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月形超分子四肽納米結構

2020-12-13 科學網

新月形超分子四肽納米結構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8 13:03:57

John B. Matson研究團隊對新月牙形超分子四肽納米結構進行了研究。 該研究成果於2020年11月13日發表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美國化學會雜誌》。

兩親性肽基構建基塊的自組裝產生了大量有趣的納米結構,如帶狀、纖維和管。然而,利用肽自組裝直接製備這些高度對稱基序更低對稱性的納米結構仍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該研究發現,直徑為28±3 nm的連續和規則新月形納米結構是由一系列具有AdKSKSEX一般結構的四肽(Ad=金剛烷基,KS=擁有S-芳醯基硫肟(SATO)基團的賴氨酸殘基官能化,E=穀氨酸殘基,X=可變胺基酸殘基)形成的。在半胱氨酸存在的情況下,新月形納米結構的SATO單元釋放出生物信號氣體硫化氫(H2S),稱為肽-H2S供體結合物共軛物(PHDC),其降低巨噬細胞中活性氧(ROS)的水平。

另外的體外研究表明,新月形納米結構比普通的H2S供體和類似化學結構的PHDC(adkse)能更有效地減輕phorbol 12-肉豆蔻酸-13-醋酸酯誘導的細胞毒性,後者形成短納米蠕蟲而不是納米新月體。細胞內化研究表明,納米新月形PHDCs在降低巨噬細胞中ROS水平方面更為有效,因為它們比納米蠕蟲更好地進入細胞並留在細胞內,這突出了納米結構形態如何影響藥物傳遞的生物活性。

附:英文原文

Title: Crescent-Shaped Supramolecular Tetrapeptide Nanostructures

Author: Yin Wang, Zhao Li, Yulia Shmidov, Ryan J. Carrazzone, Ronit Bitton, John B. Matson

Issue&Volume: November 13, 2020

Abstract: Self-assembly of amphiphilic peptide-based building blocks gives rise to a plethora of interesting nanostructures such as ribbons, fibers, and tubes. However, it remains a great challenge to employ peptide self-assembly to directly produce nanostructures with lower symmetry than these highly symmetric motifs. We report here our discovery that persistent and regular crescent nanostructures with a diameter of 28 ± 3 nm formed from a series of tetrapeptides with the general structure AdKSKSEX (Ad = adamantyl group, KS = lysine residue functionalized with an S-aroylthiooxime (SATO) group, E = glutamic acid residue, and X = variable amino acid residue). In the presence of cysteine, the biological signaling gas hydrogen sulfide (H2S) was released from the SATO units of the crescent nanostructures, termed peptide–H2S donor conjugates (PHDCs), reducing levels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in macrophage cells. Additional in vitro studies showed that the crescent nanostructures alleviated cytotoxicity induced by phorbol 12-myristate-13-acetate more effectively than common H2S donors and a PHDC of a similar chemical structure, AdKSKSE, that formed short nanoworms instead of nanocrescents. Cell internalization studies indicated that nanocrescent-forming PHDCs were more effective in reducing ROS levels in macrophages because they entered into and remained in cells better than nanoworms, highlighting how nanostructure morphology can affect bioactivity in drug delivery.

DOI: 10.1021/jacs.0c09399

Source: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0c09399

 

相關焦點

  • 華威大學《JACS》白光發射的超分子肽納米管的高效人工採光系統
    最近,華威大學Sébastien Perrier教授團隊報告了一種基於水中超分子肽納米管的高效人工採光系統構建的通用策略。如示意圖1所示,三種螢光團-環肽-聚合物共軛物,-環肽-聚乙二醇(PYR-CP-PEG),萘-單醯亞胺-環肽-聚乙二醇(NTI-CP-PEG)和花青3環肽-聚乙二醇(Cy3-CP-PEG)的設計和合成。當將兩者同時組裝到水中的超分子肽納米管中時,會發生從PYR-CP-PEG到NTI-CP-PEG的高效FRET過程,這滿足了有希望的光收集系統候選者的要求。
  • 蘇州大學《Adv Mater》:超分子納米結構,癌症治療新機會!
    本文提出了自組裝膠束納米結構,用於抑制原發性、轉移性和復發性TNBC。該研究為針對TNBC的有效光療提供了超分子納米結構協同性的策略。 乳腺癌是一種複雜的異質性疾病,在女性中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三陰性乳腺癌(TNBC)被認為是一種高度惡性的乳腺癌。
  • 什麼是「超分子」?
    Lehn 首次提出了「超分子化學」這一概念, 他指出: 「基於共價鍵存在著分子化學領域, 基於分子組裝體和分子間鍵而存在著超分子化學」 。 可以「自組裝」的分子Samuel I. Stupp教授是Northwestern University化學/材料/醫學 三個系的教授,是超分子化學領域的領軍人物之一。
  • 《軟物質》最新綜述:導電/聚合物/肽水凝膠前沿進展
    3.1 肽水凝膠基於肽的超分子凝膠化劑遵循通過非共價相互作用產生的3D滲濾模型形成自組裝的纖維狀網絡,其後發達的結構通過封裝溶劑導致形成凝膠。具有3D肽網絡結構的納米纖維與α螺旋,β摺疊,囊泡,膠束,纖維,帶,管和線圈狀形態相關。
  • 【超分子】中南大學團隊JACS封面:「卯榫節點」自組裝巨型美學中空納米超分子
    隨著金屬超分子化學的成熟,組裝高度複雜且同時具有數學和藝術美學的功能性超分子結構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這不僅是由於化學藝術的審美需要,同時對於發展超分子體系的組成,進一步發展精確自組裝超大結構的超分子方法學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不管是對於二維還是三維的金屬超分子結構,通過組裝得到巨型剛性且有序的單一結構都極具挑戰性,一方面合成難度極大,另一方面合成得到的結構表徵困難。
  • 通過可調籠型支架實現熱應力超分子納米複合材料中的弗倫克爾激子
    通過可調籠型支架實現熱應力超分子納米複合材料中的弗倫克爾激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9 10:47:23 美國紐約城市大學的城市學院Dorthe M.
  • 超分子科學研究進展
    2 多維結構與特殊功能 超分子化學是基於非共價鍵弱相互作用製備具有複雜和高級有序結構及特殊功能的超分子組裝體材料的工具。以碳、矽、氧化物與有機分子、齊聚物、共聚物做構築基元,通過組裝可以構築納米點、線、管、帶及其陣列以及中空膠囊、核殼微粒、螺旋體、多股螺旋體等,並賦予這些材料以特種功能,且不同的結構在特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其功能也隨之變化。
  • 多元發色團和激發態——從離散組分到超分子組裝、納米結構和功能
    任詠華院士是國際著名的無機化學家,主要從事配位和有機金屬化學、超分子化學和光化學的基礎研究工作。2005年,以「過渡金屬炔基及硫屬簇配合物的分子設計及其發光性能的研究」獲得中國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已經發表學術論文500餘篇,出版學術專著多部。擔任美國化學會Inorg. Chem. 副主編、J. Am. Chem. Soc.、Acc. Chem. Res.、Chem. Rev.
  • 寒星三寶納米活力肽 備受信賴的高純度納米活性肽
    寒星三寶納米活力肽 備受信賴的高純度納米活性肽 時間:2020-12-22 10:21:10 來源:每日經濟 活性肽是指分子結構介於胺基酸和蛋白質之間的、以肽鍵連接而成的一類功能化合物細胞的活性狀態決定了機體的健康狀態,補充足夠的肽對生命具有重要意義。寒星三寶納米活力肽,甄選優質原料,從源頭把控食品安全,肽含量大於99%,採用專業小分子肽製備與分離純化技術,將原料深度酶解為具有高活性、高營養、易溶解、易吸收、酸熱穩定、起效快的小分子肽,並輔以多層級脫苦脫色工藝,改善口感。納米活力肽含有人體所不能自我合成的多種必需胺基酸,保證人體日常所需。
  • 《Angew》微流控將量子點和生物分子精準控制嵌入二肽水凝膠
    為了對自組裝結構的形成進行精確控制,並研究層流中的動態流動而不是燒瓶中一定程度的湍流,微流體技術是首選方法。【科研摘要】作為低分子量水凝膠劑,二肽水凝膠材料適合嵌入多種有機分子和無機納米粒子。在DMSO/水界面處,開始進行基於二肽的水凝膠的密閉製造。此後,形成的水凝膠以連續的方式沿著曲折形的微流體通道流動,逐漸完成凝膠化和QD截留。與常規試管中的水凝膠化相比,微流體控制的水凝膠化在材料形態和納米粒子分布方面導致了定製的二肽水凝膠。組成,濃度和流速的變化會導致水凝膠納米結構和性能的變化。
  • 超分子頂尖大牛Samuel Stupp院士《自然·材料》:智能軟機器人!
    Schatz團隊設計一種含肽兩親性(PA)超分子聚合物的雜化水凝膠,該水凝膠與光響應網絡化學鍵結。水凝膠由於其高含水量和生物相容性化學的可調性,可適合與活生物體結合的體系,該水凝膠也適用於水下應用。在最近的其他工作中,使用了類似的策略來構建宏觀管狀水凝膠,該管狀水凝膠隨著溫度的變化可逆地收縮和各向異性地膨脹。
  • 深度了解2018沃爾夫化學獎得主(二):八面玲瓏的Fujita「超分子球籠」——結構、反應和生物應用
    [1] 該型超分子籠金屬中心為單核的鈀,面配體是三吡啶三嗪(TPT)。鈀一般是四配位,於是他們使用了cis-乙二胺保護的鈀硝酸鹽作為原料。這個金屬配合物是溶於水的,他們先把這個水溶性配合物溶在水裡配成溶液,將不溶於水的TPT有機配體懸浮於溶液中,通過加熱和攪拌,原本不溶於水的TPT逐漸溶解,通過核磁他們發現了一個新的配合物,這就是M6L4超分子籠。
  • 超分子化學研究獲新進展
    超分子化學研究獲新進展 2016-12-06 中國科學報 黃辛 【字體:大  受生命體中刺激響應性酶催化的啟發,近年來如何利用超分子化學作用力動態可控的優勢構建人工有機、無機可轉換催化劑受到了廣泛關注。此前,研究人員已經發現了一種通過超分子主客體作用控制二氧化鈦納米粒子自組裝,從而實現雙穩態二氧化鈦光催化劑的策略。
  • 蘇州大學屠迎鋒教授課題組發現具有厚度可調二維晶體的富勒烯超分子液晶
    在超分子液晶中,小分子或高分子通過非共價鍵等超分子作用力形成具有棒狀或盤狀等各向異性結構的超分子聚集體,從而表現出液晶性。該方法可使一些本身不具備傳統棒狀或盤狀液晶結構的分子形成液晶態,從而大大拓寬了液晶材料的範圍。富勒烯是一類具有優異光、電、磁性能的分子納米粒子,如果賦予其液晶性,則可具備液晶分子對光電磁等外場的響應性,從而達到對納米粒子排列的有序調控。
  • 自組裝納米材料構築無輔因子的氧化模擬酶研究獲進展
    基於酶催化原理和結構特點發展的超分子自組裝為酶的從頭設計與構造提供了有效途徑,研究人員在前期工作中通過DNA/多肽/多糖分子自組裝構建出輔因子依賴性的類酶活性位點(Chemistry-A European Journal, 2019, 25, 12576-12582; ACS Catalysis, 2018, 8, 7016-7024; ACS Nano 2017, 11, 7251-7258.)。
  • 南開教授出版英文書籍 概述大環超分子化學
    該書旨在為教育工作者、科學家、研究生和本科生提供了一套相對完善的參考資料深入了解大環超分子化學,並向讀者介紹大環超分子化學領域近些年的科研成果,亦希望以此書獻禮南開化學學科創建100周年。該書分為兩卷59章,共55萬字。
  • 臺灣大學詹益慈研究團隊近年來主要工作概覽:三聯吡啶配體自組裝精確構築超分子結構
    受到自然體系生物大分子組裝體的啟發,化學家們致力於開發新的方法策略來構築複雜的超分子組裝體,實現類似於生物大分子的結構與功能。在所有的弱相互作用中,金屬配位鍵以其豐富性、方向性以及配位強度可調性受到化學家們的青睞。目前,基於金屬配位驅動自組裝的超分子組裝體正朝著結構複雜化和功能化的方向逐步發展。
  • 科學網—超分子化學研究獲新進展
    本報訊(記者黃辛)近日,華東理工大學化學學院曲大輝研究組在基於納米粒子動態自組裝的多穩態催化劑研究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 東方科技論壇聚焦超分子化學:科學前沿與技術創新—新聞—科學網
    以「超分子化學:科學前沿與技術創新」為題的東方科技論壇近日在滬舉行。
  • CCS Chemistry | 離子熱合成Ti-O納米管,結構達到原子級精確
    自從碳納米管被發現以來,無機納米管材料已經成為材料化學的重要研究領域,在儲能、電池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但是,具有精確結構信息的晶態無機納米管狀材料的製備仍然是合成化學領域的巨大挑戰。二氧化鈦(TiO2)是一種重要的無機功能材料,廣泛應用於光催化、空氣和水的淨化、結構溼潤性控制等領域。最近幾年,具有獨特形貌和物理性質的Ti-O納米管吸引了很多的研究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