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藝術學院自成立以來,在學校黨委行政的正確領導下,艱苦創業,開拓進取,從無到有,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發展。經過努力,學院的專業建設和學科建設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師資隊伍以高學歷高職稱的雙師型中青年教師為骨幹,學術思想活躍,注重「產、學、研」的結合,充分重視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與創新實踐能力,形成了教學、實踐、科研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良性循環。
一、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貫徹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創業教育、科學素養教育等貫穿於人才培養全過程的理念,構建起基於工作過程系統化體現「項目導向、任務驅動」人才培養模式。逐步形成以「專業教學項目化」的教學模式,「專業、基礎、一體化」的課程體系,「能力訓練工作化」的教學方法,「過程管理公司化」的考核機制為內涵的「職業化教學」特色。
堅持職業教育的「職業性」,依據行業、企業技術標準及國際通行的職業資格標準,針對區域經濟發展需求,與行業企業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開發專業標準、技能標準和評價標準。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培養人才,構建符合人才培養要求的專業規範。
建立社會需求調研和專業動態調整的長效機制,根據社會需求適時調整專業方向;深化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等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推行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等教學做一體的教學模式改革。
以工匠精神為核心,加強職業技能和職業精神的培養,構建理論和實踐高度融合的教學體系。加強創新創業教育,推動人才培養從專業技術技能的「合格培養」轉變為「優質培養」和「卓越培養」。
為了增強畢業生的就業能力,更好地適應企業崗位需求,改變傳統的以學科邏輯知識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的方式,轉變為以企業實際用人需求為導向,以培養具備一線崗位能力為目標的應用技術型人才。學生既要達到職業本科層次所要求的學業標準,又要符合現代應用型教育的特殊要求。側重於實際應用技術能力的培養,以「知行對接,實訓貫通」為原則,面向企業、面向行業,培養與生產實踐和社會實際所需求的既懂技術又懂管理的現代應用技術型人才。
二、教學模式改革
推行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等教學做一體的教學模式改革。通過課程實踐來培養和鍛鍊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用工作任務來檢驗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使理論指導實踐,達到理論與實踐的真正融合。提倡「過程式教學」方法。
鑑於學院專業特點,在教學中強調「過程式教學」。學生的學習不僅依靠課堂講授來獲取知識,而更重要的強調輔導、實訓、設計講評、觀摩討論與動手製作等「過程」。
手把手小班授課, 教學做一體化,開展多種的教學模式,豐富學生的課堂生活,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了學生的學習視野。
開設寫生參觀課程,將課堂教學任務搬到大自然中,提升學生認識美、感受美、表現美。激發學生的興趣,開拓視野,增長知識,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優化藝術設計的基礎課教學,訓練和培養了學生的注意、觀察、思維、記憶等心理品質,提高了學生寫生造型的能力。同時也豐富了專業課教學的形式。
開展現代藝術學院作品展,充分展示了現代藝術學院學生的基礎實力、創造性和動手能力,展現了現代藝術學院的教學水平,通過作品展不僅給了學生們一個自我展示的機會,同時激發了學生的創作意識,提高了學生對藝術的追求和激情。同時對全校同學進行了一次藝術薰陶。
堅持學歷教育與技能培訓並舉並重的原則,統籌利用本專業教學資源,積極爭取更多的新資源,制訂工作方案和具體管理辦法,啟動l+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主動為學生考取能力證書提供服務,鼓勵學生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積極取得多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拓展就業創業本領。
本著適應社會所需,與市場接軌的原則,採取與企業合作的方式,有針對性的為企業培養人才,注重人才的實用性與實效性。不斷加強內涵建設,改革傳統教學模式,優化課程結構,深化校企合作,通過與知名企業合作開辦特色「定向班」的模式,共同培養切合企業實際需求的緊缺人才,破解學生「就業難」與企業「用工荒」的矛盾,力求實現社會經濟發展、學校實力增強、企業用工滿意、學生就業稱心的多方共贏局面。
三、課程體系建設
構建「精品課程」,體現服務性、創新性、靈活性等「職業化」特色的課程建設體系,並產生一批建設成果。以職業崗位核心能力培養為主線進行課程建設,按照以職業能力培養力主線,強化實踐教學的原則。
基礎理論知識、技術技能水平與職業教育要求相適應,根據專業對接的職業崗位需求合理設置課程,推進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相銜接,跟蹤產業和技術發展,及時將新技術、新工藝、新規範納入課程標準,使課程內容充分反映當前社會先進技術水平和最新崗位資格需求,更加適合學生技術技能、職業素養和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
為適應職業本科教育發展需要,踐行&34;的教育理念,按照差異化培養的基本要求,實現&34;,將「分層次」教學納入課程教學體系。制定適合不同層次的人才培養目標及實施方案。以實際應用為目的,以專業需求為導向,以專業案例教學為主線,確定與各層次、各類別學生相適應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形成差異化的課程標準和課程實施方案。
創新分層分類課堂授課組織形式,本著「以學生為本」的教學原則,讓學生參與到教學的整個過程中,建立基於問題導向的小組合作教學形式。完善與分層分類課程體系相配套的教學資源整合,形成「基礎+專業+應用」的模塊化設計,有利於不同層級和類別的學生進行選擇。
四、質量工程
學院現有校級特色專業群一個--廣告設計與製作專業群。專業群按照「創意與技能並重,培養高素質技能型藝術設計人才」的理念,以創新藝術設計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為目標,圍繞藝術設計產業鏈和職業崗位群,以「一個公共技術平臺、多個專業方向」為原則,整合現有專業,搭建專業群框架,形成以「廣告設計與製作專業為核心專業,以動漫製作技術、環境藝術設計等多個專業」為方向的專業群框架。未來5年,預計建設2個校級專業群,1個省級專業群。
學院現有校級特色專業一個—動漫製作技術專業。未來3年,擬新建省級特色(品牌)專業動漫製作技術,擬新建校級特色專業:廣告設計與製作、環境藝術設計專業。
五、實踐基地建設
近年來學院不斷加大建設力度,實驗實訓條件有了明顯改觀。積極拓展組織建設共享性實訓基地,搭建為學校與企業或行業共同培訓人才,協同開發新項目,協作設計、製作與施工的良好平臺。現有E時代創客中心、工業設計實驗室、動畫實訓室、藝術設計實驗室、美容美體實訓中心、數字創意工作室等實驗實訓室,設備總值310餘萬,建築面積680餘平米。
在實驗實訓設備上,擁有一體機,三維圖形工作站,防火牆,路由器,千兆交換機,數字調音臺,高清攝錄兩用機,影視燈光,數字雕刻機等,這些都為學院的實踐環節教學和科研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六、校企合作
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以工匠精神為核心,加強職業技能和職業精神的培養,構建理論和實踐高度融合的教學體系。注重在校學習與企業實踐,注重學校與企業資源、信息共享的&34;模式。
以專業需求為前提,以學校主導,校企共建為原則,緊貼產業和時代的發展需求,按照設備先進、專業共享、功能豐富的原則,有針對性的與專業企業建立校企共建實訓室。分別與廣告傳媒公司、裝飾裝潢行業、企業建立廣泛的聯繫,在課題研究、教學改革、項目設計、人才培養等方面進行富有成效的合作。與山東室內裝飾行業協會、山東文化創意協會等多家單位積極洽談籤訂校企合作協議之中,由合作單位接收學生頂崗實習,安排一線崗位的專業設計、工程、管理技術專家來學院講授專業實踐課程,指導學生規劃職業生涯,較好地保障本專業人才培養質量。
與濟南乾璟唐朝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E時代創客中心、擬與山東新視覺數碼科技有限公司建設藝術設計實訓室、與山東博天晟華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合作視頻創作剪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