到;想跟他疏遠也不可能。「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也沒有特別地蒙利,也沒有特別受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換句話說,沒有親疏,沒有利害,沒有得失貴賤,永遠站在真正的中庸之道,「故為天下貴」。所以修道人的作為,永遠是中庸之道,既不高明也不卑下,既不驕傲也沒有自卑,沒有了不起,起不了,永遠是中和之道。

《老子他說》

郄雍失蹤了,被壞人殺了,晉侯聽了非常驚恐,立刻把趙文子找來,告訴他這一件事。「果如子言,郄雍死矣」,真給你說準了,郄雍會看相,你大概會算命,怎麼把他算得那麼準!郄雍是死了,「然取盜何方」,這個社會那麼亂,應該怎麼辦啊?有什麼方法?

「文子曰」,這個趙文子講,「周諺有言」,周朝的周公、文王、武王是建立中國文化的中心人物,周朝流傳下來的話,「察見淵魚者不祥,智料隱匿者有殃」。這一句話我們注意啊!經常在書上看到,它是出在這個地方,這是兩句名言,尤其是一個做領導的人,當然非要精明不可,但是精明要有個限度,而且精明更不能外露,這是中國做人做事的名言。

「察見淵魚者不祥」,一個人眼睛太好了,河裡有幾條魚都看得清楚,那是不吉利的,這個人會犯兇事,再不然將來眼睛會瞎。這個道理在什麼地方呢?譬如我們在儒家的書上可以看到,孔子有一天,帶顏回一班同學到魯國的東門去看泰山,好像開同樂會一樣。孔子看魯國的東門時,就問這一班同學,東門有一條白練,像白布一樣在走動,不曉得是什麼東西。等於孔子測驗大家,你們看不看得見啊?結果大家都戴近視眼鏡了,看不見。孔子說你們視力太差了,連我老頭子都看見魯國東門有一條白練在走。顏回在旁邊說,老師啊!不是一條白練,是一個穿白衣服的人騎在白馬上,跑得很快。孔子一聽很驚訝,看顏淵一眼,愣了半天不說話,搖搖頭。拿我們現在醫學來講,顏回讀書用心太過,把精神外露了,所以四十來歲就走了。這是以道家的觀點,從生理學上來講保養精神的道理。

這也是講做人的道理,覺得自己非常精明,精明裡頭聰明難,糊塗亦難啊!由聰明轉到糊塗是更難!所以精明得太過分了,什麼小事都很清楚,「察見淵魚者不祥」,就是不吉利。這一句話,我們為人處世千萬記住,隨時可以用到。有時候在處理一件麻煩事時,你只要想到這個道理,就可以完成很多好事,成就很多事業,自己人生也減少了很多麻煩。

「智料隱匿者有殃」,一個人的智慧很高,很聰明,別人家的隱私雖然你不一定看到,但是一判斷就知道。這並不是好事,會有禍害的,這一種禍害的原因那就很多很多了。

這兩句是名言,我們現在只是照文字的講法,而真正運用在人生的境界上,有很多方面。不過注意!也有用反了的,為了這兩句話,守住原則不知變通,你絕對變成一個大糊塗蛋,那必然註定失敗。所以,運用之妙,還是在於智慧,這是第一點。他這兩句話也就解釋郄雍之所以被殺了,就因為犯了這兩句話的毛病,精明太露,福德、福報就差了。

《列子臆說》

相關焦點

  • 南懷瑾開示:人總擔心運勢差,莫怕!記住這6點,日子越過越順
    立身不求無患,身無患則貪慾必生;處世不求無難,世無難則驕奢必起;謀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則志存輕慢;施德不求望報,德望報則意有所圖。 ——南懷瑾正如南懷瑾老師所言,人生的精彩就在於有起有落、苦樂交織,不僅僅是那些大人物命運會跌宕起伏,我們普通人也會有自己的巔峰和低谷。
  • 南懷瑾|《金剛經》「來者即諸法如義」,說學佛法千萬要記住這句
    南懷瑾|國學大師講學佛法四段精句,《金剛經》「來者即諸法如義」,說學佛法千萬要記住一句話國學大師南懷瑾:「我們學佛的根本是什麼國學大師南懷瑾:「古人說:「學佛乃大丈夫事,非帝王將相所能為。」因為他的境界、氣派、胸襟與眾不同。這種不同的境界從哪裡來呢?從實相般若而來,是道體上所產生的,自然而來的。」
  • 南懷瑾送給年輕人的一句忠告,只有4個字,但字字珠璣
    」由此可見,南懷瑾送給年輕人的一句忠告,只有4個字——立身出處,但是字字珠璣。我們若能牢記住了這4字處世箴言——立身出處,則可少做很多彎路,福氣多多。01何為「立身出處」呢?我們先來看一個歷史小故事就明白了!
  • 聰明沒有用,千萬不要妄作聰明!南懷瑾傳授的成功秘訣,僅4個字
    無意中聽到南懷瑾先生的開示,真的是醍醐灌頂一樣,一下子打通了思想的脈絡。心誠則靈,不誠不靈。至誠之道可以前知,人生在世,最貴就是有所信,有所誠。你不相信的東西就不可能真正得到,日本的「經營之聖」稻盛和夫說過,做事要誠心,只有把才識與誠心合二為一時,萬事皆可成。
  • 《論語》告訴你為人處世的智慧
    孔子的學生子貢子,也曾經問過老師,朋友之間應該怎樣相處。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孔子說:看到朋友做的事不對,你就要真心善意地勸告,如果他實在聽不進去就算了,就別再說了,不要自取其辱。所以,就是和好朋友相處也要有度,不能大包大攬。
  • 讀《增廣賢文》學16條為人處世大智慧
    《增廣賢文》是古人智慧的結晶,包含著很多為人處世的道理,學習領悟後能讓我們受益匪淺。但由於時代和歷史的局限,不少內容在今天已經失去借鑑意義。我們在讀《增廣賢文》時應該注意「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吸收有價值的部分,古為今用。
  • 為人處世基本準則
    貧賤的時候,就是一個人無、迷濛的時候,這個時候為人處世,我們必須學會尊敬、謙遜、迴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奮鬥的時候,就是一個人無到有、修為的時候,這個時候為人處世,我們必須學會正直、勇敢、有良知,不偏不倚,不為五鬥米折腰;富貴的時候,就是一個人有、覺悟的時候,這個時候為人處世,我們必須學會淡泊、不顯、積善,臨危不懼,泰然處之。
  • 為人處世,這五句客套話要注意,只聽表面早晚要吃虧,很現實
    為人處世,這五句客套話要注意,只聽表面,早晚要吃虧,很現實中國是禮儀之邦,為人處世有很多大家約定俗成的禮儀,也有很多不明說的暗語。第四句:人來就行了,千萬別帶東西。聽人說話,不要聽他說什麼,而是聽他沒說什麼,如果反覆跟你強調人來就行,別帶東西的,說明他對東西特別看重,所以特地要把帶東西這件事情強調出來。
  • 南懷瑾|「宰相肚子能撐船」國學大師的三段名句,要有大度的心量
    南懷瑾三段名句|知道「宰相肚子能撐船」和「唾面自乾」的故事嗎國學大師南懷瑾曾說:「人生的快慰往往源於不記恨。」大師是在告訴我們,要原諒那些傷害過你的人,記住別人曾經對你的好,那樣會給你帶來一種身心的平和。忘記那些微不足道的憤怒,你就能體會到生活中的平和之美。
  • 南懷瑾:寧可輸事,不可輸心
    中華文化集大成者南懷瑾先生,學界楷模,一代宗師。他曾告訴我們很多人生道理、處世智慧,使我們在路上之時,不迷茫不彷徨。忙碌之餘,不妨讀一讀大師的智慧。它可能不會給予你物質上的幫助,但總會讓你精神富足,充滿能量。
  • 25條實用的為人處世小技巧(建議收藏)
    一個真正有本事的人,不僅做事能力要強,也要能深諳為人處世之道。這篇文章2500字,預計花7分鐘認真閱讀,與你分享25個超實用的為人處世小技巧,真誠推薦給你。總結了這些年踩過的坑,整理了25條關於為人處世的小技巧,渴望提升社交能力的你,一定要認真收下。
  • 老祖宗教你為人處世
    老祖宗教你為人處世生存於世,就逃不過人情二字。人情是你有求於人助手,也可能是軟肋。如果日常生活中你是一個熱情且樂於幫助他人的人。那麼別人在不知不覺之中就會踏你不少人情。你犧牲自己的時間去幫助別人,別人都會記住的。若是到了你需要幫助的時候,一定有很多人樂意幫助你。反過來說,在日常生活中,你若是連一些小事情都總是讓別人幫助你。
  • 為人處世大全(建議收藏)
    為人氣不和時少說話,有言必失;心不順時莫做事,做事必敗。事莫虛應,應則必辦,不辦便結怨;願莫輕許,許願必還,不還便成債。萬物在說法,看你如何著眼;一切是考驗,試你如何用心。知足是富人,平常是高人,無事是仙人,無心是聖人。想開了自然微笑,看破了肯定放下。
  • 什麼樣的人不懂得為人處世?
    對於現在的為人處世之道,還是有些人不懂得這個道理,認為只有自己做的對,他人都是錯的,有時還會在背後說別人壞人,嘲笑別人,總是以自我為中心,衝別人發脾氣,想讓別人認同自己的觀念,這樣的人總是認為自己是對的,從來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那麼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什麼樣的人不懂得為人處世?
  • 老祖宗:為人處世,千萬別在這3件事上軟弱,容易招惹禍患!
    老祖宗通過對人性的觀察與理解,他告訴我們為人處世,千萬別在這3件事情上軟弱,否則容易招惹禍患。所以在爭取利益這件事情上,老祖宗告訴我們千萬不要軟弱,因為軟弱的話,吃虧的只能是自己。第二件事:在對待小人時不能軟弱我們都希望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但是生活並非總是一帆風順,生活中總是有那麼些奸詐小人。
  • 老祖宗的忠告:為人處世,牢記三句話,餘生順風順水!
    做事先做人;先交朋友,後做生意;小勝憑智,大勝靠德:……這一句句的俗語,無不說明了為人處世的重要性。可以這樣說:一個人,會不會為人處世,將決定其事業的成敗、未來的成就。所以,作為一個現代人,想要成大事、立大業,必先學會正確地為人處世。如果,你在現實生活中,總覺得做人好難、人際交往能力弱,那就來聽聽老祖宗的告誡吧?老祖宗的忠告:為人處世,牢記三句話,餘生順風順水!
  • 為人處世做到這三點,活得更輕鬆(值得收藏)
    這是因為他們無形中犯了這些錯誤,為人處世,這些事千萬別做,否則沒人願意和你交朋友。為人處事別太自私為人處世要大方一點,不能太自私。為人處世要謙虛謹慎,切不可自以為是,「槓精」沒有幾個人喜歡。結語:為人處世
  • 南懷瑾老師:神通和神經是雙胞胎,千萬不要亂來,搞不好就神經了
    全錯了,早就著相了,非著魔不可,這決不是神通,而是神經。記住啊!此時要記住《金剛經》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佛在這裡特別作原則性的叮嚀吩咐,「非彼所聞一切境界,終不可取。」學佛千萬不要迷信,一切唯心,你智慧開發了,那個叫「般若」,才能開悟。而糊裡糊塗迷信放光啊、有神通啊,講這個我就煩了;我說你是神通二號,二號就是精神有毛病。什麼有神通?都是鬼話,都是腦神經的作用。智慧第一,大智慧就是大神通。
  • 為人處世大全(精闢,建議收藏)
    為人。氣不和時少說話,有言必失;心不順時莫做事,做事必敗。事莫虛應,應則必辦,不辦便結怨;願莫輕許,許願必還,不還便成債。萬物在說法,看你如何著眼;一切是考驗,試你如何用心。知足是富人,平常是高人,無事是仙人,無心是聖人。想開了自然微笑,看破了肯定放下。
  • 曾國藩捧讀的處世奇書《智囊全集》:汲取官場智慧,習得為人處世
    汲取官場智慧,習得為人處世都繞不過他。但你可知,曾國藩這一身文韜武略,離不開一位好老師:千古謀略第一書——《智囊全集》。《智囊全集》共10部28卷800餘節。是一部反映古人巧妙運用智術計謀來排憂解難、克敵制勝的處世奇書。裡面蘊含的詩句以及所闡述的道理,你一旦看懂了,將會使你終身受用。下面就例舉10個包含大智慧的句子,希望可以幫助到你。①西江有水,遐不及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