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錢學森當年考交大有多難?

2021-02-19 科壇春秋

編者按:將《桃花源記》翻譯成英文?考試成績為負分?文言文不及格直接出局?如果你還在抱怨期末複習,不如來了解一下民國上海交大學子的考試經歷。考試文理兼顧、重視通識教育;學生們學習勁頭十足,競爭激烈。這段看似趣味的往事,足以引起對當今高校教育的嚴肅思考。

  

「東方MIT用英文出題?如何用英文翻譯《桃花源記》?交大考試之難,據說65分以上即可得獎學金!」1月3日,上海交通大學(以下簡稱「交大」)研究生會官方微博在本學期考試周來臨之際曝光了民國時期交大的入學考卷及「參考書」,引發網友紛紛自嘲「我等純學渣」、「絕對考不上」、「還好我活在現代」。交大大三學生小韋說:「感覺好難,而且好多還是英文,如果是高三的時候或許還能做一下。」


1月4日,記者走進上海交通大學校史研究室,在校史研究人員歐七斤的引導下翻閱了那些「上了年紀」的和考卷試題和「參考書」。這些資料或邊角泛黃,或已散落不少頁面,但其中字跡依然清晰娟秀。歐七斤笑言,因為交大理工科學生要學工程製圖,他們的字跡都比較工整好看。

入學考,要把文言文譯成英文

  

歐七斤告訴記者,民國時大學少、規模小。1937年全國只有約100所大學,到1949年也才只有205所,因此當時沒有全國統一招考,而是各個大學自主命題、自主招生。而上世紀的二三十年代,交大迎來1949年前的「黃金髮展時代」,享有「東方MIT(麻省理工)」的美譽。加上當時社會流行工業救國思想,「交大畢業則不愁找工作」,交大自設的入學考題簡直難到「慘絕人寰」的地步。

交大1939屆校友、我國機車設計製造專家傅景常曾如此回憶當年交大入學考:「第一場考化學,限三小時交卷。題目之多,連數都數不清。每一大題下有很多小題,而小題並不小……只有寫的時間,沒有想的時間,更沒有稍停休息的時間……一出考場,莫不唉聲嘆氣:『完了!完了!』下一場是物理,又是三小時……三天考下來,精疲力竭,叫苦連天,自覺自討苦吃。」這些試題,往往是英文出題、題量巨大。偶爾題量少了,卻也「非常態」,如交大1944年的英文入學考試試卷,雖只有兩道題,卻要求學生把文言文《桃花源記》翻譯成英文。(見下圖)

於是,當年交大「牛逼」的辦學、就業率和「苦逼」的入學考試就催生了一本本備考「參考書」,非常類似於我們現在的《5年高考3年模擬》。有趣的是,在當時售價兩元、由民國「知名」外語教材複印機構「龍門聯合書局」發行的《交通大學歷年入學試題解答(1931—1937)》的封面上,赫然寫著「謹把這本書貢獻給有志投考交通大學的青年;並紀念在這次不幸遭遇中的奮鬥。」 此外,這些入學考題的參考資料也不局限於「參考書」。當時用以招生的《交大概況》和各地校友專刊,也都有這些試題及解答的影子。

儘管如此,當時依然有很多人「不敢報」交大,即便是報考了,競爭也十分「慘烈」:一般錄取率僅在10%~20%之間。1935年大學部招收新生,報名300人,錄取54人,錄取率是18%;1936年報名者多達1778人,錄取只有181人,錄取率約為10%。說是「十裡挑一」,也不誇張。


考試多,平均成績算到小數點後兩位


等到過五關、斬六將,好不容易「殺」進交大,如果以為自己可以輕鬆了,那就「大錯特錯」了。民國時交大一大特色就是「考試多,小考、大考、期末考,考試不斷」,學分也要比其他大學多出四分之一。

以交大1934屆校友、「中國航天之父」、「中國飛彈之父」錢學森為例。1929年,這位以總分396、名列工程學院第三的佳績被交大錄取(國文51分、英文80分、物理50分、化學85分、高等代數60分、解析幾何70分)的高材生開始了五年的交大學習之旅。一開始,他對自己的成績並不上心,入學後第一年在整個年紀也算不上拔尖,但他很快發現在這裡同學們會為分數較勁。平時按成績排序不說,學期終了,每個學生的平均成績還會計算到小數點後兩位數字。

作為「北京師大附中派」的尖子生,錢學森自然不甘落後,他後來回憶道:「那時上海交大講考分,80幾分還不行,得90幾分才算好學生,所以我在上海交大的第一年都花在背書上了,你要90幾分得背書啊……我那時下苦功,臨考試幾天,我就把那本不厚的英語分析化學教科書,從頭一頁到最後一頁,連加注、書頁下端的注,全部背下來,去應付這個考試。」

經過一、二年級的調整,錢學森各門功課成績直線上升,從三年級開始,每學期平均分數都超過90分。比如,三年級第一學期他的平均成績90.44分,位列全班22名第一名。按照當時學校獎勵規則,凡是學期成績在90分以上,操行列入甲等的學生,可以享受免繳學費的獎勵。因此,從大三開始錢學森每學期都能獲得免交學費的獎勵。但是,老師並不偏愛「學霸」。1933年,錢學森在一張「水力學」考試中全部答對,只是在最後一題公式推導的最後一步,將「Ns」寫成了「N」,還是和滿分無緣了。(見下圖)

當時,交大對學生考試的要求非常嚴格。嚴到什麼程度?雖然每屆情況不同,但從幾位交大校友的回憶錄看,他們遭遇過「成績有負分」、「全班一半拿零分」、「每班後1/3者均算不及格」、「流體力學被稱為『留級力學』」、「65以上都可拿獎學金」。若有作弊,更是嚴懲不貸。1948年3月的一張由教務長周銘籤發公布的處分作弊考生布告寫著:「電機系三年級學生×××考交流電路時抄襲夾帶,當場查獲有據,應即令退學……工管系四年級學生×××考機械製造時,攜有夾帶入場,違反了考試規則,著記大過兩次,該科成績為零分,重讀……」


重基礎,國文也是交大重頭


不少人對交大的印象就是「很理工」。事實上,交大對國文其實相當重視。在設置了鐵路和電機兩個工程專科後,1909年交大增設了國文科,雖不招專攻國文的學生,卻專職加強工程專業的國文教學。之後,交大的入學考試,也經常出現第一門就是國文的情況,錄取與否也首先看學生的國文成績。批改試卷時,如果國文不及格,那麼其他試卷甚至沒有審批的必要。

此外,民國時交大也很注重基礎教育(類似現在的通識教育)。上世紀30年代,交大將數理化三系擴充為科學學院。各系主要的任務就是為工科和管理科學生講授基礎理論課程。1936年,公共基礎課主要是數理化及國文、英文,這些基礎課程約佔土木工程學院課程的25%,電機工程學院的32%,機械工程學院的36%。除了公共基礎課,交大學生還有專業基礎課。無論電機科還是機械科,凡是工程圖畫、機械工程、材料力學、材料學、水力學、電機工程、力學、測量學等均在必修之列。加上各專業基礎課,合計基礎課約佔管理學院課程的60%,各工程學院的50%。換言之,學生在交大4年,有一半時間用於「打基礎」。

然而,厚實的基礎也確實「作用不小」。比如我國工程熱物理和自動化專家錢鍾韓,1933年畢業於交大電機工程專業時想赴英留學,可直到報名時才知對方招的不是電機工程專業,而是機械工程專業。情急之下,他只能臨時趕讀機械工程的課本。每考完一門,錢鍾韓都要回來「大發牢騷」。同學們猜他考試失利便安慰道:「你是學電機工程的,臨時考機械工程,考不好是難免的。」不料錢鍾韓卻說,題目都太容易了,現在如此容易,大家都會做。結果,發榜時錢鍾韓名列榜首,還高出了第二名21分。

(本文選自澎湃新聞「文化課」欄目、中國好學者)

往期原創好文:

與古為新 建築大師馮紀忠和他的方塔園

頭戴六頂院士帽的世界著名科學家,他是平易近人的謙謙君子


科壇春秋(2015上海十大科普微信公眾號)

用人文化的視角介紹中外科技的歷史,展示科技領域的前沿動態和深度思考,以及發展趨勢,為科技工作者和關注科技的公眾打造一個純淨的心靈家園。本微信號轉載的文章觀點僅代表文章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微信號觀點。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繫。歡迎進入科壇春秋粉絲qq群(群號為431567020)與我們互動交流。

投稿郵箱:ketanchunqiu@163.com



相關焦點

  • 學霸錢學森當年考交大,都遭遇過哪些難題?
    而上世紀的二三十年代,交大迎來1949年前的「黃金髮展時代」,享有「東方MIT(麻省理工)」的美譽。加上當時社會流行工業救國思想,「交大畢業則不愁找工作」,交大自設的入學考題簡直難到「慘絕人寰」的地步。       交大1939屆校友、我國機車設計製造專家傅景常曾如此回憶當年交大入學考:「第一場考化學,限三小時交卷。題目之多,連數都數不清。
  • 民國時想進上海交大有多難?
    加上當時社會流行工業救國思想,「交大畢業則不愁找工作」,以至於交大自設的入學考題簡直難到「慘絕人寰」的地步。 交大1939屆校友、我國機車設計製造專家傅景常曾如此回憶當年交大入學考:「第一場考化學,限三小時交卷。題目之多,連數都數不清。每一大題下有很多小題,而小題並不小……只有寫的時間,沒有想的時間,更沒有稍停休息的時間……一出考場,莫不唉聲嘆氣:『完了!完了!』
  • 錢學森與交大圖書館
    錢學森學士學位照(1934年)錢學森是一位具有高尚愛國主義精神的世界著名科學家,為我國的國防事業和航天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作為老交大畢業生的傑出代表,錢學森是當之無愧的學霸。1929年,他以學院新生第三名的成績考入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院,1934年以學院第一名的成績畢業,榮獲校長嘉獎[1]            錢學森榮獲校長嘉獎(1933年)     錢學森對母校圖書館感情至深,曾由衷地說:「圖書館對我的教育成長和科學工作有極大的推動和幫助作用,……對我的研究工作簡直不可或缺。」
  • 錢學森國立交大試卷曝光,字跡工整流暢如「印刷體」
    他就是世界著名科學家,中國兩院院士,中國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錢學森。學生時代的錢學森就是公認的學神。據說錢學森在國立交通大學求學期間,上課永遠坐在最後一排,從不聽課,但是每次考試,他的平均成績都在90分以上。要知道交大學霸雲集,學風嚴謹,每次考試前大部分同學通宵達旦的學習,結果也只能勉強及格。而錢學森卻輕輕鬆鬆就可以考到90分。
  • 李叔同的課業,錢學森的試卷……你絕對沒有見過的「學霸」筆記竟在這裡!
    新民晚報記者 易蓉武俠小說裡經常會有前輩高人留下的武功秘籍出現,今天小新就要分享一些絕頂「學霸」的筆記,聽聽名頭就覺得怕怕:南洋公學時期蔡元培先生主持特班生李叔同的課業、黃炎培的讀書筆記;1930年代初金愨教授批閱的錢學森「水力學」課程試卷,還有當代「學霸」精彩傳神的種種課堂筆記……新民晚報新媒體 李永生 攝製今天
  • 上海交大有多難考?如果是重點高中學生,成績要到這個名次
    上海交大有多難考?如果是重點高中學生,成績要到這個名次。高一下期末年級排名400左右,學校南開中學,坐標重慶,年級約800個理科生,想考上交的會計學專業,可能嗎?高一,年級排名400左右,雖然是全國著名高中,但這個成績要考上海交大,難度實在是太大了,希望渺茫!
  • 彭康:「交大應多培養幾個像錢學森那樣的大科學家」
    許多人不知,父親先後育有三子。但身處革命戰爭年代,彭城的一兄一弟,或早夭或失蹤,他是唯一被找回來的兒子。  直到讀大學,彭城衣服上一直都打著補丁。當1959年彭康又被國務院任命為西安交大校長、黨委書記後,他要求兒子憑自己本事考大學。結果彭城考入上海交大,每逢暑假回到西安的家,父親才在「兩菜一湯」的家常慣例上,給兒子另加一個菜。
  • 錢學森交大試卷曝光,書寫規範堪比「印刷體」,考分更是讓人嘆服
    上海徐匯區的交通大學圖書館,有一個僅有三層的小樓,卻讓所有交大學子仰望,這就是錢學森圖書館!錢學森圖書館的展品中,大量學術筆記和手稿,訴說著豐功偉業的築成之路.....一個關於錢學森的故事在上海交大學子中代代相傳
  • 錢學森與交通大學之短記
    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理工部應屆畢業生錢學森,從報上看到交大招生簡章後,決定前往報考。他徵得父母同意後,便南下自己的出生地上海,如期來到交大校園辦好報考工程學院的手續。報名後,他住到位於極司菲爾德路的外婆家寓所,也就是今天的愚園路1032弄111號,冒著炎熱緊張地複習迎考。從7月23日至25日,錢學森接連三天參加了在交通大學校內舉行的入學考試。
  • 錢學森的畢業證長什麼樣?今天,交大100年前中英雙配證書大公開,驚嘆!
    證書上面寫有畢業生的三代履歷,這延續了清末科舉考試頒發考憑時的做法,顯示了新舊學處於轉型時期,亦似有彰顯天之驕子家族榮光的意味。英文證書主要是為了方便學生出國留學深造或者到外國在華企業就業,這個傳統一直延續到1949年。 徐新陸是1907屆上院一班高等預科畢業生,他曾任中國銀行總裁,浙江興業銀行創始人,是著名的銀行家。
  • 錢學森圖書館2012年在上海交大建成開館
    記者從上海交通大學獲悉,最完整、最系統、最全面地收集錢學森文獻實物的錢學森圖書館擬定於2012年在滬建成開館,現已由中央宣傳部確定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一張木製的方桌,周圍4把木椅子,桌子側面是一個木製大書架。這些錢老1960年至1995年間使用過的家具,如今在上海交大真實還原成一個「錢家客廳」。
  • 西安交大附中 「錢學森班」舉行開班典禮
    西部網訊 為進一步弘揚錢學森科學精神,培養具有現代科學研究素質結構的人才,西安交大附中決定創建創辦「錢學森班」,以問題和目標為導向,踐行錢學森精神。12月24日,「錢學森班」舉辦了授牌儀式暨開班典禮。
  • 騰飛交大夢想 西安交大附中舉行「錢學森班」授牌儀式暨開班典禮
    為進一步弘揚錢學森科學精神,西安交大附中結合現代科學研究對人才素質結構的需求,決定創建創辦」錢學森班」,以問題和目標為導向,踐行錢學森精神。西安交通大學基礎教育黨委書記常濤在授牌儀式暨開班典禮中介紹說,」錢學森班」將把繼承錢學森精放到首要位置,一定要為基礎教育貢獻符合科學規律、適應時代發展需求的育人智慧,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可堪大任的傑出人才。
  • 1946年的交大考試題,有本事你來做做看!
    這題乍看無釐頭,居然是1946年交大的物理考試題!交大考試之難,據說65分以上即可拿獎學金…如何用英文翻譯《桃花源記》?穩居第一的男神學長錢學森又因哪題痛失滿分?快來自測吧!以工科為主的交大素以嚴格要求著稱,課程多、考試多、難度大,相信馬上進入考試周的你一定深有同感,矩陣、泛函、論文、測試,個個讓人頭痛不已。
  • 交大展示那些年的考試"神題":英語要翻譯《桃花源記》
    正值高校考試季,近日上海交大研究生會微博發布的一組三四十年代學校考試題的史料走紅網絡。那時的考試「殺傷力」幾何?許多現已功成名就的學術「大牛」回憶起當年在交大的考試,仍覺心有餘悸。  錢學森漏寫下標痛失滿分  1929年7月,18歲的錢學森考入上海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 南京大學有多強?高考有多難考?給你答案!
    南京大學有仙林、鼓樓、浦口、蘇州四個校區,設有31個直屬院系,88個本科專業,有博士後流動站38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8個,專業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有教職工4647人,各類學生總計56068人。 就算再不懂大學的有關知識的人,看到這些名頭、排名和數據應該也知道南京大學實力有多強了吧!
  • 交大西遷博物館,錢學森圖書館入選20家國家級主題展!重點推介!
    圖為2020年4月22日,總書記參觀調研西安交通大學•交大西遷博物館後發表重要講話,指出「當年把一個最好的大學遷到這裡(西安),是為了中華民族,為了新中國發展,工業布局,高等教育和西部的發展的戰略布局,「西遷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精髓是聽黨指揮跟黨走」,「真正做到與祖國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西安交大對西部大開發,對全國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了很多人才,做出了很大的科技貢獻」,「希望在新時代的歷史進程中創造屬於(交大的)傑出貢獻,為中華民族立下卓越功勳」。
  • 錢學森96分試捲走紅,字跡堪比「印刷體」,許多書法家都自愧不如
    錢學森是我國有名的愛國科學家。當年錢學森雖在美國從事高薪工作,但他卻為了回到祖國做貢獻而積極努力,就算遭到了美方的各種刁難與迫害也不放棄。果不其然,他回到中國後,終於為我國的科學領域做出了巨大貢獻,因此外界有「錢學森讓中國人挺起胸膛」的說法。
  • 紀念錢學森歸國65周年 錢學森圖書館以音頻故事述錢老成長與歸國曆程
    上海交大供圖&nbsp&nbsp&nbsp&nbsp中新網上海10月22日電 (記者 許婧)今年是人民科學家錢學森回國65周年。22日,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聯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共同推出的長篇聯播《羈絆與歸來》正式上線,錢學森圖書館與上海人民廣播電臺聯合推出的情景廣播劇《仰望星空的少年》也宣布全面啟動製作,以聲音描繪錢學森成長與歸國曆程。
  • 高考總分750,想要考600分有多難?學霸們是這樣認為的
    除了部分省份以外,其餘地區的高考滿分都是750分,有很多人都在問小編,要想在高考中考到600分有多難?一起看看各位學霸是怎麼看的。學霸A:我們應該要清楚,高考試卷的難易分布是有規律的。一般而言,高考試卷中會有百分之八十的內容屬於中檔題和簡單題,只有百分之二十的題屬於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