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冠中先生曾說:「今天中國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而中國孩子最缺的不是知識,缺的正是審美教育。
李子柒在某種程度上,恰好彌補了中國孩子這方面的缺失。
因為她的視頻給人的第一感受就是:美!
幾乎沒人說她拍的視頻不美,隨手一截就是一張壁紙。
一屋兩人,三餐四季,她的「豪宅」就像是一方世外桃源,讓身處都市水泥森林的人豔羨不已。
院子裡有木製的涼亭,竹製的鞦韆架,夏天可以在這裡吹風乘涼;
屋後種滿了鮮花和蔬菜瓜果,還有用竹子做成的一整套沙發茶几;
屋外的牆隨處點綴著春意盎然,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
房間裡是古香古色的中式梳妝檯,還掛滿了自己用葡萄皮染色的裙子、自己設計裁剪的漢服;
廚房裡是木製的桌椅、大鍋灶,陶瓦製成的餐具,雖古樸簡陋,卻別有一番風味;
她種滿鮮花和瓜果蔬菜的後院很美;
她一襲白衣來到荷花池採荷花很美;
她鮮衣怒馬在村落裡穿行亦是美得讓人心驚;
而這樣的畫面美之外,更為重要的,是李子柒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
幾根木頭,固定、去皮、擰掛鈎後,便成了臥室裡古樸實用的衣架;
香皂盒,
甚至花瓶。
這樣的審美與巧思,令人嘆服!
圍觀了她的生活,許多人才明白了中國式審美的詩情畫意:
真正的美,是用心對待一蔬一飯,用一草一木裝點人生。
國外許多網友,因為看了她的視頻而深深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美:
「中國的文化和這個國家的美好,是她視頻的一大亮點。」
「這個女人讓我愛上了中國。」
然而,這種中國式審美,卻在不知不覺中,被我們所處的低美感社會給摧毀。
大行其道的是各種奇葩建築、土味喊麥、洗腦廣告、低分爛片,還有千篇一律的網紅臉.
正如畫家吳冠中所說:「今天中國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深以為然。
而李子柒的出現,引發了更多人「美」的覺醒。原來,真正的美,既不是明豔的色彩,也不是誇張的造型,而是用心對待一蔬一飯,改造一草一木的生活意趣。
訓練和培養孩子真正的審美眼光,不盲從大眾審美、抵禦沙漠化審美,是一件值得投入的事情。
擁有審美能力,才會生活得更加詩意,更有,在平凡中發現驚喜。
余光中說:「高尚的情趣會支撐你的一生,使你在最嚴酷的冬天,也不會忘記玫瑰的芳香。」
如果一個人有幸接觸過真正美好的事物,這種美好會潛移默化地在他心裡生根發芽,陪伴終生。
得意時不忘形,失意時也不潦倒。可以享受最好的,也可以坦然面對最壞的。
這句話不知道影響了多少人,讓他們嚮往拋棄城市的生活,去往大山深處的生活。每天澆花種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與外界的浮華相隔離。三月桃花開,來釀桃花酒;五月枇杷熟,來做枇杷膏。春日賞花、冬日喜雪,過著詩意的田園生活。春天,李子柒忙著收集花瓣,做花茶,制茶餅;
夏天荷花開完,去池塘裡尋蓮藕,並自製藕粉;
秋天,在山裡撿完板慄,做炒慄子,慄子醬,慄子蛋糕;
冬天萬物蕭瑟,那就來一碗馬奶酒,配上一隻滋滋冒油的烤全羊。
播種;
澆水;
曬棉;
彈棉花。
從種子到棉花被,從無到有,李子柒的這份韌性令人嘆為觀止!
這勾起了很多成年人的回憶,有網友表示,「我爺爺奶奶就種棉花,小時候也常常跟他們一塊兒去田裡採棉花,好懷念啊!」
更是引起了小朋友們的極大興趣,畢竟生活在城市裡的孩子,遠遠想不到自家一床普通的棉被,竟有如此複雜漫長的工藝。
如今快節奏的現代生活,讓大部分小孩都失去了和土地、自然的連結,他們不知道玉米是怎麼來的,不知道竹筍是怎麼長的,更遑論知道一床棉被是從何而來……
但凡關注李子柒的人都應該知道,李子柒之所以會做帶她上人生巔峰的短視頻,是因為家,因為她的奶奶。
她幾乎不讓奶奶做任何家務,對待奶奶的點滴,也是極盡溫柔。
「2012年以前一直在外地工作。那年奶奶生了一次病,我擔心自己以後會後悔所以扔掉所有的工作就回來陪在她身邊,離的近一點,我也安心一些。回來以後想著總不能一直花老本所以也自己多少得做了些事情。後來還開過淘寶店鋪。但生意一直不上不下,勉強混口飯吃。2015年,看我弟弟玩美拍時第一次接觸了短視頻平臺。因為新奇還拍過幾個好玩的短視頻,後來新鮮勁過了又覺得無聊就再也沒打開過美拍直到2016年。還是因為我弟,看他在美拍上彈琴唱歌有了很多粉絲,又讓我萌生了繼續玩美拍的想法,因為那時候天真的以為,或許我粉絲多了。淘寶店的生意就能好點……當時並沒有想那麼遠,就想著自己會做飯,那就教做飯吧。而我家種了那麼多菜,所以就乾脆從摘菜拍起來,讓城裡娃娃都看看鄉村裡一年四季都有哪些不同的蔬菜。」
為了奶奶,李子柒回到老家,從此,她的喜怒哀樂都與奶奶更緊密地連在了一起。
比如做醉蟹那一期,李子柒一直在為奶奶剝蟹,自己則偶爾喝兩口水,當奶奶嘴饞,表示想要再多吃一些時,她便輕輕勸解:「哎,乖乖,今天不能再吃了哦,我去給你盛飯。」
曾聽過一句話——「親情可以轉化成創造力」。今日,李子柒讓我見識到了。當李子柒把飽含著對親情的美食、美物做出來。
如今她不僅實現了與奶奶「長相廝守」的願望,還創造了更多的意義和價值。
李子柒為了做醬油,提前大半年,從種黃豆開始準備。
親自種黃豆,然後採收、晾曬;
人工摔打脫粒,收穫了一大袋子黃豆。
看到最後李子柒釀造的醬油,顏色非常漂亮,感覺比外面賣的醬油要好得多。
李子柒選擇將黃豆與醬油間絲絲縷縷的聯繫加以還原,並在這一過程中,讓我們感受到,有些幸福,真的只能用時間去換取——豆子剝殼後的鮮嫩質感,烹豆的熱騰清香,成醬時的驚喜……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當我們覺得李子柒的視頻不夠真實時,我們自己是不是沒有體察到日常生活中的愜意,並且給勞動貼上了髒累苦的標籤呢?
李子柒憑藉她的學習能力和那份吃苦耐勞、堅定執著的精神,在現實社會中也一定會非常出色。但是她甘心過鄉村的生活,如果沒有熱愛,她又怎麼會把生活過成詩一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