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也不誠信過,有原因,挺可愛

2021-01-11 閒時翻書君

文∣閒時翻書君(原創文字,抄襲必究)

《論語》中有一句是:「言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是說如果一個人說話不算數,這種人是不可以信任的。

守信,既是君子對自我修養提出的要求,也是人在社會中取信於人和立足所要遵守的道德規範。

孔子教導弟子要言而有信,但所有的教誨都不可能是一種在任何條件下都能成立的真理。

不妨來看看《智囊全集》中記載的一個關於孔子「失信」的故事。

孔子和蒲人訂約

孔子離開居住的陳國,帶著弟子們出發,目的地是衛國。

途中經過「蒲」這個地方,趕巧遇到了公叔氏在蒲發動叛亂。孔子一行就被蒲人給攔下了。

蒲人倒也不為難孔子,只提了一個要求:孔子不能去衛國,如果答應,就讓他們平安離開。

於是孔子就和蒲人訂立來得盟約,約定孔子一行,不能去衛國。

看來,蒲人至少相信盟約這東西對孔子是管用的。

結果,孔子一出東門,立即轉向前往衛國。

老師這麼「肆無忌憚」,孔子的弟子子貢就問他:「老師,約定的事情,都訂立盟約了,還可以背棄嗎?」

看來平日孔子沒有少說守信的事情,這可把弟子搞得有點無所適從了。

孔子坦然地回答說:「被脅迫訂立的盟約,神明是不會去聽的。」

言下之意就是,我們是被逼籤訂條約的,當生命都受到威脅了,權宜之計怎麼能作數呢?

原來,孔子處事是這樣靈活,不拘於陳規。忽然明白為什麼他會有那麼多弟子跟隨了。

我認為,在這個故事中,至少體現了孔子的幾個特點

1.審時度勢,不拘一格。

當遇到危險時,孔子沒有被自己所立的道德約束,能夠靈活處理變與不變的關係。

守信固然重要,但遇到歹人時,如果孔子執意不從,不僅自己面臨生命威脅,跟著他的弟子們恐怕也難以保全。

他當然可以成全自己的氣節,寧死不屈,但我個人認為,生命的寶貴,不該浪費在這種固執之上。

留「有用之身」,是為了能夠有成就大事的機會。比如受胯下之辱的韓信,就負重前行這個思路上,他和孔子比起來,有過之而無不及。

2.辨是非,不受制於小節

正如子貢所提出的疑問,孔子命已經保住了,可以遵守盟約啊,不去衛國不就行了嗎?這樣不是能更好踐行 「君子誠信」的承諾。

這說明,孔子一開始就想好了所有的「套路」,他是打定主意要和蒲人「鬧著玩」。

正如許劭評價曹操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這從一個側面說明,有才能的人,不會受到框架的限定。

孔子面對的,就是這種國家割裂,諸侯並起的亂世。

從這個故事就可以明白,孔子雖然對君子的言行規範提出了很多自己認為對的主張,但這些主張對應的更像是太平盛世之下應該遵守的規範。

在這個亂世之中,若是像書呆子一樣,抱著「做人原則」去死磕那麼蠻橫強權的人,怕是有幾條命都不夠用的。

所以說,有大才的人,是不會用小節去把自己套死的。所謂「非常之時,行非常之法」便是這個道理吧。

3.挺可愛的

孔子曾經說:「子不語怪力亂神」,意思是說:現實中的事情都折騰不清楚了,那些未知的神鬼說法,就不要去思考和討論了吧。

再看看他是怎麼回答子貢的。

孔子說:「要盟也,神不聽。」不知道你是不是聽出了一些「強盜」邏輯。

孔子的意思是:被迫訂約,神不會去管的。

哪裡是神不管啊!分明是孔子不管。

不過這麼解釋倒是非常省事,免去了一大堆對君子和小人要區別對待的道理,平時不說「怪力亂神」,但不說不代表永遠不說,對吧!

這個老師有點可愛。

馮夢龍點評孔子

《智囊全集》的作者馮夢龍點評說:「大信不信」。

意思是:孔子心中遵守的大信,像和蒲人籤約這樣的小信,是要讓著大信的。

知古鑑今

圖文無關

如此來看,更驗證了一個事情,這個世界上沒有僵化的道理。

在一般情況下被尊為道德的事情,或是一些約定俗成的事情,並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適用的。

對君子,友之

對於君子之交,當以直、以諒、以博文。

你對君子耍小心機,佔便宜,你就是去了一個如蘭的朋友,你就把自己站到了小人那一邊去了。

我覺得,這樣很不好,不妥不妥。

對小人,去之

但對於小人,依我看,還千萬不要以直、以諒、以博文。

你對他們正直,他們一邊笑你是傻瓜,一邊用詭計損害你的利益;

你對他們諒解,他們下次變本加厲來害人;

你對他們以博文,他們或者眼紅你的才華,或者認為你就是個書呆子。

何必呢?

你看,孔子說:「要盟也,神不聽。」神都不聽了,「萬世師表」也不管了,讀書的人啊,我也勸你們,對人還是先分清楚好壞,再來談君子之交。

你說呢?

——

以文為心,喜歡寫句子和感悟,點讚,關注「閒時翻書君」吧。

相關焦點

  • 做人一定要誠信嗎?孔子怎麼說?|論語孔子說
    《論語》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這裡孔子提到六件事,依次是孝順父母、尊敬兄長、說話辦事謹慎、愛大眾、親近有仁的人和讀書學習。孔子認為這六件事是弟子們在春秋末期那個時代要特別重視的,這些規則今天是否還適用,要自己去實踐檢驗一下。或者說在當今這個時代,還有沒有其他事情比孔子提的六件事更重要的呢?如果有,那我們可能需要重新定義一下這句話。「弟子入則孝,出則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大家都懂的,就不必過多解釋了。
  • 「地評線」「孔子門前」談誠信,讓它照亮「網絡叢林」……
    目前,常見的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手段有10餘種,但密集多發的詐騙手段主要集中在刷單、網購、貸款和冒充熟人四大類。網絡詐騙高發的一大重要原因是:網絡成為了我們現代人重要的生活和生存空間。社交、電子支付、工作……幾乎沒人能離得開網絡。網絡的優勢自不必多言,這是科技的巨大進步,帶領人類進入了網際網路發展時代,深刻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 面對不誠信的人,我們還要講誠信?先哲告訴我們答案……
    還有的人不願意承認自己不如別人,面對錯誤不去改變,並且還加以各種掩飾。其實你一旦錯了,任何人都能看出來你錯,如果你不承認反而是欲蓋彌彰,可能別人當面不會說,但是背後一定會議論,這個時候如果還加以各種掩飾,就會變得越來越虛偽,一個虛偽的人和誠信有關係嗎?那到底要怎樣面對錯誤呢?
  • 孔子過泰山之側,有婦人在路邊哭泣,原因值得人深思
    孔子是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在春秋時期孔子提出了儒家思想,並且在從魯國離開之後開始周遊列國,在《禮記》中記載了孔子在周遊列國的時候路過泰山之側發生的一件事,孔子路過泰山之側,有婦人在路邊哭泣,孔子問了這個婦人原因,婦人的回答非常的值得人深思。那麼這件事情的起因和結果是什麼呢?
  • 孔子一句髒話成經典,2500年後成為老師的口頭禪,網友:孔子可愛
    到現在我們依舊推行孔子的儒學教派,孔子學院開遍了世界各地,讓更多的人去分享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根據史書的記載,孔子是一個非常優雅的男子,方方面面都是非常有素質,非常到位的。但這麼完美的一位男人卻也說過:「認為聖賢,孰能無過」?孔聖人也並不認為他是聖賢,也是個普普通通的人,都會有七情六慾,偶爾發電小脾氣,耍點小性子,罵一罵小髒話,這樣的孔子有誰又不喜歡呢?
  • 孔子曾經曰過:做好事就要理直氣壯接受「回報」
    「不用謝,我叫紅領巾」,這是一句小學生作文的定式,相信很多人都滾瓜爛熟地使用過。當然,現實生活中,確實有很多人既喜歡做好事,同時又喜歡當無名英雄,寧可被人叫做「雷鋒」,也不願意被人知道自己的姓名,也不想要求任何「回報」。
  • 誠信,對一個人到底有多重要?
    誠信是個人的立身之本,民族的存亡之根。誠信對於一個人很重要,對於一個國家則更為重要。一個不講誠信的個人是社會的危險品,而一個不講誠信的民族是莫大的悲哀.因此,我們當代大學生更應身體力行,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把誠寫在臉上,把信裝在心裡。
  • 誠信建設的重要性
    誠信建設的重要性我們知道,國家一直在進行誠信建設,誠信體系中的主體包括政府、個人、企業、社會組織等。無疑,政府誠信是最大的誠信,是整個誠信體系的根本。今天通過此文談談自己對政府誠信問題的看法。每一個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教導孩子要誠實守信,不能撒謊,因為誠信是立身處世的基本,人無信不立,業無信則不興,國無信則衰,誠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眾多的誠信體系構成部分中,行政機關的誠信是最為首要的,因為他們是一方父母官,他們是否誠信決定了治理下的老百姓、企業是否誠信。跟大家分享一個我親身遇到比較典型的案例。
  • 孔子育人「四教」,文教、行教、忠教、信教!
    孔子是提倡學習古文的,以此來論,我們反觀當今讀經教育,並無不好,只是方法上存在一些不同。有的提倡素讀,老實大量讀;有的提倡興趣與學習相結合。這些都因人而異,孩子若是喜歡素讀,那就讓他按部就班的讀下去,若是不喜歡,那就換個方法,以興趣導入。
  • 孔子一生顛沛流離,那是什麼原因促成孔子成為天下師表的呢?
    孔子自幼家境貧寒。三歲喪父,15歲時立志求學。青年學期便精通禮,樂,射,御,書數六藝。看來古代的學科一點也不比現在少呀!而孔子精通六藝,不偏科實屬難得,要知道現在的我們,都是有個別喜好的。並終期一生對真理孜孜以求。真正的做到了,活到老學到老的風範。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 又到期末考試季 有學生孔子像前擺供品求不掛科
    又到期末考試季,為了交一份滿意的答卷,考生們進入瘋狂備考狀態,寫打油詩「跪求」重點,拜孔子像「求過」……可謂各顯神通。學校也不甘示弱,在試卷上大做文章,讓中文系學生用全英文作答,讓小學生在遊戲中考試,讓期末也瘋狂一把。
  • 你不知道的真假孔子
    作為家長而言,最關心的就是孩子的學習,希望孩子能夠在新的學年中,學到知識,有個好成績。為此,很多家長給孩子在外面報了很多的課,花大價錢讓孩子上名校。但是除了學校和課外教育外,家庭教育也非常的重要。要想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就要從傳統文化中學習聖人的教誨。在我國,有很多傑出的教育家,最有名的當屬孔子了。
  • 孔子的寺廟有多神奇?鳥不棲息蛇不敢靠近,專家研究後找出了原因
    孔子談不上富有,他的一生艱苦而清貧,不過他的弟子當中不乏世家大族子弟和富有之人,許多國家的君主雖然不採納孔子的治國思想,但對他本人還是非常尊敬的,因此當孔子死後,有許多人捐款,為他修建孔林。孔林是中國古代讀書人心中的聖地,也是百姓眼中非常神秘的地方,關於這個地方流傳著許多故事。比如在孔林當中,烏鴉不會在附近築巢棲息,蟲蛇也不在孔林出現。
  • 《獅子王》導演迎娶孔子後裔
    ◎文/本報記者 徐帆  「我這個女婿做事很可愛的。他知道中國人喜歡『8』,本來他的伴郎有11個,他硬是給砍到8個了……他一點沒有好萊塢大導演的架子,周日還陪我們全家打麻將。」  俗話說,「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歡」。這句中國老話挺適合曾執導過《獅子王》、《精靈鼠小弟》等動畫片的羅伯·明科夫。
  • 師生同在線,學習過「疫」關——蒙古國立大學孔子學院教師線上教學日記之二
    師生同在線,學習過「疫」關蒙古國立大學孔子學院教師線上教學日記之二編者按:疫情期間,蒙古國立大學孔子學院下設孔子課堂及教學點在配合孔院和學校的疫情防治工作的同時,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線上教學活動。由於網速比較慢,一般我會在前一天晚上發布第二天的教學視頻,時間不一定,有時候早一些,有時晚一些。有的學生就問我怎麼還沒發視頻啊,急著要看呢!還有周五晚上問的,周末有沒有視頻,沒有的話她才會去爺爺奶奶家住。有一次,學生何金(ХэЖин)說看不清板書,我就把教案發給她,接著她「P」了一些小星星上去,給我發回來了。小孩子真是世界上最可愛的「生物」呀!
  • 讓誠信美德成為新時代青年底色
    人無信不立。這位小夥的行動,其實就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修身準則與立業法門--誠信。我們的先民認為,「信」是存乎天地之間應具備的自然品質。比如成語「深孚眾望」中「孚」字,就做「信」意解。「孚」與「信」的關聯,源於人們觀察到,「鳥之孚卵,皆如其期,不失信也。」如同鳥兒對於鳥卵如期守時的呵護,信也應是人們所應遵循的客觀規律。
  • 誠信是做人的根本,是必備的優良品格,讓誠信充滿整個社會
    誠信是一種人人必備的優良品格,講誠信的人,處處受歡迎;而一個不講誠信的人,人們就會忽視他的存在!在我記憶的大海裡,有許多有趣的事情,但是伴著我成長的腳步,我已經淡忘了一些快樂和悲傷的事,但每當想起一個人時,我都會對他肅然起敬。
  • 孔子:我是怎麼做老師的
    這話翻譯成白話文,就是孔子說:「那些自願送我十條肉乾作拜見禮的,我沒有不教他們的。」束脩,即十條肉乾。舊時將送給老師的酬金稱做「束脩」,便由此而來。或許因為收費不高,孔子門下,三教九流,什麼人都有:既有恂恂文士,又有糾糾武夫;既有紈絝子弟,又有平民百姓。據說,孔子一生教過三千多個學生,比較出名的有七十二位,即人們所說的「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
  • 孔子有多愛他的學生?聽說學生被剁成肉醬後就再也不吃肉醬了
    其實,在翻閱《論語》的時候,我們不難發現孔子也有其可愛的一面。在《論語·壅也》中,寫過這樣一個故事。說孔子去見南子,當時南子作為衛靈公的夫人,名聲卻十分不好。孔子的學生子路誤會了孔子是因為南子相貌美麗而去見她,覺得十分不高興,並且有所埋怨,孔子卻對天發誓,「如果我做了於禮不合的事情,就讓老天厭棄我吧!
  • 孔子學院失敗的原因是什麼呢?
    而這樣做的目的,那就是擴大本國語言在世界的影響力,進而提升文化在世界的地位,提升軟實力,這也是我國在世界建設孔子學院的主要原因了。但是孔子學院的建設卻並不成功,那麼孔子學院失敗的原因是什麼呢?原因主要是三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