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內的老圖書館秘境(圖)

2020-12-12 騰訊網

都說不進徐家匯的門,不算交大人。而若去了交通大學徐匯校區,又錯過了交大老圖書館,壓根算不得去過交大。在這交大秘境歲月歷史裡,名人與偉事也是層出不窮呢。

交大老圖書館

為輸球而痛哭的老校長

交大徐匯校區的老圖書館前有一塊大草坪。很多人說是因為這塊草坪而愛上交大的。

當交大還是南洋公學的時候,校長唐文治曾親自督戰,就帶著學生在老圖書館門前的草地上勤練足球。正式比賽的時候,南洋還要出動好幾百人充當啦啦隊:敲鑼打鼓,貼標語,結彩綢,甚至鳴放爆竹,煞有介事。學校附近的居民,甚至浦東一帶的球迷都過江趕到徐家匯來觀看比賽。

一次,南洋的後衛隊員在逼搶對方時,被辮子掃中,疼得捂住眼睛,對方前鋒乘機射門,怒拔頭籌;裁判吹對方贏球,唐文治不服,親自出面交涉。裁判說:「辮子問題,向無規定。」唐文治說:「掃著對方要害,就應該算犯規,讓對方罰球,否則太不合理!」裁判堅持己見,比賽結果南洋輸球而回,隊員們垂頭喪氣,唐文治也抱頭痛哭。

可見,老校長是個有意思的人,不僅能文,也懂武,還是性情中人。而交大老圖書館的建成,也應該要謝謝他。

很有歷史的建築

南洋公學圖書館建築面積2687平方米,座東朝西,是一幢三層的混合結構建築,帶有英國伊莉莎白時代的建築風格。大樓的平面設計為「山」字形,形成三個正面立面樓體和連接這三個樓體的橫向樓,整體比例對稱。立面樓體上的山牆醒目,底樓的門廊也奪目,門廊裡有兩對科林斯雙柱支撐著二樓的露臺。露臺的圍欄是水泥花式扶欄。二樓的主窗鏜採用弧拱形。咋看,該樓有點像歌德式,其實樓的西部有許多巴洛克式的雕刻,且層線橫向亦明顯。整個樓渾然一體。

能把人讀到吐血的交大

交大曆來教學嚴謹,學生個個挑燈夜戰,關於這點,恐怕老圖書館是最好的「見證人」了。老圖書館,從19191010建成至今,作為藏書樓之外,還曾扮演過宿舍的角色。抗戰剛勝利,交通大學從重慶復員上海。因為敵偽時期徐匯校園遭到很大的破壞,學生進校時校舍破爛不堪,沒有專門的男女宿舍。圖書館是空的,壓根沒有書。學生就住在圖書館的一樓,不分房間,在整個大廳裡一排排地放著單層床鋪,日常喝水要到外面打進來。那時雖然物質條件很差,但學生士氣很高,讀書都很用功,校園學風很好。儘管交大是個理工科學校,但自建校起就非常重視國文、英文。

歷史悠久的建築

今天的老圖書館也沒有書了,放的都是卷宗,它已經成為交通大學的檔案館。在那裡,能翻看到一張泛黃的、工工整整的滿分「水力學」考卷,署名是「錢學森」。仔細看時,發現考卷右上角分數欄裡填寫的「100分」旁,又有一個「96分」。這張考卷是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初的,由錢學森的老師保存下來,當時錢學森在上海交大機械系讀書,全卷6題,錢學長全部做對,老師原擬給他100分,但因在一處連續等式後錢老將「Ns」簡為「N」,老師未算錯,錢老本人要求扣分,老師最後就給了他96分。後來任課的金愨教授談起這件事時連聲贊他說:「他接受能力強,反應快……當時我出的題總有一兩道難度大費琢磨,由於他能舉一反三,總是迎刃而解,勢如竹破。」

交大老圖書館入口

但也有在交大讀書讀到吐血的著名校友。比如鄒韜奮,在交大讀土木時由於交大理工科要求嚴格,讀得半夜,一口鮮血噴在書本上,讀不下去了,只好轉學到聖約翰大學去學新聞了。要是沒有趁早跑,恐怕中國近代史上又少了位名人,也不知道這是不是交大的悲哀。

交通大學老圖書館:華山路1954號

相關焦點

  • 錢學森圖書館2012年在上海交大建成開館
    記者從上海交通大學獲悉,最完整、最系統、最全面地收集錢學森文獻實物的錢學森圖書館擬定於2012年在滬建成開館,現已由中央宣傳部確定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一張木製的方桌,周圍4把木椅子,桌子側面是一個木製大書架。這些錢老1960年至1995年間使用過的家具,如今在上海交大真實還原成一個「錢家客廳」。
  • 上海交大圖書館高質量全覆蓋支撐在線教學資源[圖]
    人民日報報導 八年前,首創以電子教參(ERBS)為核心的「智慧泛在課堂」,為今天的大規模在線教學奠定了教學資源保障基礎,這是敢為人先的交圕眼光;一天內,集結精銳力量,幹部垂範、身先士卒,館員協同、集思廣益,全館上下、傾力投入,規劃方案,制訂措施,展開行動,迅速推進,這是無堅不摧的交圕力量;三周內,突破三道難關
  • 2018年上海交大圖書館物業技能比賽舉行
    12月21日,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舉辦2018年物業技能比賽暨物業工作交流會,學校後勤保障中心副處長齊井剛,基建處副處長沈燕明,安保委辦鄭文棟,資產管理與實驗室處杜驍,保衛處楊立志,校園管理辦公室劉曉婷,明華物業總經理劉聞皓,明華物業上海交通大學區域經理吳文豔,紫泰物業執行副總經理李忠民,紫泰物業上海交通大學管理處經理卞曉東出席
  • 錢學森與交大圖書館
    [2]他曾用質樸的語言回憶了他在交大圖書館孜孜求學的往事[3]:1929年我從北京師大附中畢業,考入了上海交通大學。那時上海交大圖書館在校門右側紅樓,是我每天必去的地方。一是讀報,二是看書。當時學校訂了許多報紙,有國民黨辦的,也有進步人士辦的。國民黨的報紙太臭,我是不讀的。對圖書,特別是科技書,那真是如饑似渴,什麼科目的書都看。
  • 交大圖書館的這些排名你知道嗎?
    而在第20個世界讀書日(2015年4月23日)來臨之時,讓我們對過去一年全校師生「閱讀圖書館」的情況進一步分析。跟隨這份報告,走入交大人的圖書館閱讀世界。2014年,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不含醫學院圖書館)全年入館人數為214萬人次,其中閔行校區主館達140萬人次,總佔比為65%。
  • 上海交大120年校慶亮「鎮館之寶」 多數首出現
    上海交大120周年校慶之際,校史博物館也煥然一新,數百幀珍貴的交大老照片、創始人盛宣懷族譜、宋慶齡與交大校長黎照寰的來往英文書信、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得主吳文俊院士的學籍與成績大表等歷史資料首次出現在上海交大校史館內。
  • 紀念錢學森歸國65周年 錢學森圖書館以音頻故事述錢老成長與歸國曆程
    上海交大供圖&nbsp&nbsp&nbsp&nbsp中新網上海10月22日電 (記者 許婧)今年是人民科學家錢學森回國65周年。22日,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聯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共同推出的長篇聯播《羈絆與歸來》正式上線,錢學森圖書館與上海人民廣播電臺聯合推出的情景廣播劇《仰望星空的少年》也宣布全面啟動製作,以聲音描繪錢學森成長與歸國曆程。
  • 交大圖書館文化與特藏服務部黨支部與西藏農牧學院圖書館直屬黨...
    5月8日,中共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以下簡稱「交大圖書館」)委員會文化與特藏服務部黨支部與中共西藏農牧學院委員會圖書館直屬黨支部開展「激揚青春夢·奮進新時代」聯組學習活動。交大圖書館館長陳進、黨委書記董玉山,西藏農牧學院圖書館館長張宏偉、副館長唐蘭出席活動。
  • 漫步18個打卡地標,這還是你認識的上海交大嗎?
    逛一逛上海交大就知道了!這座3層小別墅已經將近90年了,是典型老上海風格的中式豪宅。梧桐大道的盡頭右手邊,就是老圖書館的小紅樓了。老圖書館是100歲的網紅了,花生每次來交大,都會到這裡打卡。被樹木環繞的老圖書館從上面看,老圖書館是典型的山型建築清水紅磚,巴洛克式灰白色浮雕,老圖書館外觀的每一個細節都獨具韻味,超級上鏡。
  • 外國大學數字圖書館裡的「老上海」
    前幾天寫【俄文網頁存著新鮮的」老上海「(連結點進去看看)】,今天趁悠閒長假最後一天,整理一下那些在外國大學數字圖書館裡的」老上海「。
  • 疫情期間,封閉的上海交大校園,它的另一種美,你見過嗎?
    上海有不少知名的高校,景色都非常宜人。很多人到上海旅遊,都喜歡到上海的幾所著名高校參觀,比如交大、復旦、華東師大等等。而生活在校園周邊的上海人,也很喜歡到校園裡健身,年輕人跑跑步,阿姨爺叔們則是聚在一起打打拳跳跳舞。
  • 【記憶】上海交大的這三幢「文物級」建築,它們的故事你知道嗎?
    老圖書館:脈脈書香縈古樓清水紅磚、精緻典雅,白色浮雕映襯在樹木的綠蔭之下,交大老圖書館自1919年建成以來,便以其獨有的建築藝術與魅力,成為滬上高雅文化的象徵,出現在許多影視和攝影作品之中。1917年4月,老校長唐文治聯合著名校友發表募捐啟事,借20周年盛大校慶活動,向歷屆校友、在校師生及社會各界募捐建築圖書館。1919年10月,一座三層羅馬建築式樣的圖書館正式落成,面積2687平方米,可容納藏書10萬餘冊,其規模在國內高校名列前茅。
  • 上海交大黨委書記楊振斌在徐匯校區調研
    3月24日,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楊振斌在徐匯校區調研,參觀了徐匯校區校史博物館和坐落在徐匯校區的錢學森圖書館,考察了校園內的歷史建築群,並聽取了學校校友工作情況匯報。黨委常委、副校長張安勝及學校黨政辦、檔案館、錢學森圖書館、校友會、保衛處等部門負責人參加調研。
  • 交大圖書館,終於等到你~
    交大圖書館,終於等到你~圖圖在這裡向大一新生們表示最熱烈的歡迎!「水上圖書館」的稱號可不是憑空而來的,交大圖書館坐落於犀湖湖畔,風景獨好,面對波光粼粼的犀湖,沉浸在油墨書香中,你會發現學習真的是一件很美好的事。舒適的環境讓你可以在這裡靜心學習和思考,館內豐富的圖書資源讓你再也不用為找不到資料發愁。
  • 上海交大醫學院部署深信服SSL VPN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有著豐富的電子圖書館資源,為了方便內部人員訪問,目前醫學院依靠統一的門戶網站訪問方式。該門戶網站除了電子圖書館資源外,還有大量的資料庫資源,電子圖書館資源只有其中的一個門戶頁面。由於交大醫學院門戶頁面有多級域名及連結,這導致門戶頁面中的資料庫等資源漏訪,進而影響了師生正常的訪問與學習。
  • 交大西遷博物館,錢學森圖書館入選20家國家級主題展!重點推介!
    圖為2020年4月22日,總書記參觀調研西安交通大學•交大西遷博物館後發表重要講話,指出「當年把一個最好的大學遷到這裡(西安),是為了中華民族,為了新中國發展,工業布局,高等教育和西部的發展的戰略布局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主辦的《選擇—錢學森的初心與信仰》,以及雲南師範大學(西南聯大舊址辦學)舉辦的《剛毅堅卓—西南聯大歷史展》等三家入選。
  • 上海交大校史博物館開館,8卷300萬字校史同時出版
    本文圖片均來自澎湃新聞記者 雍凱 圖交通大學創始人盛宣懷家族的家譜、1926年交大校慶紀錄片、「遼寧艦」總設計師朱英富院士捐贈給母校的中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艦」的模型、20世紀30年代的巨幅交大師生合影…… 4月5日,經過全新改造、面積500平方米的上海交大徐匯校區校史博物館正式開館,它是120年前的南洋公學主體建築之一,開館後,將成為展示上海交大校史
  • 全國1952院系調整之五:西安交大、上海交大
    交通大學這是一所歷經坎坷的大學,貫穿了中國現代教育史,全盛時期,包含了現在的上海交大,西安交大,北京交大,西南交大,和臺灣省國立交通大學(本篇重點將放在上海交到與西安交大這兩所學校身上)。第一次是1951年,由當時華東軍政委員會教育部操刀,校內院系調整不說了,只說調整出去的吧,紡織系與上海紡織工學院合併成立華東紡織工學院,後成為東華大學;運輸管理系調整到北方交通大學,即現在北京交通大學;財務管理系調整到上海財經學院,即上海財經大學;復旦大學土木系調整到交大土木系。
  • 上海交大校史館開幕探尋徐匯校區校史館的「鎮館之寶」
    人民網上海4月5日電(施語 屠知力)4月5日,上海交大校史館開幕。校史館位於交大徐匯校區老圖書館三樓。當日,海內外交大校友齊聚在老圖書館大樓前,為新增「鎮館之寶」的校史館揭幕。 上海交大校史館
  • 上海交大75種電子教材免費向公眾開放【圖】
    周到上海報導 最新消息!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與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聯合上線首批電子版系列教材,在疫情期間面向全社會公眾免費開放。首批文獻資源包括教材全文電子版、部分配套的有聲點讀教材和教學課件(PPT)等。開放了醫學、教育學、工學、公共課英語等各學科的的教材,做到「全方位」、「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