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網友說,他今年37歲,在一家大型國有企業工作了14年。由於自己勤奮刻苦,現在已經是銷售部門的負責人了。雖然他的工作業績很突出。但因為只是大專畢業,學歷不達標。按照規定,再晉升就很困難了。有人建議他去上MBA,他有些迷惘,是不是還要去補學歷?學歷真的就是那麼重要嗎?
關於如何看待學歷,我想應當是這樣的。
從當前社會的共識來看,學歷還是可以代表一個人的知識水平和文化素養,代表一個人的思想修養和認識能力的。所以,對高學歷的人,社會還是比較認可的。即便學歷也許不能帶來稱心如意的工作,不能帶來穩定滿意的收入,但是,它能讓人生擁有更多的選擇。學歷也許不能讓人心想事成,但是如果缺少它,可能就會陷入困境。
從每一個個人的情況來看,學歷重要不重要?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分析。一方面,學歷對於每個人的求職、晉升等,是非常重要的,是必不可少的。另一方面,學歷對於判斷一個人的能力,提高一個人的水平來說,就不是十分重要。換句話說,學歷的高低,和人的各種能力並不是成正比的。
先說第一個方面。學歷為什麼重要?因為學歷是衡量一個人的基本標準。在當代社會,由於沒有一個更為準確,更為客觀的標準。只能依據學歷這個相對公正的標準。
例如求職。首先要看學歷。因為它可能代表著你的能力。例如評定職稱。首先也是要看學歷,這是基本要求。例如選拔晉升。也是要看學歷。有人說學歷像一塊敲門磚。或者說是一張入場券。應該有一些道理。我們國家現在正在破除唯學歷論,實行依據能力選拔人才。但是,畢竟學歷低而能力強的人,還是少數或者是個別的。學歷作用的普遍性還是存在的。
再說第二個方面。學歷和能力的關係。可以這樣說,絕大部分學校學到的知識,和走入社會後的工作,並沒有直接的關係。例如,學金融的不一定做金融工作。學建築的不一定做建築工作。幾乎都在改行。還有,即使是做了所學專業的工作,工作的具體內容,仍然有很大的差距。這一點,所有在職人員,都是深有體會的。
學歷只是一種素質養成教育。並不能對從事的工作,有太多的直接作用。金融專業的本科生,研究生。在銀行工作,可能一輩子就是一個櫃員,或者一個客戶經理。客戶經理要與客戶打交道,這種人際交流的學問,並不是在課堂教學中學到的。工作能力的培養,更多需要賴於實踐。
因此,就每個人的個人情況來看。如果你還需要這塊敲門磚。那你就去上學,得到一個文憑。如果你只是想提高自身能力,完全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進行學習。學歷教育有時甚至不如一些崗位培訓和職業培訓,針對性更強,能更好的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