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似水,啤水太水,「水貨」可能就是打這裡來的。日常中大部分啤酒都不好喝,這不是胳膊肘子往外拐,這其中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不是外國的月亮圓,而是國內人口基數龐大造成的。啤酒作為快速消費品,要想滿足最龐大的國內市場受眾需要,必須加快生產節奏,生產做減法,匠心沉澱幾乎是不可能的。好啤酒不是沒有,但需要掏更多的錢,這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有點難度,消費上必須升級才能達到。因此啤酒增加大米、甚至玉米澱粉、啤酒糖漿、酒花浸膏等等,就是快速滿足市場需要的生產手段,市場在趕著生產商不停加快生產步伐。一旦掉鏈子,市場和渠道就會被別人吞併。
有這個新式啤酒生產產能在,彈藥充足的情況下,怎麼都可以打市場。大不了可以瘋狂促銷。國內的主流的啤酒風格,依然是拉格啤酒,拉格啤酒一直都是國內的啤酒口味,各大啤酒生產商,已經把大眾的飲用習慣給定格化了。就是說,喝慣了這樣俗稱工業拉格的水啤酒,你甚至喝到好啤酒反而不習慣,還會認為不好喝。從啤酒的本質層面來說,國產工業水啤極大拉低了大眾對啤酒的審美。這一切都是國產啤酒因為競爭,追逐利潤最大化造成的,不過也是市場決定的。如果一家啤酒生產上一心一意造好啤酒,那麼這家啤酒廠在國內絕對不會成為啤酒行業的大佬,最多只能贏得口碑。
不過贏得口碑沒有用,這個世界還是資本說的算。最典型的例子,贏得大眾口碑的泰山原漿,這是好啤酒。除此之外,大多數啤酒,都是以佔領市場為己任,比如某島某花,他們的產能龐大,價格甚至也不菲,但就是大部分系列不好喝。國產啤酒含有大米成分,一直為大眾詬病,但含有大米是國產啤酒的一個風格,作為澱粉糖化輔助,過去也有很多好的大米啤酒,可能生產比例上使用不會太高,就是生產輔助。比如上個世紀末的陝西寶雞啤酒,這個啤酒當時就非常濃鬱,不過也是含有大米的。現在國產啤酒不同以往,除了大米之外,還有更多東西,酒量第二自然段說的那些,除此之外,啤酒原漿會被大劑量稀釋,這更造成了拉格啤酒的淡爽。
拉格型啤酒本來的風格就是淡爽,加水稀釋後,口感更加扯淡,稀薄如水,麥芽香幾乎沒有,這從啤酒泡沫就可以看出端倪,泡沫快速消失化水,酒液還不如一杯茶水醇厚,沙口感幾乎沒有。說真的,你喝啤水的時候打嗝都少了,偶爾打嗝一下,連麥芽香味都感受不到。從啤酒的本質上來說,這就不是啤酒,而是真正的水啤。喝了還非常撐肚子。外國啤酒不管是拉格還是艾爾,原麥汁濃度和酒精度相對於國產啤水,生產指標都高一些,除了遵循傳統的啤酒釀造法則之外,創新啤酒也能獲得大眾的喜愛,比如比利時福佳。國內市場需求,什麼都大,為了滿足生活需要,啤酒不可能遵循老法則去一絲不苟釀造,就像豬肉雞肉為了滿足市場需要,讓其快速出欄,必須催熟,水果也一樣,都有早熟品種。
這些打破自然規律的東西就是為了供應和滿足市場的需要,所以,這不難想像,為什麼啤酒不好喝了。當然也有高品質的國產啤酒,比如青島原漿,這種好啤酒,有幾個人喝得起呢?就算喝得起,生產商能滿足龐大市場的需求嗎?所以,國外的啤酒相對來說,的確好喝,但這不是絕對的,也有垃圾貨,這需要分辨。最後我說一個大眾化的國產啤酒,優於國內大部分啤酒,那就是青島純生,這是當下啤酒界相當不錯的一款。我也沒那個實力打廣告,不信你可以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