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記者 易蓉
武俠小說裡經常會有前輩高人留下的武功秘籍出現,今天小新就要分享一些絕頂「學霸」的筆記,聽聽名頭就覺得怕怕:
南洋公學時期蔡元培先生主持特班生李叔同的課業、黃炎培的讀書筆記;
1930年代初金愨教授批閱的錢學森「水力學」課程試卷,還有當代「學霸」精彩傳神的種種課堂筆記……
新民晚報新媒體 李永生 攝製
今天,由上海交通大學檔案館(黨史校史研究室)主辦的「學在交大」館藏學生課業檔案展在徐匯校區董浩雲航運博物館展出,展覽集中展出上海交大檔案館歷年徵集珍藏的交大學子在校學習筆記、實驗報告、試卷等課業檔案。
展品中有1901年南洋公學特班生李叔同(廣平)在校課業《論秦漢重農抑商》,這篇論文獲95分,名列全班第三名,文尾為總教習蔡元培的批語「偏於理論,文極暢達」。
特班生李叔同(廣平)在校的課業論文《論秦漢重農抑商》仿件
1901年9月,南洋公學特班生黃炎培在校期間的研讀《資治通鑑》的讀書筆記,左上角為其師蔡元培先生的眉批。(以上兩件為仿件,原件藏上海圖書館盛宣懷檔案)
1901年南洋公學創始人盛宣懷為實現從速培養高端人才的需要,設立特班,禮聘翰林院編修、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擔任特班總教習。交通大學初創時期師生樂教好學、嚴謹求實,蔡元培授課之餘,定期開列中外新學書目,供學生選讀並作讀書日記,如期上交批閱,師生相互切磋,其樂融融。
黃炎培和李叔同的課業
學霸們的作業竟然還能獲得博覽會頭等獎。
1907年至1920年,「國學大師、工科先驅」唐文治先生掌校,大力引進西學,開創工科教育,同時極意注重中文,專設國文科和國文研究會,每年舉行全校性的作文比賽。唐先生親自命題、閱卷,並向成績優異者頒獎。日積月累,庠序之文,蔚為大觀。
1914年,唐文治鑑選其中240篇,由蘇州振新書社鉛印《南洋公學新國文》發行。1917年和1926年,分別刊印二集與三集。該書風行學界,聲名遠播海外,甚至還獲得1915年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頭等獎。
交大早期學生優秀國文成績匯集——《南洋公學新國文》
1930年代的交通大學,有「東方MIT」之美譽,師資優良,教學謹嚴。老師嚴格起來是不留情面的,學霸錢學森就因為粗心和滿分失之交臂——在1933年6月的一份機械工程學院「水力學」課程期末試卷上,大三學生錢學森卷面清潔完整,演算一氣呵成,6道考題答得全部正確,但他在最後一道答題中「Ns」漏寫了一個「s」,仍被任課教授金愨先生扣除4分,未得到滿分。
1934屆機械工程學院學生錢學森「水力學試卷」 (金愨教授捐贈)
1934屆機械工程學院學生錢學森試卷、1935屆機械工程學院學生柏璋的《機械工程實驗報告》、1938屆機械工程系學生顧又新的《工程力學》聽課筆記
1940年,交大分校在重慶小龍坎成立。1942年,遷往重慶九龍坡,升為交通大學總校,逐步開設機械、電機、土木、航空、造船、輪機、管理等系科,並設立電信研究所,在交大歷史上首開研究生教育,師生達2000餘名。儘管抗戰時期各項條件極其艱苦,但師生懷著科工救亡報國之志,敬業樂群,孜孜求知,傳承延續著交通大學厚實基礎、嚴謹求真的優良辦學傳統。
據《三個世紀的跨越——從南洋公學到上海交通大學》一書中記載:「在渝校,考試分為學期考試、臨時考試、補考、甄別考試、會考等五種,題量大難度高,交大學生雖屬沙裡淘金篩選出來的,但要考得八九十分,卻如挾泰山以超北海,絕對難以做到。多數學生的目標是60分,如果問一個學生考了多少分?他若回答『我贏了,他輸了』,就知道他及格了。所謂『他輸了』,是指教師而言,沒有將他考倒。
交大的低分標準,還曾引起一次交涉。當時安徽省政府規定:
凡得80分以上的安徽籍在校大學生,可按學期發給獎學金。
交大皖籍學生一聽就急了,推派代表去安徽省教育廳請願。官員們聽了代表們的陳訴,也覺得把交大的分數和其他學校的分數同樣看待確實有失公道。經研究特準交大皖籍學生,凡平均分數在65分以上者,也發給獎學金。」
1948屆航空工程學系學生王鴻志的學習筆記
1947屆運輸管理學系學生傅天祿的《鐵路行車》課堂筆記(其中第136頁有授課教授沈奏廷題籤「閱」字樣)
1944屆、1946屆、1950屆學生課程筆記
在交大歷史上有這樣一群學生,他們不但積極參加中共交大地下黨組織的愛國民主運動,更是學習上的佼佼者。史霄雯就是這樣一位優秀的青年學生。
1945年,史霄雯考入國立交通大學化學系,大學期間成績優異,曾任學生化學學會會長,當選為交大學生自治會執委,擔任學術股幹事;先後主辦《雄風》、《每日文摘》、《每日新聞》等刊物。他不僅學習努力,還積極投身於革命運動之中,主持召開「真假和平辯論會」,加入黨的外圍組織——新民主主義青年聯合會。
5月20日,也就是上海解放前一周,人民的好兒子、青年的好榜樣史霄雯烈士在閘北宋公園英勇就義,年僅23歲。
1949屆化學系史霄雯烈士的化學實驗報告
朱發稼1944年考入交通大學,先讀機械系,為了振興中國航海事業,轉入造船系。他有強烈的正義感,對國民黨賣國求榮、發動內戰,置國民於水深火熱之中的種種倒行逆施,極為憤慨。在黨領導的學生運動剛一興起,朱就積極投入,並參與領導。
朱發稼1948年5月參加中國共產黨,在黨的領導下進行著反對蔣政權、迎接解放的秘密活動。後來他改名谷人,並一直沿用此名。解放後,他參加上海軍事管制委員會航運處接管航運系統,後在上海海運局工作,1953年調北京交通部,1963年病歿。下圖這本筆記本,是朱谷人1946年3月到9月材料力學的筆記,多麼工整!記筆記用的是作廢的記帳簿,說明當年的學習條件也是很艱苦的。
1948屆造船系學生朱發稼(谷人)的《材料力學》筆記
建國初期交通大學的學生課業筆記
「教學為先,學風為基」,交大優良的學習傳統在當代學子身上延續。2017屆醫學院臨床醫學八年制學生孔令璁的《人體解剖課》筆記將醫學和藝術完美結合,集合多部中外人體解剖圖譜的精華,運用手繪的方式,將人體解剖圖準確、精緻地呈現出來,在學習過程中繪畫記錄,在繪畫過程中學習,使枯燥的醫學知識變得生動逼真。它繪製的人體解剖圖譜成為學弟、學妹們爭相傳閱的範本。(順便透露一句,孔醫生還是一位大美女。)
2017屆醫學院臨床醫學八年制孔令璁的《人體解剖課》筆記
2017屆醫學院臨床醫學八年制孔令璁的《人體解剖課》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