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來自省扶貧開發局的消息:今年以來,我省多渠道增加貧困群眾收入,引導群眾靠勤勞雙手創造美好生活,增強「造血」功能,九成以上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得到了產業扶貧和就業扶貧支持,三分之二以上主要靠外出務工和產業脫貧,自主脫貧能力穩步提高。
近年來,我省各地把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主攻方向,將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的60%用於產業扶貧,構建到縣、到村、到戶扶貧產業體系,大力發展犛牛、青稞、光伏、鄉村旅遊、民族手工業等特色優勢扶貧產業。截至今年10月,49.2萬有能力的貧困人口都有產業增收項目,產業收入佔到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0%。
在產業扶貧方面,我省大力發展犛牛青稞產業,撬動銀行貸款10億元,推進犛牛和青稞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拓展延伸產業鏈條,打造綠色增收新極點,預期收益30億元。旅遊扶貧中,先後實施208個鄉村旅遊扶貧項目,打造了湟中卡陽、大通邊麻溝、互助卓扎灘等一批鄉村旅遊品牌,帶動5.54萬貧困人口。各地扶貧產業園投入資金達20億元,解決就業崗位8000餘個,帶動15.8萬農牧民增收。民族手工業重點打造青繡、唐卡、藏毯等「青」字品牌,帶動近8萬貧困人口增收。光伏扶貧中,全省光伏扶貧容量達731.6兆瓦,每年預期收益5.7億元,村均達到32萬元,帶動7.7萬戶28.3萬貧困人口增收。
與此同時,我省千方百計擴大就業,通過提升貧困勞動力就業技能、開展「青春創業」行動、打造「拉麵經濟」傳統勞務品牌、開發公益性扶貧崗位、建設扶貧車間等措施,拓展貧困勞動力就業渠道。前三季度,全省28.5萬貧困勞動力中,17.1萬人實現就業(其中省內15.5萬人,省外1.6萬人),佔59.6%,比上年同比增長36個百分點。(周建萍)
【來源:西海都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