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煙雨客
有一個李代桃僵的典故。
意思是李樹代替桃樹而死,原比喻兄弟互相愛護互相幫助,後轉用來比喻以此代彼或代人受過,在軍事戰略上,三十六計之一,指在敵我雙方勢均力敵,或者敵優我劣的情況下,用小的代價,換取大的勝利的謀略,很像象棋中的「捨車保帥」戰術。
這個典故出自北宋郭茂倩《樂府詩集·雞鳴》。
《樂府詩集·相和歌辭三·雞鳴》:「桃在露井上,李樹在桃旁,蟲來齧桃根,李樹代桃僵。樹木身相代,兄弟還相忘!」謂以桃李能共患難,喻弟兄應能同甘苦。可事實上,往往兄弟並不能同甘共苦,就如清朝·黃遵憲《感事》詩所說:「芝焚蕙嘆嗟僚友,李代桃僵泣弟兄。」
有這麼一個故事:傳說有兄弟五人,均好逸惡勞、遊手好閒,偶然得到皇帝的賞識,當上了侍中郎,榮華富貴享之不盡,成了鐘鳴鼎食之家。他們徹夜狂歡,還有歌女助興。在後花園的池塘之內,三十六對鴛鴦調情戲水,好不盡興。後來,五兄弟有人犯了罪,一朝成了階下囚。這時,其他兄弟各掃自家門前雪,互相傾軋,醜態百出。
因為這個故事,百姓間流傳著一首歌謠:「兄弟五人,皆為侍中郎,五日一時來,觀者滿路旁。黃金絡馬頭,熲熲何煌煌。桃生露井上,李樹生桃旁。蟲來齧桃僵。樹木身相代,兄弟還相忘!」
井邊的桃樹與李樹,尚且知道相依為伴,互相幫助,他們兄弟之情誼連樹都不如。
元初大臣、耶律楚材的兒子耶律鑄寫過一首鵲橋仙,也提醒人們知曉李代桃僵的故事,並以此諷刺世事。
鵲橋仙
宜笑宜狂宜醉。
請足成之皇都門外,玄都觀裡。
露井樹旁歌意。
先生憑恁作生涯,只嘲柳嘲桃嘲李。
酒龍歌鳳,莫相迴避。
就取逢場□戲。
且聽人勸要推移,
更宜笑宜,李樹代桃僵。
李代桃僵也被寫入三十六計,而廣為名將所用。
《三國演義》第六回,追趕董卓的曹操中了徐榮的埋伏,大敗而逃。曹操被徐榮射了一箭,又被兩個小兵刺下馬來。正好曹洪趕到,殺了兩個小兵,操視之,乃曹洪也。操曰:「吾死於此矣,賢弟可速去!」洪曰:「公急上馬!洪願步行。」操曰:「賊兵趕上,汝將奈何?」洪曰:「天下可無洪,不可無公。」操曰:「吾若再生,汝之力也。」操上馬,洪脫去衣甲,拖刀跟馬而走。
這是曹洪的李代桃僵之計,值此大敗逃命的當口,兩個人一匹馬,必須犧牲一個人才能保住另一個人的命。曹操活著的價值顯然要比曹洪高得多,曹洪說出了:「天下可無洪,不可無公。」並毫不猶豫的讓出了自己的戰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