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亞萍
■蘇澈
北京環球金融中心西塔16層的「即刻搜索網絡股份公司」已經人去樓空,新的辦公地點是南五環之外的大興區。
「20億」「鄧亞萍」「外行領導內行」……這些曾經火熱的詞彙出現頻率已經大幅降低,相比即刻搜索和盤古搜索上線時「敲鑼打鼓」的火熱氛圍,2014年3月21日上線的「中國搜索」顯然低調的多。
細心的用戶會發現,點擊原即刻搜索和盤古搜索的網址,都會直接跳轉到中國搜索的頁面。
關於即刻搜索合併前最終的財務狀況,沒有官方的說法。能夠找到的說法有兩種:一是坊間傳言,即刻搜索成立三年投入20億元,但營收還不到500萬元。該說法被反駁,有人說沒有花那麼多,最多5億元,也有人說營收沒有那麼少。第二種說法來自人民網招股說明書,其中顯示2010年即刻搜索營業收入為零,淨利潤卻達3000餘萬元。
再來看看與即刻搜索前後腳上線的盤古搜索。根據2014年6月27日新華網公開的招股說明書中顯示,「網絡搜索國家隊」盤古搜索2013年淨虧損5674.9萬元。
諧音「極客」「饑渴」的即刻搜索,被網友們調侃為即刻消失。這艘背負著網絡搜索國家隊旗號的大船,究竟是如何沉沒的呢?
兩家搜索公司的合作
2010年9月,鄧亞萍正式任職即刻搜索總經理。上任之後,鄧亞萍專門拜訪了李開復,之後是張朝陽、周鴻禕和馬化騰。世界冠軍看問題很全面,不僅找了這些「有所成」的搜索巨頭,同時也專門拜會了在搜索市場曾經慘敗的馬雲。這其中最最重要的會面,莫過於拜會曾經擔任谷歌中國研究院副院長、後成立雲壤的劉駿。
做搜索離不開技術,為了改變之前只是依靠人民網做技術支持的狀況,鄧亞萍說服了劉駿「加入」即刻搜索,擔任首席科學家。
但劉駿並不在即刻搜索任職,他名下的公司雲壤是即刻的技術服務商,相較「加入」,更準確的說法是「合作」。
有人爆料劉駿與即刻的協議中寫明雲壤將獲得上億現金,以及即刻搜索15%的股票,並免費使用即刻搜索伺服器。
正是這些伺服器日後被議論紛紛。即刻搜索在上線後不久就已有1000臺伺服器的規模,後來可能增長了一倍或者兩倍。其實相較百度的30萬臺伺服器、谷歌的100萬臺,即刻搜索的伺服器數量並不多,劉駿也曾公開回應「做一個即刻搜索這樣的大型全網搜尋引擎只買幾百臺伺服器,那是為國家省錢」。
發表於彎曲評論網站、署名為「jikesoldier」的文章《我所了解的即刻搜索的研發狀況》中指出即刻內部員工始終游離在核心技術外圍、所有核心技術都被雲壤掌握,文章作者自稱是在即刻工作了三年的員工。
雖然這篇文章收到了「有失偏頗」的評價,但即刻搜索的技術「外腦」雲壤卻被直接暴露在了輿論的風口浪尖。雲壤自己的搜尋引擎產品是「云云網」,定位於社交信息的實時搜索。很多人不解:兩個搜尋引擎竟然會進行合作,這是什麼情況?
卸任即刻搜索首席科學家之後,劉駿曾在接受採訪時將雲壤與即刻搜索的合作項目定位於「是使我們能活下來的項目」。云云網技術副總裁孫崢則形容雙方的關係是「共同開發的狀態」,「有一個共同的代碼庫,各自往裡丟東西」。
孫崢承認,正常情況下,兩個搜尋引擎是很難在一起做一個搜尋引擎的,但是當時云云網的產品還在設計階段、用戶還不知道在哪兒,即刻搜索的項目於云云而言是一個「比較好的練兵機會」。
2013年2月27日,人民網副總編輯張善菊「空降」出任即刻常務副總經理處理日常工作,總經理鄧亞萍負責的業務則被縮小到僅負責「公共關係」。劉駿總體協調負責的前端開發組被解散,雲壤公司和即刻搜索的合作基本宣告終結。而即刻副總經理王江率領下的技術團隊,也並未給即刻帶來多大的起色。
即刻搜索是履行國家職責
擁有劍橋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的鄧亞萍,擔任即刻總經理被人指摘的最大過失在於「不懂搜索行業」。
有媒體報導,在2010年鄧亞萍曾經這樣解釋即刻搜索與百度之間的關係:「我們(即刻搜索)本身代表的是國家,你(百度)不用打敗我們,你應該多幫助我們,多給我們出主意。我們最重要的不是賺錢,而是履行國家職責。」
慕「國家」之名而來的員工與鄧亞萍一樣,堅信即刻會成為中國搜尋引擎的翹楚。從如日中天的新浪微博跳槽即刻的員工接受採訪時說:「只要國家想做的事情,沒有什麼做不了,即刻搜索超過百度是遲早的事。」
如鄧亞萍所言,百度確實沒有把即刻當做競爭對手,但理由卻不是她希望的那樣——在搜索市場,即刻實在是太「弱」了。
2013年1月,國內著名IT數據平臺CNZZ發布的數據顯示,國內搜尋引擎市場上,百度的使用率和佔有率均超過70%,佔去3/4份額。360、谷歌、搜搜等瓜分剩餘份額。「即刻搜索」沒能排進前10位,佔有率低於萬分之一,使用率幾乎為零。
拿了十八次世界冠軍的鄧亞萍,曾經對記者說自己希望能時刻「保持著飢餓感」。她認為「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賈伯斯是鄧亞萍認可的英雄,「賈伯斯希望自己能改變世界或人們的生活方式。他的心很大,所以他設計的產品就能風行全球。」
基於這樣的理由,「後運動」時代裡,鄧亞萍沒有選擇在家中養老,而是投身搜索市場。
但在「國家職責」的履行過程中,市場並未給她預期中的反應。而對於即刻搜索的走向,她似乎也是搖擺不定,更多的是聽從上級領導部門或者技術團隊的意見——單是即刻搜索的標誌,前後就換了三次。
即刻前高管在接受採訪時對媒體說:「在公司的會議中,鄧總很少提及有關市場化的東西。」
搜索沒有做起來,即刻後來轉向做曝光臺和食品安全,甚至做了一次搶票軟體。未被12306屏蔽的搶票軟體著實讓即刻小「火」了一把,但也並沒有成為長久之計。
或許正如那位透露「鄧總」很少提及「市場化」問題的高管所說的:「對於公司,她完全沒有一個職業經理人應該有的判斷。」
「不專業」的戶口留人
2013年8月1日,即刻搜索與盤古搜索正式宣布合併,新華網總裁周錫生將擔任新公司執行長。
也正是在這個月,即刻員工收到了一份令人「惶惶不安」的調查表。「你願意去大興工作嗎?」「你接受降薪嗎?」「接受降薪的比例是多少?」…… 「大家都在『接受降薪比例』一欄裡填了『0』。」又一名離職員工對記者「爆料」說:「但當月工資發下來後,還是比原來少了10%。」
據說有一次百度一位工程師胃病去世的消息傳到鄧亞萍的耳朵裡,她迅速給即刻員工加了每頓飯10元的餐補。雖然不多,但是不能虧待員工的心意卻是可見一斑。
在關於即刻的報導中,「戶口」也是一個出現頻率非常高的詞。有人站出來為鄧亞萍說話,提到即使是在最艱難的整合合併期,鄧亞萍還是為新員工保住了「應屆生拿戶口」的福利。儘管她明知有些「優等生們」等戶口一辦下來就會選擇跳槽。
另外一篇轉載量非常高的「爆料」帖《即刻內鬥和鄧亞萍被黑那些事》的作者也提到,自己「當初進即刻就是為了戶口」。與盤古搜索合併的消息一出,有一大批員工離職,其中也包括多位技術骨幹,而選擇留下的「基本是等戶口的應屆生」。
有媒體報導引用根據知情人士消息稱,即刻在兩年內解決了近200個應屆生的戶口問題,其中技術人員更是全部給解決,而同為搜索公司的百度「一年也就40多個」。
一年近一百個的留京指標非常驚人。根據相關機構披露的消息,2012年非京生源畢業生留京指標名額總數一共9000個。按照網絡流傳的一份分配名單顯示的內容,當年新華社的留京名額為77個,農業部為40個,國土資源部為15個。即刻搜索的留京名額已超過大部分部級事業單位。
即刻提供的「優惠」政策,也被指責為「非常『不專業』地以戶口留人」。
技術「外腦」引發的紛爭、不清晰的市場定位以及隨之而來的人才流失,這其中的任何一條都足以終結挑戰現有搜索市場格局的即刻搜索。曾經以「未來,即刻開始」作為口號的即刻搜索,在一片喧囂之後,獨自沉沒。
《中國科學報》 (2014-08-22 第8版 中國.網際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