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工資有多高?
這一問題最近上了熱搜。
在華為,工資只是零花錢,收入靠的是年終獎。
3月31日,華為公司發布2019年公司業績。根據財報計算,華為公司19.4萬名在職員工去年平均月薪約為6.4萬元。
華為薪資高是高,但是這個薪資包含外包員工薪資,平均不平均外包。
在一則案例中,一位農村父親說,兒子清華大學碩士畢業,2017年7月入職華為北京研究所,開始在伺服器之類的一個部門,具體我也說不太清楚。
去年下半年去了手機終端,2019年工資稅後27萬多,看看下個月年終獎和分紅有多少吧。
累肯定是累的,但是哪裡不累?不累還想掙錢的工作有嗎?農村的孩子沒有背景沒有社會關係,憑自己努力上學進大公司,不拼命怎麼改變世世代代農村人的命運?
不要抱怨,哪有不辛苦的工作,趁年輕多學習多工作多掙錢才是硬道理。
我認為是這樣的。兒子也很努力,也經常加班,偶爾會說忙忙忙,很少抱怨。
華為在很多領域已經是壟斷式的巨無霸,手機只是眾多產品線中的一條。沒有競爭才是可怕的市場形態。
員工15000多人,有快1萬人稅前工資3萬以上,有一千多人月薪5萬以上。
全年一次性獎金上50萬的人也有上千人了。
和勸退專業比非常高了。
以石油化工為例,作為一個年產值50億甚至以上的裝置車間主任來說,年稅後收入只有30多萬。
我在華為工作的朋友,沒有低於稅前100萬的,石化行業要有這個收入頭銜必須帶總,而且工廠的年產值須百億以上才有可能。
有人說我要是能進華為工作,我願意接受天天晚上加班,周末加班。
外面公司同工種薪資不到華為的四分之一也經常要加班的,而且是免費加班的那種。
有人說,我在所謂的央企,畢業前兩年沒有休過周末,三天兩頭通宵加班。
周末加班從來沒有加班工資,我想工作的殘酷程度比華為更甚。
中國90%的公司達不到華為這種標準,不同公司大小,階段,社會責任,定位…大部分只圖賺點快錢,或者躺在利益鏈上數錢。
現在說華為沒啥好羨慕的,加班加點不穩定,35歲很有危機。我做獵頭的最多換工作是華為人,最容易找簡歷是華為人。
華為把一些低端崗位(比如保安清潔工普工等)外包給慧通(老任兒子開的公司),這樣一來,華為自身員工幾乎都是研發或者業務類的,還有少量財務等。這些崗位月薪最低兩三萬起也不奇怪。
人均70萬是結果,16項標準是過程。 如果都可以達到16項標準,人均70萬也就習以為常了。 暫時的結果差距,可以鞭策我們更好的往上走。持之以恆的堅持、學習、成長,終究能水滴石穿,達到自己期望的狀態。 做好自己,走好當下,堅持積累,仰望未來。
一年半沒有休過一天假,動不動就通宵加班,那時候每個月三四千的工資。真是慘無人道。
華為有一點做的不好,就是抹黑員工。
說淘汰的都是混子,不幹活的人。
其實在華為這種狼性文化氛圍下,根本不可能有混日子的員工。
很多企業只看到華為的狼性文化,卻看不到華為的天價報酬,我也願意拿命換錢,換的房車愛情。
最多就是華為要求長期透支身體的加班,某些員工受不了,就被抹黑成混日子。
無論你怎麼華為對員工末尾淘汰評價,有一個事實擺在那,必須有人走。
但有一點華為黑他們不全面,都努力還是要有人走,沒有淘汰,就不能招新員工。
有網友說,我接觸曾經在華為工作過的,也接觸過還在工作的員工。
我朋友也接觸過以上兩種人,得出的結論是一樣的。
華為的基因裡就充滿了狼性和上下等級森嚴。出了那些新聞就一點都不奇怪了。
比較奇怪的就是,華為能量能達到一夜之間全網負面新聞全部刪除,實在匪夷所思。
996換來的不值得提倡,悶聲發大財就好,別提什麼奮鬥者。
華為就歐美國家的一個縮影,利潤高了收入就高福利就好,然後自然能出成果,中國現階段轉型就需要多一點華為這樣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