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上善若水,到底是啥意思?其實很多人不大理解其中的真諦

2020-12-27 熊仔論古今

我們都知道,我們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和博大精深文化的文明古國。在這個歷史歲月當中,我們的先人根據他們日常生活經驗總結,摸索出了很多具有啟示和引領後人學習的生活準則。而這樣的準則,大都是以口頭或者書面的形式存在於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這些準則就有成語、習用語、諺語等等。

而成語是最有意思的文學體裁了,成語是中國漢字語言詞彙中一部分定型的詞或短句。它有著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著一定的意義,而且它在語句當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的。

而成語是根據古人的生活方式相承沿用下來的,而成語的背後都有著一個故事或者典故。而成語本身富有著深刻的思想內涵,並帶有一定的感情色彩。根據不同的場合,用不同的成語,就能事半功倍,相得益彰。

今天呢,小編就給大家說說成語「上善若水」的意思。想必大家在生活中或多活少的聽說過這個成語了,而且很大一部分的人都很喜歡這個成語。那麼這個成語到底是啥意思,為何會惹得大眾這麼喜愛呢?

其實很多人不大理解其中的真諦,小編今兒個就給大家淺析一下,好讓你有個基本的理解。「上善」就是「最高境界的善行」,「若」就是「像」,「上善若水」就是指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一樣。那麼自然界當中的水又有著怎樣的完美姿態呢?

「上善若水」這個成語出自《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也就是說世間最高的品行就像是水一樣,恩澤萬物卻不爭什麼名利。而世人即便是得罪了水,水也不會與人爭長短。也不會與人一般見識,真正表達出它寬廣的胸襟和非凡的氣度。

水本身可以變得十分柔弱,也可以變得十分強大;水可以細微到沒有聲音,也可以震撼到波濤洶湧。而水具有滋潤萬物的特性,使得萬物能得到它的恩澤。它卻不向萬物索取什麼,也不與萬物發生矛盾衝突。這樣的愛,才是博愛,又有多少人能夠做到呢?

水永遠都是以一種避高趨下的謙遜姿態處世,最後它還不遠千裡地走向大海,達到了海納百川的局面。從這裡我們就能知道,水具有著謙虛的心態。而且它不爭名鬥利,總是默默無聞地選擇隱遁於繁華市井背後。而它不遠千裡來到大海,形成海納百川的局面。正是說明了水具有頑強的耐力和艱苦奮鬥的毅力,而且還有著堅持不懈的品格。

水可以達到剛柔並濟的能力,它柔的時候,碰到巨石就會繞道而行,它剛的時候,再硬的石頭都能被它滴穿。而且水具有默默奉獻的精神,它除了潤物細無聲之外。還能洗滌塵世間的一切汙濁,將汙濁帶來,卻沾染了自己。這就是水具有的奉獻,卻又不奢求回報的精神。

總之,水具有著不慕名利、謙虛謹慎、堅持不懈、剛柔並濟、無私奉獻等美好品格。所以它備受人們的喜愛,而人們也想著做到像水一樣的境界。可是又有幾人能夠達到這樣的,除了古之聖人以外,恐怕沒有別人了吧。

所以,我們不妨學習一下水的精神,讓我們活出完美的姿態。其實水還有其他諸多品格,如果你知道了,請不吝補充哦。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與本文和本人無關,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上善若水」都聽過,那到底啥意思?其實很簡單,只是被人誤解了
    眾所周知,水是沒有顏色的,古時候人們也常將君子的品德與水聯繫起來,現今不少人將「上善若水」當自己的網名,可這四字成語到底是啥意思?其實很簡單,只是被人誤解了。「上善若水」出自《道德經》,很多人以為「上善若水」指的是一個人的品德出眾,應該像水一樣綿延不絕,是這個意思嗎?
  • 都說「上善若水」,到底什麼意思?其實很簡單,很多人都誤解了
    孔子和學生子貢一起看「東流之水」,子貢好奇地問老師:「為什麼君子見『大水』必須要觀看呢?」孔子解釋說,水和很多東西都相似,它似德、似法、似義、似道、似勇、似正、似志、似察、似善化,包容萬象,妙不可言。其實,孔子自己也曾經向老子求學,從老子那裡學到了水的智慧。
  • 老子的「上善若水」是何意?其實意思很淺顯,被很多人想複雜了
    「上善若水」,就是出自《老子》中的一個成語,整句為: 「上善若水 而「上善若水」中的「水」,則是比喻那些與世無爭的聖人,這句話其實意思很淺顯,卻被很多人想複雜了。
  • 「上善若水」到底是何意思?為什麼說很多人都理解錯了?
    「上善若水」到底是何意思?為什麼說很多人都理解錯了?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不僅包含詩詞歌賦也包含各種戲劇話本等等,而詩詞的關注率最高,且生活中也時不時用上幾句詩詞,頗有一番風雅之意。但很多時候詩詞並不是我們所看到的那個意思,也不僅僅是我們表面看到的那樣,更多的時候我們用的意境裡表達的也並不是詩詞所含的意思。我們今天來分享就是這樣一個詩詞,「上善若水」,其實剛說出來,很多人是很迷茫的,也沒有什麼理解。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上善若水」,中國的詩詞文化很深厚也頗有淵源,但我們了解的確實寥寥無幾。
  • 「上善若水」是什麼意思?其實意思很簡單,卻鮮有人知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從古代流傳下來了很多名言,至今依然被人們傳誦者,用來教導後人要做一個善良正直的人。但是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之中,有一些成語或者說是諺語都已經被人曲解了它的原本的意思,今天小編要給大家分享的就是一個成語「上善若水」。
  • 「上善若水」是什麼意思?現在就告訴你,其實一般人都理解錯了
    由古到今,很多人打著行善的旗號開始大肆掠奪,犯下了很多錯事。可是,在這個世界上,也有很多善良的人啊!他們默默的保護者一些人,幫助著一些人。就比如自古以來人們掛在嘴邊的那一個成語-上善若水,但是,雖然它這麼受人歡迎,可它真正的意思相信也沒有太多人知道,它的含義是很深的。
  • 上善若水,這四個字到底什麼意思?
    上善若水,這四個字到底什麼意思?@溫溪:「上善若水」出自《老子》第8章,意思是說:最好的、最上乘的「善」就像是水一樣。很多人把「上善若水」當成是自己的座右銘,可自己真的能做到「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嗎?
  • 「上善若水」到底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深受人們的喜愛?
    「上善若水」僅僅四個字,卻博大精深,寓意深刻,從古到今,曾經被許多人作為自己的座右銘,甚至把它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上善若水,是一個成語,出自《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 道家精髓:上善若水,是什麼意思?其實很簡單,很多人卻理解錯了
    老子手指浩浩黃河,對孔子說:「汝何不學水之大德歟?」老子這句話的是:你與其問學於我,何為不去學習「水」的優良品德呢?孔子很疑惑,不明老子是什麼意思,於是問道:「水有何德?」面對孔子的疑問,老子說出了一句經典的詞語:「上善若水」,看似隨意說來,其實卻透露著道家思想的精髓,道理也很簡單,老子隨後解釋道:「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此乃謙下之德也。」
  • 上善若水是什麼意思
    上善若水的意思是人要如水般一樣的善良、包容,蘊含做人的大智慧,處事最高境界。上善若水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它的字面含義是:最高的善像水那樣。水善於幫助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它停留在眾人所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接近於道。上善若水:「上」是最的意思。「上善」是最善的意思。
  • 「上善若水」啥意思?原來人們都誤解了,帛書本出世後才真相大白
    通用版本的《道德經》是這麼說的:「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而實際上帛書上所寫的原文應為:「上善似水,水善利萬物而有靜。
  • 「上善若水」是什麼意思?意思很簡單,但一般人都理解錯了
    在現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雖然很多不順心的事時有發生,但是依然有很多心靈雞湯滋潤著我們的心靈,而有很多網友都不喜歡心靈雞湯,他們覺得心靈雞湯只是嘴上空說,而忽略了現實。但是小編想說,如果沒有心靈雞湯的話,內心或許連一點慰藉都沒有。
  • 我們常說「上善若水」是什麼意思?讀懂它就懂了這「七善」
    我們常說「上善若水」是什麼意思?讀懂它就懂了這「七善」我們經常可以聽到「上善若水」這個成語,但它具體是什麼意思呢?可能很多人之前都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有時候就是順口一說,根本沒有深究這個成語背後的深厚韻味,但我國的文化經過了千百年來的孕育,非常的豐富多彩,有時候不學,可能過後就忘了,這一點我們應該做到一絲不苟,精益求精。「上善若水」這個被人們用了千百遍的成語出自老子的《道德經》,原文:「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 文史隨筆「上善若水」成語的解釋——最高境界的德行
    「上善若水」,最完美的德行就是像水一樣。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水的優秀品德有:奔流到海是一種追求,剛柔相濟是一種能力,海納百川是一種大度,滴水穿石是一種毅力,洗滌汙淖是一種奉獻。水的品行說不完,它始終為人類服務。
  • 說文解字|亳州市渦陽人老子認為:上善若水,「水」到底是何意?
    春秋時期的安徽省亳州市渦陽人,老子認為:上善若水,「水」到底是何意?探究老子的上善若水的奧義,必須理解「水」在春秋時期的含義,現在就從三個方面來解讀上善若水的「水」字。安徽省渦陽之水儘管老子在上善若水中沒有直接說水的特點和性質,但是可以從《道德經》文本的上下文分析,上善若水,
  • 解讀《道德經》:「上善若水」真實的含義是什麼,你真的了解嗎?
    他所著的《道德經》用樸素的辯證法講述了無為而治的道理,其中「上善若水」一詞頗有些耐人尋味。 平常不論是在電視劇裡,還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會看到一幅山水墨畫上題有「上善若水」四個大字。仔細讀來,總會有一些恍然大悟存在其中。 首先是「善」這個字,平常所說的「善」就是指為人向善,所以就會將這種意思帶入裡面。
  • 老子說:「上善若水」,究竟是什麼意思?對我們有何啟示?
    老子說:「上善若水」,究竟是什麼意思?對我們有何啟示?在我們的學生時代,每次背誦文言文時都會覺得十分困難。這主要是因為文言文表達方式與現代不同,我們不容易了解其中的意思所以在背誦時就會困難一些。今天小編向大家介紹一個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聽到,但是很少有人真正理解其意思的詞語。「上善若水」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老子的經典思想。那麼它究竟是什麼意思?所謂上善,指的就是水對世界萬物是十分重要的,水滋養了萬物卻沒有邀功,默默付出不求回報,這樣世間萬物慢慢習慣了水的付出。那麼,「上善若水」這個詞語帶給我們哪些啟示呢?
  • 上善若水,利萬物而不爭
    老子《道德經》中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意思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好像水一樣。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於「道」。這句話很多人都讀過,表面的意思也都能接受。然而,細思之下,「上善」為什麼會「處眾人之所惡」呢?其實可以這樣理解,老子相信真理掌握在少數人手裡。當眾人汲汲以求時,他卻堅守本心,不為表面現象所迷;當眾人都厭棄追求時,他這時會反其道而行之,反倒汲汲以求。他總是處在社會大趨勢的對立面。
  • 「上善若水」是什麼意思?上善若水的真正含義!
    《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wù),故幾於道。」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處於眾人所不注意的地方,所以是最接近道的。水有七善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下一句更經典,知道的人卻不多!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這句,至今很多人都記得,並且也常用水講道,倡導人類多去學習水的精神。而這句,可以說大家都知道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