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員工猝死事件發酵後,拼多多遭遇了2021年第一場輿論危機。
1月3日晚間,有網友在脈脈上曝光拼多多女性員工在凌晨加班後猝死,引發網友熱議。
1月4日,事件的傳播讓#拼多多#登上熱搜榜。據悉,該女員工1998年出生,2019年7月入職拼多多,負責多多買菜的新疆招商工作。2020年12月29日凌晨1點半,其在下班途中暈倒,最終醫治無效後去世,年僅22歲。
1月4日上午,有網友在知乎發問:「如何看待網傳拼多多員工加班後猝死一事?」隨後,有網友截圖了拼多多知乎官方認證帳號的回答:你們看看底層人民,哪一個不是用命換錢。不過,該回答在發出後的一分鐘內被刪除。
1月4日下午,拼多多發布了關於上述女員工意外離世的說明,承認確有此事,公司對外不發公告,並否認了網傳截圖的真實性。拼多多表示從未發布過網傳截圖的「官方回應」,「我們堅決反對截圖上的觀點。」
截圖自拼多多官方回應
4日晚間,知乎「打臉」拼多多的闢謠,明確回應內容確係拼多多帳號所發。拼多多隨後再發聲明,稱該內容系營銷合作供應商員工用個人手機發布,不代表任何拼多多官方態度,同時發布該員工手寫道歉信。
1月5日早間,知乎網頁顯示,由於違反知乎社區管理規定,拼多多的知乎官方帳號被禁言15天。
硬核奮鬥還是畸形加班?
據了解,在接到網絡輿情後,上海勞動保障監察部門已介入調查拼多多的勞動用工情況。目前還未披露具體結果。
此前,在事件被曝出時,疑似拼多多考勤制度的信息也在網上流傳開來。有網友提到,拼多多的「大小周」模式實為「13天休1天」, 每個月硬性要求的工作時間不得低於300小時。
對此,市場報網絡版在1月4日致電拼多多核實。對方回復稱,以官方信息為準,不要聽信不實傳言。不過,在拼多多當天發布的官方聲明中,並未對公司相關考勤制度作出說明。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10月,在拼多多五周年慶典上,董事長黃崢發表內部演講稱,拼多多全員都要「開啟硬核奮鬥模式」。
彼時,黃崢將多多買菜視為拼多多的試金石項目。他說:「過去幾個月裡,大家可能多多少少感受到了一些公司組織結構的調整,我們特別開心地看到,在我們這幾千人裡有比我想像得多得多的小夥伴肯打和能打,奔赴多多買菜等新業務一線。」
相比黃崢在演講中用的「肯打和能打」,有知乎網友透露,部分拼多多員工是被強制轉崗至多多買菜的。
1月5日,新華社官方微博@新華視點 發布評論稱,畸形加班現象必須堅決遏制,「讓勞動者超時工作、透支健康,是違法操作,是對奮鬥精神的背離。加強對勞動者合法權益的保護,讓追夢人健康地奔跑,讓企業發展更有溫度,才是奮鬥該有的樣子。」
多多買菜:快速擴張的「苦業務」
實際上,離世女員工所在的被當作試金石項目的多多買菜業務,有可能是拼多多內部加班現象最嚴重的部門。此前,黃崢在內部演講中表示,買菜是個苦業務,「別人睡覺的時候你在揀貨,送貨,這樣消費者在要做飯前才能拿到新鮮的菜。」
據了解,多多買菜業務是拼多多內部孵化的新興業務。在微信小程序內測2個多月後,拼多多在今年8月26日上線「多多買菜」,投入10億補貼搶奪資源。與其他平臺不同,多多買菜主打「次日達」配送,業務範圍覆蓋武漢、南昌等多個二三線城市。
雖然上線時間很短,但多多買菜擴張的速度可謂迅猛。根據2020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拼多多首次實現季度盈利,歸屬於普通股股東淨利潤為4.664億元,去年同期為淨虧損16.604億元,年活躍用戶數已達7.31億。
在海量用戶的基礎上,拼多多延續了其一貫的補貼打法。藉助於拼多多的流量扶持,多多買菜每開一城,當地用戶打開拼多多APP,就會在首頁顯著位置看到該業務的補貼營銷廣告。
憑藉資本與用戶基數,多多買菜實現了短期內用戶的快速累積。數據顯示,多多買菜上線13天後日單量破20萬單。以其樣板城市南昌為例,目前多多買菜在南昌的日單量在40-45萬單,在體量和規模上居於行業頭部位置。
實際上,多多買菜的速度也是行業成長的縮影。2020年,在疫情的催化下,資本融資潮湧進了興起於2016年的社區團購。除了「原住民」興盛優選之外,拼多多、美團、滴滴等巨頭也紛紛砸錢入局。
據艾媒數據報導,2020年社區團購市場發展迅猛,市場規模預計將達720億元,2022年市場規模預計將達1020億元。
此前,拼多多CEO陳磊曾在財報會議上解釋稱,多多買菜是現有業務的自然延伸,做這個業務是因為看到了消費者在生鮮購物的巨大需求:「在這個方面,我們積累很多技術經驗和庫存,能提供種類非常豐富的農產品可供選擇。」
此外,由於拼多多的用戶數已經達到7.3億多人,增長逐漸減緩不可避免,布局買菜業務也就成為拼多多提高在用戶內心的排行的途徑。
從市場競爭角度而言,拼多多入場「賣菜」看上去是大勢所趨,但與拼多多熟悉的純電商業務相比,「賣菜」絕不能僅靠補貼。
補貼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雖然憑藉補貼和「拼單」模式,拼多多成功在三四線城市一路狂奔,但其品控卻經常被詬病。2020年5月,拼多多再次出現在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每年都會發布的「惡名市場」名單中。
而據「黑貓投訴」平臺的數據,截至1月6日,拼多多收到的投訴量超過16萬條,淘寶與京東則分別超過12萬和9萬條。
聯繫到消費者對生鮮商品的品質要求,多多買菜想要更高的用戶留存率,無疑不能僅依賴補貼打法。
「農產品本身在品質控制方面就存在較大難度,從拼多多這種平臺模式來看,更是疏於對商家的管理。」據新零售專家鮑躍忠介紹,其曾在多多買菜下單過蔬菜,但收到的產品質量卻很差。
菜葉已經發黑(採訪對象供圖)
鮑躍忠說:「拼多多光靠補貼無法解決根本問題,如果它不能解決好非常關鍵的品質控制問題,就會嚴重影響未來發展。」
此外,社區團購的本質仍然屬於零售,而零售的核心則在於供應鏈。
對此,拼多多相關負責人曾表示,多多買菜將通過投資冷鏈倉庫、城市倉儲、近郊配送等環節來提升農產品的配送效率。
不過,由於社區團購更基於本地化的供應鏈,因此找人也是營銷推廣的關鍵一環。各家平臺灑金招募、爭搶的團長便是例證。
從當下來看,多多買菜發展勢頭強勁,儘管此刻身處漩渦,資本市場仍對其保持了高期待值。截止5日美股收盤,拼多多股價再次大漲12%,總市值達到2252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
然而,需要強調的是,在員工猝死事件發酵的1月4日,拼多多股價也曾大跌6.13%至166.78美元。一場生命的悲劇,也並非過眼雲煙。
在勞動保障監察部門的調查結果公布之前,拼多多或許應該回顧黃崢在讓員工硬核奮鬥時說的另一番話,「想要生存就不得不進行身體上和精神上的自我鍛鍊,只有鍛鍊才能有足夠的吐故納新,新陳代謝才能快樂地活著。所以在這裡我號召大家互相勉勵,互相監督,一起鍛鍊。」
作者:王雪梅
監製:朱軍平
編輯:範彥青
來源:市場報網絡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