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思 | 理科生一定比文科生優越?

2021-02-18 中國青年報

小年說:

在這飛速發展的時代,我們學習的知識越來越多,但在文理分科的路口,卻改變了很多人的人生軌跡。

到底理科好還是文科好,其實是一個偽命題,一個人不管選擇什麼專業,關鍵是要修煉自己的不可替代性,用不斷提升的專業能力來充當職業的「護城河」。

推薦給你,靜夜思。

理科生一定比文科生優越?

來源 | 冰川思享庫  ID|ibingchuansxk

作者 | 李躍

 

正在召開的全國「兩會」上,「著力解決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重問題」,是備受關注的熱點話題之一。

 

而在此前,隨著頂級奧數賽事「華杯賽」以及形形色色的「杯賽」被緊急暫停,對陷入瘋狂的課外培訓的圍剿乃至釜底抽薪的態勢已然形成。

 

這使我油然想到,對大多數學生而言,他們在補習班上學到的各種解題套路,那些定律與公式,那些讓他們氣喘籲籲的各種競賽試卷,全部意義往往就維繫於某一次升學考試,很多人也許終生在現實生活中都派不上用場。

而一個人在精神發育時期偶然與某一本書、某一篇文章乃至與某一段文字相遇並被其打動,可能一輩子都難以忘懷,這正是靈魂成長的奧秘。

 

01

我的一位朋友,從孩子去年升入高中起,就糾結於孩子將來究竟是該讀文科還是理科。

最近一次小聚,他似乎是下決心說,儘管孩子更喜歡文科,但從升學及將來的就業前景考慮,還是打算讓孩子在分班時選報理科。

 

作為一個文科生,我當然理解他的選擇。通常來說,文科生的可選專業及職業錢景均不如理科生,這是事實。

 

我當年讀的是被稱為職業萬金油的中文系,至今還記得,有一次,我和學校文學社同仁延請《湖南文學》雜誌社主編王以平先生來校講座,面對臺下黑壓壓一片的聽眾,王以平先生說了一句,「我不是向你們潑冷水,學文的尤其是搞文學的往往要面對一條比較艱難的路,你們要對此做好充分準備,反正我的子女中沒有從文的」。

王其時已屆退休年齡,現在想來,這是一個飽經世事更替的長者的滄桑之嘆,也是對青春年少的我們的一種善意提醒,儘管當時為文學而瘋狂的我們根本就聽不進去。

 

其實,錢鍾書先生在小說《圍城》裡就以調侃的口吻提到過一條著名的高校學科鄙視鏈。

 

他說,在大學裡,理科生瞧不起文科生,外國語文學系瞧不起中國文學系,中國文學系瞧不起哲學系,哲學系瞧不起社會學系,社會學系瞧不起教育系,教育系的學生沒有誰可以給他們瞧不起了,只能瞧不起本系的先生。

 

而今,在這樣一個科技越來越深刻而全面地改變人們生存景況的時代,文科生更是受到了理科生的全面碾壓。

 

02

不久前,一位據稱是通訊專業的大學教師在微博上開涮文科生,引起熱議。其大致觀點是,高中階段很多人之所以選擇文科,並不是因為興趣,而是因為理科整不明白,所以高中文理分科就完成了一次智力篩選;文科生大學畢業即失業,理科生再差也可以找個拉線布網之類的活幹;文科完全可以自學,但理科不可能……

一種身為理科生的優越感與自得感,幾乎從每一個字眼裡漫溢出來。

雖然不得不承認,他說的也是部分現實,比如文科可以無師自通,我的一個大學朋友就讀數學系,他的詩比許多出身中文系的寫得更好;而中文系的要弄懂裝在他腦袋裡那些複雜的數學定律與公式,恐怕難如登天——但,這又能證明什麼呢?如果一些人的傲慢與偏見建立在這樣的認知上,恰恰說明了這個社會人文教育的失敗。

按照一些人膚淺的識見,將文科置於學科鄙視鏈的末端,一個重要的衡量標準就是經濟收入,認為理科在這一領域全面壓倒文科。但我要說,這也未必就是全部真相。

 

最近,復旦大學胡安寧教授和香港科技大學吳曉剛教授合作完成的一項研究指出,有錢人家的孩子更可能學文科,窮人家的孩子更可能學理工科。

胡安寧和吳曉剛兩人通過分析由中國人民大學主持的「首都大學生成長調查」數據發現,家庭出身好的學生的文化資本更高,使得他們更傾向於在大學選文科專業。

這一研究成果已經發表在2017年12月出版的《英國社會學雜誌》上。

 

也有專業調查顯示,儘管理科生畢業起薪比文科生要高,但若將時間拉長,文科生的收入增長更有後勁。

 

這並不奇怪,理科重在創新,而文科重在積累。

按照理科生的嚴謹做派,在這裡還有必要引入單位時間收入比的計算方式。

比如,相對文科生而言,以程式設計師為代表的理科男收入確實風光,但這一行業的勞動強度也是眾所周知,他們的實際收入其實被各種加班加點給攤薄了。

 

03

更重要的是,科技發展往往以加速度運行,知識新陳代謝的速度非常快,一個人如果不具備知識持續更新能力,很容易被淘汰。而一些文科專業可能恰恰相反。

 

去年底,一位42歲的中興工程師因被公司內部調整時通知下崗離職而跳樓,引起了朋友圈的巨大震動。有報導稱,40歲以上的工程師技術男,都非常擔心失業下崗,因為公司往往願意錄用更年輕、學習能力更強的大學畢業生,他們失業後很難找到薪水相當的崗位,很多技術男不得不轉行做銷售。

我想起了女兒的鋼琴老師。

其叔祖父是魯迅的啟蒙老師壽鏡吾先生,其母為我國第一代鋼琴家,退休前,她是一所大學的音樂系教授。如今70多歲了,她仍然能夠根據自己喜好有選擇地收取幾個學生,輕鬆地賺取遠高於退休金的授課費用,生活過得優雅而充實。

 

我舉這個例子沒有半點向理科生示威的意思,只是想說明,到底理科好還是文科好,其實是一個偽命題,一個人不管選擇什麼專業,關鍵是要修煉自己的不可替代性,用不斷提升的專業能力來充當職業的「護城河」。

 

多年前,我做過一段時間文化記者,曾經電話越洋採訪過旅美學者薛湧。他說,當一個大學生過於急迫地追逐實利時,就喪失了大學教育中最寶貴的東西:理想性。

「我經常對我的美國學生講,你如果只為你的下一張工資單而操心,那麼你可能一輩子都會為你的下一張工資單而操心。在風華正茂的時刻,一個人應該學會繞開自己生計方面的瑣碎細節,關懷國家和人類的命運。」薛湧說。

 

這其實是在更高的視角下來看待文科教育的價值。

 

04

誠然,目力所及,是科技在改變我們生活的一切,從移動網際網路到馬斯克的太空探索,無不見證了人類科技的偉大。但是,人類畢竟是一種有血有肉的高級物種,永遠也不可能進化成一堆機器元器件,那些飽滿的情感、深邃而複雜的思想,同樣是人類文明的重要載體。

 

那位對文科生冷嘲熱諷的大學通訊專業老師說詩詞歌賦不具備生產力,我想問,如果沒有詩詞歌賦,沒有人文精神的浸潤,我們面對的將是一個怎樣荒蕪的世界?

 

事實上,科技與人文本身就是相輔相成、水乳交融,而不是彼此割裂的。

比如,你說寫出《夢溪筆談》的沈括,到底是一個理科生還是文科生?那些與科學包括數學相關的名著,如歐幾裡得的《幾何原本》、伽利略的《星際信使》和笛卡爾的《談談方法》等,大都是從人文精神、人文閱讀的角度去切入的,你說它們是科技著作還是人文著作?

這涉及到一個關於加強通識教育的問題。

金庸小說裡,一個人如果能打通任督二脈,便會成為絕世高手。在文理分科的現實背景下,一個人要獲得正常心智,也需要打通文科與理科的「任督二脈」,即在專業教育之外,突破學科間的各自為戰和人為藩籬,認識不同學科特有的理念與價值,關注人類與社會歷久彌新的價值、意義、理念、文化傳統與共性話題,而不是停留在文科與理科的智力比較層面。

 

人工智慧時代,機器將在越來越多領域與人類展開競爭,人類剩下的核心競爭力,也許就是人文思想,有沒有思想,將是人類與機器人的最大差別——弔詭的是,智能機器展示的正是科技的力量,而這種科技力量正以這樣的方式,向人文精神表達敬意。

 

但是,我知道,包括本文開頭我那位朋友在內,很多人尚且看不到這一點。

—THE END—


本文轉自公眾號冰川思享庫(ID:ibingchuansxk),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投稿郵箱:bcsxk2016@163.com) ,對原文略有刪改。


睡不著,聊幾句? 

相關焦點

  • 還覺得文科生不如理科生嗎?這三方面優勢,秒殺理科生!
    還覺得文科生不如理科生嗎?這三方面優勢,秒殺理科生!一直以來在人們的印象中就是文科生不如理科生,就業難工作機會少,但是,這只是在一些方面上,不能一概而論,在這三方面文科生的優勢就十分明顯,甚至是秒殺理科生。
  • 文科生 vs 理科生的相愛相殺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文科生和理科生面對面交談,卻只能嘆息:這話,我沒法接!文科生和理科生並沒有什麼高下之分,更沒有好壞之別。只是思維方式不同,有時雙方會產生可愛的誤解,有時看待同一事物卻會產生不同的有趣的反應。
  • 文科生的煩惱就是總與理科生比
    一旦到了用人環境當中,當然越快見效的東西越吸引人,所以理科生自然受歡迎程度會超過文科生,這也是文科生比較吃虧的一點所在。但長遠來看,不在現在發光,也不會影響在未來發光,是金子總有展現的時刻。,在現在的時代裡這個問題的答案很明顯了,不然為啥高考理科生與文科生的比例是3:1,而比值越變越大。
  • 理科生VS文科生,畢業後的差距也太大了吧
    雖然現在正在推行新高考政策,很多省份已經不再區分文理科,但是文科生和理科生這個觀念卻深深地影響著我們。在當時我們可能只是埋頭苦學,專注於備戰高考,沒有太注意文科生和理科生畢業以後存在的差距。直到我們大學畢業以後才真正體會到了文科生和理科生在就業和工資待遇方面的巨大差距。
  • 文科生和理科生的差距有多大?
    二:高考志願上的差距在高考志願填報的時候,專業對於理科生來說並沒有任何的限制,但對文科生卻處處限制。其實也無可厚非,因為一些理工類和醫學類專業真的需要一些基本的理化生知識。所以,文科生只能報考一些教育,經濟,語言,文學類專業。但是又因為一些理科生也會選擇這些類專業,就使文科生高考錄取有著更大的難度。
  • 文科生和理科生到底有什麼不同?
    今天微博上有一個熱議的話題:文科生和理科生的差異。那麼,在這裡呢,小編也想和大家來討論這個話題:文科生和理科生到底有什麼不同?文科生和理科生在思維方式上存在著很大的不同。文科生比較傾向於感性思維,而理科生比較傾向於理性思維。比如,同樣是看見一朵花。文科生會想著讚美它,而理科生會從生物的光合作用出發分析它為何會長在這裡。再比如,理科生寫文章的時候,傾向於用數據和實驗來進行嚴謹的論證,而文科生傾向於用優美的語言,細膩的情感來打動讀者。
  • 文科生vs理科生,且看二者較量
    文科生遇到一件事、一個社會現象,第一反應就是有幾個「點」,這個「點」放到文科綜合裡面就是答題的關鍵點,放到實際中就是問題的切入點,通過這幾個方面分析一件事的內容,是一個歸納與概括的過程。理科生遇到一件事,首先會分析這個事情的定性,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之後分析其所涵蓋的具體內容,是一個從整體到部分的邏輯思維方式。
  • 比拼記憶力 難道理科生比文科生更聰明?
    這樣理科生「逆襲」文科生的故事還有很多:憑藉科幻小說《三體》獲得「星雲獎」的劉慈欣,是一名電廠工程師;出生於1893年的丁西林留學(課程)英國,學習物理和數學,回國後成為北大物理系教授,但這不妨礙他還是一名劇作家,被稱為「中國獨幕劇聖手」。
  • 文科生不能學醫?這些醫學專業文科生也能報,學好了不比理科生差
    但在很多人看來,醫學專業是理科生才能報考的專業,文科生是不能學醫的。確實,很多醫學專業都只招收理科生,理科生在報考醫學專業上更具有優勢。但有些醫學專業同時接收文科生,文科生也能報考,而且未來前景不比理科生差。這裡給大家介紹一些文科生也能報考的醫學專業,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文科生與理科生的差異,句句精闢,讓人心服口服!
    4、理科生比較客觀,一個答案多種求法;文科生比較主觀,多種求法多種答案。Science students are more objective. There are many ways to find an answer.
  • 論法國也有的文科生和理科生的區別!
    >理科生:我還是很喜歡你像圓周率無限不循環永不停歇關於感悟文科生看到落花:會想到 黛玉葬花那麼,法國的文科生和理科生,有什麼區別呢?法國人做了一組圖,形象的描述了法國文科生和理科生的區(zì)別(hēi)。關於香菸(les clopes)文科生:抽菸不夠酷(我們自己種煙、自己卷!)
  • 文科生不懂理科生的浪漫?
    文科生不懂理科生的浪漫? 前幾天,熱搜上一個話題 #理科生的戀愛方式# 引起了廣泛的熱議~
  • 文科生和理科生,誰是「優質股」?就業市場很現實
    文科生和理科生,誰才是優質股?誰更有前途?他們彼此的差距,又體現在什麼地方?很多大學生,平時對這個問題不關注,也不太關心自己和對方的差距。但是,文科生和理科生的差距,確實比較大,這些差距,在走向就業市場的時候,就非常現實地呈現出來了。
  • 英國留學轉專業指南 文科生比理科生更容易?
    對於想要轉專業的學生來說,英國轉專業文科生要比理科生更具優勢。在英國碩士留學當中,轉專業的情況非常普遍。而且英國的碩士階段提供大量的碩士預科課程,非常適合想通過留學轉專業的學生。對於想要轉專業的學生來說,英國轉專業文科生要比理科生更具優勢。
  • 理科生和文科生之間,真的有一條鄙視鏈嗎?
    比如錢鍾書在《圍城》裡就曾描述:理科生看不起文科生,外文系看不起中文系,中文系看不起哲學系,哲學系看不起社會學系,社會學系看不起教育學系,教育系的學生實在沒人看不起了,於是就看不起他們的老師……重理輕文,是近代以來很突出的一個現象。
  • 考大學,理科生考高分容易,但是錄取分數比文科生低,什麼邏輯?
    在考大學的時候,我們發現了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理科生考高分相對容易,但是理科生的錄取分數線卻比文科生低,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趣哥作為一個文科生,其實也比較清楚,要想在文科生當中考一個高分,相對而言是比較困難的。因為就讀文科需要學習歷史、政治、地理,而這些文字類的學科要想獲得高分是比較困難的。
  • 涼涼,理科生太激烈了吧!理科生為什麼比文科生多?
    剛剛新鮮出爐的廣東2020年學考分數段公布出爐:250分以上文科生2020年比2019年翻一倍,理科生比去年翻了4倍!
  • 文科生和理科生有啥差別?高中一定要選好,真能影響一輩子
    填報志願的差異文科和理科面對的行業不同,從而也決定了高校招生的不同,在填報志願時,理科生的選擇要比文科生多很多,在進入大學以後,理科生學習的內容既多又雜,而且難度還高,一節課上下來感覺很累,因為大腦一直在運轉,不僅如此,理科生的課程安排也很緊張,專業性很強。
  • 文科生、理科生、工科生最好的選擇是哪個城市?
    對此,我一直有一個簡單粗暴的建議:文科生去北京,理科生去上海,工科生到廣東。下面分享一篇舊文。北京是一個由思想家組成的城市,思想和創意在這座城市裡有如空氣,無處不在。所以,北京是文科生的樂園,你如果會講故事,會做PPT,在北京,多半如魚得水。
  • 文科生與理科生差距有多大?哪個考大學會更容易?
    在就業方面理科生就業優勢要高於文科生,因為大多數學習文科的專業都是純理論性的知識,就業難度比較大,像歷史學,社會學這些科目,即使是畢業於名校畢業後也不一定好就業。而理工類專業因為更加偏向於技術型的學習,而我國目前對於技術類人才很缺乏。所以理科生畢業之後就業會更加容易,相對來說就業面較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