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中注協委託,我院今年承辦首期中注協會員培養(高端班)項目。根據教學進度安排,首次集訓採取「線上+線下」模式,在10月完成了為期12天的線下集訓後,12月27日-28日,學院繼續通過ZOOM平臺開展線上直播課程。此次線上直播課程涉及管理諮詢、信息技術、行業發展與應用研究方法等方面,邀請了四位專家分別就註冊會計師職業的「危」與「機」、人工智慧的發展、註冊會計師行業改革發展40周年回顧與展望以及應用論文寫作進行了精彩的分享,35位同學準時參加學習。線上直播突破空間與地域的限制,大家在線積極與老師互動交流,收穫良多。
資深國際諮詢服務專家陳燚博士的講座題目是《「危」與「機」——會計師職業的過去、現狀和未來》。陳燚博士帶我們熟悉了註冊會計師職業170餘年的發展歷程,註冊會計師應經濟鑑證需求而生,隨著經濟浪潮的跌宕起伏,註冊會計師職業雖然因個別失敗案例受到質疑,被推上風口浪尖,但是最終經過註冊會計師行業的改革創新,為社會提供多元化服務,為世界經濟健康有序發展提供了巨大支持。他強調,會計師應該是企業的「歷史學家」。身處企業的會計師掌握了企業的歷史數據,掌握了企業的經營、財務的全貌,在當今社會,數據資產為企業帶來不可估量價值的情況下,會計師正逐漸從後臺走向前臺,從財務走向運營。
回顧完歷史,陳博士從技術變革、組織結構、GAAP to GAP、平臺經濟、商業倫理等五個方面分析了會計師的現在和未來。會計師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可以了解企業全貌,識別重大錯報風險領域,防控審計風險。企業的組織結構更加靈活、扁平、網絡化,企業要求的數據更趨向於個性化,要求更多非財務數據指標。會計師應該是經濟數據的翻譯者,要以非財務專業人士讀的懂的方式呈現財務結果。平臺經濟具有核武器一樣的殺傷力,註冊會計師行業要有平臺經濟的思維模式。註冊會計師行業的商業倫理,即控制者的自我控制,等同於我們註冊會計師的職業道德要求,即獨立、客觀、公正。這是註冊會計師存在的基石,是取信於人的根本。
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智能科學系譚營教授的講座題目是《縱論人工智慧》。譚營教授以通俗易懂、深入淺出的方式向我們講述了人工智慧的基本概念、技術流派以及當前實際應用情況。譚教授著重介紹了人工智慧在語言處理、金融預測、無人駕駛以及腦計劃等領域的最新應用,同時也對未來人工智慧技術發展做了展望。他認為,人工智慧正以飛快的速度發展,未來會湧現出更多驚喜,人工智慧將會成為生活工作的基礎設施,會促進人類的發展,會使人類進入智能時代。與此同時,譚教授也指出,人工智慧的發展必須遵守人類的基本道德準則和行為規範,防止其為人類帶來巨大災難。
譚教授預判,未來幾年,中國人工智慧將進入黃金時代。人工智慧技術未來將會在各行各業出現更為成熟的應用,會計審計行業也必將出現現象級的應用。作為會計審計行業的從業者,要以積極的心態看待新鮮事物,需要積極擁抱新技術,讓人工智慧在提升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不斷提升會計審計行業的智能化水平。
上海國家會計學院白曉紅副院長的講座題目是《註冊會計師行業改革發展40周年回顧與展望》。白院長首先回顧了1995年到協會、1999年執筆《新中國會計五十年》以及參與重大改革和戰略實施的26年經歷,展示了一份自己手繪的40年來國家經濟立法與行業改革發展關係的時間軸:從改革開放之初,三資企業進入和立法,1980年會計顧問處為標誌的行業恢復重建,這一階段國務院頒布《註冊會計師條例》;服務國有企業轉換經營機制改革、資本市場創建,1990年以後成為資本市場建立企業上市在「守門人」,這一階段《註冊會計師條例》《註冊會計師法》《公司法》《證券法》相繼頒布;2000年事務所脫鉤改制後真正成為獨立執業的專業中介機構,啟動上規模上水平上檔次「三上」為內容在證券所規模化改革,證券所「合併浪潮」從108家減少為78家,行業人才、準則國際趨同和事務所做強做大「三大戰略」啟動,這一階段《公司法》《證券法》《合夥企業法》《商業銀行法》《保險法》大修、《企業破產法》《國有資產法》相繼出臺,開啟「十二五」期間的行業國際化進程,2010年新業務拓展戰略、信息化戰略啟動;2020年新《證券法》的修訂,資本市場註冊制改革,展示了行業發展與服務國家建設的各個重要時間節點和重大事件。
白副院長指出,未來行業發展需要我們回顧總結歷史,銘記歷史發展背景和國家政策導向。她從CPA法制建設、人才培養、事務所治理、業務拓展轉型、做強做大和走出去、職業作用和責任以及誠信建設等方面詳細介紹和回顧了註冊會計師行業40年間的巨大變遷和輝煌成就,並提出了目前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她分析了當前國家治理體系與能力現代化大背景下行業專業服務的發展趨勢,提出新業務拓展領域的「六大空間」:中國經濟的持續穩定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治理和風險管理與監督體系機制的深化、行業產業化和多元化發展,新一輪智能化數位化網絡化發展,國際化和全球化發展,都將為註冊會計師行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特別是非審計增值服務需求空白點較多,在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企業技術為引領在轉型升級、國家治理體系能力現代化進程中專業諮詢業務空間非常大。
白副院長提出三問:「作為高端人才,在未來30年,能為國家十四五規劃落地做些什麼?能為2035謀劃些什麼?能為2050留下什麼?」中注協秘書長舒惠好同志提出「高端人才應當成為新時代國家建設的『近衛軍』、新時代財政提質增效的『生力軍』和新時代行業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她倡議,高端人才積極行動起來,反哺行業、服務社會、報效國家,引領和帶動行業高質量發展,不斷提升行業社會認可度和公信力。白副院長還就學員關心的業務拓展和人才隊伍建設等話題進行了在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