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琦
上海科技大學信息學院2016級計算機科學專業本科生
高中母校:天津市耀華中學
興趣愛好:CTF,電影,電子遊戲
畢業去向:上海科技大學本校保研
在校榮譽
2016年優秀獎學金
2019年優秀學生
2020年上海市優秀畢業生
序
——Do what is easy and your life will be hard, do what is hard and your life will become easy. -Les Brown
四年前的暑假,我參加了上海科技大學組織的校園開放日並毅然選擇了這裡;四年後的今天,畢業典禮已近在眼前。有的人選擇將自己的愛好小心翼翼地保護起來,不讓生活的不易消磨這份喜歡,而我選擇讓自己的愛好陪伴自己度過生命的一分一秒。因為喜歡,所以這四年的校園時光都有趣而充實。
這四年中,我自覺自己不是一個兢兢業業於GPA的「乖學生」。在我看來,GPA固然重要,但總有一些比GPA更有意義的事情,比如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我熱愛網絡安全比賽,而上科大就給我提供了這樣一個自由的學習環境,讓我可以為從事信息安全相關的研究不斷積累實踐經驗,為做出有價值的、可落地的信息安全科研成果而努力。
Geekpie×CTF,盡情遨遊的海洋
大一我加入了GeekPie學生社團並成為其中的核心成員,社團中優秀的學長學姐為我的學習生活提供了許多幫助。我和趙希亭、周楊、呂文濤等幾位學長一起參加了360舉辦的HackPWN汽車破解大賽,我們的King團隊因為僅用了兩分鐘就成功劫持汽車儀錶盤而名噪一時。正是這次比賽經歷激發了我對汽車安全的興趣,也對我此後的科研方向產生了巨大影響。
在高中時我就參加過許多次CTF大賽,進入上科大後我聯合社團中志趣相投的小夥伴們嘗試在校內舉辦CTF比賽,培養同學們對網絡安全的興趣,並積極參加各類大型的網絡安全相關的比賽。經過一次次的參賽經驗積累,最終我們的Geekpie團隊在2018年「駭極杯」全國大學生網絡安全邀請賽獲得全國一等獎、上海市特等獎。
此外,我也多次代表騰訊和Nu1L戰隊、聯合眾多有著相同興趣的的同學和同事參加國內外網絡安全賽事,獲得了日本東京CODE BLUE CTF全球第九名、第四屆中國創新挑戰賽網絡與信息安全專項賽冠軍、護網杯2019年網絡安全攻防賽冠軍、第五屆XCTF國際網絡攻防聯賽總決賽冠軍等。
秦琦在XCTF比賽現場
部分比賽參賽證
因為經常要趕赴全國各地參加比賽,上課考勤必然會受到影響。上科大這所開放又包容的學校鼓勵學生全面發展,只要在能完成課業的前提下,考勤制度也允許有一定的靈活度,因此我也才有機會全身心地去競賽,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因為在上科大,所以我能活出自我。
實習×科研,我的學以致用
大一暑假,在朋友的推薦下,我加入了騰訊科恩實驗室,從事汽車安全相關的研究實習,這極大地滿足了我對汽車安全的興趣。此後每年暑假,我都會加入騰訊,和同事們的交流中進一步提升自己信息安全相關的實踐能力。大三的時候,leader還組織我們一起閱讀論文,嘗試運用AI技術輔助逆向。在一起學習的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學校對我們培養的用心之處。得益於學校在課程培養中為我們設計的編程基礎課程和教授們提出的閱讀英文文獻的要求,我能快速地對所研究的內容進行學習和轉化。這種快速學習的能力將令我終生受益。
秦琦與騰訊同事在西雅圖 (左二)
在騰訊的實習經歷讓我對科研產生了濃厚興趣,所以在大三時我選擇加入了宋富教授的課題組。我們每周會聚在一起分享信息安全相關的論文、學習軟體分析相關的課程,這樣的分享與交流拓寬了我的知識面,也讓我對安全相關的尖端研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為未來的科研生活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專業×通識,豐富又硬核的課程設計
在上科大,專業課是讓人既愛又恨的存在。大部分專業課為全英文授課,課程設置參考國際一流高校,作業以Project和Coding assignment為主。那些棘手的作業題總讓人「恨之入骨」,而在修完整門課後又不得不感慨收穫頗豐。
大一的第一門專業課是《計算機編程》。在這門課上我們沒有學習傳統的C/C++,而是學習了Python和Rust。Python作為當下最流行的程式語言之一,由於其語法較為簡單,可以幫助沒有編程經驗的同學更快地入門;Rust則是一門相對小眾的新語言,在當時更是使用者很少,但通過Rust的學習,我們逐漸理解了這門語言的設計理念,從而可以寫出運行速度快且安全的代碼。
大一下我又挑戰自己,選了《編譯原理》。大學的學習從不只是教科書上的理論知識,在這門課上,宋富教授讓我們結合LLVM了解現實中編譯器的設計,並使用flex、bison等工具從零實現了一門用於教學的語言的編譯器。
到了大三大四,專業課的選擇就更加豐富。我們在《人工智慧》課上寫過以吃豆人遊戲為主題的編程作業,也在期末Project中實現過基於DQN的星際爭霸II AI。我們在《計算機網絡》課上用音頻線和聲音信號從物理層開始從零實現一個完整的網絡棧,自主設計數據包結構、阻塞控制等細節,一步一步最終成功實現了這個系統。
除了專業課外,學校開放的不少通識課程也我印象深刻。比如《Unity遊戲創作》,學校請到了來自Ubisoft Entertainment的高級UI工程師Brain Cox手把手的教我們在課上完成一個個Demo,進而熟悉Unity的相關操作與機制。在四次要求各不相同的遊戲創作作業中,我們將學習理論應用到具體的操作設計中,在通宵「爆肝」的同時,也了解了遊戲開發的流程和相關技術。
由於有著較為豐富的Python編程經驗,我從大一下學期開始就擔任信息技術導論或是編譯原理的助教。幫助同學們解答問題也能讓我對Python和編譯原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此外,因為發現現有的開源Online Judge系統不夠靈活,我還自己主動開發了一套基於GitLab的Online Judge系統,在授課教師的支持下,我的系統運用到了編譯原理、信息科技導論兩門課程中。在具體的運行環境中,我不斷地根據同學們和其他TA的反饋對系統進行迭代開發,逐漸地將這個系統改進為一個相當安全、穩定、可靠的評測系統。
Online Judge系統運行截圖
未來的選擇
因為經常在全國各地甚至出國參加比賽,拓寬視野的同時也讓我對自己的未來有些迷茫。在和信院的一些教授、已經畢業的學長、學姐們深入交流後,我決定留在本校宋富教授課題組繼續信息安全相關研究。我希望我能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在網絡安全領域的發展中,踐行學校「立志、成才、報國、裕民「的育人理念。
來源:上科大信息學院 上海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