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教育】李子柒的視頻裡藏著孩子們最缺失的幾種教育

2021-02-17 橡櫟ChesnutOak文化藝術
在我上學的年代,我最喜歡的美術課就經常被語數英等主課所取代。如今這種現象也時有發生。因為很多人認為,美學教育又不能幫助孩子提高成績,少上幾節又有什麼關係呢?

吳冠中先生曾說:「今天中國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而中國孩子最缺的不是知識,缺的正是審美教育。

李子柒在某種程度上,恰好彌補了中國孩子這方面的缺失。
因為她的視頻給人的第一感受就是:美!


在一個慢節奏的、如仙境般的、原始的鄉村裡,李子柒將人們的目光引向白雲聚散的山巒、雞鳴狗吠的村落,以及木屋、稻田、百鳥、蟬鳴……
儘管物什簡陋,木鏟、大鍋灶、未加裝點的屋牆,卻一點也不顯粗糙,反透出一股濃濃的自然清幽,頗有些返璞歸真的意味。


幾乎沒人說她拍的視頻不美,隨手一截就是一張壁紙。

一屋兩人,三餐四季,她的「豪宅」就像是一方世外桃源,讓身處都市水泥森林的人豔羨不已。

院子裡有木製的涼亭,竹製的鞦韆架,夏天可以在這裡吹風乘涼;

屋後種滿了鮮花和蔬菜瓜果,還有用竹子做成的一整套沙發茶几;

屋外的牆隨處點綴著春意盎然,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

房間裡是古香古色的中式梳妝檯,還掛滿了自己用葡萄皮染色的裙子、自己設計裁剪的漢服;

廚房裡是木製的桌椅、大鍋灶,陶瓦製成的餐具,雖古樸簡陋,卻別有一番風味;

她種滿鮮花和瓜果蔬菜的後院很美;

她一襲白衣來到荷花池採荷花很美;

她鮮衣怒馬在村落裡穿行亦是美得讓人心驚;

而這樣的畫面美之外,更為重要的,是李子柒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

幾根木頭,固定、去皮、擰掛鈎後,便成了臥室裡古樸實用的衣架;


香皂盒,

甚至花瓶。

就連樹林裡其貌不揚的枯樹枝,也被她修剪成精緻獨特的床頭燈罩.

這樣的審美與巧思,令人嘆服!

圍觀了她的生活,許多人才明白了中國式審美的詩情畫意:

真正的美,是用心對待一蔬一飯,用一草一木裝點人生。 

國外許多網友,因為看了她的視頻而深深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美:

「中國的文化和這個國家的美好,是她視頻的一大亮點。」

 「這個女人讓我愛上了中國。」 

然而,這種中國式審美,卻在不知不覺中,被我們所處的低美感社會給摧毀。

大行其道的是各種奇葩建築、土味喊麥、洗腦廣告、低分爛片,還有千篇一律的網紅臉.

正如畫家吳冠中所說:「今天中國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深以為然。

而李子柒的出現,引發了更多人「美」的覺醒。原來,真正的美,既不是明豔的色彩,也不是誇張的造型,而是用心對待一蔬一飯,改造一草一木的生活意趣。

訓練和培養孩子真正的審美眼光,不盲從大眾審美、抵禦沙漠化審美,是一件值得投入的事情。

擁有審美能力,才會生活得更加詩意,更有,在平凡中發現驚喜。

余光中說:「高尚的情趣會支撐你的一生,使你在最嚴酷的冬天,也不會忘記玫瑰的芳香。」

如果一個人有幸接觸過真正美好的事物,這種美好會潛移默化地在他心裡生根發芽,陪伴終生。 

得意時不忘形,失意時也不潦倒。可以享受最好的,也可以坦然面對最壞的。

這句話不知道影響了多少人,讓他們嚮往拋棄城市的生活,去往大山深處的生活。每天澆花種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與外界的浮華相隔離。三月桃花開,來釀桃花酒;五月枇杷熟,來做枇杷膏。春日賞花、冬日喜雪,過著詩意的田園生活。

春天,李子柒忙著收集花瓣,做花茶,制茶餅;


夏天荷花開完,去池塘裡尋蓮藕,並自製藕粉;

秋天,在山裡撿完板慄,做炒慄子,慄子醬,慄子蛋糕;

冬天萬物蕭瑟,那就來一碗馬奶酒,配上一隻滋滋冒油的烤全羊。

有些事情一個季節做不完,那就用整年的時間來完成,比如彈棉花。為了給奶奶彈出一床溫暖的冬被,李子柒愣是從播種棉花籽開始準備,在短短11分鐘的視頻裡,完整呈現了一年四季一床棉被的製作過程——

播種;

澆水;

曬棉;

彈棉花。

從種子到棉花被,從無到有,李子柒的這份韌性令人嘆為觀止!

這勾起了很多成年人的回憶,有網友表示,「我爺爺奶奶就種棉花,小時候也常常跟他們一塊兒去田裡採棉花,好懷念啊!」

更是引起了小朋友們的極大興趣,畢竟生活在城市裡的孩子,遠遠想不到自家一床普通的棉被,竟有如此複雜漫長的工藝。

如今快節奏的現代生活,讓大部分小孩都失去了和土地、自然的連結,他們不知道玉米是怎麼來的,不知道竹筍是怎麼長的,更遑論知道一床棉被是從何而來……

畢竟,連大多數成年人如今也只看得見貨架上的價格標籤,卻從不關心田壟上棉花的長勢,更不會關心棉花播種的節氣和收穫的時令。
有人說,最羨慕李子柒的菜園子。清晨起來,從沾著露水的菜園裡,摘下幾個絲瓜、番茄或青瓜,就是豐盛的一餐。飯桌周圍,花草掩映,擺簡單的飯菜,打開釀好的果酒,從花草中穿行而過,看到草莓熟了,摘一把嘗嘗,小番茄紅了,摘了一簍子,做成果醬。生活,就是這麼隨心所欲。

春天,看花開,夏天,聽蟬鳴,秋天,看落花,冬天,觀雪落。


無所事事的時候,就坐在亭子裡,看一會兒書,或發一會呆,等風、看雲、聽雨,或是曬曬太陽。耳邊輕風,山間明月,都是一種享受。如今,她成功地實現並堅持了這一初衷。其唯美的視頻,帶來的不僅是視覺上的享受,更是記錄了草木枯榮。讓孩子跟著她熟悉各種自然規律,實在是再好不過的一堂自然課了。

但凡關注李子柒的人都應該知道,李子柒之所以會做帶她上人生巔峰的短視頻,是因為家,因為她的奶奶。

她幾乎不讓奶奶做任何家務,對待奶奶的點滴,也是極盡溫柔。

「2012年以前一直在外地工作。那年奶奶生了一次病,我擔心自己以後會後悔所以扔掉所有的工作就回來陪在她身邊,離的近一點,我也安心一些。回來以後想著總不能一直花老本所以也自己多少得做了些事情。後來還開過淘寶店鋪。但生意一直不上不下,勉強混口飯吃。2015年,看我弟弟玩美拍時第一次接觸了短視頻平臺。因為新奇還拍過幾個好玩的短視頻,後來新鮮勁過了又覺得無聊就再也沒打開過美拍直到2016年。還是因為我弟,看他在美拍上彈琴唱歌有了很多粉絲,又讓我萌生了繼續玩美拍的想法,因為那時候天真的以為,或許我粉絲多了。淘寶店的生意就能好點……當時並沒有想那麼遠,就想著自己會做飯,那就教做飯吧。而我家種了那麼多菜,所以就乾脆從摘菜拍起來,讓城裡娃娃都看看鄉村裡一年四季都有哪些不同的蔬菜。」

為了奶奶,李子柒回到老家,從此,她的喜怒哀樂都與奶奶更緊密地連在了一起。

比如做醉蟹那一期,李子柒一直在為奶奶剝蟹,自己則偶爾喝兩口水,當奶奶嘴饞,表示想要再多吃一些時,她便輕輕勸解:「哎,乖乖,今天不能再吃了哦,我去給你盛飯。」


和奶奶一起看村民做爆米花時,當機子即將發出爆破聲的瞬間,她手疾眼快地將奶奶耳朵捂了起來。

做紅薯粉那一期,奶奶坐在一旁安靜地看著,李子柒則時不時開兩句玩笑逗得奶奶哈哈大笑,場面溫馨不已。

所以,當2012年奶奶生重病後,李子柒義無反顧地放棄了城市生活,回歸鄉野,就是為了給老人多些陪伴。
李子柒在視頻中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婆婆,吃飯嘍!」簡單的一句話裡,蘊藏著濃濃的愛意,相信孩子們也會不自覺被這樣的孝順所感染。

曾聽過一句話——「親情可以轉化成創造力」。今日,李子柒讓我見識到了。當李子柒把飽含著對親情的美食、美物做出來。

如今她不僅實現了與奶奶「長相廝守」的願望,還創造了更多的意義和價值。

李子柒為了做醬油,提前大半年,從種黃豆開始準備。

親自種黃豆,然後採收、晾曬;

人工摔打脫粒,收穫了一大袋子黃豆。

接著就用這些黃豆,又經歷了大半年的時間,釀造一鍋醬油。

看到最後李子柒釀造的醬油,顏色非常漂亮,感覺比外面賣的醬油要好得多。

李子柒選擇將黃豆與醬油間絲絲縷縷的聯繫加以還原,並在這一過程中,讓我們感受到,有些幸福,真的只能用時間去換取——豆子剝殼後的鮮嫩質感,烹豆的熱騰清香,成醬時的驚喜……

慢慢的,李子柒在這條田園之路上發掘到了更深的含義。
她認為自己或許也可以為傳統文化的傳播盡一份力,於是她還將古風糅合進視頻中,拼盡全力傳達古風古韻的美好。
她學著製作木活字印刷術,並把她製作成視頻,想要教給更多的人,希望能將這種傳統文化傳承下去。
「明明可以靠臉,卻非要靠才華。」粉絲們喜歡子柒的美貌,喜歡她的才華,但更喜歡的,我想應該是她為大家營造的「歸隱夢」——一點一點,細思慢縷的生活,似乎遠離紛擾,沒了羈絆.
也有人不喜歡李子柒,覺得她呈現出來的農村生活太過「詩情畫意」。如果從教育角度來說,可能會讓孩子對真實的農村生活產生認知偏差,「做農活哪有那麼輕鬆的?」
可是誰規定「做農活」就要灰頭土臉?又是誰說傳統的東西就是「落後」?其實中國從來就不缺文化,缺的是我們對於文化的自信。
不用擔心孩子會囿於無瑕的「童話」裡,因為隨著他們漸漸長大,會判斷出哪些畫面是經過美化的,而這一點也不會損害李子柒在他們成長過程中留下的美好畫面。
在成年人的世界中,李子柒有很多爭議。其中一種聲音就是批評她過度美化了田園生活,把現實中的苦難包裝成了蜜糖。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當我們覺得李子柒的視頻不夠真實時,我們自己是不是沒有體察到日常生活中的愜意,並且給勞動貼上了髒累苦的標籤呢?

李子柒憑藉她的學習能力和那份吃苦耐勞、堅定執著的精神,在現實社會中也一定會非常出色。但是她甘心過鄉村的生活,如果沒有熱愛,她又怎麼會把生活過成詩一般呢?

相關焦點

  • 點讚李子柒別樣的教育特色
    網紅李子柒最近出現在一張小學六年級期末語文閱讀理解題考卷裡,再次引發熱議。而著名科學家的事跡確實感人,但畢竟離孩子們的實際生活太遠 ,難以理解,李子柒的視頻唯美而勵志,這樣的價值觀教育導向不正是活生生的現實教材嗎? 二、李子柒渲染的是對生活的熱愛,引導孩子們知道只要自食其力有益於他人都是值得肯定的。如今的人們生活節奏快,壓力山大,好多人處在焦慮和迷茫狀態。
  • 孩子缺失的幾種教育 培養孩子自我約束能力
    也許有的家長會說缺少愛,其實現在中國的孩子最不缺的就是愛,現在實行獨生子女政策,很多家庭都是一個孩子,並且多由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們照顧,隔代親更不用說,現在孩子不僅不缺少愛,反而是愛有點泛濫了,多個人將愛集中在一個孩子身上。即使家長自己帶著孩子,由於受當前一些教育思想的影響,往往是溺愛孩子比較多,同樣使孩子在教育上有所缺失。
  • 比起「李子柒被寫入試卷引爭議」,家長們最該關心的應該是這件事
    浙江寧波一份小學六年級的試卷引入網紅李子柒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並駕齊驅讓孩子們選擇心中的風雲人物,並且試卷還給出了李子柒的微博粉絲數,遭家長質疑學校的教育是否存在誤導孩子的行為。對此,網友的看法也是各不相同。
  • 李子柒展現的或許不是你心中的農村,但確實是真正的藝術
    李子柒的視頻大致可以分為幾大類,生活技能類的視頻中,李子柒向我們展示了很多中國古代的生存技能,木工刀工樣樣精通,刺繡針線行雲流水,不論是衣服還是家具,李子柒都可以通過自己動手勞動來創造。不僅如此,在田地間的勞作也是李子柒強項,播種、插秧、打米脫皮對於這樣一個柔弱女子來說並不在話下。
  • 藝術教育,教給孩子們的到底是什麼?
    如今,歐巴馬口中的「STEM」教育已經變成了「STEAM」教育,其中字母「A」就代表了藝術,它包含了音樂、美術、建築、設計等。我們最為熟悉的一個把藝術融入科技的例子就是賈伯斯設計的蘋果系列產品。可見藝術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性。那麼,在對孩子進行藝術教育的時候,我們到底在教育什麼呢?
  • 孩子們最容易缺失的三種寶貴的能力
    我們今天就先來談孩子們最容易缺乏的三種能力:探索自然的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專注力。目前有許多孩子都養在溫室裡,這不僅利於孩子的成長,而且容易造成孩子缺失探索大自然的能力。我們古代的經典教育恰恰非常強調天地人合一,特別強調培養孩子們探索、研究大自然的能力,強調培養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能力。古時候時候講: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就是主張探索外部世界的能力。
  • "媽媽,我不想當學霸,我要當李子柒!」你會如何回答?
    高考成績發布這幾天,她有意識地給孩子看那些高考學霸採訪視頻,想激勵下女兒上進好學。 可幻想再美好,終究還是敵不過現實。 女兒看了幾個狀元採訪,就一臉不耐煩,拽著閨蜜的手,給她看李子柒的視頻,還振振有詞: 媽媽,我不想當學霸,當李子柒多好!
  • 成為李子柒,居然需要這個教育,從現在開始培養孩子還來得及
    朋友看不下去了,批評了她幾句,她委屈地坐到沙發上玩起了布娃娃。我勸朋友去跟她女兒道歉,畢竟孩子願意幫忙是好事,但她說道:「這哪裡是幫忙,明明是幫倒忙,而且這些事也不需要她幫忙,她只要把書讀好就行了。」科學教育:培養孩子對科學探究的興趣,學會用簡單的科學原理解釋生活中的具體問題,比如氣球為什麼會飄在空中、紙船為什麼會浮在水上等。藝術教育:包括審美、鑑賞和創作,比如自己搭配衣服、欣賞音樂和圖畫、製作手工等。
  • 「媽媽,我不想當學霸,我要當李子柒」:你的回答,影響孩子一生
    昨天,閨蜜和我吐槽說,對女兒的教育太失敗了。高考成績發布這幾天,她有意識地給孩子看那些高考學霸採訪視頻,想激勵下女兒上進好學。可幻想再美好,終究還是敵不過現實。女兒看了幾個狀元採訪,就一臉不耐煩,拽著閨蜜的手,給她看李子柒的視頻,還振振有詞:媽媽,我不想當學霸,當李子柒多好!
  • 「媽媽,我不想當學霸,我要當李子柒」:你的回答,影響孩子一生
    女兒看了幾個狀元採訪,就一臉不耐煩,拽著閨蜜的手,給她看李子柒的視頻,還振振有詞: 媽媽,我不想當學霸,當李子柒多好!那麼多人喜歡,賺錢容易,誰還要埋頭苦讀書啊?閨蜜愣是被氣樂了。 這年頭,想當網紅的孩子太多了。
  • 李子柒為綿陽學校捐贈電腦100臺!北川幾所小學已陸續收到新電腦……
    近日,100臺「愛心」電腦通過物流送達北川羌族自治縣教體局,這批電腦系被譽為「東方美食生活家」的微博知名博主李子柒特意為北川的小學捐贈。作為綿陽人的李子柒,十分關注家鄉的發展。工作人員受李子柒委託,對北川山區學校的學生學習、生活情況及教師工作、生活情況進行了實地走訪,並表示將對北川山區的孩子進行後續幫扶。「很感謝李子柒女士對北川教育事業的關注,希望她的愛心捐贈能夠給大山裡的教師和孩子們帶去力量。」北川教體局有關負責人表示。
  • 繆可馨墜亡:折射教育到底缺失了什麼?
    只是想發人深省,在我們的教育中到底缺失了什麼,導致孩子如此輕視生命?當今社會,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每個孩子都是家庭的未來,也是祖國的希望,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都如此的多元,孩子們除了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還要學習藝術,學習技能,學習外語
  • 當前最被低估的教育,藏著孩子真正的核心競爭力
    它是一個大art,這個「A」不僅僅代表通常所說的,比如音樂、舞蹈、美術,它更代表著人文美學、心理學、社會科學、人類學等等一個非常綜合的大的藝術範圍,涵蓋了很多種藝術門類的大學科。,能夠打造孩子們的想像力、創造力,能夠培養和構建孩子們的同情心、同理心。
  • 家有男孩兒,這幾種教育一定不能缺失,未來孩子會很優秀
    二胎開放以後,也要很大一部分人選擇不生二胎,對於那些不生二胎的家庭,教育問題佔了很大一部分因素,養一個孩子就夠累了,養兩個孩子都不知道怎麼養了。現在家長們對孩子的教育越來越重視,如果家裡有個兒子,那麼這幾種教育一定不能缺失,未來孩子會很優秀。
  • 還在噴留英小學生的請停止吧,歐洲這個國家的教育一定會讓你服氣
    整節課老師融合了藝術、數學、生物知識和芬蘭語言文學等學科,讓孩子們能夠跨學全方位地認識時間和了解時間!這樣的課程孩子們學習起來非常地有趣,同時學科之間的融合也讓孩子們的視野變得更加開闊!我們只是室內教育強,自然教育很欠缺短視頻紅人李子柒在接受採訪時,提到過她最初想要做短視頻的初衷:「我以前聽到一個老師說他們班的孩子,他們以為水稻是從樹上摘下來的。」
  • 美食博主李子柒很優秀,但作為教育榜樣我跟孩子都很迷惑
    閱讀理解有網友說:「美食博主李子柒很優秀,但作為教育榜樣我跟孩子都很迷惑,想想就覺得可怕,可怕的不是學生們認可網紅,也不是學生們喜歡並想從事網紅行業,可怕的是試卷中,把科技學家袁隆平和一個網紅博主放在一起
  • 傑出校友//荷風藝術教育,改變鄉村孩子命運
    有一位人大校友把希望的火種撒向鄉村兒童的專業藝術教育和授課,開啟荷風藝術教育工程——為鄉村的孩子們開設藝術課程,並在全國23個省市自治區、100多個縣進行師資培訓。在過去7年裡陸續有六個跳芭蕾的孩子被專業藝術院校錄取,今年又有一個學美術的孩子被中央美院錄取。       投身教育於艱苦的環境和條件,致力於貧困鄉村培養人才,這無疑需要巨大的熱情和獻身精神,也無疑是偉大之舉。
  • 李子柒憑什麼被寫進語文考卷:餘生,做一個心無偏見的人!
    李子柒又上熱搜了!近期,寧波海曙區的小學語文卷上,李子柒的事跡被選為閱讀理解題的材料,引起了一位家長的強烈不滿。他在網上怒斥「出卷老師知識淺薄」並強調,讓一個「網紅「出現在小學語文試卷上,會帶偏孩子們的價值觀。此言一出,評論區就炸了。
  • 日本中小學的生命教育,正是我們最缺失的一課
    這之間的反差不得不讓人思考,特別是在法律規定無法撼動的情況下,我們對青少年的生命教育更值得關注。《親愛的弗洛伊德》中有句話說:沒有是非觀的孩子,是這個地球最可怕的生物,他們有好奇心、行動力、破壞力以及《未成年人保護法》。如何引導、教育、培養孩子的是非觀、道德觀、生命觀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課題。
  • 鉈中毒與愛的教育的缺失
    如果說,做人最不能缺少的是情感維繫,因而害怕孤獨,害怕被冷落,害怕不被接納是投毒者的初始動機。那麼,為了撫平自己心中一時的不快不惜置別人於死地,這種變態的極端行為,恰恰說明,投毒者內心需要的也正是他人性中最缺失的東西——做人最不能缺少的情感——對他人的愛。    西哲說,如果不明白什麼是生活中的愛,我們就枉費了自己的人生。