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見習記者 陳妍妍
鄧亞萍曾經是無往不利的「桌球女王」,然而轉戰商業入主即刻搜索後,卻無奈兵敗滑鐵盧。
2010年9月,鄧亞萍將轉戰搜索,走馬上任人民網旗下搜索公司人民搜索總經理的信息,一石激起千層浪。鄧亞萍曾以賈伯斯自比,在公開場合大談搜索是一項「國家戰略」,宣稱要將人民搜索打造成「人民真正需要的搜索」。
而2013年8月,有消息稱即刻搜索(原人民搜索)將與新華社旗下的盤古搜索合併,人民網隨後否認了這信息。
隨之,又有消息傳出,「即刻搜索」已搬到了北京南五環外的大興區,那裡是新華社旗下盤古搜索所在的國家新媒體產業基地,而鄧亞萍則仍在其一直兼任副秘書長的人民日報社上班。
三年前的「壯志豪情」,三年後的「人走茶涼」,昔日體壇女王的光輝形象不免黯淡了許多,鄧亞萍本人引來了不少業內人士的爭議。有人說鄧亞萍因為不懂搜索導致戰略性失敗,也有人說這不怪鄧亞萍,搜索本來就是「草根網際網路」做的事兒,不適合「國家隊」,還有人說,鄧亞萍只重技術不懂營銷,三年花光了20億元……
錯在戰略偏失?
人們爭議的焦點無非有二:其一,即刻搜索為什麼不行了;其二,即刻搜索之所以不行了,是不是鄧亞萍惹的禍。
人民搜索一開始的定位是「國家戰略」,要做人民真正需要的搜索。在浙江工商大學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副教授毛鬱欣看來,「從人民的角度創建人民搜索,出發點是好的。但是人民搜索在具體的執行過程中,還是有所欠缺和偏差。在具體的服務和功能上,與其最初的定位有所偏差,後來更名為即刻搜索後,對其原來的戰略沒有很好地貫徹」。
此外,即刻搜索區別於其他搜索平臺的最大優勢就是政府資源,這是其優勢,也是其特色,但它並沒有將這種優勢發揮出來,也沒有鐵了心把這條路走到底。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國家隊」的背景反而成為老百姓排斥它的原因,因為在搜索領域大談「國家戰略」顯得不夠「接地氣」。
而筆者認為,在百度、360、搜狗等通用搜尋引擎橫行天下的當前,走專業化搜索反而能夠另闢蹊徑。在網絡信息安全不斷被重視的今天,即刻搜索提倡的過濾內容、自查自糾等,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是有一定價值的。加上其此前推出的曝光臺和食品安全等產品,如果運營得好,對用戶而言不無裨益。
那麼,戰略上的偏失,是不是鄧亞萍之過?人民搜索創立之初,之所以請鄧亞萍來做總經理,無非是想借「桌球女王」的名聲匯聚人氣。從媒體曝光的角度來看,這一點,鄧亞萍顯然是盡心盡力了。
據媒體統計,從當年9月19日傳出相關消息開始,10天內關於「人民搜索」和「鄧亞萍」的搜索結果便飆升至128萬條。單是2011年公開的報導中,鄧亞萍參加與網際網路相關的論壇、會議多達數十次,還多次出席高校招聘會現場宣講。
當然,身為企業的掌舵人,除了聚攏人氣,鄧亞萍還需要懂管理、懂運營。但是,與李彥宏、周鴻禕不同的是,鄧亞萍扮演的角色不是網際網路創業者,充其量也就是個搜索公司的職業經理人,對公司的掌控力和話語權不可同日而語。
搜索本就「燒錢」
事實上,即刻搜索可以看作傳統媒體進入網際網路的一種嘗試,與傳統媒體做視頻、做遊戲差不多,只是搜索這個行業進入的門檻更高,失敗之後付出的代價更大。根據媒體報導,即刻搜索的前期投入是2億元,又有自稱是前即刻搜索員工的人士爆料鄧亞萍三年內花光20億元。這在業內人士看來並不多,何況搜索公司大部分都是燒錢的。
「很多搜索公司早期都是不盈利的,即使是Google、百度,在競價排名廣告之前,其實也是不盈利或者利潤較少,相反,需要長期大量的資本投入。」毛鬱欣表示。
此外,搜索平臺的成功需要長期穩定的技術人才的積累和儲備,不是靠一兩個技術人才就可以撐起來的。而鄧亞萍雖然招來了原Google中國工程研究院副院長劉駿、Google總部數據中心原工程師王江這類圈內技術「大牛」,但據傳劉駿有自己的公司,對即刻搜索的工作有些「三心二意」。
如今,即刻搜索被傳虧損了,裁員了,遭合併了,鄧亞萍卻成了眾矢之的。我們不妨反問,在當前的網絡環境下,如果不是鄧亞萍,即刻搜索又能做成什麼樣子?
來源:證券日報
責任編輯: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