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脫貧攻堅,產業扶貧是關鍵。近兩年來,武寧把發展特色農業產業作為脫貧攻堅的有力舉措,打造「紅、橙、黃、綠、青、藍、紫」七彩產業格局,不僅有效拓寬了貧困戶的增收渠道,而且極大增強了扶貧「造血」功能,從而從根本上挖斷窮根,讓貧困戶早日實現脫貧致富夢。
科學規劃七彩產業絢麗多姿
武寧土壤肥沃,氣候適宜,加之良好的生態環境,非常適合發展農業種植。為此,武寧結合精準扶貧進行科學規劃,按照「一核四園」的發展思路,以「兩茶兩水三花」為重點,以「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為路徑,因地制宜優化特色農業產業布局。「一核」即宋溪現代農業示範核心區,「四園」包括楊洲、羅坪休閒養生農業示範園,巾口、官蓮休閒觀光農業示範園,澧溪、甫田花卉苗木示範園,清江、石渡、新寧瓜果產業示範園;「兩茶」指油茶、茶葉,「兩水」指優質水果、水產品;「三花」指荷花、菊花、玫瑰花。目前,打造出了宋溪鎮、澧溪鎮2個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園區,以及巾口鄉、楊洲鄉2個市級現代農業示範園區,以「紅、橙、黃、綠、青、藍、紫」為特色的七彩產業更是顯得絢麗多姿。
「紅色」產業以紅辣椒、紅心獼猴桃、紅心火龍果等為代表。全縣紅辣椒種植面積達6000多畝,椒產量達6000噸,曬乾辣椒約1000噸。紅心獼猴桃面積達2500畝,產量750噸;紅心火龍果面積800畝,鮮果產量達1200噸。如魯溪鎮,全鎮不僅種植了3300畝紅辣椒,而且建有辣椒加工廠,生產辣椒醬、辣椒粉、辣椒乾等系列製品。因原材料充足且品質好、品牌響,投產以來,產銷兩旺。僅在今年8月31日辣椒節開幕當日,全鎮銷售辣椒3500公斤、辣椒醬1000瓶。
「橙色」產業以柑橘、臍橙為代表。全縣規模種植柑橘、臍橙面積73000畝,鮮果產量達85000噸。如石渡鄉的官田福橙基地,一期500畝種植了自己研發的福橙1號,畝產值達8萬元。明年全面進入掛果期後,預計產值超過2000萬元。
「黃色」產業以金絲皇菊、黃蜀葵、黃梔子、金果梨等為代表。全縣金絲黃菊面積300多畝,溼花產量達450噸,曬乾約37.5噸;黃蜀葵面積400畝,黃梔子面積2000畝,金果梨面積1500畝。武寧多個鄉鎮建有金絲皇菊種植基地,已經成規模的主要有船灘侖上、官蓮洪溪以及澧溪花盆裡等。清江鄉的車下水梔子基地為江西省最大規模連片水梔子生產基地。
「綠色」產業以油茶、茶葉、蓮藕、蔬菜、花卉苗木、生態旅遊為代表。目前,全縣發展油茶24.88萬畝,其中貧困戶種植油茶2萬多畝;茶葉3.7萬畝,年產量達1300噸。種植蓮藕面積5000畝,蔬菜面積2000畝,花卉苗木8000畝,發展休閒觀光採摘園24個,特色休閒觀光旅遊村36個,民宿養生自然村12個。如位於新寧鎮斜灘村的西海生態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投資1.08億元,建設標準化油茶基地4000畝,並建有加工廠房,註冊了「袁仕」商標。澧溪鎮以1200畝太空白蓮種植、加工為基礎,農旅結合打造「長樂蓮溪谷」,成為武寧鄉村旅遊熱地。
「青色」產業以清水養殖為代表,如稻蝦養殖全縣達2350畝,河蟹養殖達300畝。如官蓮鄉東山村,土地90%流轉為村集體經營,村民從事蝦稻共養等規模產業。特別是清水養魚,更是深受市場歡迎。如江西省箬溪生態農業有限公司2019年在縣工業園建成投產的現代化鱘魚加工廠,成為目前國內冷凍鱘魚、鱘魚子醬加工規模技術領先的企業,年加工魚肉產品1000噸,魚子醬20噸,銷售收入1.2億元。
「藍色」產業以藍莓為代表,面積達200畝,年產量150噸。如今清江鄉朱旭勤,種植藍莓30畝,另還生產了藍莓酒1000餘斤,今年預計純收入近30萬元。
「紫色」產業以楊梅、葡萄、樹葡萄為代表。全縣楊梅面積3000畝,年產量3000噸;葡萄面積2500畝,年產量3750噸;樹葡萄100畝,年產量1500噸。特別是楊梅產業,武寧連續五年舉辦楊梅節,形成了良好的輻射帶動效應。
多措並舉帶動效應日益顯現
武寧發展特色農業產業,可以吸納貧困戶就地就業,拓寬他們的增收渠道。截至目前,全縣貧困戶在各類特色產業基地就近就業達3萬多人次。如石門樓鎮廒廈村的欣健生態休閒農業示範基地,種植面積2000餘畝,建有加工廠,可為當地解決100餘人就業。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更為重要的是,充分發揮特色產業的帶動效應,引導貧困戶發展種植。如官蓮鄉投資3億元的西海情甜柿種植開發加工基地,不僅帶動了洪溪村上宅組周邊的幾個小組種植,同時也帶動了泉溪、寶源等村,甚至是瑞昌市南義鎮也有農戶參與甜柿子種植。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累計超過300多農戶與該項目合作進行甜柿種植。其中,不少就是貧困戶。
為了充分發揮特色產業的帶動效應,武寧大力引導農戶成立專業合作社以及農業產業協會,積極吸納貧困戶參加。至目前為止,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1000餘個,創建國家級示範社4家,省級示範社16家,省級示範家庭農場5家。成立武寧縣蜂業協會、武寧縣鄉村大學生創新創業協會、武寧縣現代農業聯合會等17家各類農業專業技術協會。如魯溪鎮雙新高山種植專業合作社,發展辣椒、藥材、油茶等特色產業種植及加工,註冊了「高山辣椒」商標,走出一條適合高山氣候的「科技+基地+合作社」農業發展模式,不但大大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它的特色農產品也成了武寧對外推介的一大品牌。
為了實現農產品提質增效,大力創建農產品品牌。2016年以來,全縣新增「三品一標」58個。江西太平山茶業有限公司2018年在第二屆中國(南昌)國際茶業博覽會中獲得手工紅茶特等獎,江西太陽紅茶業有限公司2019年在第三屆中國(南昌)國際茶業博覽會中獲得金獎,江西新光山水開發有限公司的枳殼種植基地獲得國家林業局頒發的「中國森林食品示範品牌」。
同時,大力推動「網際網路++綠色食品產業」發展新模式,引導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加強與電商企業合作,推進鄉鎮電商服務站建設,不斷拓展銷售渠道。2016年以來,武寧縣農夫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在全縣建立了33個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網點,武寧縣益農社農產品運營網點遍布城鄉。電商運用越來越廣泛。如今年楊梅節期間,清江鄉村民利用網絡,將楊梅論個賣到了北上廣等大城市。
武寧依託色彩斑斕的特色產業,為脫貧致富提供了強有力的增長引擎。2018年退出貧困村8個,實現貧困村全部出列;脫貧貧困人口1038戶3714人。2019年脫貧1699戶4622人,完全達到了預期目標,為武寧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了堅實基礎。
(文章來源:九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