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正在進行月考,每個考室有30個學生,一個監考老師。
第一場考語文,張老師在一個理科考室監考。她站在教室的最後面,這樣更容易看到所有學生的小動作。
考試時間過去了大半,她發現坐在第一排的一個男生行為怪異,他一邊看桌子下面,一邊寫,看一下,寫一下,還抬頭看看,似乎在用餘光尋找老師。她知道他在作弊。
她認識那個學生,他是學校有名的調皮鬼,不愛學習,上課愛搗亂,常頂撞老師。那個班上的兩個女老師幾乎天天被包括這個學生在內的幾個學生氣到,她們很是頭疼。
張老師輕輕地走過去,學生很警覺,把手往抽屜裡輕輕一推。張老師看見了一個有光亮的東西,也看見他在抄作文。她把手平攤在那個學生的課桌上,示意他把東西交出來。
學生揚著眉毛說:什麼啊?
張老師小聲說:手機啊。
學生把筆往桌上一丟,側過身體,看著窗外,語氣強硬:我沒抄!
張老師輕聲說:快點,考完就給你。
學生繃著臉說:活得累不累啊?您活得累!
張老師的手依然放在課桌上,他還是不肯交出手機,可能認為對方是女老師,樣子又不是那麼嚴肅,而且也不是自己的老師。
這時候巡查的領導來到了教室門口,並往教室裡看了看,張老師不動聲色地走到了講臺上,掃視著所有學生。她看見,那個學生坐直了,低著頭在寫作文。等領導一走,那個學生就把筆放下來不寫了,張老師就下來踱到這個學生身邊,再次把手平放在他的課桌上,眼睛並不看他。
學生歪坐著,表情放鬆了些。
張老師說:我不累,就問你累不累?
學生一聽,突然就咧開嘴巴笑了,可能他突然覺得確實有點累吧,就不再抵抗,巴巴地交出了手機。
事情到這裡就可以了,沒必要揪著不放。學習還要繼續,考試還會再來,作弊還會出現,學生的成長還在繼續,教育還在持續。
每個老師都是從學生時代走過來的,應該清楚學生的心理,有沒有作弊的想法和行為與成績如何、品性怎樣並沒有直接的聯繫。有的學生成績很差,卻不屑作弊;有的學生成績優異,卻總放不下那個空題;當然,最常見的情況是,成績不好,就想讓分數好看點。
學生作弊肯定不對,但這其實是比較常見的現象,就像上課講小話、抄襲作業一樣,所以每次考試,學校、班主任、老師都會反覆強調要「端正考風,嚴肅考紀」。作弊出現的頻率與監考是否嚴格有關,與品行無關。
對於作弊,沒必要義正辭嚴地指責,也沒必要談虎色變。每個孩子的性格不一樣,怎麼樣幫助他們健康地成長,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應該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