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走訪:成都市雙流區東升街道廣都社區
「場景營造+」會帶來什麼樣的驚喜?
綠道蜿蜒、亭臺花簇、民族範兒、「武嘟嘟」潮IP……12月18日,記者打卡了成都市雙流區東升街道廣都社區的網紅生態場景——蓉城一家親公園。當天雖然不是周末,但這裡也不缺人氣,鄰居三三兩兩在一起健身、暢談,和睦而溫馨。而就在一年前,這裡還是一片空地。
場景營造作為深化城鄉社區發展治理的著力點,廣都社區在東升街道黨工委的有力引領下,利用「兩拆一增」契機,打造出屬於全體東升人的共同記憶:遊樂設施、健身器材、運動打卡點、科普知識廊……如今,「一園一牆四苑」(蓉城一家親公園、人文地標·溫度南牆、創苑、聚苑、融苑、棋苑)已成為東升街道的公園城市場景營造標杆,而廣都也正在努力成為自然、經濟、社會、人文、相融的溫暖社區。
以場景賦能
公園城市建設的「廣都實踐」
推窗見綠、出門入園,這是居民對人居環境最殷切的期盼,蓉城一家親公園便初步回應了這一美好願景。幾年前,廣都社區專項整治行動「重拳出擊」,對當地違章建築進行拆除,對轄區環境進行升級改造;2019年起,又修建綠道,啟動園區打造計劃,經過一系列「硬核」整改建設,如今社區居民走在園中,時時都能體驗到轄區的生態宜居。
除了對公園外貌進行升級,社區還賦予了公園內核更深層次的「寓意」。走在園區內,隨處可見代表著民族團結的「芙蓉花+太陽神鳥」logo;響應「愛成都·迎大運」的各類健身器材、兒童遊樂設施;掛在植物上科普知識的趣味吊牌……蓉城一家親公園已成為集民族文化、科普知識為一體的運動型公園。
公共空間與自然生態相融合的場景已躍然眼前,而場景的溫度來自人,承載人的記憶及思考。清道光年間,廣都人彭春陽曾勇奪武狀元;百餘年後,廣都學子又出了一位文魁,考入北京大學考古系。行走於歷史與現實之間,廣都社區的新潮IP「武嘟嘟」也應運而生。「今年高考前夕,許多人去和『武嘟嘟』合照,期望自己考試取得好成績!」「狀元文化」在廣都社區的創新場景營造中重獲新生。
以場景連結
特色「四苑」讓人文溫度觸手可及
場景需要人的參與,只有激發居民的參與意識才能讓空間活起來。走進廣都社區「創苑」,漢族的竹編、藏族的唐卡、彝族的漆器、土家族的扎染……陳列架上擺放的各民族手工藝品以及頗具民族風的裝潢和裝飾格外引人注目。
「創苑」是廣都社區「四苑」中的核心,以「民族主題」為重點,促進各民族間的文化共融;「融苑」作為親民化的鄰裡平臺,促進鄰裡和諧;「聚苑」則是日常組織開會的場地;「棋苑」聚焦打造居民們學習交流象棋技藝的平臺。依託「四苑」,廣都社區正計劃打造為人人可進入、可參與、可交流、可分享的社區各民族文化創享空間。
不久前,一場民族文化繪畫活動在「創苑」舉行,孩子們用五顏六色的水彩筆勾勒出「各民族團結一家親」的繪畫作品。「社區引進了很多民族文化元素,我們希望讓孩子來體驗、了解、學習各民族文化。」廣都社區熱心居民王全德說道。
場景引領社區治理。「蓉城一家親」公園、人文地標·溫度南牆、「融聚棋創」四苑……公園城市場景營造,廣都社區的目標是一定交出高分答卷。激活場景、連結群眾、賦能社區!未來,社區還將繼續匠心營造層次豐富的多元化生活場景和人性化公共空間,讓廣都「人文溫度」更加觸手可及。
華西社區傳媒記者 李思佳 社區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