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重頸部外傷往往導致頸椎骨折脫位、頸髓損傷,出現不同程度的頸髓損傷症狀,如果能及時科學處置,可以最大程度減少損傷。但是,你在現場急救錯誤,搬來搬去,將引起二次損傷、多次損傷,特別是老年人,使原發症狀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近日,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番禺院區骨科接診了一位90歲的頸部外傷患者馬大爺(化名),因不慎摔倒致頸部疼痛、活動受限,四肢無力入院。
據家人描述,馬大爺平日健康狀況一般,有慢性肺炎病史,且行走不便、長年坐輪椅。在摔倒後,經過接診醫師詳細查體,發現大爺神志清醒,主要是頸後部壓痛,頸椎活動受限,四肢無力,右側肢體肌力0級,左上肢肌力3級,左下肢肌力1級,四肢肌張力正常,四肢皮膚溫痛覺減退。初步診斷為「頸髓損傷並不全癱、第1頸椎粉碎性骨折。」
為什麼行動不便的馬大爺會受傷那麼嚴重?經過一番詢問和翻查監控,終於發現原因。
原來,馬大爺坐輪椅時不慎向前撲倒,頭頸部先著地,導致嚴重的頸部外傷,當時已經出現頸部疼痛、難以活動,以及四肢無力的情況。
在場的家屬試圖進行現場急救,由於缺乏專業知識,在沒有保護頸椎的情況下對馬大爺進行多次搬動,將他攙扶坐起等待救援。整個搬動過程中,馬大爺頭頸部曾出現多次擺動,最終導致二次傷害,造成了頸部多次損傷。
馬大爺入院後,為防止頸髓進一步損傷,醫生首先對他進行了顱骨牽引,並進行進一步檢查。由於馬大爺有合併慢性肺炎,長期臥床導致痰不易咳出,肺炎進行性加重,床邊吸痰效果不理想,血氧飽和度下降。經全科討論、患者家屬同意,骨科主任曹燕明教授決定進行手術治療。
但是馬大爺已經90歲高齡,身體狀況一般,且肺部感染嚴重,此次手術風險極高;而且由於他頸椎退變明顯、骨質疏鬆,也大大增加了術中置釘的難度。
經多學科會診共同評估和做好充分的術前準備,手術團隊在全麻下為馬大爺行頸後路枕頸融合術,僅用時2小時40分鐘,手術順利完成,轉重症醫學科監護治療。
經過監護團隊的悉心照料,目前馬大爺生命體徵平穩,已轉回骨科進一步治療。
專家提醒
切忌盲目施救頸部外傷患者
老年人骨質疏鬆,輕微外傷就可引起骨折、癱瘓等嚴重後果。因此,預防老年人摔倒至關重要。
老年人日常應該注意選擇輕便、防滑的鞋子;外出攜帶拐杖;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應坐輪椅、使用助行器,應有專人看護,儘量避免外出。
問題
該如何對摔倒的患者施救?
專家解答
一旦老人跌倒,在場人員應三思而後行,切忌盲目施救。在面對頸部外傷患者時,避免引起二次損傷,還應採用恰當的方式進行現場急救:
1.在確保周圍環境安全的情況下,將患者平臥,頸部稍後仰,雙側頭頸部置物品(如沙袋、毛巾卷等)進行頸部臨時固定,撥打120,等待救援;
2.使用專用擔架或硬板進行搬運,切忌單人搬運;
3.多人搬運時,需由專人固定頸部。
文/羊城晚報記者 餘燕紅
通訊員 隆騰飛 冼詠琪 許詠怡
圖/視覺中國
責編/張華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