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父母」,不是傷害孩子的理由#小模範 #育兒經驗

2020-11-06 小模範教育7

在儒家傳統文化中,長輩的話語權明顯高於晚輩。


在這種文化氛圍之下,長輩的權利被無限放大,而作為晚輩的個人權利卻被無限削弱,因此父母包辦一切這種悲劇在古代頻繁發生。遺憾的是,哪怕是在今天,仍有許多家庭繼承著這種家庭氛圍。



在網絡上,每當大家聊起「中國式父母」,就會講出以下幾種特徵。


1、喜歡訓斥和貶低孩子


這樣的事情有些是發生在室內,有些則是發生在他人面前。「中國式父母」喜歡用一種刻薄的、斥責的口吻與孩子溝通對話,這極大地傷害了一個孩子的自尊心。儘管這種做法被這樣的觀點所維護,即打罵孩子能讓孩子變得更堅強,但這種以強硬的方式磨損孩子的自尊心為代價,在小編看來實在是得不償失。



2、不允許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


「中國式父母」會將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這件事理解為是一種對父母的「頂嘴」。在他們的潛意識裡,這種「頂嘴」是對他們的權威性的一種挑戰,需要被制止和約束才行。結果便是,孩子不被允許表達自己的想法,只能默默忍受,久而久之變得順從。



3、對孩子缺乏包容和尊重


孩子隨著年齡不斷增加,自我意識開始逐漸覺醒。這時孩子就會產生自己的想法、觀點,養成自己的興趣愛好。如果父母能夠對此進行包容和尊重的話,孩子的自我意識便會繼續發展和完善。否則,孩子將會變得壓抑自我,形成討好型人格。


以上,便是「中國式父母」的常見特徵。


2


其實,如果父母能夠自願放下自己的權威架子,與孩子平等地溝通,並且尊重和包容孩子獨特的一面,那麼孩子的心智將會健康地發展。



家長們大可不必擔心因為平等地對待孩子,而致使自己失去權威意識,孩子便不再服從自己。因為一個優秀的孩子,不是靠打出來的,是依靠好習慣塑造出來的。由此便可看出,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才是關鍵。


其實說到習慣的培養,家長可以利用簡便易學的習慣養成APP來幫助培養孩子的習慣,比如最近刷爆朋友圈的一款少兒行為習慣管理工具——「小模範」。



這款微信小程序,可以快速制定習慣養成計劃,隨時查看任務完成進度,酌情制定獎勵措施,很適合幫助處在啟蒙教育、早期教育以及小學階段的孩子培養行為習慣。


免責聲明:以上部分圖片及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什麼是引導式教育?看這個就夠了 小模範 育兒經驗
    所以說教育不是一件當上父母就會的事,它既需要家長對孩子的前途與發展的關心,又需要藉助於專業理論和實際經驗,還要根據孩子的氣質、性格、興趣因材施教。即便如此,我們能說這樣的教育就是考慮周全的嗎?仍然不能。
  • 什麼是引導式教育?看這個就夠了#小模範 #育兒經驗
    所以說教育不是一件當上父母就會的事,它既需要家長對孩子的前途與發展的關心,又需要藉助於專業理論和實際經驗,還要根據孩子的氣質那麼,這樣的教育只會落後於他人,讓孩子在與別人的競爭中,喪失掉自己的競爭力。比如,很多家長都在使用一款名叫「小模範」的微信小程序。
  • 比社會更影響孩子的,是他的家庭#小模範 #育兒經驗
    許多家庭中,由於父母是權威式家長,導致孩子的個性發展畸形、自卑。如果父母再是那種虎爸虎媽型的家長,孩子甚至可能會產生許多心理障礙和疾病。還有,如果一個家庭並不健全的話,孩子也會變得很敏感、脆弱。,使孩子怕你從來不算是本事,真正的本事是使孩子激發自己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勇敢地面對生活。
  • 監控下的成長:家長的「直升機式育兒」,正在傷害著孩子
    家長們對孩子生活過多的監視和掌控,導致孩子不能有自己獨立的、私人的空間,讓孩子生活的全部都「暴露」在別人的監視下,相信這樣的感受所有人都不喜歡。「直升機式育兒」侵佔了孩子太多的隱私權,對孩子造成了太多的傷害。一、什麼是「直升機式育兒」?
  • 培養孩子獨立能力的關鍵是什麼?#小模範 #育兒經驗分享
    小編曾經在網絡上看到這樣的統計數據,使自己震驚不已。這份統計數據顯示,在對所選中的1500名受試者進行跟蹤觀察顯示。那些區別於眾人的優秀者,靠的並不是智力方面的差異,而是其個性品質上的優勢。所謂個性品質,指獨立能力、勇氣、強大的意志力等。
  • 給孩子灌輸價值觀,不如讓孩子養成好習慣#小模範 #育兒經驗
    我們都知道,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肩負著將優秀價值觀傳承給孩子的責任。特別是在像我們這樣擁有五千年燦爛歷史的文明大國,更是有著許多需要傳承給下一代的優秀文化精髓。然而在這件事上,許多家長都犯了一個關鍵性的錯誤。
  • 「直升機式育兒」,是中國式家庭父母的誤區,可有很多家長都踩坑
    父母教育的誤區——直升機式育兒 對於中國的父母來說,他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容易陷入到"直升機式育兒"的誤區中。"直升機式育兒"名詞最早出自於《父母與青少年》一書,在這本書中,作者用這個名詞來形容一些喜歡對孩子的行為加以監視的家長。"直升機式育兒"主要指的是父母就像一輛直升機一樣,一天24小時盤旋在孩子的頭上,嚴格的監控孩子的各種行為。
  • 《超級育兒師》反思中國式育兒 激勵父母成長(圖)
    央視財經頻道《超級育兒師》持續熱播。作為央視財經頻道的年終大型節目,第一季已經播出的六集節目引起中國年輕父母群體的強烈反響。隨著節目即將步入尾聲階段,越來越多的經典人物形象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節目對中國式育兒現狀的直觀描寫和深刻反思得到了許多專家的好評。剛剛播出的六集節目中家長所謂的「愛」都被蘭海老師冠以「以愛之名的傷害」的註解,在此為大家盤點那些孩子們「最委屈」的一面。最野蠻的委屈《超級育兒師》第一集中,5歲的小主人公小米曾經被網友戲稱為「最野蠻的小蘿莉」。
  • 為什麼要用量化的工具去管理孩子?#小模範 #育兒經驗 #教育
    1小編粗略估計一下,可以將中國家長採取的教育大致分為以下幾種:1、權威式教育:以父母為榜樣,以父母為權威,以父母為中心。一切由父母說了算,父母既有建議權,又有最終決定權。這種教育模式下的孩子會變得逆來順受,且獨立能力差。
  • 中國家庭式「直升機父母」,正在傷害孩子
    二、中國家庭式「直升機父母」,會對孩子造成哪些傷害?中國家庭式「直升機父母」,凡事都喜歡攔在孩子面前,致使孩子長大後步入社會一旦遭遇坎坷,就會難以適應社會節奏的變化,容易焦慮抑鬱。1.傷害孩子的情感發展。
  • 孩子做事馬虎,這個辦法三天幫您解決#小模範 #育兒經驗
    ,儘管選擇放養式教育的家長可能會對此見怪不怪,但如果孩子在沒有監督和提醒的情況下持續下去,這種做事馬虎興許會惡化成做事魯莽、不長記性。,有些事情可能對於家長來說早已爛熟於心,可以說閉著眼都能把事情作對,但這並不是說明大人,而只是大人有更多的做事經驗。
  • 中國式父母願意花錢讓別人來教育自己的孩子?育兒請先育己
    昨天陪孩子在院子裡玩碰到一個媽媽,聊天的時候又說起自己家孩子學習的問題了,馬上就要幼升小了,孩子還不會10以內的加減法,打聽哪裡的幼升小培訓班好一些,想怎麼樣快速解決這個問題。我突然覺得孩子好辛苦,5歲的孩子各種班,而且有一種現象是來自身邊無形的壓力,家長們會打聽會比較,誰誰家給孩子報了什麼班,我家孩子要不要也去試試?
  • 父母撒謊式育兒,孩子越擅長說謊,父母需反省
    家長從小對孩子說謊話,這叫「撒謊式育兒」,《實驗兒童心理學》上的研究顯示,「撒謊式育兒」會對孩子成年後造成不良影響,小時候被誆騙長大後也傾向於說謊。小雨兩三歲時,特別挑食,不愛吃飯,吃頓飯半天吃不完。小雨的爸爸很納悶,小雨平常不是愛撒謊的孩子啊,怎麼上學了就變了,直到又一次,小雨打碎了家中的花瓶,爸爸問他時,他卻說是哥哥打碎的,而哥哥那天剛好和媽媽在外面買東西,幾番詢問,小雨才承認是因為害怕媽媽打他才撒謊的。
  • 劉璇「虎媽」式的育兒方法,是「母愛」還是「傷害」?
    ,比赳赳還小,巧克力各種「試吃」場面《新生日記》第二季,二胎準媽媽劉璇對於兒子赳赳「虎媽」式的育兒方式,一經播出就引起了不少的爭議。男孩子小的時候如果能夠皮實一些、活潑一些,反而是好事情。如果小的時候就唯唯諾諾、不太敢有自己想法與主見,甚至連小孩子本來該有的一些倔強都沒有,一切都是以家長制定的規則與紀律作為行為準則的話,那可能並非什麼好兆頭的。當然,不可否認的是,劉璇與王弢家的赳赳,不管他是虎媽式的教育,還是慈父式的教育,他的起點都比中國絕大數的孩子的起點要高得多。是那種在起跑線上就已經贏了的人。
  • 孩子總是熬夜?這個辦法三天幫你解決 #小模範 #育兒經驗
    儘管家長在為孩子購置手機時,是抱著一種希望孩子在外能隨時聯繫到父母,防止意外的發生。這本是好意。可普遍的現實是,孩子沒有因為多了一部手機就和家長增進了更多的交流機會。1、父母以身作則,睡前將自己的手機與孩子的手機一同放到某個位置。2、睡前4個小時不讓孩子喝帶咖啡因的飲料(可樂等)。3、睡前切勿觀看恐怖、驚悚類的視頻。4、睡前可以和孩子一同讀書5、睡前聽一段舒緩的純音樂。6、將室內溫度調節到適中溫度。
  • 孩子總是丟三落四?這個辦法三天解決#小模範#育兒經驗#教育
    作為家長,肯定都有過這樣的困惑:自己的孩子總是丟三落四,粗心大意;不是忘記做這個,就是忘記做那個;有時給他交待的清清楚楚,他仍然會忘記。即便是父母頻繁的提醒,依然無法讓孩子記起,真是愁死這一屆家長了。本著「只解決問題不抱怨」的原則,讓我們先來分析下孩子為什麼總是丟三落四。
  • 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其實是它 #小模範 #育兒經驗 #教育
    在物質生活不斷上升的今天,父母和家裡的老人都傾盡全力要將一切資源傾注在孩子身上。作為獨生子女的一代,在物質上經歷了上一輩人無法想像的童年。無論是假期夏令營、迪士尼樂園、麥當勞與肯德基,對於長輩的童年來說,這些都是無法得到的。
  • 與其和孩子鬥智,不如去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小模範 #育兒經驗
    為人父母,有時就像在與孩子鬥智鬥勇。那些既能夠讓孩子保持個性獨立解放,又能讓孩子聽從教導的家長,必有一些「絕招」。1上文中所提到的鬥智鬥勇,其實並不是說和孩子發生衝突,互相視為敵人。2很多家長都感到疑惑,他們抱著一種孩子不打不成器的觀念問道:「如果不打孩子,還能有什麼辦法讓孩子變好呢?」答案就在於習慣的養成。那些以打孩子為教育方式的家長,他們無法看到,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那些壞毛病不是因為打的少,而是沒有培養出抵消這些壞毛病的行為習慣。
  • 為什麼父母愛用語言傷害孩子?父母:不是的,只是身不由己
    但當我們從父母的孩子,結婚生子,變成孩子的父母時,我們也會有意無意的走上這種模式,我們在不經意間,會活成自己所討厭的父母的樣子。如果父母有了情緒,與孩子相處時,往往會借事發洩,將自己的情緒轉嫁給孩子。在工作中有了情緒,很多人當面不敢對抗,回到家裡,卻抓住孩子一兩個小問題而大光其火。
  • 「喪偶式育兒」危害重重,除了傷害孩子,也正在摧毀家庭幸福
    文 | 小鴻兒媽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如今社會,絕大多數家庭都存在「喪偶式育兒」的現象,所謂的喪偶式育兒是指家庭教育中一方的缺失,如父母其中一方長期外出,或者待在孩子身邊,父母其中一方與孩子並無溝通交流,毫無情感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