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學士學位照(1934年)
錢學森是一位具有高尚愛國主義精神的世界著名科學家,為我國的國防事業和航天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作為老交大畢業生的傑出代表,錢學森是當之無愧的學霸。1929年,他以學院新生第三名的成績考入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院,1934年以學院第一名的成績畢業,榮獲校長嘉獎[1]
錢學森榮獲校長嘉獎(1933年)
錢學森對母校圖書館感情至深,曾由衷地說:「圖書館對我的教育成長和科學工作有極大的推動和幫助作用,……對我的研究工作簡直不可或缺。」[2]他曾用質樸的語言回憶了他在交大圖書館孜孜求學的往事[3]:
1929年我從北京師大附中畢業,考入了上海交通大學。那時上海交大圖書館在校門右側紅樓,是我每天必去的地方。一是讀報,二是看書。當時學校訂了許多報紙,有國民黨辦的,也有進步人士辦的。國民黨的報紙太臭,我是不讀的。對圖書,特別是科技書,那真是如饑似渴,什麼科目的書都看。我是學機械工程的,常去找有關內燃機的書,特別是講狄賽爾(Diesil)發動機的書來讀,因為它熱效高。後來我的專業是鐵道機械工程,四年級的畢業設計是蒸汽機車。但我到圖書館借的書決不限於此,講飛艇、飛機和航空理論的書都讀。講美國火箭創始人戈達德(R.Goddard)的書也借來看。我記得還借過一本英國格洛爾(H. Glauert)寫的專講飛機機翼氣動力學理論的書來讀;當時雖沒完全讀懂,但總算入了氣動力理論的門,這是我後來從事的一個主要專業。
從錢學森所言的「如饑似渴」、「什麼科目的書都看」,可以想見當時的交大圖書館對於初入學術殿堂的學子們飽覽中外科技新知與見聞,拓展知識結構與眼界具有何等重要的作用。對於錢學森個人來說,意義更為深遠的是他從每天必去的圖書館中悄然完成了知識結構的拓展與轉型,即跳出了原先被設定的機械專業,開始轉入自己感興趣的力學、航空、火箭等專業知識的殿堂,並且養成廣泛涉獵哲學社會科學方面著述的習慣。這種旺盛的求知慾以及博覽眾長的知識面是錢學森之所以成為科學巨匠的原因之一 [4 ] 。錢學森自己也說:「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從一定意義上講,沒有圖書館和資料館,就沒有今天的錢學森」[5]。可見,圖書館對錢學森成長為大科學家的巨大作用。正所謂:
行行肺腑言,字字顯純真。
一窗明中外,萬卷通古今。
峰高近天都,樹木連本根。
沒有圖書館,沒有錢學森。[6]
「思源閣」收藏了錢老一系列代表性專著,如《工程控制論》(新世紀版)、《論系統工程》(新世紀版)、《創建系統學》(新世紀版)、《星際航行概論》(1963年)、《飛彈概論》(2006年)等。這些著作集中體現了錢學森深邃獨特的學術思想和璀璨奪目的學術成就。其中《工程控制論》、《論系統工程》、《創建系統學》培育和影響了中國在這些領域中從事研究工作的幾代專家、學者。1954年在美國首次出版的《工程控制論》,被他的導師馮·卡門盛讚:「在學術上已經超過了我」。
歡迎廣大師生親臨圖書館「思源閣」,感悟人民科學家錢學森的匠心之作蘊含的思想智慧和科學精神。
[1] 錢學森與交大的一世情緣.http://sjtu.cuepa.cn/show_more.php?doc_id=229998
[2] 校史故事:錢學森與西安交通大學圖書館. http://news.xjtu.edu.cn/info/1002/61648.htm
[3,5] 錢學森致西安交通大學黨委書記潘季、校長蔣德明的信(1996年)
[4] 陳進. 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館史[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3年12月.p74
[6] 李廣德 .學森頌之讀《圖書館與錢學森》有感.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