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柔弱;媽媽,堅強!
中國女性的勞動參與率位居全球之首位,面對就業、經濟、家庭、教育,中國職場媽媽一直用柔弱的肩膀展示著驚人的倔強。
我們時常感慨「為母則剛」,譏諷「保姆式妻子」,譴責「喪偶式育兒」……從曾經的小女孩到成長蛻變,一面是生活疲憊,一面是血槽滿滿,倔強的背後有著怎樣的情緒故事?
神策數據·用戶行為洞察研究院與媽媽幫聯合推出研究報告《職場媽媽的飆淚指數》,這是一篇關於職場媽媽情緒調研的報告。神策數據與媽媽幫針對職場媽媽人群進行了分層隨機抽樣研究,在 2000 條數據樣本中,抽取 941 個準確有效樣本。希望這份報告提供職場媽媽的情緒認知之外,能夠推動社會、家庭關愛職場媽媽,並獲取可執行的操作參考。
「為母不剛」
當媽後,超 7 成職場人容易情緒波動
「熬過歇斯底裡的生產,本以為終於『飛升上神』了,誰知離開產房的那一刻,才是真正渡劫的開始……開奶,好比凌遲處死的疼,夜裡頻繁哺乳,連續的 3 小時的睡眠實在奢侈……」
隨著我國女性的教育程度越來越高,女性在社會和職場上的角色越來越重要,同時肩負者懷孕、生產、育兒不可或缺的角色——媽媽。當雙重人生開啟後,職場媽媽的生活工作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加上產後激素的變化,職場媽媽的情緒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沒有無緣無故的「淚」,一些瞬間總是直戳職場媽媽淚腺。
山東、江西、湖南
位居全國家庭矛盾比例最高的三省
一面是嗷嗷待哺的心頭肉,一面是繁雜的事業,隨著各種矛盾升級,職場和家庭的平衡幾乎是一個謊言。家庭矛盾是職場媽媽不得不面臨的一大難題,例如婆媳矛盾、姑嫂矛盾等。
事業壓力、家庭矛盾升級,整日斡旋其中,足以壓垮一個職場媽媽。調查發現,山東、江西、湖南位居全國家庭矛盾比例最高的三省。
職場媽媽飆淚原因調查
有一種壓力,叫做「雙面人生」
「四個月的產假結束,面臨的是一手搬磚和一手抱娃的兩難和艱辛。職場不相信眼淚,更不會相信媽媽的奶水,母乳原來沒有那麼神聖,全是辦公樓馬桶蓋上慌亂和急促。白天滿臉疲憊卻始終堅定地想在職場上『殺』出一條血路……」
為人母會讓每一位職場媽媽感受到從未有過的幸福,而背後也是在經歷著雙重壓力。
除家庭矛盾外,家庭鄙視鏈也是造成職場媽媽飆淚的深層原因。家庭鄙視鏈反應家庭成員的話語權的輕重。在 34% 的家庭中,帶娃的老人話語權最大。在僅 16% 的家庭中,媽媽的話語權最大。話語權差異化的家庭中,家庭環境差異塑造性格迥異的職場媽媽。
不同的年齡,差異化的性格特徵
本報告將職場媽媽分為三種年齡段:25 歲以下、25-34歲、35 歲以上,閱歷和職場壓力積累造就了三類職場媽媽不同的承受力、不同的事業心、不同的育兒觀,報告分類呈現三類職場媽媽的特點和差異,直述職場媽媽的艱辛與不易,同時側面刻畫出堅強、始終上進的中國職場女性。
心聲呼籲
關愛職場媽媽就是關注未來
大抵每一位職場媽媽既希望能收入頗豐,也能獨立帶娃,但是難上加難。家人是職場媽媽強有力的後方支援,他們需要家人的關懷,他們所需要的不是「你應該」、甚至不是「你真棒」,而是真正來理解與分擔壓力,持續支持與關懷家人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