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王新昌
2020年11月18日,鄭州市政府新聞辦召開鄭州市「決戰脫貧攻堅 決勝全面小康」系列新聞發布會之扶貧助殘專場。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全市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7014人實現全部脫貧。
圖示:扶貧助殘專場發布會實況
市殘聯黨組成員、副理事長陳卓介紹,全市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7014人實現全部脫貧,殘疾人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續提升。鄭州是如何推進和完成上述目標的?陳卓介紹主要有三個方面。首先,建立完善政策機制。各成員單位密切配合下,經過充分調研結合貧困殘疾人實際困難和需求,按照長遠謀劃,每年有目標任務方案的要求,市扶貧助殘行動指揮部制定《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開展扶貧助殘行動實施方案》,市政府殘工委出臺《著力解決因殘致貧家庭突出困難的實施方案》、《鄭州市殘疾人就業培訓工程實施方案》,市民政、財政等部門聯合制定《鄭州市社會救助兜底實施方案》,市殘聯、市農委等市直部門聯合制定《鄭州市殘疾人脫貧攻堅行動計劃(2016-2020年)》和殘疾人精準康復服務、殘疾青壯年文盲掃盲、貧困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產業扶持助殘扶貧、電子商務助殘扶貧等10多個扶貧助殘行動方案,採取積極措施助力殘疾人脫貧攻堅。
其次,堅持普惠加特惠。全面推進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家庭學生資助、醫療救助、危房改造、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人員供養等政策措施落實,切實保障殘疾人充分享受「兩不愁三保障」普惠政策。
最後,強化志智雙扶。堅持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大力宣傳脫貧攻堅過程中湧現出的殘疾人脫貧先進典型,激發殘疾人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充分發揮殘疾人典型的示範引領作用,激勵更多殘疾人「自尊、自信、自強、自立」。
陳卓表示,下一步,鄭州將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入貫徹落實上級決策部署,持續鞏固提高脫貧成果,充分發揮扶貧助殘指揮部各成員單位作用,合力做好貧困殘疾人兜底保障、醫療保障、社會救助、教育、資產收益等各項保障工作,讓殘疾人享受各項扶貧政策,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
問答1:鄭州市對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殘疾人在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方面有哪些特惠政策,他們在重大疾病報銷優惠政策方面有哪些?
市醫療保障局副局長孫景莉答:
鄭州市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殘疾人在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時個人不繳費,扣除中央財政補助資金(中央財政補助資金每人每年30元)外剩餘部分由市、縣兩級財政全額資助。同時,建檔立卡的貧困殘疾人可以享受到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困難群眾大病補充醫療保險和醫療救助「四重醫療保障」。且較一般參保居民,享受更多的政策傾斜。
政策1:享受基本醫保政策傾斜。門診慢性病報銷比例由一般人群的70%提高到85%。重特大疾病門診病種的報銷比例由一般人群的80%提高到85%。同時針對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實施不限病種數量、免費體檢、每月申報、10天辦結等傾斜政策。
政策3:享受大病保險傾斜。大病保險對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實行「一降一提高」傾斜。即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大病保險起付線由普通參保人群的1.1萬元降至0.55萬元,合規自付醫療費用報銷比例較普通參保人群提高25個百分點,達到85%以上,並且取消大病保險報銷的封頂線。
政策3:享受困難群眾大病補充醫療保險專項保障。參保的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住院醫療費用經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報銷後,個人負擔的合規費用超過3000元的,困難群眾大病補充醫療保險分段按不同比例對超過部分進行再報銷,沒有封頂線。
政策4:享受醫療救助託底保障。對參保的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住院醫療費用經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困難群眾大病補充醫療保險報銷後,進行再報銷,並享受鄭州市域內「一站式」結算服務。
綜上,鄭州的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個人不需繳費,財政全額資助,即可獲得醫保部門提供的「四重醫療保障」。
問2:殘疾人兩項補貼制度可以說是國家針對殘疾人建立的一項重要福利制度,哪麼在我們鄭州市殘疾人兩項補貼制度建立後,民政局對這一政策落實情況如何?
民政局社會事務處處長蔡旭堯答:殘疾人兩項補貼包括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是專門針對生活困難的殘疾人和需要長期照護的殘疾人給予的特殊補貼,呈現以下3個特徵:
特徵1:補貼標準較高。2016年11月,市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鄭州市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實施細則的通知》,我市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不低於120元/人/月,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不低於100元/人/月(補貼標準遠高於省政府要求的兩項補貼均不低於60元/人/月)。
特徵2:政策保障完善。2018年,為進一步規範我市殘疾人兩項補貼發放工作,民政局會同財政、殘聯出臺了《關於進一步規範殘疾人兩項補貼發放工作的通知》(鄭民文〔2017〕173號),進一步明確了殘疾人兩項補貼資金發放流程、政策銜接、部門職責、監督管理等問題,使得殘疾人兩項補貼制度更具操作性。
特徵3:辦理流程便捷。符合條件的殘疾人在個人自願申請的基礎上,鄉鎮人民政府或街道辦事處受理初審、縣級殘聯組織審核、縣級民政部門審定後,民政部門會同殘聯組織報同級財政部門申請撥付資金。
2016年政策實施以來,截止到今年10月份,殘疾人兩項補貼政策每年惠及我市殘疾人6萬餘人,五年來共發放殘疾人兩項補貼資金3.4億餘元。
下一步,鄭州市各級民政部門,將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統一思想認識,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聚焦脫貧攻堅,聚焦特殊群體,聚焦群眾關切,不斷加大改革力度,完善政策和措施,織密築牢民生兜底保障網,為扶貧助殘工作貢獻更大力量。
問3:鄭州對貧困殘疾人這一困難群體實施社會兜底保障,堅持普惠加特惠的原則,做為省會城市,是如何開展這項工作的,我們這些特殊群體得到哪些實惠?
市殘聯副調研員、市殘疾人就業服務中心主任劉佐林 答:市政府殘工委各成員單位充分發揮了自身職能作用。殘疾人幫扶工作涉及方方面面,財政、民政、人社、醫療、教育、建設、交通等職能部門在安排工作、出臺政策措施時,都能夠充分考慮到殘疾人的困難和需求,採取普惠加特惠的辦法,給予殘疾人政策傾斜,不斷加大資金投入、完善無障礙設施、保障殘疾人生活。針對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法定撫養人或贍養人的殘疾人,出臺了鄭州市「三無」殘疾人生活救助措施,每人每月給予300元生活救助;2019年共救助1330人,發放救助資金381萬元。針對無勞動能力、無固定收入的重度殘疾人和精神、智力三級殘疾人,出臺了貧困重度殘疾人特殊生活補貼措施,比照低保標準給予生活補貼,2019年共救助50558人,發放補貼資金2.94億元;確保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穩定脫貧、防止返貧,將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全部納入特殊生活補貼範圍,2019年新增補貼對象3448人,進一步鞏固了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成效。為幫助視力、聽力、言語殘疾人能夠利用現代通訊技術便利,出臺了通訊信息消費補貼措施,為全市年滿16周歲的視力、聽力、言語殘疾人發放通訊補貼,補貼標準為每人每月30元;2019年為24139名殘疾人發放補貼869萬元。為減輕殘疾人辦理殘疾人證負擔,出臺了殘疾人辦理殘疾人證免費評定措施,2019年辦理殘疾人證16562人,投入資金195萬元。為減輕殘疾人的家庭負擔,出臺了智力、精神和重度殘疾人託養補貼措施,對集中託養的殘疾人每人每年補助3000元,日間照料殘疾人每人每年補助2000元,居家託養的殘疾人每人每年補助1000元;2019年,為2505名殘疾人提供託養服務,投入資金402.1萬元。市殘聯還協調出臺了鄭州市殘疾人免費乘坐城市市區公共運輸工具措施,為1.8萬多名殘疾人辦理了綠城通「關愛卡」,並配套購買交通意外險;投入資金200多萬元,為936名貧困殘疾人家庭實施修建輪椅坡道、改造坐便器、安裝室內外扶手等無障礙設施。為殘疾兒童提供精細的康復救助服務,2019年,共為5.3萬名殘疾人提供了康復服務,其中,為10341名殘疾人提供了輔助器具適配服務。殘疾人康復服務工作的紮實開展,改善了殘疾人生活質量,提高了殘疾人融入社會能力,為實現殘健共融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