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樂高積木一直都是培養小孩子動手能力的首選,因為積木之間可以自由搭配,讓樂高積木具備了沙盤遊戲的特點,非常考驗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和創造力。然而距離第一塊樂高塑料積木的問世,已經過去了六十多年的時間,在這麼長的時間裡,社會科技人文物質的進步,連我們這一代人都有非常強烈的感覺。同樣,樂高作為上個世紀的產物,在今天依然有著非常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但是經典的樂高積木對現在網際網路背景下的小孩子們的吸引力和幫助已經遠不如從前了。
這是一個三歲小孩都會打王者農藥的時代,我們除了要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之外,更需要培養他們對前沿科技的運用,防止在這個高速發展的時代掉隊。而在這一方面,樂高積木帶來的幫助就非常有限了。於是,童心制物所倡導的STEAM教育就發揮出應有的作用了,STEAM是由科學、技術、工程、藝術、數學這五個學科融合的綜合教育。相比於傳統教育老師給知識點學生記的模式不同,STEAM教育是必須要有硬體和軟體這兩個基礎設施的,而這就是童心制物在過去幾年來一直努力的方向,為整個STEAM教育行業打造更好的基礎設施。
隨著國內教育的投入增長和理念升級,STEAM教育行業也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中國家長知曉和支持,編程課的加入就是開始。目前的STEAM教育的主要場景分三個,學校、教培機構,還有家庭,童心制物在前兩者上已經有了全面的解決方案,這次要解決的是家庭場景中的STEAM教育,推出了童心制物編程造物盒與童小點思維啟蒙機器人。
童心制物編程造物盒是一款針對8-16歲孩子學編程的訂閱制產品,它做的就是在家庭場景中讓孩子主動學習編程,愛上編程。編程造物盒的使用門檻做到了零基礎入門,無需家長陪伴也能輕鬆掌握編程知識。造物盒提供了超過10個電子模塊,30多種材料和工具,孩子可通過造物盒中所提供的工具及物料,結合線上編程教學、以及趣味知識動畫,獨立創作出各種智能硬體產品。這不僅僅是成就感,更能有效激發孩子的編程興趣。
而且每個月一個盒子,而不是只有一個盒子,也就是說童心制物的編程造物盒可以做到像教材一樣,有自己的課程體系,隨著學習時間的深入,從易到難,重點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以及編程思維的綜合鍛鍊,而不僅僅是某一個小的領域。讓孩子在家庭場景當中,也能得到系統的STEAM教育。
童小點是針對4到9歲左右孩子的思維啟蒙機器人。現在的大多數學習機幼教機都是帶了一塊大大的屏幕,而屏幕上的東西的確非常吸引小孩子,但是對孩子眼睛和脊柱等身體健康成長方面也有非常大的影響。而童小點無需任何屏幕,通過點讀筆的交互操作即可學習編程,啟蒙鍛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還有多學科的學習。
其實在這些教育的基礎設施中,樂高積木也有一定的布局。那麼問題來了,童心制物的STEAM教育產品相比樂高積木的優勢都有哪些呢。在這裡我們要明確一個概念,什麼是孩子們的動手能力,首先一個那就是對工具的使用和創造,這也是人與動物之間的本質區別。而在工具方面,樂高積木幾乎是沒有工具的,因為它本來就是積木,主要還在於創造,不過這裡的創造也只是跟著說明書來一個一個往上拼的。
在這方面,童心制物就有著非常多的工具,比如經常要用到螺絲刀、扳手、雷射切割機等等,涵蓋的工具非常多,並且這些在生活中也具有相當大的應用性。另外就是材料的靈活應用,我們都知道基本所有樂高的產品都是單一的塑料材質,而童心制物的產品材料有金屬、木材、紙板以及塑料等等,多樣的材料加上工具的輔助才能創造出更好的東西。
再者就是動手能力中的操作能力了,這點樂高積木更具優勢,因為其精密小巧的零件,更容易培養孩子們的耐性和精密操作能力。而童心制物的產品在外觀上必然沒有樂高積木那麼惟妙惟肖,而更加強調的是功能,鍛鍊孩子們對操作和功能之間的合理連接和設計,更貼近實際工程需求。
所以我們在強調培養孩子真正的動手能力上,還是童心制物的產品會更容易讓孩子們收到啟發。當然了,這不是在否認樂高積木,現在不只是小孩,甚至一些成年人都非常喜歡樂高玩具,因為它是一個很好的放鬆娛樂方式。但如果回想整個過程,就是不斷的看說明書找零件拼零件……就是重複這些非常簡單的動作。而對於小孩子來說,在這個過程中,更多的是被動的接收,並沒有主動的思考,不會去思考這個地方應該用什麼零件,當然了這也是樂高積木的限制,就是所有的零件都必須要按照說明書上拼好,沒有主動思考如何拼好的過程。
我們現在所處的科技高速發展的社會,除了強調孩子們的動手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對前沿科技的掌握和運用,而在這個方面樂高能給的就更少了。因為受限於樂高的產品形態,很難擁有豐富而又專業的結構。而童心制物的產品靈感本身就是根據工業級的結構部件做出來的。
隨著智能時代AI技術的普及,現在編程的重要性已經是不言而喻,並且門檻也在不斷降低,STEAM教育理念被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推廣,各種各樣與STEAM相關的教育產品層出不窮。而童心制物的立場非常明確,打通物理和數字之間的橋梁,把創造的門檻降得足夠低,讓更多的孩子接觸到STEAM,激發孩子去自主學習,鍛鍊出與未來接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