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課程思政」教育改革在全國高校的廣泛開展,高校思政課的育人效果正日益顯現。在「大思政」教育背景下,國內學界對「課程思政」如何運用於非思政專業教學展開了熱烈討論,並形成了一批可喜的成果。然而,筆者發現,已有成果多偏重於本科教學,作為高校研究生階段的思政教育研究則相對滯後和薄弱。社會工作作為一門助人的專業和應用社會科學,將「課程思政」教育理念融入高校社會工作碩士專業學位(Master of Social Work,以下簡稱「MSW」)研究生人才培養過程中,對於消除近年來高校MSW人才培養重規模發展、輕質量內涵的弊病,把社會工作人才培養成具有家國情懷、專業精神和個人追求的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課程思政」是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它是將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到各門課程之中,進而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的思想行為產生影響。其核心內涵是「立德樹人」,同時,注重將各類課程與思政理論課有機融合形成協同效應。作為新時代我國高等教育的一項改革,「課程思政」的根本目的在於將教育回歸於「育人」軌道。
「課程思政」的意義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教育不只是傳授知識,更要加強對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教育,即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機融入整個教育體系,滲透到學校教育教學全過程;二是在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育人作用的同時,不斷加強課外文化育人、實踐育人的作用,以實現「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的有機統一。
我國高校MSW人才培養工作始於2010年,十年來為黨和國家培養了一大批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然而,不可否認的是高校MSW人才培養也存在著一些問題。
一是注重課堂專業知識的傳授,忽視「課程思政」的政治引領作用
近年來我國高校MSW教育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重專業知識傳授、輕「課程思政」政治引領的現象。不少教師認為,研究生不同於本科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其人生觀與價值觀已比較成熟,研究生讀研的主要任務是拓寬和深化專業知識、提升專業技能,對他們開展思政教育既無必要、也無價值。基於這種認識上的偏差,許多任課教師的課堂教學只是傳授知識和完成教學任務,至於如何「立德樹人」、不失時機地對學生們進行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教育,往往被忽視,從而導致「重智」「輕德」的例子屢見不鮮。
二是強調西方社會工作專業價值觀的輸入,淡化中國本土核心價值觀的培育
社會工作源於西方,西方社會工作價值觀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強調人權、自由和平等;二是崇尚「個人本位」,關注個體的人的感受。這與代表著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始終堅持人民立場的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追求有著本質的區別。檢視近年來高校MSW人才培養的狀況不難發現,儘管各高校專業發展方向不盡相同,課程設置也有差異,但有關社會工作專業價值觀的傳授,大都是一套西方社會工作價值觀的東西,涉及本土核心價值觀的內容寥寥無幾,如此脫離了中國主流社會價值觀去教授學生,培養出來的社會工作人才將難以適應中國社會發展的需要。
三是重視課堂理論教學,忽視實踐教學
社會工作專業的實踐性特點, 要求本專業高度重視學生實操能力的培養和訓練。實踐教學對於強調專業性助人活動的社會工作人才培養而言,是理論聯繫實際、培養學生掌握科學方法和提高助人能力的重要環節。然而,長期以來,受傳統的以傳授課本理論知識為「唯一」的或主要方式的教學理念影響,不少高校教師對實踐育人的功能與作用往往認識不到位,導致實踐教學流於形式,人才培養質量難以保證。
針對當前高校MSW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將「課程思政」理念融入高校MSW人才培養過程中不僅很有必要,而且非常迫切。其具體的實踐路徑如下:
一是在課堂理論課傳授中融入「課程思政」
課堂理論課教學是我國高校MSW人才培養的主要教學方式之一,將「課程思政」教育理念融入其中,可以充分利用課堂教學這個主陣地,強化教師作為「課程思政」的主體責任。針對MSW研究生的求知慾望和人格發展特點,選取與課程內容相輔相成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思政教育元素融入理論課教學中,讓學生們在「潤物細無聲」中產生思想上的共鳴,進而達到「立德樹人」的育人目的。在此方面,引入「課程思政」教育理念,以實現「知識」為「價值」服務,在「價值」中凸顯「知識」的目標,應該是我國高校MSW教育改革的努力方向。
二是在案例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
案例教學是指以學生為中心,通過呈現案例情境,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引導學生去發現和解決問題,進而提高理論分析能力的一種教學方式。作為一種開放式、互動式的新型教學方式,案例教學是強化社會工作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促進教學與實踐有機融合的重要途徑。在案例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可以讓學生在所設定的場景中真實地感受或體驗應當如何秉承專業倫理和職業操守,向社會中有需要的個人和困難家庭,以及社會中的弱勢群體提供救助和幫扶,讓受助人群感受到黨的關懷和社會的溫暖。通過融入「課程思政」,加深學生們對專業價值觀的認同,同時對未來社會工作的專業化與職業化充滿信心。
三是在體驗式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
體驗式教學是指教師藉助於相關的道具和多媒體等設備,創設一個生動的教學環境,以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將「課程思政」融入高校MSW體驗式教學之中,可以避免傳統思政理論課機械說教的灌輸方式。通過體驗式教學,將現實生活中那些忠於職守、勇於擔當、體現社會正能量的人物事跡,以及中華傳統美德與職業倫理等素材融入MSW研究生培養中,增添其內容的生動性和教學效果的感染力。
四是在實踐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
社會工作專業的應用性特點,使得它十分注重人才培養的實操性。將「課程思政」育人理念融入MSW實踐教學,不是為了「弱化」或「取代」該專業的實踐教學。相反,針對助人活動的社會工作專業,融入「課程思政」理念後,可以起到一種與本專業價值觀相輔相成的「價值引領」作用。研究生們在具體的助人實踐活動中,常常會遇到各種困惑與挑戰,包括薪酬待遇問題、職業發展與個人價值實現問題等。而此時「課程思政」育人理念的融入,可以及時發現新問題,對學生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進行正確引導,幫助學生們敢於面對現實生活中的挑戰,認真探索 「為何服務」「為誰服務」以及「怎樣服務」等一系列實踐中的困惑問題,最終能夠指引學生端正助人態度,堅定助人服務信念,為將來從事社會工作這一助人活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