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夷所思!天才少女蔣方舟,傳遞的居然是這種價值觀?

2021-01-09 曾經煙雨樓

蔣方舟說:「我喜歡沒文化的男生,就是那種比較社會的,會打架的男生會比較吸引我。」簡單的說,就是喜歡那種不讀書、痞裡痞氣的社會男。像蔣方舟這樣喜歡痞男的女生還不在少數,特別是學生時代的女生,很多都喜歡那種留著殺馬特髮型、有紋身、愛打架的混混,覺得那些人才具有男人氣。而對那些埋頭讀書的老實男,往往是沒什麼好感的。有句話叫做:「男人不壞,女人不愛。」這話其實在一定程度上是符合社會現實的。但這也就造成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那些優秀但性格內向的老實男,可能單身幾十年連女生的手都沒牽過,而那些街頭混混能夠一年換好幾個女朋友,而很多女孩遇上渣男也是這樣導致的。看到蔣方舟說的話,就不由得想起俞敏洪說的話,如果女生的擇偶觀都是這樣,那男生就會選擇不讀書,去當街頭混混算了。這會是什麼結果?自然是導致整個社會的衰落。

相關焦點

  • 天才少女蔣方舟:10年前讓清華破天荒降60分錄取,如今現狀如何?
    ▲蔣方舟照片01相信許多人對蔣方舟並不陌生,她是人們眼中的「天才少女」。蔣方舟,出生於1989年10月27日,湖北襄陽人,現代青年作家。9歲時,蔣方舟寫出了自己的一部散文集《打開天窗》,被湖南省教委定為素質教育推薦讀本並改編為漫畫書。之後的蔣方舟筆耕不輟,主要作品有《打開天窗》《第一女生》《邪童正史》 等,並獲得了無數獎項:曾榮獲中國少年作家杯一等獎、第七屆人民文學散文獎等榮譽。
  • 天才蔣方舟,清華自降60分要錄取她,她卻說自己是按部就班
    可是天才哪有那麼容易當啊,我們大多數人都只是普通人,要非常努力才能勉強生活的體面。但不可否認,這個世界上還是有那麼一小部分天才,他們天賦異稟,在我們大多數人為一些東西苦苦求索時,他們卻近乎閒庭信步般地跨上一個新的臺階,讓無數人豔羨。出生在湖北襄陽的蔣方舟,就是這樣的天才。
  • 她是天才少女,讓清華大學「惦記」,主動破例降低60分錄取
    在2008年的時候,清華大學看中了被稱為天才少女的蔣方舟,降低了60分破格錄取,一時之間議論紛紛,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一起來看看吧!【出生】蔣方舟出生於1989年的湖北襄陽,一個人傑地靈的好地方,襄陽曾經出過很多個人才,這一次也孕育了一個天才少女。
  • 2008年,那位讓清華破例降60分錄取的天才少女,如今過得怎麼樣?
    所有天才兒童都是對成人世界的一場獻媚——蔣方舟高考一直是眾人關注的焦點,作為我國最高學府,清華、北大的招生也是經久不衰的話題。12年前有一個天才少女讓清華破天荒降60分錄取,她就是蔣方舟,一個備受爭議的作家。
  • 蔣方舟:我們這一代的真實表達者
    父親每一次揚起巴掌,蔣方舟都會瑟瑟發抖,這種不確定的恐懼源自於父親作為生活大boss的權威。直至多年以後,才與父親相逢一笑泯恩仇。後來這部作品被湖南省教委定為素質教育推薦讀本並改編為漫畫書,從此蔣方舟聲名鵲起,被譽為「天才少女」。蔣方舟出第一本書時,對文學並沒有什麼研究的父親,才意識到女兒成了個小作家。
  • 蔣方舟入學清華一兩月 稱感覺自己是實驗品(圖)
    對話蔣方舟:  我覺得自己是一個實驗品  因被清華大學加60分錄取,湖北武漢華師一附中少女作家蔣方舟受到傳媒和網友的強烈爭議和關注。她用「恐怖」來形容那段日子——從未想過會成為一個「事件」,並居然成為新聞事件的主人公。  公眾的態度她並不在乎,最在乎的是那些加諸父母身上的非議和由此帶來的傷害。  近日,年少成名的「美少女」作家在清華校園裡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詳細講述多少有點異於同齡人的所思所想。
  • 蔣方舟:遠離大眾這幾年,都做了哪些事情?
    直到我看到了蔣方舟。這一次,請讀懂蔣方舟30歲以前的蔣方舟,有太多光陰的故事了。9歲出書年少成名,19歲成為人民文學獎年齡最小獲獎者,23歲獲得《新周刊》「史上最年輕的」副主編工作,29歲入選「亞洲書店論壇」年度青年作家得主。30歲以後的蔣方舟,卻更願意做一個純粹的讀書人。
  • 蔣方舟:「重複即死亡」
    《迷失東京》劇照同時,這種重複的壓抑在日本作家的筆下得到了另一種反向詮釋,他們書寫的故事隱秘之下透著放縱,束縛之中又見對自由的極致渴望。作家「清醒且孤獨」2013年,蔣方舟的新書《我承認我不曾歷經滄桑》發行,因為太久沒發新書,蔣方舟很緊張,以致隔段時間就去刷豆瓣上的評論,其中有一條評論讓她印象深刻:「這本書的簡歷裡寫著9歲出書,23歲成為《新周刊》副主編。那你9歲出書,9歲是天才,15歲是才女,25歲就是普通人了。」
  • 蔣方舟:我已經放棄了對標籤的反抗
    蔣方舟說婚姻是一場共同承擔,承擔共同的財富、債務、成長以及累積,同樣也承擔缺點、風險、各種變數。她坦言「對於婚姻是沒有那麼大信心的,不能說恐懼,但確實還沒有做好準備。知識分子和文化人現在更熱衷於談錢,談風口談變現,反而是做生意的商人們,熱衷談論政治哲學,甚至詩歌和純文學。蔣方舟觀察身邊的知識分子,發現大家處境各有分別,「都挺可憐的。」有人選擇自我放逐,有人選擇販賣知識分子的姿態賺錢,也有人乾脆開始虛度自己的人生。但蔣方舟仍保存著一絲理想主義,她希望無論環境如何,人都應當有反抗的姿態。
  • 蔣方舟媽媽尚愛蘭攜新書《作文課》做客武漢,看她如何培養出天才女兒
    長江日報-長江網12月14日訊(記者周滿珍)14日,作家蔣方舟的媽媽尚愛蘭攜新書《作文課》做客物外書店漢陽總店。該書是尚愛蘭總結30年教學經驗和培養蔣方舟的心得,專為7-12歲孩子精心撰寫的作文指導書。
  • 天才少女一秒看「董」
    當網友們還在用這種「佛系」說法調侃喪文化時,00後新生代已經以一種昂揚的文化自信,開始強勢霸屏了!上周日在央視播出的《挑戰不可能》節目中,天才少女趙苑彤在129秒內,神奇速識161個漢字筆畫,華人神探李昌鈺稱讚:這才是真本領!節目播出後,令人矚目的新一代文化後起之秀再次在網上引發熱議。
  • 十年難得一遇的蔣方舟,清華打破校規降低60分錄取她,後來怎樣了
    關於天才這個詞,古時候就有仲永這個代表人,由於家裡人的注重最終導致他無法變得更好。現在網絡上也有很多年紀小卻擁有超高智商的人,這些人往往都通過自己的聰明過得十分不錯,但是也有一部分的人並沒有因為自身的優勢變好,反而在社會裡迷失了自己過得跟普通人沒什麼區別。
  • 蔣方舟支招高考:聰明人不會被考試玩弄 圖
    蔣方舟:聰明人不會被考試玩弄考上清華,語文靠的是大量閱讀,數學靠的是「蠻幹」  「我的中學生活很悽慘。」蔣方舟說。「天才兒童」、「美少女作家」,這些貼在蔣方舟名字前的標籤,讓她的身份不同一般。
  • 蔣方舟不恐懼泯然眾人 想採訪國外爭議政治人物
    蔣方舟高中時《新周刊》為她拍攝的照片。圖片來自蔣方舟微博  7月3日中午,《新周刊》主編封新城的一條微博將22歲的蔣方舟推到了輿論的焦點之上:在這條微博中,「蔣方舟同學畢業」和「蔣方舟同志就任《新周刊》雜誌副主編」兩件事、兩個身份的銜接如此輕描淡寫、順理成章,卻引來譁聲一片。如果說網友們的圍觀尚在「羨慕嫉妒恨」的口水層面,但一些批評用「炒作」來質疑《新周刊》,用「特權階層」來稱呼蔣方舟,敵意則就不輕了。
  • 圍觀奧數天才的墜落是中國式扭曲價值觀的狂歡
    文章形式雖然是紀實性質的專訪,但通篇都在傳遞一種情緒——一個奧數天才現在落得這種處境,應該被定義為墜落。」,會有斷章取義的嫌疑;2.對該報導所傳遞價值觀的不理解。該文章的作者筆下傳遞的觀點是:優秀的人從事基礎工作,就是一件很可恥的事情。得過IMO冠軍的人,如果不出意外,他們的徵途就一定是高等數學的星辰大海,而不是給一群「二本師範生」教初中數學知識,如果成了付雲皓這種去給「二本師範生」講課的人,那就是天才墜落了。
  • 蔣方舟:「我可以接受男人一兩次肉體出軌」,馬未都:「你還太年輕」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1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
  • 12年前,清華自願降60分,也要錄取的天才少女,如今怎樣了
    7歲的蔣方舟就能夠把詞語運用地很精準,並且非常熱愛寫作,雖然認識的字不多,但是她渴望閱讀,並且懂得表達自己的觀點。蔣方舟的媽媽發現了蔣方舟在文字上的天賦,鼓勵她堅持寫作。9歲的時候蔣方舟就發表了自己的第一部文集,並成為了暢銷書作家,她的書還被改編成了漫畫。「神童」「才女」成了蔣方舟的標籤,很快蔣方舟要到了高考的年齡,高三的她才驚訝地發現,原來自己曾經擁有的成就並不能讓她穩上清華。
  • 被蔣方舟微博投訴:攜程聯程機票的 「秘密」
    不過,對於攜程客服和投訴中心來說,工作並沒有因此變得輕鬆,蔣方舟和她的微博評論區,成了攜程客服新的滅火地。不止一個人在投訴攜程蔣方舟12月5日,蔣方舟在微博上公開投訴攜程。此外,蔣方舟還查到了攜程不提供票號的原因——這是一張聯程票,後面還有一段自己根本不會去的行程。蔣方舟不是一個人在投訴。在其微博之下,迅速聚集了大批網友,每個人都將自己的「攜程往事」發表在評論區——蔣方舟並不是個例和特例。
  • 蔣方舟微博自曝「相親史」 極品「青年書法家」被網友扒皮 | 界面...
    今天蔣方舟 老師在微博上分享了一段迷之尷尬地「相親」經歷。簡要的說就是蔣老師坐計程車,司機覺得她人不錯想介紹給兒子。最後連兒子的房都看了卻沒有給蔣老師聯繫方式。遂蔣老師寫了一篇關於相親的小文章,蠻有意思,也不長,可以看看:
  • 影評《天才少女》
    天才少女「每個孩子都擁有屬於自己快樂的權利」弗羅裡達中部的一個小鎮,七歲的小女孩瑪麗和她的舅舅弗蘭克生活在一起,弗蘭克是一個修船工人,時不時接一些奇奇怪怪的活兒瑪麗也是個數學天才,擁有萬裡挑一的聰明大腦。弗蘭克媽媽伊芙琳相信瑪麗屬於更適合成人的特殊學校,但弗蘭克希望瑪麗擁有一個更常規的童年——他相信這麼做是尊重他的姐姐——也就是瑪麗媽媽的遺願。這場爭論引發了一場關於瑪麗未來撫養權問題的法律官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