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力和力的圖示
1.力的作用效果
(1) 使物體的運動狀態 。
(2) 使物體發生 。
2. 力:物體與物體之間的 。
3. 力的表示
(1) 力的圖示:能表示出力的大小、 和 。
(2) 力的示意圖:只能表示出力的 和 。
下面是優秀作業,有些同學沒有先畫標度,有些同學沒有畫刻度,有些同學箭頭伸出了(圖中同學沒有畫錯,箭頭不能伸出的圖是小編畫的,提醒有些同學錯誤地伸出了。)。
4. 想一想
(1)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變化有哪幾種情況?
(2)力可以離開物體而獨立存在嗎?
(3)成語「孤掌難鳴」隱含了什麼道理?
(4)用力拉彈簧時,彈簧伸長了一定的長度,這體現了力的什麼作用效果?
1.(1)發生變化 (2)形變
2. 相互作用
3.(1)方向 作用點(2)作用點 方向
4.(1)運動狀態的改變具體有三種情況:速度大小變化,方向不變;速度大小不變,方向變化;速度大小和方向都發生變化。
(2)不能。任何力都有它的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
(3)「孤掌難鳴」即一個巴掌拍不響,反映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用力拉彈簧,使它變長,形狀發生了改變,表明力可以使物體發生形變。
提示:力的性質
(1) 物質性:
① 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沒有脫離物體而獨立存在的力。
② 我們談到一個力時,一定同時具有受力物體和施力物體。不存在只有受力物體而沒有施力物體的力,也不存在只有施力物體而沒有受力物體的力。
(2) 相互性:
① 物體之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只要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施加了力,那麼另一個物體也一定同時對這個物體施加了力。
② 力總是成對出現的。施力物體同時又是受力物體,受力物體同時又是施力物體。
(3) 同時性:
發生相互作用的兩個物體A與B,A對B作用的同時,B也一定對A發生作用。
(4) 矢量性:
力不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是矢量。
二、重力
1. 重力
(1) 定義:由於 而使物體受到的力。
(2) 大小:G= ,其中g就是自由落體加速度,g= N/kg.
(3) 方向:總是 。
2. 重心
(1) 定義:在研究重力對一個物體的作用效果時,可以把物體各部分受到的 視為集中作用在某點,這個點就看作是 的作用點,即重心。
(2) 分布:質量分布均勻的物體,重心位置只跟物體的 有關,如果物體形狀是中心對稱, 就是物體的重心。質量分布不均勻的物體,重心除跟物體的 有關外,還跟物體 情況有關。
3. 想一想
(1) 重力就是地球對物體的吸引力嗎?
(2) 物體的重心一定在物體上嗎?形狀規則的物體的重心一定在其幾何中心嗎?
(3)如圖所示,身體素質和技術相當的跳高運動員,為什麼採用「背越式」的要比採用「跨越式」的成績好呢?
1.(1)地球的吸引
(2)mg 9.8
(3)豎直向下
2. (1)重力 重力
(2)形狀 對稱中心 形狀 質量的分布
3.(1)不是.受地球自轉的微小影響,物體所受的重力與地球對它的引力稍有不同.
(2)不一定.重心可能在物體上,也可能不在物體上.比如實心鉛球重心在球心,籃球重心也在球心,可是一個在物體上一個不在物體上.
不一定.重心的位置除跟物體的形狀有關外,還跟物體的質量分布有關.只有當物體形狀規則且質量分布均勻時,其重心才位於幾何中心.
(3)跳高運動員在越過相同高度的橫杆時,「背越式」運動員的重心比「跨越式」運動員的重心升高的高度小,因此運動員越過相同高度的橫杆,「背越式」跳法要比「跨越式」容易些,所以採用「背越式」的運動員要比採用「跨越式」的運動員成績好。
拓展:重心的確定:
形狀規則、質量分布均勻的物體,重心在幾何中心上。
形狀不規則的薄板的重心,用「懸掛法」確定重心。
三、四種基本相互作用
1. 萬有引力
它存在於 之間,相互作用的強度隨距離的增大而 。
2. 電磁相互作用
它存在於電荷與 、磁體與 之間。它們本質上是同一種相互作用的不同表現,作用規律與萬有引力相似。
3. 強相互作用
它存在於原子核內質子與 、質子與 、中子與 之間。它是短程力,作用範圍只有約 m。
4. 弱相互作用
它是在 中發現的,也是短程力。強度只有強相互作用的 倍。
1.一切物體 減小
2. 電荷 磁體
3. 質子 中子 中子 10-15
4. 放射現象 10-12
請點擊「在看」,提醒更多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