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的留存焦慮,多多買菜真的能緩解嗎?

2020-12-19 站長之家

聲明:本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表裡表外(ID:excel-ers),作者:周霄(高級研究員)陳陪 趙家豪,數據支持 | 洞見數據研究院 ,授權站長之家轉載發布。

拼多多的「買菜」熱情在雙十一達到了新高。

本該是雙十一宣傳黃金位置的開屏推薦,依然是多多買菜的信息;多多買菜的入口位置,也仍然優先於「超拼夜」百億補貼入口。

作為疫情復甦後的第二個購物狂歡節,今年雙十一本該是各大電商平臺使出渾身解數、拼增長的時刻,拼多多為何還是如此執著於買菜?

或許,2020Q2電話會議已經給出了答案:目前來說,我們並不關注盈利能力,我們還是要繼續進行投資,在提高心智份額,還有用戶粘性方面做更多的努力。

然而,買菜似乎並不是一門好生意。

過去的五年時間裡,聚焦買菜的生鮮賽道集中了最優勢的人力、智力和財力,經歷「千團大戰」,仍然沒有巨頭誕生。同時,生鮮買菜盈利的顯性目標以及數位化運營的隱性目標,始終未能取得實質性突破。

「入局」這麼一個「賠錢」的行業,真的能解決拼多多的留存問題嗎?

多多買菜背後,透露著拼多多的留存焦慮

風靡於微信的社交裂變玩法,拼多多以拼團、砍價等低價競爭策略迅速吸引了大批用戶。根據2020Q2財報顯示,拼多多的活躍買家數已達7.42億人次,與淘寶的差距越來越小。

但值得注意的是,這可能也意味著拼多多未來的增長空間不大了。

淘寶目前是國內第一大電商,這個體量是經過十幾年的發展累積的行業地位的象徵。這些年其雖然一直被後起之秀挑戰,但沒那麼容易被取代。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淘寶的規模就代表著行業的天花板。

在這個前提下,如果拼多多活躍買家規模佔比淘寶的百分比,越來越接近於1,說明其越觸及行業天花板。而2020Q2拼多多活躍賣家數佔比淘寶的數值已經達到92.1%,非常接近1了。

似乎是認識到了這一點,拼多多在2019年「618」大促後的交流紀要中提到:拼多多的營銷費用當前投入重點在於提高用戶粘性和活躍度,而非拉新,從種類上費用投入主要分為線下線上廣告與優惠券發放。

那麼,錢撒下去是否得到了預期的效果呢?

就在上述發言的前後,拼多多發起了兩輪百億補貼,第二輪一直持續到現在,補貼目標一個是提高客單價,一個是提高消費頻次。而這兩個因子正是年度消費金額的組成元素。

下圖的黃線趨勢顯示,自20219Q2以來,拼多多年度消費金額的增速在持續下降,甚至最近兩個季度基本處於零增長狀態——2020Q2年消費金額1857元,環比2020Q1的1842元僅增長了0.81%。

這說明,百億補貼的實際效果可能並不明顯。「補貼」的藥方吃了一年多,卻不怎麼管用,並且繼續吃下去,可能出現邊際不經濟的副作用。想要破解留存焦慮,拼多多還需要換個策略,比如可以借鑑一下同行的經驗。

目前,提起網上購物,「買衣服化妝品上淘寶、買3C家電商去京東」已經在消費者腦海中形成某種慣性。和它們比起來,拼多多並沒有自己的主品類慣性。

這種「慣性」有什麼好處呢?

我們以京東為例,2015年其收入的80%都源自主品類3C家電,其後由於京東自身品類擴展,3C家電的收入貢獻有所下降,但直到2019年,仍佔比64%,是妥妥的主要貢獻品類。

通常消費者圍繞3C家電品類,關心的是產品質量、送達時效。京東一方面自建倉儲,通過大規模採購,向上獲得更多議價權,向下提供更低的購買價格;另一方面自營快遞,儘量避免外包快遞低效問題。

這個過程中,京東3C產品「好」和「快」的形象深入人心,於是主品類慣性越來越強,消費習慣不斷強化,用戶復購日漸提高。

根據Questmobile數據,京東APP的30日留存率從2018Q3開始明顯提升——之前為20%左右,之後基本維持在40%左右的水平。

而消費粘性越高,GMV、利潤越高,平臺規模越大,能擴建的前置倉、擴招的快遞小哥也越多。然後消費者滿足程度隨之提升,粘性自然又會加強。這就像滾雪球一樣,是一個不斷的正向循環。

與此相比,拼多多通過補貼吸引客戶復購的行為,雖然很受歡迎,但並沒有從根本上影響消費者的行為。或許拼多多也需要確立自己的主品類,通過建立起消費聯想,從而提高用戶粘性。

農產品賽道是「沒得選」的選擇?

拼多多在平臺的眾多品類中,最終選擇了農產品作為主品類。這個是怎麼選出來的呢?我們在分析中用了排除法進行選擇。

服飾、化妝品、日用品抽傭空間大、消費頻率也高,但卻是淘寶的賽道,拼多多拼不過。原因大概是不被品牌商家信任。

近幾年,拼多多與該賽道裡知名品牌的「鬥法」屢屢上演。影響比較大的有,2019年因平臺商家侵權問題,拼多多被品牌方歌瑞爾告上法庭。今年8月份,歌瑞爾在一審判決中獲勝,獲賠15萬元。

品牌商家不入駐拼多多,還廣而告之防其「碰瓷」。這樣的平臺印象,無法吸引消費者進行服化品類消費,似乎不難理解。

排除了淘寶的賽道,在京東的主場3C電子、家用電器品類領域,拼多多同樣面臨著信任問題。2018年曾曝出,創維、vivo、三星、小米等3C電子以及家電品牌官方聲明被拼多多商家「蹭品牌」的情況。

如此一來,大幾千甚至上萬花出去,以為的品牌貨實際可能是仿冒甚至翻新品,誰還敢買?因此,3C產品的賽道也可以排除了。

關於其他剩餘品類為啥也不行,我們在《農貨直播光圈背後,揭秘拼多多的增長憂慮》一文中,有詳細剖析,這裡就不展開說了。

排除了不能選的,農產品成了勝出的那個。那麼,農產品賽道真的是拼多多沒得選只能選它?我們通過以下分析來尋找答案。

選了難走的生鮮賽道,拼多多是「送人頭」,還是「摘桃子」?

在大眾印象裡,賣菜這門生意一直是個起早貪黑的苦業務。被搬到生鮮賽道後,賣菜生意在又苦又累的基礎上,還增加了道路難走的印記。拼多多站上這個賽道,看起來似乎不是好的選擇。

但賽道難走,可能恰恰是拼多多選擇生鮮的原因。

早在上線多多買菜之前,拼多多的農產品已經初具規模。數據顯示,2019年,拼多多農產品GMV約為1360億,佔總GMV的13%左右。

規模化發展之下,拼多多在農產品上遊供應端積累了豐富的貨源基礎。

根據拼多多《2019年農產品上行發展報告》:截至2019年年底,拼多多平臺農產品活躍商家數量達58.6萬,同時期平臺直連的農產品生產者超過1200萬人。

同樣的起點,比別人多了一分潛力和優勢,讓拼多多選擇生鮮賽道,更像是順勢而為的結果。如果這份順勢而為裡,還有一份額外的遺贈的話,拼多多進入的姿勢可能要上升為「跑步入場」。

眾所周知,生鮮行業經歷2016年的混戰,雖然大多數入局者結局慘澹,但留下了一大筆「遺產」。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2016年,國內冷鏈物流市場規模空前發展,增速高達25%,是六年以來的發展峰值,市場總規模迅速擴張至2250億,2018年再次擴展至3025億。

資本永不眠,它雖然沒有阻擋住那些企業的衰落,但大規模投入建立的供應鏈、冷鏈等硬體設施,已經為生鮮賽道「鋪了一條路」。或許這些路鋪的並不完善,但起碼今天只要企業肯投錢、投資源,就能直接「行駛」。

從前置條件看,拼多多有著選擇農產品作為主品類足夠的動機,畢竟有誰不喜歡「摘桃子」呢。但生鮮賽道本身仍然泥濘,它真的能緩解拼多多的留存焦慮嗎?

高頻剛需,切中了「五環外客戶」的需求?

拼多多一直以來所堅持的低價經營策略,吸引了大量下沉市場對價格敏感、時間不敏感的用戶群體。從下圖可以看到,拼多多的月人均使用時長一直在穩步增長,2020年9月超過淘寶和京東,達到335.0分鐘。

而多多買菜這種以低價實惠為主要賣點的買菜方式,看中的也是價格敏感、時間不敏感這兩個特點。

今年8月起,拼多多以「10億補貼」為多多買菜大力招募社區門店團長,採取高補貼拉新、高頻率拜訪、高效率入駐的「三高」戰術進行市場開拓。

截止目前,「多多買菜」已覆蓋全國幾百個城市,大多為二三四線城市,地推的密集程度已達到相鄰兩個社區門店的距離只有幾百米。與之相比,美團買菜目前覆蓋城市範圍為40餘個。

社區團購的妙處在於,用下沉市場喜聞樂見的方式打入下沉市場:在一個個團購群裡,熱情似火的團長大媽絕對是靈魂人物。下沉市場用戶可能不信任資本巨頭,但絕對信任一個跟他抬頭不見低頭見的物業大媽。

被引流打開多多買菜平臺之後,以普遍低價烘託的,類似菜市場氛圍的消費場景,能夠讓人產生逛菜市場的感覺。「逛」的精髓就在於能夠拉長對平臺的使用時間,同時不斷喚醒平臺客戶新的購買慾。

就好比去市場買菜,可能你一開始沒打算買蒜,但逛著逛著不經意地瞄到一個攤位賣的蒜又大又靚又便宜。那麼即便家裡還有蒜頭,你也會再買一些。

而無論線下還是線上,買菜都是高頻剛需消費。一旦老客戶和新客戶在多多買菜平臺消費的習慣形成,通過長期高頻次反覆的購買行為,可以逐步建立起用戶粘性,也就是開頭拼多多電話會議裡提到的加強心智份額。

綜合來看,發展農產品品類不僅有著先天條件優勢,後期還可能對提振用戶粘性和拉新產生積極效果。然而,賣土豆、地瓜的生意,似乎也透露著其客單價很難提高。難道拼多多要為了留存,犧牲增長?

為了留存率,犧牲增長性?

我們注意到,上線三個月以來,隨著地推範圍的擴大,多多買菜展示的菜品也相應地豐富起來。但與此同時,和買菜需求不想幹的品類也開始頻頻出現。

比如,超低價的乾果品類展示頁裡,冷不丁插入個高價的化妝品;一堆紅紅白白的肉類產品中間,有個保暖內衣的推薦。

這些推薦顯得既突然又突兀,觀感就像是把拼多多搬到了多多買菜上。既然已經單獨開闢了多多買菜的農產品渠道,為什麼又要打破兩個平臺的界限呢?

我們分析認為,此舉可能在套用「高頻打低頻」策略。

所謂「高頻打低頻」,是指平臺通過高頻次品類的購買,逐漸佔領用戶心智,使用戶養成在此平臺購買該品類的消費習慣。之後平臺逐漸採用交叉銷售的方式,將用戶吸引至其他低頻品類,並提高轉化率。

最終,對用戶來說,對該平臺所有品類的粘性有所提高,復購率也會隨之增加;對企業的整體戰略來說,可以曲線切入其他競爭者的主品類。

此前,美團利用餐飲外賣為酒旅業務引流,對酒旅行業攜程系造成巨大衝擊,就是運用的該策略。

彼時在美團外賣平臺的頁面上,酒旅業務的信息一直放在醒目的位置。用戶在高頻點餐消費的過程中,會持續接觸到美團酒旅業務的宣傳,強化記憶之下,一旦用戶有這方面的需求,就會想起美團。

在高頻引流的助益下,美團的酒旅業務發展迅速。酒店間夜預定量於2018年超過攜程系,酒店間夜量規模在2019年佔比接近全國年總間夜量的一半。

規模效應下,本屬低頻消費的酒旅業務為美團貢獻了大量的利潤。

如下圖所示,2018Q4-2019Q4,美團到店、酒店及旅遊等業務對美團的毛利貢獻比都在50%以上,已經遠超高頻消費的餐飲外賣毛利貢獻佔比。

目前,多多買菜界面出現的和買菜不相干的品類,就等於是交叉銷售需要被引流的低頻業務。這些低頻品類,除了上述提到的服飾、美妝,還有小家電等商品。

從此類商品圖片下方的查看人數顯示來看,已經有一定數量的用戶對這些商品表現出了購買意願。

結合美團的實踐案例,多多買菜的「高頻打低頻」策略,最理想的狀態下,既可以通過銷售服飾、3C產品等溢價空間和抽傭空間更高的品類,提高客單價,促進平臺利潤空間的提升;又可以從側面突破阿里、京東主品類的競爭市場,減輕正面競爭的壓力。

如果更進一步,除了對現有存量品類的「高頻打低頻」,拼多多其實還可以利用多多買菜切入本地生活服務領域,對增量品類進行「高頻打低頻」。

近幾年,本地生活服務行業的交易規模一直在穩定增長,2019年上半年達到9159.8億,市場空間巨大。

而生鮮團購作為聚焦社區團購的高頻次消費場景,可以輕易切入到其他本地生活服務場景,如酒旅、娛樂等領域。

因此,多多買菜複製存量品類的交叉銷售引流模式,在本地生活服務領域通過「「高頻打低頻」,開闢新的業務增長點,存在著現實基礎。

當然,這些都是最理想狀態的預判。

但實際執行過程中,如果「高頻打低頻」缺乏精準的推薦和對用戶畫像的把握。可能不僅起不到拉動增長的作用,還會影響到高頻產品的用戶粘性。

從做農產品為提振GMV,到上線多多買菜,提高用戶粘性的背後,是拼多多從增長故事到留存故事的策略轉變。然而,生鮮打法用黃崢在拼多多五周年年會的話說:是好業務,也是個苦業務。

就業務層面來說,隨著競爭的進一步加劇,多多買菜的規模化發展將面臨嚴峻挑戰,比如社區佔位搶奪、供應鏈和配送能否跟上等問題。

反映到財務上,買菜業務成本費用端需要大量「燒錢」,收入端並不怎麼賺錢的模式,可能會使拼多多的財務數據在短期內不那麼好看。

目前,多多買菜被定義為拼多多的長期業務,但買菜業務到底是「很可能吃力不討好」,還是會對拼多多的價值提升有質的幫助,需要時間的檢驗。

相關焦點

  • 多多買菜,能緩解拼多多的焦慮嗎?
    「入局」這麼一個「賠錢」的行業,真的能解決拼多多的留存問題嗎?多多買菜背後,透露著拼多多的留存焦慮風靡於微信的社交裂變玩法,拼多多以拼團、砍價等低價競爭策略迅速吸引了大批用戶。根據2020Q2財報顯示,拼多多的活躍買家數已達7.42億人次,與淘寶的差距越來越小。
  • 多多買菜,能緩解拼多多的焦慮嗎?-虎嗅網
    「入局」這麼一個「賠錢」的行業,真的能解決拼多多的留存問題嗎?多多買菜背後,透露著拼多多的留存焦慮風靡於微信的社交裂變玩法,拼多多以拼團、砍價等低價競爭策略迅速吸引了大批用戶。根據2020Q2財報顯示,拼多多的活躍買家數已達7.42億人次,與淘寶的差距越來越小。
  • 拼多多殺入社區團購,多多買菜行嗎?
    如果拼多多想獲取更多用戶,想做更加高頻的生意,想做更高的市值。本地生活服務,對於拼多多來說,也是早晚要切入的。家庭日常生鮮食品採購作為本地服務剛需高頻的切入點,能幫助拼多多快遞積累一些本地生活服務的用戶。
  • 多多買菜能送貨上門嗎 多多買菜可以配送上門嗎
    多多買菜是拼多多推出的買菜平臺,大家可以在多多買菜上選購每日的新鮮蔬菜、水果,以及米麵糧油、日用小百貨等。大體上和我們在其他電商平臺網購差不多,那麼多多買菜下單之後貨品可以送貨上門嗎?多多買菜有上門配送的服務嗎?下面來具體了解下吧。  多多買菜可以送貨上門嗎
  • 拼多多商家是怎麼入駐多多買菜供應商的步驟
    做電商商家們都清楚,拼多多的農產品類目是比較受歡迎的,很多有農產品的商家都能在拼多多入駐銷售,目前多多買菜也深受商家們的歡迎。對於怎麼入駐拼多多的多多買菜供應商,商家們還是需要一些的,關於入駐流程、保證金繳納以及供貨操作問題等等,商家們可以提前了解一下。
  • 梳理下拼多多「多多買菜」員工猝死這個事兒的來龍去脈
    我們按照時間線,來梳理下這兩天鬧得火熱的拼多多的多多買菜員工猝死這個事兒:1、1月3日下午,脈脈上有人發布:多多買菜新疆員工,凌晨1點多下班,路上腹痛猝死。2、1月3日晚上,有人在知乎提問「如何看待網傳拼多多員工加班後猝死一事?拼多多需要承擔哪些責任?」。
  • 富途觀察|拼多多:用戶增長還有空間,多多買菜的增長潛力非常大
    A:注意一個混淆的概念,多多買菜並不是一個社區團購業務。當然從取貨地點來說,客人可以從社區的地點把菜取走,但是我認為不能因此稱它為社區團購業務。 多多買菜是拼多多主營業務的一項自然延伸出來的業務。
  • 斥資10億,拼多多帶著「多多買菜」來了
    滴滴式打法官方資料顯示,多多買菜是拼多多旗下實惠社區電商平臺,採用預定 自提模式。目前,多多買菜正在招募團長中。據悉,為了搶奪優秀團長資源,拼多多將砸10億重金補貼。為了保障順利開團,多多買菜還將對每個團長進行專門培訓,制定成長計劃1V1 幫扶。
  • 艾司博訊:拼多多的多多買菜怎麼加入
    拼多多現在已經成為很多朋友喜歡的一個拼購平臺,裡面的東西都比較便宜,如果和別人拼團還能有更多優惠。而就在近日,拼多多上線了多多買菜,那麼多多買菜怎麼樣,多多買菜怎麼加入?別著急,下面成都艾司博訊電商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
  • 「多多買菜」狂奔背後:拼多多的「隱秘」生長
    這幾乎是黃崢第一次在公司內部大範圍談到多多買菜,由於場地限制,大部分的員工在線觀看了黃崢長達一小時的講話。在此之前,內部員工對多多買菜亦是一知半解。張帆(化名)身邊的一位資深員工被抽調去了多多買菜,關於「抽調」外界的傳聞很多,「拼多多要求員工去買菜,不去不調薪」的傳聞也一度上了脈脈的網際網路熱榜。
  • 糟糕的多多買菜體驗,拼多多請給一個解釋
    12月12號朋友在知名平臺拼多多自建社區團購平臺「多多買菜」購買了一桶福臨門葵花籽油,結果就開始了糟心歷程,如下:交鋒一首次溝通:多多買菜確屬商品配送錯誤,朋友等三天在收貨點沒有拿到油,並且在連續催促下多多買菜客服不予積極回復。
  • 拼多多員工猝死背後:快速擴張的「苦業務」多多買菜
    他說:「過去幾個月裡,大家可能多多少少感受到了一些公司組織結構的調整,我們特別開心地看到,在我們這幾千人裡有比我想像得多得多的小夥伴肯打和能打,奔赴多多買菜等新業務一線。」 相比黃崢在演講中用的「肯打和能打」,有知乎網友透露,部分拼多多員工是被強制轉崗至多多買菜的。
  • 拼多多又「大出血」!多多買菜或成為社區團購一匹「黑馬」?
    疫情之下,被禁足在家的人們需要日常消費,社區團購站上了風口,彼時拼多多也推出了社區團購平臺「多多買菜」,供貨方限定在附近社區,可直接送貨至社區門口。 從這個角度來看,拼多多切入主攻線下的社區團購也是合情合理的。現階段,一線城市的社區團購市場已變成紅海,拼多多的落子為武漢與南昌,明顯是想避開主戰場,從二三線城市切入。 官方資料顯示,多多買菜是拼多多旗下實惠社區電商平臺,採用預定 + 自提模式。前期,多多買菜將採用高補貼拉新、高頻率拜訪、高效率入駐的方式來快速積累用戶,打法基本和滴滴一致。
  • 拼多多是真的嗎拼多多0元團購是真的嗎
    你在拼多多買過東西嗎?聽說拼多多購物品平臺裡「1分錢兩個石榴全國包郵」,這樣的優惠是不是很心動呢?不過,很多消費者都對拼多多的營銷感到疑惑,因為拼多多有些商品真的太便宜了,實在難以置信。那麼拼多多是真的嗎?拼多多0元團購是真的嗎?帶著這些問題一起看看吧!
  • 拼多多申請「多多買菜」相關商標「菜小買」
    7 月底,拼多多已申請多個 「多多買菜」商標,國際分類包含 「物流貯藏」、「廣告銷售」等。IT之家了解到,目前,多多買菜已登陸微信平臺。相關信息顯示,多多買菜是拼多多旗下社區團購平臺,提供優質低價商品,消費者線上下單,次日自提。
  • 老母親的焦慮怎麼緩解?拼多多一招搞定
    在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兒科醫生嚴重短缺、學區房價格突飛猛漲的當下,奶粉代購、生病住院、入學升學等問題,都能引發媽媽們的焦慮。尤其是對於新手媽媽來說,孩子出生後的健康問題和各種流水般的開銷更是焦慮的重點。
  • Q3分析師會議上,拼多多高管詳解了多多買菜的一切
    在分析師提問環節,各家券商分析師都將問題聚焦在了拼多多新推出的多多買菜業務上,拼多多高管也就多多買菜業務進行了詳細解讀,這讓我們得以多多買菜背後的詳實業務思考。拼多多CEO陳磊將多多買菜定義為目前業務的一個自然的延伸,而不是一個單獨的業務板塊,同時他也表示多多買菜是一個消費者使用頻率非常高的平臺,會帶動消費者對拼多多平臺的參與度,進而會購買平臺上各種品類的產品。
  • 拼多多首次單季盈利 多多買菜亮出「獠牙」
    本報記者 李立 上海報導上市之後,新電商平臺拼多多(NASDAQ:PDD)迎來首個季度盈利。11月12日,拼多多發布2020年第三季度財報。財報顯示,拼多多營收142.098億元,同比增長89%。在用戶增長上,拼多多繼續創造「奇蹟」,第三季度平均月活躍用戶為6.434億人,較去年同期的4.296億人增長50%。年活躍買家增至7.313億人,較去年同期的5.363億人增長36%。在年度活躍用戶數上,拼多多與阿里巴巴僅距半步之遙。
  • 「多多買菜」強勢來襲!拼多多打響了搶佔社區團購萬億賽道的第一槍
    拼多多,想必大家再熟悉不過了,風靡大中小城市的拼團App,特別是中小型城市,拼多多打下了一片堅固的大好河山。最近,拼多多宣稱將上線其旗下的社區團購項目「多多買菜」 ,選擇在武漢和南昌作為首批試點。「多多買菜」除了小程序外,還有公眾號,「多多買菜門店端」公眾號主要提供門店入駐申請渠道、團長履約須知、團長常見問題解答等,門店入駐需要填寫相關信息資料,而申請成為多多買菜的團長後,可直接聯繫南昌和武漢區域的招商負責人。對於新上線的「多多買菜」,拼多多又是擦去什麼策略來快速打開市場的呢?
  • 最強團購選手拼多多入場 「多多買菜」想幹什麼?
    而多多買菜的選擇,雖然對於貨品的掌控性降低了,但也有一個無法替代的優點,就是節省了大頭的成本,以展開「百億補貼」戰略。  據曉程序觀察(yinghoo-tech)了解,多多買菜「舉手投足」間無不透露著當年打補貼戰搶佔市場份額的狠勁。除了砸10億補貼搶奪團長外,還採取「三高」戰術:高補貼拉新、高頻率拜訪、高效率入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