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隆熱帶植物園博士講解員趣說植物故事 讓植物「開口說話」

2020-12-22 瀟湘晨報

吳剛。

吳剛在給參加研學遊的學生解說。

「你看,這是扶桑,是馬來西亞的國花。」在萬寧興隆熱帶植物園內一條林蔭小道旁,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香料飲料研究所(簡稱香飲所)副研究員吳剛指著一簇花朵介紹,「馬來西亞的姑娘們常常會在頭上佩戴扶桑,不同的佩戴方式有不同的含義,左耳戴花說明她還單身,右耳戴花那就是名花有主了。」

風趣、簡潔的語言,將扶桑的故事講述得清清楚楚。這是吳剛的日常工作之一。他是科研工作人員,也是植物園裡的博士講解員,在開展科研工作之餘,上陣為遊客解說園內各種植物的特點,普及植物科學知識。

在興隆熱帶植物園,像吳剛這樣的博士講解員有50多名。

當講解員的研究員

「當講解員不影響本職科研工作。」沿著興隆熱帶植物園內的觀光道路走,吳剛一路介紹沿路植株,他笑著說,早在建園之初,香飲所就要求科研人員參與科普講解,「不光要做好研究,還要把研究成果用大眾喜歡的方式科普出去。」

吳剛主要研究波羅蜜、麵包樹等特色果樹,他既要篩選出適合海南種植的熱帶果樹種質資源,還要讓更多人認識這些果樹,在普及知識的同時,推動相關產業的發展。

那這些聽起來「高大上」的科研成果,如何吸引遊客的注意力呢?吳剛說,不同的講解員有不同的方式,「我比較喜歡給遊客講故事。」

「南太平洋島國上不適宜種植水稻、玉米、小麥等糧食作物,因此麵包樹就是當地重要的糧食作物。」吳剛指著一棵麵包樹說,像這樣一棵樹能結上百個果實,而一個果實成熟後有2到3斤重,基本上滿足1個成人1天的口糧需求。

為了讓遊客對麵包樹有更直觀的印象,吳剛會用比較風趣的語言來描繪這些場景。「在南太平洋一些島國,只要種下10棵麵包樹,就能滿足一家人的生活需求。女孩出嫁時,麵包樹也是重要的嫁妝。」吳剛笑著說,「這樣看來,南太平洋地區的人們完成養家餬口的職責比咱們要容易呀。」

「我們會根據不同的遊客採用不同的方式進行講解。」吳剛說,比如為了激發小朋友對麵包樹的興趣,他會用另外一種方式來講解,「在南太平洋島國,每個孩子出生時,爸爸都會為他種下兩棵麵包樹,大家猜一猜為什麼要種樹呀?」

吳剛說,通過提問和互動的方式,讓遊客融入進來,「讓比較枯燥的知識更容易為遊客所理解、所接受。」

講好植物故事

為了給遊客講好植物故事,吳剛在平時的生活與工作之中,會有意識地收集一些熱帶、亞熱帶植物的資料,並把和它們有關的典故、傳說記錄在一個隨身小本子上,閒暇之餘打開來看一看。

「這是金虎尾科的本可櫻,也叫花生牛奶果,是從東南亞引進的。」在園區內逛了一會,吳剛突然指著路邊一株不太高大的果樹說道。果樹枝條上,幾顆綠色果實搖搖晃晃。吳剛說,在馬來西亞,當地人很喜歡用這種果子煲湯,「就像我們用紅棗熬湯一樣。」

「炮彈果,南美洲人最早的碗和盆」「香料最早是用來吃的」……打開他的小本子,類似的記錄密密麻麻。

「炮彈果在南美洲農業誕生階段起到重要作用。」吳剛說,這也是他偶然在一本書裡看到的,炮彈果果實掏空後類似葫蘆,南美洲人早期用它製作碗、盆,「我覺得很有趣,就把它記下來,在講解時介紹給遊客。」

為了掌握更多的知識,吳剛在緊張的科研工作之外,也會閱讀大量的國內外文獻,尤其是民族植物學領域的書籍,「我本身對這些很感興趣,對工作也能有很好的助力。」

「由於科普的嚴肅性,如果我們只是純粹介紹植物,那會比較枯燥。」吳剛坦言,為了和遊客有更好的互動,他會主動從大家日常生活中的物品來尋找切入點,「比如為了給大家介紹可可,我會把巧克力先亮出來。」

吳剛說,他在跟小朋友們介紹可可時,會從可可與巧克力的「母子」關係上著手,「可可是製作巧克力的核心原料,也就是巧克力的媽媽。這樣一說,很多小朋友就明白了,也更有興趣了。」

這樣的故事對大學生等人群就不太起作用了,吳剛這時就得拿出「真料」了。「還是以可可舉例,這次就從情人節來談了。」吳剛笑著說,每逢情人節,很多人會向心儀的對象贈送巧克力,「這其中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因為我們在食用巧克力時,它會釋放如多巴胺、內啡肽等物質,引起身體和心理的舒適感。這時候再表白,就更容易成功。」

這些都是吳剛在興隆熱帶植物園參與科普講解後積累的講解工作經驗。今年39歲的他,已經在興隆熱帶植物園工作了13年,「做好科普講解,最重要的是和遊客之間產生互動,讓大家能夠集中注意力。」吳剛說。

傳遞生態理念

在吳剛講述的上百個與植物相關的故事中,還有一條暗藏的主線:傳遞植物的情感,讓遊客更加重視對生態的保護。

「我經常會給遊客講關於進化的故事。」吳剛透露,人類進化史是大家比較熟知的,而植物也是經歷進化而來的,「通俗點來說,植物也是有『情感』的,對外界環境的變化是有反饋的。」

「比如,為了免遭蟲咬,有的植物會讓葉子呈現出不同的顏色,通過視覺效果迷惑昆蟲,有的植物會釋放出特殊氣味警示昆蟲。這些都是植物的『情感』。」吳剛說。

在吳剛的帶領下,海南日報記者看到一個葉片如蒲扇、卻均勻分布若干孔洞的綠色植物。「這是龜背竹,是熱帶雨林系統內的一種植物。」吳剛說,由於熱帶雨林氣候雨水量大,像龜背竹這類大葉子所承載的負擔很大,「因此它進化出這些孔洞為自己『減負』。」

這些植物的「小聰明」也令遊客特別是小遊客們很感興趣。吳剛說,很多來植物園體驗研學的青少年學生最後對植物的興趣大增,「有時會提出千奇百怪的問題。比如有次小朋友問,見血封喉的花語是啥,記得當時我的回答是『別摸我,快跑吧』,有一些問題我現場解答不了,只能等回去後查閱資料,再把答案通過郵箱或微信發給他們。」

為了儘可能解答遊客提出的疑問,講解員們需要做足功課。「園區內的植物我們大致上都比較了解。」吳剛說,即使是一般人所忽略的蕨類植物,他們也很清楚,「比如園區裡只有一條路上有松葉蕨,有的遊客感興趣,我就帶他去看。」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學校組織學生來興隆植物園開展研學活動,甚至連遠在北京的北大附中也曾組織學生來園區,「園區也針對性地推出了科普課堂、研學遊、博士大講堂等。我們也會根據遊客的需求,開展專門的主題活動,比如尋香之旅走進植物王國等主題活動。」吳剛說。

「植物是一門大學科,我希望從小朋友開始,提升他們的興趣,一方面普及科學知識,激發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另一方面也通過科普活動教育他們愛護植物,愛護我們共同的家園。」吳剛說。(記者 袁宇)

【來源:海南文明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熱帶植物的百科全書,匪夷所思的植物王國,興隆熱帶植物園
    3歲半的孫子對繽紛的大千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每次帶他去公園或遊樂園都會對所看到的樹木、花卉、植物詢問叫什麼名字,仔細觀察它們的之間的不同,也因此認識了數十種植物花卉。但在北方除了在溫室裡很難看到爭奇鬥豔的熱帶植物,因此這次來海南特意去了趟興隆熱帶植物園,讓孩子在風景秀麗的植物園內與神奇、美麗、獨特的熱帶、亞熱帶植物有個親密的接觸,來豐富他的知識庫。
  • 興隆熱帶植物園裡,到底藏了多少秘密
    興隆熱帶植物園,位於海南興隆鎮,距海口市180公裡,距三亞市100公裡,是國家唯一的熱帶植物園。興隆熱帶植物園劃分為五大功能區:植物觀賞區、試驗示範區、科技研發區、立體種養區和生態休閒區。植物種類有:熱帶香辛料植物、熱帶飲料植物、熱帶果樹、熱帶經濟林木、熱帶觀賞植物、熱帶藥用植物、棕櫚植物、熱帶水生植物、熱帶瀕危植物、熱帶珍奇植物、熱帶沙生植物和蔬菜作物等。
  • 興隆熱帶植物園獲評「第七批國家生態環境科普基地」
    近日,生態環境部和科學技術部公布第七批國家生態環境科普基地名單,海南興科興隆熱帶植物園上榜,收穫又一國家級殊榮。據悉,2007年11月6日,國家環保總局科技標準司在北京主持召開了「國家環保科普基地評審會」,國家環保科普基地評審工作正式啟動。
  • 親近自然享清涼,興隆熱帶植物園等你來玩!
    本周海南「熱」情難擋多個市縣發布高溫預警最高溫逼近40℃萬寧在其中「殺」出重圍本周以涼爽天氣示人如果想在萬寧找上一個地方好好享受夏日中的舒適綠蔭蔥蔥的興隆熱帶植物園是極好的去處>興隆熱帶植物園園區始建於1957年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隸屬國家農業部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香料飲料研究所園區佔地600多畝收集保存熱帶亞熱帶植物種質3000多種是集科學研究、產品開發、科普示範三位一體的綜合性熱帶植物園景區先後被授予全國中小學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等40多項榮譽和稱號近期更成為全國第二批自然教育學校
  • 國慶中秋長假遊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零距離觀賞世界各地奇異植物
    我對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可算是久仰大名了,只是一直沒有機會來遊玩,這次決定花一天的時間好好遊玩一番,欣賞一下奇異的熱帶植物的。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全稱為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位於中國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臘縣勐侖鎮,是集科學研究、物種保存和科普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性研究機構和風景名勝區,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當地人稱勐侖植物園。
  • 用植物所榨出的汁液染布,還會植物食療
    歡迎來到無尾象和貓的旅行探險事務所,請隨我一起去發現那些不為人知的小眾旅行故事吧!熱帶島嶼把最美的風景海岸線留給了遊客,卻把最讓他們自豪的傳承手藝帶進了大山裡,從沿海公路到山區,這群藏在密林之下的普通人「看似普通,卻個個身懷絕技」。
  • 比比海南三大植物園哪個好玩 附交通指南
    熱帶植物園是花的世界,樹的海洋。來海南旅遊,自然是要走一走海南的植物園,遊植物園是一種休閒旅遊方式,使人徜徉在空氣清新的自然環境中,真正體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本期口碑調查對熱作兩院植物園、興隆熱帶植物園和海南熱帶野生動植物園進行調查。
  • 北京植物園——親近自然,探索植物奧秘
    傲蕾國際教育的寶貝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到北京植物園冬遊,此次出行目的讓孩子們能夠親密接觸大自然,了解植物的生長過程,激發幼兒的好奇心、求知慾、以及熱愛大自然的情感。11月24日早上,我們迎著燦爛的陽光出發了。
  • 遊萬寧興隆熱帶花園 欣賞熱帶雨林群落之美 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9月3日上午,#網絡作家海南行# 一行來到興隆熱帶花園採風。繁茂的熱帶雨林植被,幽深的熱帶雨林溝谷,數千種熱帶珍稀植物,數不盡的奇花異草引起採風團極大的興趣。70多歲的興隆熱帶花園董事長、愛國華僑鄭文泰老先生親自出馬,熱情接待,詳細介紹興隆熱帶花園艱苦創業30年的創業發展史。在董事長鄭文泰老先生的陪同下,採風團一行乘坐園區電瓶車穿行在興隆熱帶花園綠道和核心區,一路蜿蜒曲折,電瓶車在熱帶雨林中穿梭,欣賞熱帶雨林群落之美,盡情呼吸著飽含負氧離子的山野清新空氣,讓採風團一行流連忘返、直呼大開眼界。
  • 「植物王國的縮影」「綠寶石的心臟」:勐侖植物園
    勐侖植物園又叫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位於勐臘縣勐侖,距離景洪有96公裡,距勐臘縣城有一百多公裡。流到這裡的瀾滄江支流——羅梭江剛好拐了一個彎,把陸地圍成一個葫蘆形的半島,人們就把它叫做葫蘆島,植物園就建在島上。
  • 在興隆熱帶花園享受「森活」
    興隆熱帶花園位於萬寧市興隆溫泉度假區境內,離東線高速公路石梅灣出口約3公裡,這個由印尼歸僑鄭文泰先生一手建設起來的花園,集自然、人文、農藝、園林與環境生態保護於一體,度假休閒
  • 廣西植物所桂林植物園
    桂林植物園始建於1958年,佔地73公頃,是中國科學院領導建立的植物園之一,也是我國建立較早、影響較大的植物園之一。桂林植物園地處亞熱帶特殊的地理位置,獨特的氣候孕育了豐富的植物資源。同時,桂林又是一座著名的旅遊和環保城市,每年都有大量的中外遊人前來桂林旅遊觀光。
  • 「一帶一路」明星植物首次落戶鄭州植物園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林 通訊員 王霞11月25日記者從鄭州植物園獲悉,該園首次引進「一帶一路」明星沙生植物非洲猴麵包樹、金邊象腳絲蘭、稻草人等共12種,並正式在展覽溫室沙生區向遊客亮相。猴麵包樹是世界上樹幹最粗的藥用樹之一,它的果實、葉子和樹皮均可入藥;其樹形壯觀,是非洲熱帶草原的獨有風景,最為著名就是被稱為馬達加斯加地標——穆隆達瓦「麵包樹大道」。它也是植物界的長壽之星,即使在熱帶草原那種乾旱的惡劣環境中,其壽命仍可達五六千年。這得益於其獨特的生存技能。
  • 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園
    參加植物興趣小組活動的孩子們認真做著筆記    中科院植物所的科普工作有較長的歷史,現已形成一定的規模和具有組織不同活動形式的能力。    植物園先後得到了中國科學院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幾項科普課題支持。他們利用課題經費和植物園匹配資金,進行了科普教育中心的設施改造,並舉辦了「生物多樣性與人類發展」和「沙塵暴與北京」的展覽。這些科普展覽在植物園的科普宣傳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得到了廣大學生和遊客的好評。
  • 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暑期開展科普旅遊優惠活動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和春城晚報推出了「暑期看晚報遊版納植物園」活動,參加活動的小朋友,不但能獲得30元門票的優惠,還能去版納熱帶植物園觀賞多姿多彩的熱帶植物,陶醉在熱帶植物園所奏響的森林樂章裡,更有機會親自坐上王蓮,領略熱帶植物王國的神奇。
  •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是中國面積最大的植物園
    有些人喜歡在旅行的時候欣賞花草,這些人認為有生命的植物是富有靈性而美麗的。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是一個來自雲南與植物有關的景點: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又叫勐侖植物園,是中國面積最大、收集物種最豐富、植物專類園區最多的植物園。植物園分東區和西區兩部分,主要看點在西區,由多個小的植物園組成;東區是一片狹長的熱帶雨林,適合徒步穿越。
  • 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開展蘭科植物野外回歸活動
    原標題:開展蘭科植物野外回歸活動 近日,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園林園藝部蘭花回歸團隊與景洪市基諾鄉銀廠社區共同開展了「共守綠水青山,恢復蘭科種群」的蘭科植物野外回歸活動。
  • 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科研成果引人矚目
    12月5日,「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集中採訪活動走進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體會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成果。截至2019年9月,在佔地面積約為1125公頃的植物園裡,收集有活植物13000多種,建有38個植物專類區,還保存有一片面積約250公頃的原始熱帶雨林。
  • 西雙版納|這裡有全國最大的熱帶植物園,來看奇花異草+熱帶雨林
    如果是我,選的一定是西雙版納中科院熱帶植物園,不僅僅因為它是西雙版納唯一一個5A級景區,在我眼裡,這裡和曼聽公園真的是版納最值得去的兩個地方了。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由著名植物學家蔡希陶教授建於50年代,是中國面積最大、收集物種最豐富、植物專類最多的植物園,收集有活植物12000多種,建有38個植物專類區,好多你聽過的、沒聽過的奇花異草、熱帶樹木在這裡都可以看到。
  • 《中國熱帶雨林地區植物圖鑑-海南植物》海南植物的「彩色戶口簿」
    近日出版的《中國熱帶雨林地區植物圖鑑———海南植物》,成為我國首部圖文並茂地介紹熱帶雨林植物的工具書。  「海南茫茫雨林,數千種植物終於有了自己的第一本『彩色戶口簿』。」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邢福武研究員充滿感情地說,今年4月由他主編的《中國熱帶雨林地區植物圖鑑———海南植物》(1-3卷)正式出版,成為我國首部圖文並茂全面介紹熱帶雨林植物的工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